切换到宽版
  • 14477阅读
  • 37回复

[秦汉][分享]西汉郡级政区沿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11-11
秦郡
1内史2上郡3北地4陇西5上党6河东7河内8河南9南阳10南郡11巴郡12蜀郡13汉中14颍川15陈郡16薛郡17泗水18东海19鄣郡20会稽21砀郡22东郡23常山24邯郸25巨鹿26云中27雁门28代郡29太原30济北31临淄32胶东33琅邪34广阳35上谷36渔阳37右北平38辽西39辽东40九江41庐江42衡山43长沙44黔中45闽中46南海47桂林48象郡
汉郡
高帝元年(-206)正月内史东部属塞国、内史西部雍国。八月塞国降汉,内史东部分置渭南、河上二郡。
高帝二年(-205)六月雍国平定,内史西部置中地郡。
高帝五年(-202)24郡7王国(领23郡)
1设韩国,领颍川郡
2设楚国,领陈郡、薛郡、泗水、东海、鄣郡、吴郡(会稽)六郡
3设梁国,领砀郡
4设赵国,领常山、邯郸、巨鹿三郡
5燕国,领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六郡
6设淮南国,领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分庐江郡设置)四郡
7设长沙国,领长沙、武陵(由黔中郡改置)二郡
8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成为化外之地
9分庐江郡设豫章郡10撤消黔中郡,其西北部分属南郡和巴郡,余部设置武陵郡。
渭南、河上、中地、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韩国(颍川)、楚国(陈郡、薛郡、泗水、东海、鄣郡、吴郡[会稽])、梁国(砀郡)、东郡、赵国(常山、邯郸、巨鹿)、云中、雁门、代郡、太原、济北、临淄、胶东、琅邪、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

高帝六年(-201)19郡10王国(领33郡)
1分巴、蜀二郡地设置广汉郡
2撤消韩国,颍川郡直属汉廷
3分楚国设置荆国,领鄣郡、吴郡、东阳(分东海郡设置)
4分东海郡设置东阳郡,属荆国
5陈郡有属楚国改直属汉廷
6设置代国,领云中、雁门、代郡三郡
7设置韩国(新),领太原郡
8设置齐国,领济北、博阳(分济北郡设置)临淄、胶东、琅邪、胶西(分琅邪郡设置)、城阳(分琅邪郡设置)七郡
9分济北郡设置博阳郡
10分琅邪郡设置胶西郡
11分琅邪郡设置城阳郡
渭南、河上、中地、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陈郡、楚国(薛郡、彭城[泗水]、东海)、荆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砀郡)、东郡、赵国(常山、邯郸、巨鹿)、代国(云中、雁门、代郡)、韩国(太原)、齐国(济北、临淄、胶东、琅邪、博阳、胶西、城阳)、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

高帝七年(-200)20郡9王国(领32郡)
1撤消韩国,太原郡直属汉廷
渭南、河上、中地、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陈郡、楚国(薛郡、彭城、东海)、荆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砀郡)、东郡、赵国(常山、邯郸、巨鹿)、代国(云中、雁门、代郡)、太原、齐国(济北、临淄、胶东、琅邪、博阳、胶西、城阳)、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

高帝九年(-198)18郡8王国(34郡)
1撤消渭南、河上、中地三郡,合并设置内史
2撤消代国,其云中、雁门、代郡三郡划属赵国
3分巨鹿郡设置清河郡,属赵国
4分巨鹿郡设置河间郡,属赵国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陈郡、楚国(薛郡、彭城、东海)、荆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砀郡)、东郡、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云中、雁门、代郡)、太原、齐国(济北、临淄、胶东、琅邪、博阳、胶西、城阳)、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
高帝十一年(-196)15郡10王国(38郡)
1设置淮阳国,领颍川、陈郡二郡
2梁国增领东郡
3云中郡有属赵国改直属汉廷
4分云中郡,设置定襄郡,属代国
5重新设置代国,领定襄、雁门、代郡、太原四郡
6雁门、代郡二郡有属赵国改属代国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淮阳国(颍川、陈郡)、楚国(薛郡、彭城、东海)、荆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砀郡、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代国(雁门、代郡、太原、定襄)、齐国(济北、临淄、胶东、琅邪、博阳、胶西、城阳)、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
高帝十二年(-195)15郡10王国(39郡)
1荆国改为吴国
2分长沙郡设置桂阳郡,属长沙国(-202——-195之间)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淮阳国(颍川、陈郡)、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砀郡、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代国(雁门、代郡、太原、定襄)、齐国(济北、临淄、胶东、琅邪、博阳、胶西、城阳)、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11-11
惠帝元年(-194)17郡9王国(37郡)
1撤消淮阳国,颍川、陈郡二郡直属汉廷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陈郡、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砀郡、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代国(雁门、代郡、太原、定襄)、齐国(济北、临淄、胶东、琅邪、博阳、胶西、城阳)、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惠帝二年(-193)18郡9王国(36郡)
1?博阳郡更名为济南郡
2城阳郡由属齐国改益鲁元公主汤沐邑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陈郡、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砀郡、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代国(雁门、代郡、太原、定襄)、齐国(济北、临淄、胶东、琅邪、济南、胶西)、城阳(鲁元公主汤沐邑)、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吕后元年(-187)17郡3+9王国(34郡)
1撤消陈郡,设置淮阳国
2撤消赵国之常山郡,设置常山国
3撤消齐国之济南郡,设置吕国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淮阳国、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砀郡、东郡)、云中、常山国、赵国(邯郸、巨鹿、清河、河间)、代国(雁门、代郡、太原、定襄)、齐国(济北、临淄、胶东、琅邪、胶西)、吕国、城阳(鲁元公主汤沐邑)、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吕后六年(-182)17郡4+9王国(33郡)
1撤消楚国之薛郡,设置鲁国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淮阳国、鲁国、楚国(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砀郡、东郡)、云中、常山国、赵国(邯郸、巨鹿、清河、河间)、代国(雁门、代郡、太原、定襄)、齐国(济北、临淄、胶东、琅邪、胶西)、吕国、城阳(鲁元公主汤沐邑)、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吕后七年(-181)17郡5+9王国(32郡)
1梁国改为吕国(新)
2吕国改为济川国
3撤消齐国之琅邪郡,设置琅邪国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淮阳国、鲁国、楚国(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吕国(砀郡、东郡)、云中、常山国、赵国(邯郸、巨鹿、清河、河间)、代国(雁门、代郡、太原、定襄)、齐国(济北、临淄、胶东、胶西)、济川国、琅邪国、城阳(鲁元公主汤沐邑)、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11-11
文帝元年(-179)19郡8王国(35郡)
1撤消淮阳国,设置淮阳郡,直属汉廷
2撤消鲁国,设置薛郡,划属楚国
3撤消吕国,砀郡、东郡二郡直属汉廷
4撤消常山国,设置常山郡,划属赵国
5撤消济川国,设置济南郡,划属齐国
6撤消琅邪国,设置琅邪郡,划属齐国
7城阳郡(鲁元公主汤沐邑)划属齐国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淮阳、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砀郡、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代国(雁门、代郡、太原、定襄)、齐国(济南、济北、临淄、胶东、胶西、琅邪、城阳)、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文帝二年(-178)18郡4+9王国(32郡)
1撤消砀郡,设置梁国
2撤消赵国之河间郡,设置河间国
3撤消代国之太原郡,设置太原国
4设置济北国,领原属齐国的济南、济北二郡
5撤消齐国之城阳郡,设置城阳国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淮阳、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国、代国(雁门、代郡、定襄)、太原国、济北国(济南、济北)、齐国(临淄、胶东、胶西、琅邪)、城阳国、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文帝三年(-177)20郡4+8王国(30郡)
1撤消济北国,其济南、济北二郡直属汉廷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淮阳、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国、代国(雁门、代郡、定襄)、太原国、济南、济北、齐国(临淄、胶东、胶西、琅邪)、城阳国、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文帝四年(-176)19郡4+8王国(31郡)
1撤消淮阳郡,设置淮阳国
2撤消太原国,设置太原郡,划属代国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淮阳国、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国、代国(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济北、齐国(临淄、胶东、胶西、琅邪)、城阳国、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文帝六年(-174)23郡4+7王国(27郡)
1撤消淮南国,其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直属汉廷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淮阳国、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国、代国(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济北、齐国(临淄、胶东、胶西、琅邪)、城阳国、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文帝十二年(-168)21郡2+8王国(32郡)
1撤消淮阳国,分设置淮阳、汝南二郡,直属汉廷
2撤消城阳国,设置城阳郡,划属齐国
3设置淮南国,领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国、代国(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济北、齐国(临淄、胶东、胶西、琅邪、城阳)、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文帝十五年(-165)29郡1+7王国(27郡)
1撤消河间国,分设置河间、广川、勃海三郡,直属汉廷
2撤消齐国,其临淄、胶东、胶西、琅邪、城阳五郡直属汉廷
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广川、勃海、代国(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济北、临淄、胶东、胶西、琅邪、城阳、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文帝十六年(-164)24郡10+7王国(25郡)
1撤消济南郡,设置济南国
2撤消济北郡,设置济北国
3撤消临淄郡,分设置齐国、甾川国
4撤消胶东郡,设置胶东国
5撤消胶西郡,设置胶西国
6撤消城阳郡,设置城阳国
7撤消淮南国,其九江郡改设置为淮南国(新),衡山郡改设置为衡山国,庐江、豫章二郡划属新设置的庐江国
8(-164——-157之间)内史分为右内史、左内史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广川、勃海、代国(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国、济北国、齐国、甾川国、胶东国、胶西国、琅邪、城阳国、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长沙、武陵、桂阳)
文帝后元七年(-157)27郡10+6王国(22郡)
1撤消长沙国,其长沙、武陵、桂阳三郡直属汉廷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东郡、云中、赵国(常山、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广川、勃海、代国(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国、济北国、齐国、甾川国、胶东国、胶西国、琅邪、城阳国、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武陵、桂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11-11
景帝二年(-155)23郡16+6王国(21郡)
1撤消南郡,设置临江国
2撤消汝南郡,设置汝南国
3撤消淮阳郡,设置淮阳国
4赵国之常山郡改直属汉廷
5撤消河间郡,设置河间国
6撤消广川郡,设置广川国
7分胶西国设置北海郡,直属汉廷
8撤消长沙郡,设置长沙国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临江国、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国、淮阳国、楚国(薛郡、彭城、东海)、吴国(鄣郡、吴郡、东阳)、梁国、东郡、云中、常山、赵国(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代国(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国、济北国、齐国、甾川国、胶东国、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景帝三年(-154)41郡17+2王国(4郡)
1撤消汝南国,设置汝南郡
2撤消淮阳国,设置淮阳郡
3撤消楚国,其薛郡改设置为鲁国,彭城郡分设置为楚国、沛郡,东海郡直属汉廷
4撤消吴国,其鄣郡、东阳二郡改属新设置的江都国,会稽郡(吴郡)直属汉廷
5分常山郡设置中山国
6撤消赵国,其邯郸郡改置为赵国,巨鹿、清河二郡直属汉廷
7撤消代国,其太原郡改置为代国,雁门、代郡、定襄三郡直属汉廷
8撤消济南国,设置济南郡
9撤消济北国,设置济北郡
10撤消胶东国,设置胶东郡
11撤消燕国,其广阳郡改设置为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直属汉廷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临江国、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吴郡]、梁国、东郡、云中、常山、中山国、赵国、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齐国、甾川国、胶东、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景帝四年(-153)45郡17+1王国(2郡)
1撤消临江国,设置南郡
2撤消赵国,设置邯郸郡
3撤消济北郡,分设置济北国、平原郡
4撤消胶东郡,分设置胶东国、东莱郡
5撤消庐江国,其庐江、豫章二郡直属汉廷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东郡、云中、常山、中山国、邯郸、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景帝五年(-152)46郡17+1王国(2郡)
1撤消邯郸郡,分设置赵国、魏郡
2撤消广川国,设置信都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东郡、云中、常山、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河间国、信都郡、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景帝七年(-150)45郡17+1王国(2郡)
1撤消南郡,设置临江国
2撤消胶东国,设置胶东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临江国、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东郡、云中、常山、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河间国、信都郡、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景帝中元二年(-148)44郡19+1王国(2郡)
1撤消信都郡,设置广川国
2撤消胶东郡,设置胶东国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临江国、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东郡、云中、常山、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景帝中元三年(-147)44郡19+1王国(2郡)
1撤消临江国,设置南郡
2撤消清河郡,设置清河国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东郡、云中、常山、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景帝中元五年(-145)43郡20+1王国(2郡)
1撤消常山郡,设置常山国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景帝中元六年(-144)43郡24+1王国(2郡)
1撤消梁国,分设置梁国(新)、济川国、济东国、山阳国、济阴国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济川国、济东国、山阳国、济阴国、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景帝后元元年(-143)44郡23+1王国(2郡)
1撤消济阴国,设置济阴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济川国、济东国、山阳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11-11
武帝建元三年(-138)45郡22+1王国(2郡)
1撤消济川国,设置济川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济川、济东国、山阳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武帝建元五年(-136)47郡20+1王国(2郡)
1撤消山阳国,设置山阳郡
2撤消清河国,设置清河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济川、济东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
武帝建元六年(-135)48郡20+1王国(2郡)
1辟地设置犍为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济川、济东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
武帝元朔元年(-128)50郡19+1王国(2郡)
1撤消燕国, 设置广阳郡
2辟地设置苍海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济川、济东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苍海
武帝元朔二年(-127)53郡18+1王国(2郡)
1撤消齐国,设置齐郡
2辟地设置朔方郡、五原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济川、济东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郡、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苍海、朔方、五原
武帝元朔三年(-126)52郡18+1王国(2郡)
1撤消苍海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济川、济东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郡、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朔方、五原
武帝元朔四年(-125)53郡18+1王国(2郡)
1分上郡设置西河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济川、济东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济北国、平原、齐郡、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淮南国、庐江、豫章、衡山国、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朔方、五原
武帝元狩元年(-122)57郡16+1王国(2郡)
1济川郡更名为陈留郡
2分巨鹿郡设置广平郡
3分济南郡设置泰山郡
4撤消淮南国,设置九江郡
5撤消衡山国,设置衡山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江都国(鄣郡、东阳)、会稽、梁国、陈留、济东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郡、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庐江、豫章、衡山、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朔方、五原
武帝元狩二年(-121)60郡17王国
1撤消江都国,其东阳郡更名为广陵郡,鄣郡更名为丹阳郡
2分九江郡设置六安国
3庐江郡迁往江北
4撤消衡山郡,分南郡、衡山地设置江夏郡
5辟地设置酒泉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广陵、丹阳、会稽、梁国、陈留、济东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郡、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朔方、五原、酒泉
武帝元狩六年(-117)59郡20王国
1撤消广陵郡,设置广陵国
2分沛郡、广陵郡设置临淮郡
3撤消齐郡,设置齐国
4撤消广阳郡,分设置燕国、涿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济东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朔方、五原、酒泉
武帝元鼎元年(-116)60郡19王国
1撤消济东国,设置大河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陇西、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代国、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朔方、五原、酒泉
武帝元鼎三年(-114)64郡20王国
1分北地郡设置安定郡
2分陇西郡设置天水郡
3分右内史、河南、南阳三郡设置弘农郡
4分东海郡设置泗水国
5撤消常山国,设置常山郡、真定国
6撤消清河郡,设置清河国
7撤消代国,设置太原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犍为、朔方、五原、酒泉
武帝元鼎六年(-111)80郡20王国
1分桂阳郡设置零陵郡
2分酒泉郡设置张掖郡、敦煌郡
3辟地设置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沈黎、越巂等十三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国、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沈黎、越巂
武帝元封元年(-110)84郡19王国
1撤消齐国,分设置齐郡、千乘郡
2辟地设置儋耳、珠崖二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沈黎、越巂、儋耳、珠崖
武帝元封二年(-109)85郡19王国
1辟地设置益州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国、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沈黎、越巂、儋耳、珠崖、益州
武帝元封三年(-108)90郡18王国
1撤消胶西国,设置胶西郡
2辟地设置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
右内史、左内史、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沈黎、越巂、儋耳、珠崖、益州、乐浪、真番、临屯、玄菟
武帝太初元年(-104)91郡18王国
1撤消右内史,分设置京兆尹、右扶风
2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沈黎、越巂、儋耳、珠崖、益州、乐浪、真番、临屯、玄菟
武帝天汉四年(-97)89郡19王国
1撤消山阳郡,设置昌邑国
2撤消沈黎郡,并入蜀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昌邑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儋耳、珠崖、益州、乐浪、真番、临屯、玄菟
武帝征和二年(-91)88郡20王国
1撤消广平郡,设置平干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昌邑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济北国、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儋耳、珠崖、益州、乐浪、真番、临屯、玄菟
武帝后元二年(-87)88郡19王国
1撤消济北国,并入泰山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昌邑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儋耳、珠崖、益州、乐浪、真番、临屯、玄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11-11
昭帝始元五年(-82)85郡19王国
1撤消儋耳郡,并入珠崖郡
2撤消真番、临屯二郡,并入乐浪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昌邑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昭帝始元六年(-81)86郡19王国
1分张掖、陇西、天水三郡地设置金城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昌邑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燕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昭帝元凤元年(-80)87郡18王国
1撤消燕国,设置广阳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昌邑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昭帝元凤五年(-76)86郡18王国
1撤消象郡,分属郁林和牂柯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昌邑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昭帝元平元年(-74)87郡17王国
1撤消昌邑国,设置山阳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胶西、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11-11
宣帝本始元年(-73)85郡19王国
1撤消胶西郡,设置高密国
2撤消广阳郡,设置广阳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宣帝本始四年(-70)86郡18王国
1撤消广川国,设置信都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宣帝地节元年(-69)87郡17王国
1撤消楚国,设置彭城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汶山、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宣帝地节三年(-67)87郡17王国
1分张掖郡设置武威郡
2撤消汶山郡,省入蜀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国、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宣帝地节四年(-66)87郡17王国
1赵国于地节元年(-69)绝,地节四年(-66)复续
2撤消清河国,设置清河郡
3撤消信都郡,设置广川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宣帝元康三年(-63)86郡18王国
1撤消淮阳郡,设置淮阳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
宣帝神爵二年(-60)86郡18王国1都护府
1辟地设置西域都护府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平干国、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宣帝五凤二年(-56)87郡17王国1都护府
1撤消平干国,设置广平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宣帝五凤三年(-55)88郡16王国1都护府
1撤消中山国,设置中山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宣帝五凤四年(-54)89郡15王国1都护府
1撤消广陵国,设置广陵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大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宣帝甘露二年(-52)87郡17王国1都护府
1撤消大河郡,设置东平国
2撤消济阴郡,设置定陶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定陶国、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广川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宣帝甘露四年(-50)88郡16王国1都护府
1撤消广川国,设置信都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彭城、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定陶国、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宣帝黄龙元年(-49)88郡16王国1都护府
1撤消彭城郡,设置楚国
2撤消定陶国,设置济阴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11-11
元帝初元二年(-47)86郡18王国1都护府
1撤消广陵郡,设置广陵国
2撤消清河郡,设置清河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国、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珠崖、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元帝初元三年(-46)85郡18王国1都护府
1长沙国初元元年(-44)绝,初元三年(-46)复续
2撤消珠崖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国、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元帝永光元年(-43)85郡18王国1都护府
1撤消中山郡,设置中山国
2撤消清河国,设置清河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元帝永光三年(-41)84郡19王国1都护府
1罢太常郡(?)
2撤消陈留郡,设置济阳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济阳国、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元帝建昭元年(-38)85郡18王国1都护府
1撤消河间国,设置河间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济阳国、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元帝建昭二年(-37)84郡19王国1都护府
1撤消信都郡,设置信都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济阳国、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信都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元帝建昭四年(-35)85郡18王国1都护府
1撤消中山国,设置中山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济阳国、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信都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元帝建昭五年(-34)85郡18王国1都护府
1撤消济阳国,设置陈留郡
2撤消山阳郡,设置山阳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信都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11-11
成帝建始元年(-32)84郡19王国1都护府
1撤消河间郡,设置河间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国、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成帝河平四年(-25)84郡19王国1都护府
1撤消山阳国,设置山阳郡
2撤消济阴郡,设置定陶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定陶国、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成帝阳朔二年(-23)84郡19王国1都护府
1楚国上年绝现复续
2撤消中山郡,设置中山国
3撤消信都国,设置信都郡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定陶国、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成帝永始元年(-16)84郡19王国1都护府
1成阳国于鸿嘉二年(-19)绝,永始元年(-16)复续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定陶国、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成帝元延二年(-11)84郡19王国1都护府
1广陵国于鸿嘉四年(-17)绝,元延二年(-11)复续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定陶国、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哀帝建平二年(-5)84郡19王国1都护府
1撤消定陶国,设置济阴郡
2撤消信都郡,设置信都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清河、河间国、信都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哀帝建平三年(-4)84郡19王国1都护府
1撤消东平国,设置东平郡
2撤消广平郡,设置广平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国、清河、河间国、信都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平帝元始元年(1)83郡20王国1都护府
1撤消东平郡,设置东平国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上郡、西河、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党、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南阳、南郡、巴郡、蜀郡、汉中、广汉、颍川、汝南、淮阳国、鲁国、楚国、沛郡、东海、泗水国、广陵国、临淮、丹阳、会稽、梁国、陈留、东平国、山阳、济阴、东郡、云中、常山、真定国、中山国、赵国、魏郡、巨鹿、广平国、清河、河间国、信都国、勃海、雁门、代郡、定襄、太原、济南、泰山、平原、齐郡、千乘、甾川国、胶东国、东莱、高密国、北海、琅邪、城阳国、广阳国、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九江、六安国、庐江、豫章、江夏、长沙国、武陵、桂阳、零陵、犍为、朔方、五原、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敦煌、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牂柯、武都、越巂、益州、乐浪、玄菟、西域都护府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7-23
呵呵,这么久了才注意到这个帖子.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7-23
8错8错。
傻子偷乞丐的钱袋,被瞎子看到了。哑巴大吼一声,把聋子吓了一跳。驼子挺身而出,瘸子飞起一脚。麻子说:“看我的面子就算了吧。”疯子说:“就是,人要有理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8-08
确实不错,谢谢了。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8-20
要是能配幅地图更好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08-28
有个问题:史记中好像武帝时期并没有设置象郡,这是怎么回事?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08-28
有个问题:史记中好像武帝时期并没有设置象郡,这是怎么回事?===这在周振鹤的《西汉政区地理》有详细的论证。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08-28
本人的西汉郡级政区沿革就是根据周振鹤的《西汉政区地理》做的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7-09-02
周振鹤和谭其骧的观点的差别不小啊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7-11-05
谢谢楼主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7-11-16
很详细,不过楼主的资料里怎么没有汉武帝时设置的武威郡
一粒沙寂寞成一整个撒哈拉,
一滴泪蓝调了一整面地中海!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7-11-16
很详细,不过楼主的资料里怎么没有汉武帝时设置的武威郡=======汉武帝时没有设置武威郡,而是在宣帝地节三年(-67)分张掖郡设置武威郡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7-11-24
很不错,呵呵!!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8-07-28
秦郡里为何没有九原郡?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8-07-29
好东西!太强悍了。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8-09-24
淄川和高密算是国是铁定的。算不算郡有争议。。。貌似高帝时期记录的矛盾,矛盾到武帝时期。。。
你没有注解直接略过了。。。汗..硬伤貌似不少。但是精神要鼓励的。。。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8-09-28
不错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