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11阅读
  • 9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22):焉耆府(库尔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26
焉耆府:要,冲,难。隶阿克苏道。旧喀喇沙尔回城。喀喇译言“黑”,沙尔“城”也。汉,焉耆、危须、尉犁诸国地。后汉至隋为焉耆国。唐贞观六年来朝,十八年置焉耆都督府,后立碎叶镇于此。贞元后,没于吐蕃。宋西州回鹘地,后属西辽。元,别失八里东境。明初朝贡,后徙天山南,据其地,号伊勒巴拉。康熙中,准部噶尔丹占为牧场,小策凌敦多布、噶尔丹策零先后据之。乾隆二十二年,准部平,改名喀喇沙尔。二十三年,始建城。城毁于火。置府后,就安集延回城拓大之。二十四年,设办事大臣。辖布古尔、库尔勒二城,设游击,以阿奇木伯克理回务。三十八年,土尔扈特及和硕特移牧珠勒都斯,归办事大臣兼辖。光绪八年裁,设喀喇沙尔直隶?。二十四年升府,易今名。北距省一千九十里。广一千馀里,袤二千五百里。北极高四十二度七分。京师偏西二十九度十七分。领县三。西:达兰达坂、江布达坂、达哈特岭。西北:胡斯图达坂、泽达坂、察罕萨拉达坂、和屯博克岭。北:硃勒都斯山。东:博尔图山、铁里达坂、萨萨尔达坂。东南:库尔泰山、大石山、干洛可达坂。开都河,源出和屯博克岭,南流,经硃勒都斯山,分二支,复合扣克讷克水,折东南,纳赛仁木诸小水;南流迳城西,汇于博斯腾淖尔。复溢出,迳库尔勒回城,又汇为布它海子,入轮台。崆吉斯河,源出城西北举尔达坂,西北流,入宁远。玛纳斯河,源出胡斯图达坂,北流入绥来。呼图壁河,源出府北天格尔达坂,北流入昌吉。驿九:在城、清水河、乌沙克塔、新井子、榆树沟、柴泥泉、库尔勒、上户地、库尔楚。大回庄八。土尔扈特部两札萨克、和硕特部两札萨克游牧地。卡伦五。

新平疲,难。府南三百六十馀里。汉,尉犁国地。三国后入焉耆。明,后什尼戛地。旧名罗布淖尔,属鲁克沁回王。光绪十一年,设局蒲昌城理屯防。二十四年置县,治罗布淖尔,以游击驻蒲昌城。北:大石山支脉自府境迤逦入县。塔里木河自沙雅东流入,分二支,南支汇为小罗布淖尔,溢出东行,与北支合,渭干南河自沙雅东流注之,又东注为六泊。渭干北河自轮台东流入,潴为冲库海子。孔雀河承布它海子水自府入,溢出东流,与冲库海子溢出水合,东南流,入婼羌。古斯拉克河由塔里木河所潴之第五泊溢出,东北流,斜贯渭干北河,为罕溪河,东北汇为小海子,入婼羌。驿九:在城、克泥尔、英气盖河、楷拉、英格可立、乌鲁可立、古斯拉克庄、哈什墩、都拉里。回庄二十。卡伦三。

轮台冲,疲,难。府西南六百十五里。旧至古巡司。汉,轮台、乌垒、渠犁。晋,龟兹国地。元魏后入吐谷浑。唐属安西都护,与于阗、疏勒、碎叶为四镇,后陷吐蕃。元为别失八里东境。乾隆中内附。二十四年,设阿奇木伯克理回务。光绪八年裁,设巡司。二十八年,以布古尔置县。北:珠勒土斯山,蜿蜒数百里。的纳尔河发源库车之哈拉草湖,南流入境,纳县北诸水,又南流,汇为斯尔里克黑洗湖。渭干北河自沙雅东北流入,又东入新平。东南:大戈壁。驿四:布古尔、洋萨尔、策达雅尔、野云沟。回庄九十一。

婼羌要。府东南一千二百馀里。汉,婼羌国。乾隆二十四年,设阿奇木伯克理回务。光绪二十四年裁,设卡克里克县丞,隶府。二十八年置县。昆仑支脉亘于境内。南:乌兰达布逊山、阿勒腾塔格岭、阿里哈屯山、大中小屈莽山。东:阿思腾塔格山。孔雀河自新平东南入,分二支:一东流,潴为孔雀海子;一合阿喇铁里木河,至托乎沙塔庄,注罗布淖尔。卡墙河自于阗东北流入,并注淖尔。淖尔广袤三四百里,古蒲昌海,亦盐泽、氵幼泽,伏流东南千五百里,再出积石为黄河。其东北硕洛浣,南库木浣,东阿不旦海,并入于沙。驿六:在城、罗布、破城、托和莽、阿拉罕、哈拉台。回庄十一。额鲁特部游牧地。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8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6
“巴音郭楞”系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的流域”。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域早在西汉初期,西域36国就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国、乌垒、仑头、渠犁、焉耆、危须等11个“城国”和“行国”分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自治州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东汉王朝时置西域长乐史于楼兰以统之。隋唐时设西域校尉、焉耆都督府和渠犁都督府。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置焉耆都护府。五代至宋属西州回鹘。元时属别失八里行尚书省。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朝设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所属焉耆及库尔勒、布古尔实行伯克制。“丝绸之路”南道的卡墙(即今州且末县)、卡克里克(今州若羌县)隶属于阗办事大臣管辖。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及和硕特蒙部回归祖国,乌纳恩苏珠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南路四旗五十四苏木和巴图色勒图盟和硕特中路三旗十一苏木共游牧于珠勒都斯,实行札萨克制,由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兼辖,伊犁将军节制。光绪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光绪二十五年升为焉耆府,先后管辖新平(今尉犁)、若羌、轮台三县。民国期间设焉耆道、焉耆行政区。
  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专署。1954年6月23日撤销焉耆专署,分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和库尔勒专署(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五县)。1960年12月,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迁址库尔勒。1970年4月设置博湖县。1979年10月成立库尔勒市。1983年将库尔勒县并入库尔勒市,形成现在的八县一市格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26
库尔勒市境大部曾属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渠犁国。远在新石器时代,孔雀河流域就已有人类活动。西汉神爵年间,西域都护在今孔雀河三角洲筑有埒娄城,有军队驻守。以后,埒娄城又演变为东汉的爵离城、北魏的柳驴城和元代的坤闾城。1939年库尔勒由设治局升为县。新中国成立后,库尔勒县先后成为库尔勒专署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政领导机关的所在地。1979年6月,国务院批准由库尔勒县设置库尔勒市。1984年,县、市合并。市域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26
焉耆原系西域古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公元前53年西汉在焉耆屯田,北魏时在焉耆设镇 ,唐代在焉耆设立都督府,清代在焉耆设厅、府。新中国成立初期,焉耆曾是巴州首府。焉耆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享誉中外。

被当地人称四十里城,位于焉耆县四十里城乡东2.5公里处,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博格达沁古城是汉代焉耆国国都员渠城,也是唐代焉耆都督府治所。城墙下部为汉朝建筑遗迹,上部为唐代重修遗迹。古城占地6平方公里,城墙之厚实、城池之雄气,反映出汉唐两代统治西域的坚实基础。经过两千多年的苍桑岁月,博格达沁(维语:高大宏伟的城)古城已严重风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26
一、焉耆地名写法刘正琰诸先生 编著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把散见于卷帙浩繁典籍之中的"焉支"一语 的汉语音译10种写法收录如下:焉支、 燕支、烟支、胭脂、胭支、燕脂、烟肢、燃支、焉耆、焉提。焉耆的名称在中国古籍上,汉唐时基本上有三种写法:《两汉书》、《晋书》、《魏书》、《周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高 僧传》、《续高僧传》、《悟空行记》都写作焉耆, 《佛国记》和《水经注》及 《释氏西域记》写作乌彝, 《大唐西域记》叫阿焉尼。后来的各派学者议论 纷杂,相持不下。据日本松田寿南先生说,阿耆尼是古代焉耆僧侣所使用的雅称,把焉耆一词梵语化了。梵语阿耆尼即火神之意。中国一些学者提出乌彝、阿耆尼,都是"焉耆"的同音异译。

二、"焉耆"一词的语义上列10种写法所包含的意义,历代解释家众说不一,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种: ( 1 )指 山名一一焉支山(此山坐落甘肃省河西走廊山丹县与永昌县之间,今名大黄山) 。

"焉支"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书称"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 余里,击匈奴。"(2)指一种叫作红蓝的植物,北方人揉取其花上最鲜艳 部分,作胭脂。( 3 )指红蓝做成的一 种染料。

史册上讲,焉支山下出产一种叫 红蓝的植物,匈奴人的妇女,有摘新鲜 的红蓝花制作抹脸的焉脂,以至于到后来被汉将霍去病攻占之后,匈奴 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唐朝大诗人李白,也在诗中反映"焉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从以上记载中可以肯定,被汉语释成"焉支"的这个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中表示"颜色"一词是无疑的。

三、"焉耆"一词的语源、"焉耆" 一词究竟是哪个民族语言中的词语 呢?在《汉语外来词词典》"烟支"词条下注明"源匈奴"。但学者们认为, 在霍去病攻打河西地区之前,河西地区是由匈奴占据着,在匈奴以前则是则月氏(张掖以东)和乌孙(张掖以西)占据着,"焉支山"是在匈奴进入 该地前,居住在该地的月氏命名的。大 月氏在汉文史册上被称为塞人,在古 代波斯文献中被称作萨加人。研究匈 奴史的学者曾这样记述:匈奴与大月 氏(塞种人)争雄之久,至公元前2个 世纪,大月氏始为匈奴所逼,转徙西 去。而塞人的语言,现在确认是属东伊朗语(又称称东伊兰语)。结论是汉语史籍中“焉支”一语是由东伊兰语一月氏语一波斯语音译过来的,它是匈奴语言中的借词。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26
“婼羌”属国名,最早见于西汉(公元前36年),为三十六国一小国。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为“楼兰”国,公元108年(元封三年),臣服于汉和邻近匈奴。公元前77年(元凤四年)更其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若羌镇),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降附匈奴。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至汉殇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鄯善为汉藩属。公元107年(永初元年)鄯善为匈奴重新统治,公元124年至401年(即汉安帝延光三年至东晋安帝隆安五年),鄯善臣属于汉晋,公元403年(永兴二年),臣服于晋,公元445年(太平真君六年),鄯善国灭,遂为魏之郡县。

  公元452年至608年(北魏兴安元年至隋大业四年),鄯善为吐谷浑占据,公元609年(大业五年)设鄯善郡,同年废郡置鄯善镇,隋末,鄯善为吐谷浑重新统治。公元675年,(唐上元二年),鄯善城改名石头镇,(又称典合城),隶沙州所辖,公元785年至906年(唐贞元年至唐末),石头城沦为吐蕃所统治。公元907年至1127年(五代十国至北宋),前期石头镇属西州回鹘,后期属于田国。公元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石头镇为西辽王朝所统治,1121年(宋嘉定四年)为直鲁古王所统治,1218年(嘉定十一年)为察合台汗国所统治,1251年(宋淳佑十一年)属别失八里行省辖。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石头镇改名为罗布镇,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罗布镇为别失八里察合台政权所统治,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由清朝取代统治,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设卡克里克县丞,隶新平县辖,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改升婼羌县,属焉耆府辖,1913年(民国二年),婼羌县直属阿克苏道辖,1920年(民国九年)由阿克苏道辖划归焉耆道辖,1949年属库尔勒行署辖,1958年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9年改“婼羌”为“若羌”。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26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26
古轮台国(《史记》作仑头)地处西域中部,为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汉代是西域36国中的城邦之一。轮台国于汉太初三年(前102年)被李广利所灭,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复国为乌垒国。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境内设西域都护府,历时72载,统领西域诸国。唐时属龟兹都督府乌垒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置轮台县,民国时期先后隶属阿克苏道和焉耆专区。新中国建立以后,1960年隶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5-26
汉武帝早年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因此,晚年他回首一生时心中有许多懊悔。
这和阿育王晚年笃信佛教,或月护王皈依耆那教,君士坦丁晚年信基督有几分类似。
起因是经济学家桑弘羊为了更好的经营西域,提出要在轮台驻兵屯田。然而这时的武帝心态已经变了,他放弃了桑弘羊的建议,不但没有在轮台增设军屯,反而发布了罪己诏书,为自己早年的过失诚心的自责。
结局是,长年征战带来的国内阶级矛盾缓和,人民休养了生息,西汉全盛,轮己诏在后人评价武帝时加分不少。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5-26
清代有关罗布人的最早记载出现在雍正元年(1723年)。当时,清军平定吐鲁番,罗布淖尔回人古尔班率喀喇库勒、萨达克图、喀喇和卓三处,户口千余人内附①。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为使罗布人不受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敦多部的侵袭,曾下令罗布人可以随同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东迁至甘肃瓜、沙二州耕种,因“罗布淖尔回人并水居,打鱼自活”,不习惯陆地生活而罢②。当时,罗布人以部落组织的形式归朝廷管辖。清大军离开后,罗布地区又被准噶尔部占据。

    罗布人再次被文献记载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当时参赞大臣尚书果毅公阿(阿喇纳)追赶准噶尔余党沙拉斯、马胡斯等人,在罗布泊一带,发现了世居湖水边、与世隔绝的罗布人。对其进行清查,登记入户,得知共有喀拉库勒和喀拉和卓两个部落。喀拉和卓又分为5个小部落。清政府在罗布人的部落设置了3个总管伯克,归吐鲁番管辖,每年贡哈什翎等当地土产作为税赋③。

1778年,清政府又把罗布人居住的罗布泊一带划归于辟展(今鄯善)大臣管辖的范围内,当时,罗布泊一带“有村二处,皆名贺(罗)布淖尔,各四、五百家,……其地设五品伯克一员,属辟展大臣管辖”④(淖尔即是湖泊)。1805年,“有回庄两处皆呼曰罗布淖尔回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世宗实录》卷261。

②《钦定平定准噶尔方略》卷15,第18—19页。

③《回疆志》卷1。

    ④椿园氏:《西域闻见录》卷2,(上海)上海古籍书店,嘉庆本复印。



人户各四、五百家。……每年进贡水獭皮9张,设六品伯克居住吐鲁番,专司收取皮张”①。1821年,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记载,罗布人有五品伯克二人,贡獭皮9张,贡往吐鲁番②。可见,18世纪至19世纪初,罗布人及其所在地区归属于吐鲁番管辖。

在1877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和1896年斯文·赫定的罗布地区探险中,都提到过罗布人的首领——孔恰堪伯克,首领是世袭的,其祖父、父亲曾经都是罗布人的首领,驻地为阿不旦村,受库尔勒长官的统治,向库尔勒上缴赋税③。说明19世纪70年代,罗布人及其生活地区受库尔勒管理。1899年设立新平县(1914年改为尉犁县)后,罗布人及其生活地区又归于新平县管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将罗布地区铁千里克以南的地区从新平县中拆分出,设立婼羌县④,罗布人所在的地区属婼羌(即今天的若羌)县辖范围,这种行政区划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