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02阅读
  • 2回复

[游记]龟兹——文明冲突与聚集之地(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7-21
    龟兹(音丘慈),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属阿克苏地区管辖。龟兹系汉语音译。在古代汉文典籍中又写作丘兹、苦先、曲先、归兹、屈茨、拘夷、丘慈、俱支那、俱支囊等等。龟兹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汉代,曾是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在唐代,又是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集镇,既见证了中西文化的和平交流,也经受了不同文明之间血与火的洗礼。

    2001年夏,我遵循先辈的足迹,前往西北考察。沿着丝绸之路,几经辗转,我来到库车。在维吾尔族朋友的陪同,我对库车进行了一番全面而又真切的了解。

从乌鲁木齐到库车,需要乘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穿越庞大的天山山脉。火车到站后,我得到了维吾尔族朋友热古丽的热情接待。回到家中,立即品尝到了闻名遐迩的新疆奶茶和馕。

馕是新疆特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种。主要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维吾尔族以前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之后,才改叫“馕”。馕的做法很特别。在面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待之稍微发酵后,将面饼贴在土炉的内壁进行烘烤。在面粉中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佐料拌馅烤制的是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是芝麻馕。面粉中添加的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各异。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炎热的气候,加之烤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新疆各族人民都喜欢吃馕,而且在出行时,都愿意把馕作为旅途的干粮。据说,当年唐僧前往天竺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上带的食品就是馕。

休息片刻,热古丽就陪着我前往维吾尔族聚居区——库车老城游览。库车城区建设比较发达,交通也颇为方便,但在库车,还有一种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客运工具——驴车。我们乘着驴车,穿过库车新城,来到老城。刚入老城,就感受到了民族风情强烈的视觉冲击。身边来往的行人都身着富有特点的民族服装。和其他民族一样,维吾尔族男人的服饰已经基本与内地无异,身穿衬衫和西裤。但是,维吾尔族人人都喜欢戴花帽。

花帽是识别维吾尔族的标志。据记载,早在元代就已经有了所谓的“六瓣金缝小帽”,明初有“六合一统帽”,都是用六片材料拼缝而成。花帽最初用黑缎,后改用金、银线织锦制作,后来受到了中亚塔什干地区的影响,几经演变至今,式样品种不断增多。新疆各地花帽的式样和制作方法各异,有些虽然式样类似,但花纹不尽相同。库车地区流行的花帽多用各种深色绒底,花纹颜色鲜艳多样,有白色、米黄、墨绿、浅绿、深红等等,而每顶帽子的花和底空间相宜,比较古色古香。与维吾尔男子相比,维吾尔女子服饰的民族特色要浓厚得多。我们身边的一些维吾尔妇女除了带花帽之外,还穿着绣花筒裙。这种裙子,上身短小下身宽大,除了用染色丝绸外,最主要的是用新疆的特产丝绸——艾德利斯绸。这种丝绸色彩绚丽鲜艳,色调对比强烈,图案纹样独特,花型简练生动,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欢的筒裙料子。这种绣花筒裙鲜明地展现了维吾尔民族文化特色和地理环境的特点。

老城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区,也是维吾尔特色建筑的密集区。我们在路上看到了两座清真寺。正如我们平常看到的一样,这两座清真寺各有一个绿色的大穹顶和两个塔楼。这两个塔楼叫“邦克楼”,与基督教教堂的钟楼不同,“邦克楼”并没有钟,到了做礼拜的时候,阿訇就会登上“邦克楼”高声呼喊,召集大家来清真寺做礼拜。所以,“邦克楼”又叫“召拜亭”。我们突然发现在清真寺旁边有一家商铺,门前的摊位上摆满了眩目的金银器皿。抵挡不住诱惑,我来到摊位前,问主人:“这些水壶和盆是干吗用的?”主人笑着用维语同热古丽说了几句。热古丽跟我说,这不是什么水壶和盆。象水壶的叫阿不都,是洗手壶,象盆的是其拉不其,是接水盆,这些都是维吾尔家中给客人洗手用的器具。按照《古兰经》的规定,水是不能几个人共用的,因此必须用阿不都淋水给客人洗手,可是,新疆地区干燥缺水,洗了手的水不能浪费,所以要用其不拉其接住,用做其他用途。这些阿不都和其拉不其并不是金银做的,而是用铜和铝做的。用铜做阿不都和其拉不其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业,做出来的工艺品销路很广,只是为了降低成本,现在很多阿不都和其拉不其都不是纯铜的而是镀铜的了。主人看我胸前跨着照相机,把我当作日本人了,跟热古丽说可以给我优惠。看来这家主人还挺有商业头脑的。盛情难却,关键我也确实喜欢,于是在热古丽的帮助下,我买下了一个金色的“其拉不其”。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回到家中,热古丽决定给我做羊肉抓饭。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糯”,是维吾尔族招待客人的风味食品之一。做好之后,热古丽在炕上架上小方桌,铺上餐布,把“波糯”端上来,方在桌上,正式请我品尝。黄澄澄的抓饭,香喷喷的,最上方还放着几块炸好的羊肉,煞是诱人。只是从内地来的我,却不知从何下手,如何下手。热古丽注意到了我的尴尬,连忙说着“不好意思”,去厨房拿了两个勺,用勺陪着我吃起“抓饭”来。抓饭,闻着香,吃起来更香。

抓饭香,是因为抓饭的做法考究。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适当加些盐和水,待二十分钟后,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中,不要搅动,四十分钟后,油亮生辉、美味可口的抓饭就做好了。吃抓饭时最好放些酸奶子,拌着吃,口感绝好。这里的酸奶很稠——不象北京的那样稀,样子有点象豆腐脑或南方的水豆腐。我一尝,哇!酸得我牙都快掉了。这真是正宗的“酸奶”呀!

抓饭动人,关于抓饭的传说则更动人。相传一千多年前,有个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纳的医生。在他晚年的时候,身体很虚弱,吃了很多药也无济于事。后来他研究了一种饭,就是抓饭。这种饭色、香、味俱全,很能引起人的食欲。于是他早晚各吃一碗,半个月后,身体渐渐地有硬朗了起来。周围的人都非常惊奇,以为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后来他把这种“药方”传给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抓饭就在维吾尔族人中流传开了。

吃完抓饭,我美美地睡了一觉。下午三点我们开车去苏巴什古城参观。刚一出门,我就发现太阳仍火辣辣地盘踞在头顶。原来新疆与北京有两个小时的时差,虽然现在是三点,也就相当于北京的一点钟,这是最晒的时候。

汽车穿过城区,在隔壁上颠簸一阵,很快就到了苏巴什古城。苏巴什古城是俗称,全称苏巴什佛寺遗址,学名昭怙厘大寺,位于库车县北23公里雀离塔格山南麓,库车河龙口两岸。苏巴什是维吾尔语,即“龙口”的意思。现存遗址分布在库车河两岸起伏不平的土岗上,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其中河西遗址主要有北、中、南三座土坯塔。北塔建于遗址北部土岗上,东临河床,塔身方形,分四级,高10几米。在塔的北面和南面均有高度不等佛龛。中塔建于遗址中部土岗顶端,形制与北塔类似。南塔建于遗址南部,稍小于北、中二塔。河东遗址面积稍小于河西遗址,也有几处土坯塔,类似于河西诸塔。遗址中部有一塔稍有不同,塔身为方形,但塔顶有一周身近于圆柱体的穹顶。东西遗址四处都分布有残垣断壁,在千百年的风吹雨大下,不少断垣呈现出奇怪而有趣的形态。有的像高傲的骆驼,有的又像正在眺望的猩猩。

苏巴什古城曾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有陶器、钱币、经卷、木简等等。出土的钱币有上自东汉下迄唐代历朝历代的钱币,可见此处交通之发达,经济之繁盛。二十世纪初,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曾从此处掘走一个木制舍利盒,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后来发现,在这个舍利盒表面颜料涂层下绘有一幅形象极其生动的乐舞图。经研究,这是一幅由21人组成的龟兹“苏幕遮”乐舞图。“苏幕遮”是西域著名的歌舞戏,本出自龟兹,后流传于西域各地,甚至传入中原,主要表现的是古代西域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是西域歌舞戏中的优秀代表。因此,舍利盒上的这幅图画是龟兹音乐舞蹈艺术的珍贵形象资料,也是龟兹当时社会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

苏巴什古城在历史上还与两位佛教高僧联系在一起。一个是佛经汉译大师鸠摩罗什,一个是因《西游记》而闻名的唐僧玄奘。鸠摩罗什(Kumārajiva,公元344413年),祖籍印度,家世相国。其父舍弃高官出家,移居龟兹。龟兹当时佛教盛行,是葱岭以东佛教中心之一。罗什7岁随母出家,后遇高僧研习大乘教义。龟兹王曾造金师子座,铺以大秦锦褥,请鸠摩罗什升座说法。一时之间,名扬西域。每年罗什升座说法之时,西域诸王都长跪于法座旁,让鸠摩罗什踩着自己登座说法。后来,鸠摩罗什留住凉州16年,并于此间学习了汉文。公元401年鸠摩罗什到达长安,开展译经讲经活动,直到公元413年去世为止。鸠摩罗什的译经甚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华花经》、《阿弥陀经》、《十诵律》、《梵网经》、《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等。鸠摩罗什对经论理解的透彻,又通梵汉语文,并有较高的文学欣赏和表达能力,态度十分认真严谨。故其译经,改变了以前朴质的古风,运用了达意的译法,作到了文质统一,既准确,又有文采,使中国习诵者易于接受理解,也就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因此,后世对罗什的译经评价很高,现代学者的评价也相当高。

因为鸠摩罗什的缘故,昭怙厘大寺闻名遐迩,香火旺盛。唐僧玄奘的到来又使该寺隋唐兴盛至极。唐初,玄奘前往天竺取经,路经此地。为了迎接玄奘的到来,龟兹王曾在昭怙厘寺举行盛大仪式。寺院僧人向玄奘敬献鲜花和葡萄美酒,国王陪同他观看热烈欢腾的“苏幕遮”并邀请他为全国民众讲经。玄奘盛情难却,逗留此地两月有余,开坛讲经。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龟兹)荒城北四十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寺,而东西随称。佛像庄重,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并盛赞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

继玄奘之后,大唐僧人纷踏而至,昭怙厘“晨钟暮鼓,燔火不绝”,自唐末开始逐渐衰微。十世纪以后,随着伊斯兰教传播,在穆斯林和佛教徒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宗教战争,昭怙厘寺毁于战火。时光似箭,斗转星移。如今古城已了无一物,空余残迹,惟有偶见的蜥蜴成为遗址的主宰。在古城遗址上留连了4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带着无际遐想和丝丝惆怅离开了。
1条评分
红袍萤火虫 奖励 +5 信息很有价值 2011-01-15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7-21
前一阵儿乌鲁木齐有暴力犯罪事件,引发很多人对新疆的担忧与误解,特地将我8年前的旧文发出来,希望能用亲身经历和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新疆的另一面。文字较长,分成了两段;但是没有数码照片,故无法图文并茂,请多谅解。
历史使人明智,现实让人迷失,未来令人痴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7-23
说到“馕”,可供研究的地方很多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