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由113个街镇 撤减为100个街镇
http://news.dichan.sina.com.cn南京日报2012/9/21 7:18:32 新浪地产官方微博
本报讯(通讯员 陈悦欣 杜彬 记者 马道军) 记者昨天从市民政局获悉,经过半年努力,作为我市10项综合改革工程之一的街镇区划和村居调整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是我市首个完成的综合改革工程项目。经过优化调整,全市由调整前的84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撤减为81街办19镇,撤减13个街镇建制;街道办事处比重由调整前的74.3%提高到81%。涉及村居调整236个,其中“村改居”45个,减少83个村。目前,城市社区达801个,城市社区比重明显提升。据悉,这是近40年来,我市规模最大的街镇区划和村居调整工程。
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市就对部分规模过小的乡镇进行大规模调整合并。至2000年底,全市乡镇街总数由180个减为131个,其中乡镇68个、街办63个;2002年,我市全部撤销乡的建制;至2005年,在整合城区街道办事处的同时,对栖霞、雨花台、江宁、浦口、六合等区实施撤镇设街调整;截至去年底,全市街镇总数为113个,29个镇中,溧水、高淳各8个,浦口区4个、六合区9个。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街镇区划布局亟待优化,部分街镇规模较小、街镇数量偏多等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江北两区所辖部分镇和溧水、高淳两县县政府驻地镇的建制,已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对此,市委、市政府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决定将街镇区划调整纳入全市综合改革工程。5月14日,我市出台《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全市新一轮撤镇设街和街镇整合区划调整。
根据全市综合改革的统一要求,各区县科学谋划,吸收多方面意见、建议,坚持做到区划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功能区、开发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与促进基层社区建设相结合,优化街镇区划和村居布局。
在区划调整中,一些有历史影响的街道、地名可能会消失,引起市民对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担忧。“此次调整,注重挖掘和保护当地历史文化,重新启用或沿用一些有特色的历史地名,打造历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市民政局地名办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建邺区将滨湖与南湖两个街道合并成立了莫愁湖街道,放大莫愁湖品牌效应;玄武区将梅园新村街道与后宰门街道合并,保留了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梅园新村历史地名。
此外,这次调整还注重镇街区划调整与村居调整相结合。通过街镇层级区划调整,推进“城中村”撤并改造,加快撤村建居步伐,加快当地城镇化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截至8月31日,任务涉及的玄武、建邺、浦口、六合等8个区的区划调整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市共撤减13个街镇建制,除空间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特殊情况外,调整涉及的8个区所辖街镇人口均达到5万人以上。
据了解,此轮街镇区划调整综合改革项目涉及面广、时间紧、压力大,是新中国成立后,除人民公社全部改乡调整外,全市规模最大的一次街镇层面区划调整。比如,六合共撤并7个街镇,从原来的19个街镇撤并为12个,是调整规模最大的区。为做好干部分流安置和新街道班子建设,该区严格做好各级干部职级认定工作,还“高配”中心社区领导,以避免以往行政区划调整后地区发展“一兴一废”现象的产生,又让撤并街镇原行政中心地区的社会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通过优化基层行政区划,加快撤镇设街和撤村建居,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建设,加速城镇化发展进程,将为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市民政局一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