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998阅读
  • 61回复

[设计更名]将"城关镇"送入历史──各地城关镇更名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5-02
全国城关镇造成的问题众所周知,顺着近年改名和撤镇设街势头,应逐步将各地城关镇改为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关的名称。以下为一些粗疏的建议,大家如有任何提议或意见,欢迎提出。

蓟县城关镇─已改名
※渔阳镇,隋大业末改无终县置渔阳县,治所即今蓟县。
在天津市蓟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自秦至今,历为州、县治所。1949年属前县一区。1953年建镇。有独乐寺及辽代白塔、鼓楼、文庙、鲁班庙等古迹。

武清区城关镇
在天津市武清区西北部。元曾设卫帅府镇抚衙于此。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武清县治,1950年县治迁杨村。1949年属武清县一区。1957年设城关乡,1988年置镇。镇西部尚存古城墙遗址。
─雍阳镇,镇为“雍阳古郡”故址,西汉置雍奴县,属渔阳郡。北魏移治今旧县,为渔阳郡治所。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武清县。【瓮安县有雍阳镇】

河曲县城关镇─已改名
※文笔镇,以镇东文笔塔取名。
在山西省河曲县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始为河曲县治所至今。1950年为河曲县一区,1953年设城关镇。2000年改名文笔镇。地处黄河中游转弯处。古迹有文庙、岱岳庙、桥儿街牌坊等。

和林格尔县城关镇
和林格尔,蒙古语意为“二十间房子”清康熙年间在今县城置驿站,名二十家子。1912年始为县治。1958年设城关镇。
─二十家子镇,依蒙古语意译。【朝阳县、公主岭市有二十家子镇】
─和林镇,以县名首二字取名。【梁平县有和林镇】
─振武镇,辽置振武县在今县西北土城子乡,金废为振武镇。

清水河县城关镇
在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中部、清水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1912年始为县治。1981年置镇。
─武城镇,取西汉旧县名。西汉置武城县,治今县址北,属定襄郡。东汉改武成县,后废。【武城县有武城镇】
─宁边镇,正隆三年(1158年)置宁边县,治今县西南为宁边州治。蒙古至元初废入东胜州。

临河区城关镇
─油房镇,《临河风物志》:“临河县城原名强家油房,十年前系一山村,住房仅强姓一家,素操油业,以是人呼之为强家油房。”民国十四年,临河设治局建立,在强家油坊基础上建立县政府。
─宿亥镇,以驻地村取名。

兴和县城关镇
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又名二道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兴和厅,1912年废厅置县,为治所。1949年为城关区,1954年置镇。
─丰川镇,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丰川卫,属大同府。治所在高庙子(今县东南高庙子乡)。十五年裁。
─兴盛镇,取兴盛之意。【仁寿县有兴盛镇】
─二道河镇,复古名。

开化县城关镇─已并入华埠镇
在浙江省开化县东南部、马金溪岸。县人民政府驻地。为浙西重镇,古称“歙饶屏障”;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后历为开化县治。明正德七年(1512年)置芹阳镇,并筑城。因芹江得名。1934年改称开阳镇。1950年为城关镇。镇西有卧佛山,镇东有明建金钱城门故址、元建文塔。
─芹阳镇,复古名。
─钱江源镇,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镇西有钱江源森林公园。

怀远县城关镇─已改名
荆山
在安徽省怀远县东部、涡河入淮口。县人民政府驻地。1949年置镇。南宋以来先后为荆山、怀远县治,是怀远县最大古镇。名胜古迹有望淮楼、白乳泉、卞和洞。
荆山镇,以西南荆山取名,怀远县取“荆山为城,义在怀远”为名。
─禹宫镇,以镇东南禹王宫取名。
─望淮镇,以镇南望淮楼取名。

五河县城关镇
在安徽省五河县东部、淮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1950年设城关区及城南、城北二镇。1955年撤区镇,合并三镇为城关镇。1992年城郊乡并入,2001年长淮乡并入。淮河、沱河、浍河、漴潼河汇流口。
─五河口镇,《明史•地理志》:“东南有漴河,西北有浍河、沱河,东北有潼河,并流合淮,谓之五河口。”
─玉带河镇,以贯穿城区的玉带河取名。

固镇县城关镇
在安徽省固镇县中部偏北、浍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1950年为固镇镇,属灵璧县。1964年置固镇县,始为县治。1980年改名城关镇。1992年皇店乡并入。地处淮北平原南部,蚌埠地槽。
─谷阳镇,北魏太和中置谷阳镇,后以音近演为固镇。【丹徒区有谷阳镇】

凤台县城关镇
在安徽省凤台县东南部、淮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下蔡,1939年为中山镇,1945年改为城关镇。自清同治四年(1865年)后历为县治。镇区沿淮河河湾分布。
─下蔡镇,蔡昭侯自新蔡(今河南新蔡县)迁都于此,称下蔡邑。《春秋》:哀公二年(前493年),“蔡迁于州来”。即此。
─州来镇,西周时为州来国,后被楚国所灭,为楚之州来城。

临泉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城关街道
※邢塘街道
※田桥街道
在安徽省阳泉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于此设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为阜阳县西三镇。1929年废镇设区,为第十区公所驻地。1948年改临泉市。1949年废市设直属镇,1957年改名城关镇。
─寝(沈)城镇,西周为沈子国,文王十子聃季载之封地。楚为寝(沈)丘邑。秦置寝(沈)县,治今县,属陈郡。
─泉河镇,以河取名。

太和县城关镇
在安徽省太和县南部偏西。县人民政府驻地。自元大德八年(1304年)起,历为县治。1948年置城关镇。古迹有孔庙大成殿、南清真寺、北清真寺、貊高墓等。
─泰和镇,取古县名,元大德八年(1304年)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的祥和太平义,改泰和县置太和县,迁治此。
─椿樱镇,太和县盛产香椿、樱桃,素称“椿城樱乡”。

阜南县城关镇─已改名
※鹿城镇,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置原鹿侯国,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县西南公桥集东五里。三国魏改为原鹿县。南朝宋废。
在安徽省阜南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旧称薛集,1945年前属阜阳县第三区薛集镇,1948年阜南建县,县治薛集。1958年置城关镇。

霍邱县城关镇
在安徽省霍邱县北部、沣河下游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因管辖县城及老城四关命名。自隋开皇以来历为县治。1949年分置城内、关外二镇。1950年合并为城关镇,1992年牌坊乡并入。有烈士纪念塔。古迹有文庙大成殿。
─蓼都镇,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县置蓼州。《春秋左氏传•文公五年》记载的蓼国都城为现霍邱城关附近。
─水门/塘/镇,以镇东北千年古塘水门塘取名。

舒城县城关镇
在安徽省舒城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自唐代置舒城县以来,历为县治。1912年置镇。1949年为城关镇。1992年五里、古城二乡并入。古迹有明建龙头塔、龙津桥等。
─龙舒镇,汉置龙舒县,治今龙河口附近。
─龙津镇,以龙津桥取名。【清流县、安义县有龙津镇】

涡阳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城关街道
※城西街道
※城东街道
在安徽省涡阳县中部、涡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雉河集,以当雉河入涡河口为名,清置涡阳县治于此至今。1948年解放时设涡阳市,1951年撤市置城关镇。纪念地有捻军起义旧址、张乐行故居、新四军第四师师部旧址、涡阳革命烈士陵园。

蒙城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城关街道
※庄周街道,蒙城为庄周故里。
※漆园街道,庄周曾任漆园吏。
在安徽省蒙城县中部。自唐天宝元年(742年)以来历为县治。1912年后曾名漆园镇,1938年夏爱国将领周元率部抗击日军,壮烈殉国,改名周元镇,1949年改今名。古迹有万佛塔、嵇康亭、刘海井、文庙大成殿等。

利辛县城关镇
在安徽省利辛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阜蒙新河两岸。原名利辛集,1979年改今名,置城关镇。
─阜蒙/河/镇,以河取名。
─利辛/集/镇,复旧名。
─文州镇,唐武德三年(620年)于鲁邱堡置文州及药城县(治所在今张村铺集西)。四年文州废为文城县。

尤溪县城关镇
在福建省尤溪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置县后历为县治。1950年设城关镇。因位青印溪入尤溪处,曾名城溪镇。镇区有南宋理学家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遗址,还有沙洲公园和福星塔。
─城溪镇,复旧名。
─青印/溪/镇,以青印溪取名。
─南溪镇,以南溪书院取名。【金寨、普宁、云阳、宜宾、河口等有南溪镇】
─朱熹镇,南宋理学家朱熹诞生地。

东明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城关街道
※渔沃街道,以鱼沃河取名。
山东省东明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明弘治三年(1490年)起为东明县治。镇境解放后属东明县九区,1956年分属城关乡、柳寨乡,1981年改建为城关镇。2001年鱼沃乡并入。万福河、鱼沃河和二、四干渠流经。

中牟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青年路街道,以道路取名。
※东风路街道,以道路取名。
在河南省中牟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战因为中牟邑,汉为中牟县治。东魏为广武郡治。明后为中牟县治。1953年设镇。古迹有汉鲁恭祠、晋潘岳墓等。

新密市城关镇
在河南省新密市中西部。古称法桥堡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密县治所由密县故城(今大隗村)移此后,称密县城。1979年密县人民政府搬迁至新城后,始称老城。1946年前为城关镇,1956年为五里店乡,1984年复称城关镇。1994年起为新密市治。2000年七里岗镇并入。名胜古迹有雪莲洞、唐宋瓷窑遗址、明密县县衙、天仙庙等。
─故密镇,原密县城,明密县县衙于此。

杞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金城街道,县城又称金城。
在河南省杞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古称雍丘,以地拥(通雍)三丘,故名。周为杞国都城。春秋为雍丘邑。秦至宋为雍丘县治。五代晋为杞县治。元曾称张桑城,寻复名。明、清仍为杞县治。1942年为东娄镇。1949年为城关区。1961年改镇。古迹和纪念地有文昌宫、大成殿、倪祥明烈士纪念亭。
─雍丘镇,杞县古称雍丘。
─东娄(楼)镇,《史记•陈杞世家》:“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
─杞都镇,周为杞国都城。

通许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咸平街道
在河南省通许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建通许镇,以地邻东京(今开封市城区)通往许昌的大道,故名。咸平五年(1002年)为咸平县治。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为通许县治。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后改镇。古迹有子羽墓、状元桥等。
─子羽镇,以郑国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子羽之墓取名。
咸平镇,通许宋称“咸平”。

尉氏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两湖街道,以县城蓬池湖的南湖北湖取名。
在河南省尉氏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秦后为尉氏县治。1948年建城关镇。古迹有太平兴国寺塔、紫铜钟、阮籍啸台、尉缭故宅等。
─尉州镇,隋末王世充置尉州,治尉氏县。
─兴国/寺/镇,以太平兴国寺塔取名。【阳新县、秦安县有兴国镇】

祥符区(原开封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开封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黄龙寺,以寺名村。1949年县人民政府由朱仙镇迁此。1982年置城关镇。
─黄龙寺镇,复旧名。
─祥符镇,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改浚仪县置祥符县,与开封县同为开封府治。1913年改为开封县。【高安市、资阳市有祥符镇】

兰考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兰阳街道
※桐乡街道
※惠安街道
在河南省兰考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宋代为养马地,名马村。明洪武初兰阳县治迁此。清道光四年(1824年)兰阳县、仪封厅合并为兰仪县,为治所。宣统元年(1909年)为兰封县治所。1954年为兰考县治所,设城关镇。纪念地有焦裕禄烈士陵园。
兰阳镇,明代为兰阳县治。
─兰仪镇,清代为兰仪县治。

孟津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孟津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清初,村中多陈姓,地势北高南凹,称陈家凹。又因聚落南北窄,东西长,亦称长凹。因“凹”、“华”音近,1931年改名长华。1948年为孟津县治,1951年迁至老城,1959年县人民政府又迁至长华。
─长华镇,复旧名。

新安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新安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隋大业初始为新安县治。1912年设中山镇,1948年名城关镇。1958年撤镇,1982年复置城关镇。名胜古迹有汉函谷关、安乐村遗址、暖泉遗址、七里站遗址等。
─谷州镇,唐武德初置谷州,贞观元年(627年)移今治。
─函谷镇,以镇东汉函谷关遗址取名。【灵宝市有函谷关镇】

栾川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栾川县南部。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栾川县,为县治。金贞元二年(1154年)废县为镇。1949年复为栾川县治,置栾川区。1955年建城关镇。镇南老君山高2192米,为伏牛山最高峰,有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耕莘镇,镇为商相伊尹耕莘古地。
─鸾州镇,栾川古称“鸾州”。
─老君山镇,以镇南老君山取名。【剑川县有老君山镇】

嵩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嵩县北部、伊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老城历为州、县治所。1947年建城关镇,1949年改区,1958年成立公社。1960年修建陆浑水库时,老城被淹,县人民政府从老城迁今址。1961年复区,1963年改镇。有县烈士陵园。
─陆浑镇,西汉置陆浑县于今县城东北。
─嵩州镇,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顺州置嵩州,治此。

汝阳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汝阳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始为伊阳县治,1959年改为汝阳县治。1956年建城关镇。
─伊阳镇,明置伊阳县,治今汝阳县城。
─杜康镇,以杜康酿酒遗址取名。【白水县有杜康镇】

宜阳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宜阳县中东部、洛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唐为寿安县治。金为宜阳县治。1958年建城关公社,1961年改区,1962年复公社。1970年改镇。古迹有灵山寺、城隍庙、瓷窑遗址等。
─寿安镇,今镇唐为寿安县治。【浮梁、蒲江、温江等有寿安镇】
─灵山寺镇,以镇西灵山寺名。
─李贺镇,宜阳为唐朝诗人李贺故里。

洛宁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洛宁县东部、洛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始为永宁县治。1914年改为洛宁县治。1955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79年析置城关镇。
─熊耳镇,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北宜阳县置熊耳县,隋义宁二年(618年)移治永固城(今县城),改为永宁县。
─永宁镇,隋至民国洛宁称“永宁”。【延庆、瓦房店、浦口、石狮、铜鼓、阳春、温江、苍溪、关岭、志丹、徽县、焉耆等有永宁镇】

伊川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城关街道
※河滨街道,以城在伊河之滨取名。
在河南省伊川县中部、伊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孟家村,以孟氏居住得名。后因在河南府(今洛阳市)至嵩县大道旁开设食宿店,改名府店,亦称府店衔。1932年始为伊川县治。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0年改镇。
─府店镇,复旧名。【偃师市有府店镇】
─伊滨镇,以镇在伊河之滨取名。

偃师市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商城街道,商汤灭夏后,定都偃师尸氏邑,史称“西亳”。
※工业区街道,以偃师工业园区取名。
在河南省偃师市东北部,北依邙山,南临洛河。镇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城民主西街。1948年成立槐庙镇,1956年设槐庙中心乡,1964年设城关镇。1993年起为偃师市市治。名胜古迹有大唐二帝圣教序碑、尸乡沟商城遗址、杜甫墓、田横墓、伯夷墓、叔齐墓等。

宝丰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宝丰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东汉至南北朝称贾复城,因东汉大将贾复为击郾王尹遵在此筑城得名。武周证圣元年(695年)到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历为武兴、中兴、龙兴、宝丰县治。后废县为宝丰镇。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复为宝丰县治。1949年建城关区,1951年改镇,1958年改灯塔公社,1960年改宝丰镇,1961年复城关镇。纪念地有中原野战军会议旧址。
─贾复镇,以东汉大将贾复取名。
─龙兴镇,唐神龙元年(705年)在此置龙兴县。【新绛、龙江、渝北等有龙兴镇】
─冶场镇,宣和二年(1120年),《读史方舆纪要》汝州宝丰县:“以县有冶铸场,改日宝丰。”

郏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龙山街道,郏县为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
※东城街道
在河南省郏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秦为郏县治,北魏为郏城县治,隋为辅城县、郏城县治,宋为郏县、郏城县治。元大德八年(1304年)复为郏县治。1947年设城厢镇,1948年改城关镇。古迹有文庙大成殿、文奎楼、山陕会馆、崇正书院等。

汤阴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汤阴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西汉为荡阴县治。唐贞观六年(632年)为汤阴县治。1947年置镇。古迹有岳飞庙、奎光阁、文笔塔等。
─岳庙镇,以岳飞庙取名。
─汤河镇,以河取名。【临沂市、辽阳县有汤河镇】

滑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滑县西北部。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滑县治所,故名。1949年置城关区,1958年建公社,1987年改城关镇。古迹有明福寺塔、滑台、滑伯墓、天理教攻城遗址等。
─滑台镇,北魏白马县徙治滑台(今城关镇),为东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滑州,治白马县(即滑台城)。《元和郡县志》:滑州“取滑台为名”。《读史方舆纪要》引《元和郡县志》:“滑台城有三童,都城周二十里,相传卫灵公所筑,中小城谓之滑台。昔时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高坚峻险,临河有台,故日滑台。”
─白马/山/镇,秦置白马县(治今县城东白马墙),以境内有白马山得名。【溧水、高港、浦江、郸城、涟源、北流、武隆、米易、安居、内江、乐山、眉山等有白马镇】
─明福/寺/镇,以明福寺塔取名。

内黄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内黄县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起为内黄县治。1955年设镇。
─黄邑镇,境为战国魏黄邑。清乾隆《彰德府志》:“黄以黄泽名。魏以河南为外,河北为内,故陈留有外黄,此名内黄。”
─枣乡镇,因内黄盛产红枣,素称“枣乡”。

浚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卫溪街道,以卫河取名。
※浚州街道,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置浚州。
在河南省浚县东部、卫河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后为浚县治。1958年建城关镇公社,1963年改城镇公社,1983年改城关镇。产小麦、玉米等。名胜古迹有碧霞宫、千佛寺石窟、吕祖洞、天宁寺、云溪桥、李密墓等。

获嘉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获嘉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秦为修武县治。隋初起为获嘉县治。1947年置城厢镇,1949年为一区,1958年改城关公社,1960年改获嘉公社,1961年改城关镇。
─南修武镇,秦为修武县治,隋开皇四年(584年)移获嘉县于南修武城(今获嘉县城)。

原阳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原兴街道
※阳和街道
在河南省原阳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西汉为原武县治,晋废。唐武德四年(621年)阳武县治移此。1949年后为原阳县治。1950年建镇。有汉张苍墓、古博浪沙等古迹。
─阳武镇,1949年由原武、阳武二县合并设置原阳县,治阳武故城(今原阳县城)。
─博浪/沙/镇,以古博浪沙遗迹取名。

延津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万寿街道,以万寿塔取名。
※潭龙街道
※塔埔街道,延津县周朝称廩延邑,治所为塔埔。
在河南省延津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元大德年间始为延津县治。民国时称康延镇。1955年为城关镇,1958年改乡,1964年复镇。古迹有明吏部天官李戴坟、万寿塔、长明灯碑记、陈玉成殉难处等。
─康延镇,复旧名。
─酸枣镇,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酸枣县为延津县。
─廪延镇,春秋置廪延邑,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

封丘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封丘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魏景明二年(501年)为封丘县治。1954年设镇。古迹有封父亭遗址,翟母井、翟母进饭处、城隍庙等。
─封父镇,以夏、商诸侯国名“封父”取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封氏出自姜姓。……至夏后氏之世,封父列为诸侯,其地汴州封丘有封父亭,即封父所都。”
─翟母镇,楚汉战争中,刘邦败于延乡,有翟母免其难,刘邦即皇帝后,以延乡置封丘县,以封翟母。
─黄池镇,战国时,为抵御楚,北方诸侯曾在封丘三次召开兵车之会。其中以黄池之会(前482年)规模最大。封丘的“古黄池”源于此。【当涂县有黄池镇】

修武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修武县东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东魏曾为西修武县治,北齐后历为修武县治所。1955年设乡,1961年改公社,1982年改镇。古迹有宋建胜果寺塔。
─宁邑镇,修武商为“宁邑”。
─演武镇,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在此修兵演武,改名“修武”。【汾阳市有演武镇】
─胜果镇,以胜果寺塔取名。

清丰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清丰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宋起为清丰县治。1949年建镇,1953年改乡,1954年复镇。古迹有唐建普照寺、张清丰碑、唐槐等。
─顿丘镇,西汉置顿丘县,属东郡。治所在今县西南。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年)移治德胜城(今县东南五里)。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
─孝子镇,清丰县因境内有隋孝子张清丰门阙而得名。
─普照/寺/镇,以普照寺取名。

南乐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南乐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唐武德六年(623年)始为南乐县治。1949年建镇。古迹有明代文庙、清真寺、唐槐等。
─昌乐镇,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昌乐县,六年移治今南乐县城,五代唐晋王李存勗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改“昌乐”为“南乐”。
─唐槐镇,镇有唐代之古槐。

范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范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1956年始为范县人民政府驻地。1990年设城关镇。镇北一片为在县城在山东省的飞地。
─范武镇,范县春秋时为晋范武子士会邑。《孟子•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即此。

台前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台前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台前村,传古时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凤凰台南建村,故名台前。1958年建台前公社,属山东省寿张县。1964年改属河南省范县。1978年归属台前县。1983年改设城关镇。
─台前镇,县名从驻地名
─金堤/河/镇,以镇南金堤河取名。

濮阳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五代梁贞明四年(918年)始建。宋后为澶州、开德府、开州、开县、濮阳县治所。1946年置区,1950年建镇。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宋代迴銮碑、明代中心阁和孙王庄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等。西水坡为“中华第一龙”出土地。
─卫都镇,前629年卫迁都于此,战国时名濮阳,仍为卫都。
─澶州镇,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澶州移治德胜北城(今濮阳县城)。
─迴(回)銮镇,以迴銮碑取名。

襄城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襄城县中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秦后为襄城县、襄城郡和广州治所。1941年称中山镇,1948年建城关区,1950年改城关镇。1958年改八七公社,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当年8月7日视察襄城县而得名。1961年复城关镇,1969年改八七镇,1971年再复城关镇。古迹有文庙、琉璃影壁、城隍庙寝殿等。
─氾邑镇,襄城春秋时为郑国氾邑。前636年,周襄王避弟叔带之乱投郑居氾。
─襄王镇,以周襄王居此得名。

郾城区城关镇
在河南省郾城县中部、沙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自唐开元十一年(723年)起为郾城县治。1949年设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名胜古迹有许慎祠、镇河铁牛、文庙大成殿等。
─溵州镇,唐建中二年(781年)置溵州,治郾城县。
─许祠镇,以许慎祠取名。

临颍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临颍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隋大业四年(608年)始为临颍县治。1948年建区,1954年改公社,1982年置镇。古迹有文庙大成殿、谯楼遗址、贾阁老洞、陕山会馆等。
─颍城镇,取临颍县城关之义。
─谯楼镇,以临颍谯楼取名。

渑池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渑池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双桥,唐后历为州、县治所。1949年建城关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置镇。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郑窑遗址、秦赵会盟台、汉魏窑藏铁器、刘少奇旧居、八路军兵站旧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等。
─/会/盟台镇,以镇西秦赵会盟台得名。【孟津县有会盟镇】
─郑窑镇,以镇西郑窑遗址取名。
─渑城镇,取渑池县城关之义。

卢氏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卢氏县中部、洛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自汉起为卢氏县治。隋、唐初为虢州治。1947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2年复镇。古迹有城隍庙、孔庙、清真寺、卢医庙等。
─古虢镇,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东义州置虢州,治卢氏县。贞观八年(634年)移治弘农县(今灵宝市)。
─卢敖镇,相传秦博士卢敖得道于此。

灵宝市城关镇
在河南省灵宝市中北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隋大业二年(606年)弘农县治移此。唐贞观八年(634年)为虢州治。宋初废弘农县置常农县,至道三年(997年)改常农县为虢略县治。1949年设决镇,1954年改三区。1958年成立决镇公社,1959年灵宝县政府由老城村迁此。1982年改称城关公社,1984年改镇。1993年起为灵宝市治。有涧东遗址。
─决镇/镇/,复旧名。
─桃林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桃林县,治今市北老城。唐玄宗因在函谷关掘得“灵符”,遂易年号为“天宝”,天宝元年(742年)改桃林县为灵宝县。【临湘、诸城、东海等有桃林镇】
─弘农镇,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弘农县。隋移治弘农川,即今灵宝市城关镇。
─虢州镇,唐贞观八年(634年)虢州自卢氏县迁治弘农县(今灵宝市区)
─虢略镇,1957年灵宝县人民政府由老城(旧灵宝)迁至虢略镇(即今城关镇)。

南召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南召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汉以前称寿乐乡。汉时李青在此开店,藏匿刘秀,躲过王莽追赶。刘秀即位后,授以官,李青不受,诏改寿乐乡为李青店镇,后简称李青店。1949年县人民政府由云阳迁此。1951年建城关镇。名胜古迹有国清寺、扁鹊庙、李青墓、古城坡、陕山庙等。
─李青/店/镇,复古旧名。

方城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凤瑞街道,以凤瑞路取名。
※释之街道,方城为张释之故里。
在河南省方城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魏为方城县治,金、元为裕州治。1913年废裕州为方城县治。民国称赭阳镇。1949年置城关区,1955年改镇。古迹有汉廷尉张释之祠、炼真宫、文庙大成殿等。

西峡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白羽街道,以县城东北白羽城遗址取名。
※紫金街道,以紫金路取名。
※莲花街道,以城东的莲花寺取名。
在河南省西峡县东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春秋名白羽邑,因地临析水(即今老鹳河),河边白色鹳鸟成群栖息,故名;又称析邑,曾为许国都城。后名峡口,因在老鹳河自山峡出口处得名。秦为析县治。北魏为析阳郡治、西析阳县治。西魏为中乡县治。隋为内乡县治。金末内乡县迁治渚阳镇,因峡口在渚阳镇(即今内乡县城)之西,称西峡口。民国时曾称西峡口镇。1948年建城关镇,为西峡县治。1949年改区,1955年复镇。名胜古迹有白羽城、新石器文化遗址等。

镇平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涅阳街道,镇平古称涅阳。
※雪枫街道,1944年在收复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殉国的彭雪枫将军出生于镇平城。
※玉都街道,镇平为“玉雕之乡”。
在河南省镇平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金初称阳管镇,正大三年(1226年)始为镇平县治。1941年设城垣镇,1948年为城垣区,1953年改城关区,1958年改城关镇公社,1982年改城关镇。古迹有黉学大成殿、城隍庙等。

内乡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内乡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朊隆原,宋、金称渚阳镇,因居渚(水边高地)之南而得名。金正大三年(1226年)始为内乡县治。明、清称渚阳保。民国时设城厢镇。1949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天安公社,1981年复城关镇。名胜古迹有保护完好的内乡县衙和文庙大成殿、菊潭公园。
─渚阳镇,复用古名。
─菊潭镇,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郦县为菊潭县,因境内有菊水得名。

唐河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滨河街道,在唐河之滨。
※文峰街道,取城中文笔峰塔取名。
在河南省唐河县中部偏北、唐河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北魏为上马县治。唐天宝元年(742年)为泌阳县治,天祐三年(906年)为泌州治。五代汉为唐州治,明、清为唐县治,1914年为沘源县治,1923年为唐河县治。1953年建镇。名胜古迹有泗洲塔、城隍庙、文庙等。

新野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汉城街道,以城内汉桑城取名。
※汉华街道,东汉刘秀起义,攻克新野,被王莽追撵,与阴丽华相遇,阴丽华呈阴氏佳酿宴刘秀,刘秀当即发下誓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称帝后册封阴丽华为皇后,册封阴氏老窖“汉华酒”为宫廷御酒。
在河南省新野县中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烝野。西汉初为新野县治,西晋为新野县治,北周为棘阳县治,隋、唐后为新野县治。五代、宋、金称新野镇。元复为新野县治。1942年置城关镇。古迹有汉议事台、汉桑城等。

桐柏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桐柏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桐柏县治迁此,南宋废县为镇。蒙古初复为桐柏县治,后废。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再为桐柏县治。1956年设城关县直乡,1958年属城郊公社,1960年改城关镇公社,1981年改城关镇。名胜古迹有太阳城、淮渎庙、文昌庙、火神阁等。
─桐柏山镇,以山取名。《元和郡县志》:唐州桐柏县“取桐柏山为名”。
─淮庙镇,以镇东淮渎庙取名。
─碱都镇,桐柏县天然碱储量占全国80%,故称“天然碱都”。

民权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绿洲街道
※南华街道
在河南省民权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清初田姓迁此建村,取名田庄。1948年县人民政府自李坝集(今民权县城西北老城)迁此,始称城关。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镇。
─田/家/庄镇,复旧名。【平度、桓台、巨野、黄陵、绥德等有田庄镇;凤翔县有田家庄镇】

睢县城关回族镇
在河南省睢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春秋时,因宋襄公葬此得名襄陵。秦为襄邑县治。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拱州治。金为睢州治。明洪武十年(1377年)为睢县治,十三年复为睢州治。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于城南关筑新城。1913年为睢县治。1938年称文化镇,1946年更名葵丘镇。1956年因回族较多,改称城关回族镇。名胜古迹有汤文正公祠、袁家山、大成殿、蔡侍郎墓、汤恭人旌烈祠等。
─睢州镇,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拱州为睢州,因城北有睢水得名。
─北湖镇,以镇北北湖取名,湖底为睢州旧城。
─葵丘镇,复旧名。
─襄陵镇,春秋宋襄公葬此。【襄汾县有襄陵镇】

宁陵县城关回族镇
在河南省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始为宁陵县治。因为明刑部尚书吕新吾故里,曾称新吾镇。1948年建城关区,1952年改镇,1955年改回族镇。
─信陵镇,信陵,战国魏邑。《史记•魏公子传》:魏安釐王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即此。【巴东县有信陵镇】
─葛天镇,宁陵为古葛天氏发源地。
─新吾镇,镇为明刑部尚书吕新吾故里。

柘城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柘城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战国为柘邑。秦为柘县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为柘城县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城毁于水,三十三年在旧城南关筑新城,两城相连,仍为县治。1945年置城关镇。
─朱襄镇,上古之时,炎帝朱襄氏部族曾在此定居并建都。
─柘邑镇,柘城古名。

虞城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虞城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灵古村。西汉时为梁孝王牧马场,名马牧,后称马牧集。1935年设马牧镇,1948年为马牧区。1953年为谷熟县治。1954年虞城县人民政府由利民镇迁此。1956年设城关镇。
─马牧镇,复用古旧名。

夏邑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夏邑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春秋名栗邑。战国时筑域,名栗城。秦为栗县治。汉为栗侯国都。北魏孝昌二年(526年)为下邑县治。金为夏邑县治。1949年设城关镇,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59年从红旗公社中析建城市公社,1968年并入城郊公社。1997年复城关镇。古迹有旧县衙遗址。
─栗城镇,春秋名栗邑。战国时筑域,名栗城。秦为栗县治。汉为栗侯国都。
─孔祖镇,夏邑孔子的祖籍,在县城北5公里处有孔子还乡祠。

永城市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崇法寺街道
在河南省永城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隋名马浦城。唐武德五年(622年)为永城县治。金兴定五年(1221年)为永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复为永城县治。1941年名太丘镇,1945年改设雪枫市,1946年称中山镇,1949年称城关。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镇。1996年起为永城市治。古迹有唐建崇法寺塔。
─马浦镇,《永城县志》记载,隋大业年间,淮河、汴河流域多数城池遭大水。六年三月,隋炀帝乘龙舟顺汴河南下,一路上只看见马甫城安然无损,隋炀帝随口说到“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从此马甫城改为永城。
崇法/寺/镇,以镇北崇法寺塔取名。

罗山县城关镇
在河南省罗山县北部。唐始为罗山县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为信阳州治。明初复为罗山县治。1942年称新罗镇,1949年改城关区,1965年改镇。古迹有福音堂、罗山青山学生社遗址等。纪念地有红一军军部旧址、《罗山协议》签订旧址。
─新罗镇,复旧名。
─宝城镇,南朝宋置宝城县,治今罗山县城西,属义阳郡;齐改为保城县。【渠县有宝城镇】

商城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赤城街道,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次解放商城,更名赤城县。
在河南省商城县中部。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起为商城县治。1941年名中山镇,1948年建城关区,1951年为一区。1956年改城关镇。古迹有唐崇福塔。

固始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蓼城街道,西汉置蓼县,治今固始县城东北。南朝宋废蓼县,泰始中侨置固始县,取“坚固初始”之意。
在河南省固始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隋开皇初始为固始县治。民国时称中华镇。1948年建城关区,1953年改城关镇。古迹有潘国故城遗址、吴王夫差夫人墓等。

淮滨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顺河街道
※滨湖街道
在河南省淮滨县中东部、淮河北岸。原名乌龙集,因集中的乌龙港得名。明、清为一商埠,豫东南粮盐集散地,清乾隆年间设光州州判署。民国时设里、区、镇。1949年建乌龙区。1952年淮滨县人民政府驻此。1958年改城关镇,1960年改淮滨镇,1962年复城关镇。
─乌龙镇,复古旧名。【霍邱县、东川区有乌龙镇】

息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谯楼街道,以息州谯楼取名。
在河南省息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广陵城。历史上曾为东豫州、西豫州、淮州、息州治。明始为息县治。1941年设自强镇,1949年改城关区,1958年改公社,1981年改镇。

扶沟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桐丘街道,县城古名桐邱
※扶亭街道,扶沟因域内有扶亭和洧水沟得名。
在河南省扶沟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桐邱,曾名双洎镇。北齐起为扶沟县治。1948年建区,1951年改镇。古迹有城隍庙、文庙大成殿、大程书院、火神庙等。

西华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媧城街道,相传女娲曾在此“抟泥造人、炼石补天”,故西华有“娲城”之称。
※箕子台街道,以箕子读书台取名。
※昆山街道,以昆山路取名。
在河南省西华县中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隋先后为柳城县、西华县治,唐先后为箕城县、武城县、西华县治。1956年设镇。古迹有箕子读书台、明伦堂、城隍庙、汉墓群等。

商水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新城街道
※东城街道
※老城街道
在河南省商水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为溵水县治,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为商水县治。1941年称颍水镇,1948年称城西区,1949年设城关区。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乡,1962年复公社,1982年改镇。古迹有章华台遗址、楚怀王墓遗址等。

郸城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洺南街道,地处洺河以南。
※洺北街道,地处洺河以北。
※新城街道
在河南省郸城县中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隋开皇六年(586年)为郸县治。清称郸城集。1952年始为郸城县人民政府驻地。1962年建镇。

淮阳县城关回族镇
在河南省淮阳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宛丘,以丘上有丘得名。西周时陈胡公建城,名陈城。春秋为楚国陈县治。战国楚顷襄王时称郢陈,故有陈楚故城之称。秦为陈郡、陈县治。秦末陈胜、吴广在此建“张楚”政权。西汉为淮阳国都。东汉为陈国都城。东汉末及三国魏、晋曾为陈郡治。隋、唐为陈州、淮阳郡和宛丘县治。五代至清初为陈州治。清雍正年间为陈州府和淮宁县治。1913年为淮阳县治,1949年为淮阳专员公署驻地。古迹有太昊陵、弦歌台、画卦台、陈楚故城等。
─陈城镇,秦置陈郡,治陈县,即此。【东山县有陈城镇】
─宛丘镇,淮阳古称“宛丘”,《尔雅•释丘》:“丘上有丘为宛丘,陈有宛丘。”
─太昊镇,以镇北太昊陵取名,太昊伏羲氏曾建都宛丘。
─龙湖镇,以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龙湖取名。【晋江、南城、新郑、潮安、梧州、定安等有龙湖镇】

太康县城关回族镇
在河南省太康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夏启之子太康因避后羿之乱,奔此筑城。少康时都安邑,称此城为阳夏,取“夏的南都”之意。秦为阳夏县治,隋为太康县治。1956年设城关镇,1983年改城关回族镇。名胜古迹有文庙、太康墓。
─阳夏镇,少康时称此城为阳夏,取“夏的南都”之意。

鹿邑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谷阳街道,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改苦县为谷阳县,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
※真源街道,唐乾封元年(666年)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因道家始祖老子生于此而得名。
※卫真街道,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改真源县为卫真县。
在河南省鹿邑县东南部、涡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起为鹿邑县治。1947年建区,1951年改镇。

郧阳区(原郧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郧县中部、汉水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西晋太康五年(284年)为郧乡县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始为郧县治。1947年为郧阳市,属陕西省。1950年划回湖北省,为郧县城关区。1952年为城关镇。2001年大堰乡并入。1965年为郧阳专区驻地(1969年迁至十堰市)。建有郧阳烈士陵园。
─郧阳镇,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郧阳府,治所在今郧县。
─郧关镇,《史记•货殖列传》:“南阳西通武关、郧关。”《汉书•地理志》汉中郡长利县“有郧关。”
─长利镇,西汉置长利县,治今县西南。
─郧乡镇,西晋太康五年(284年)为郧乡县治。

郧西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郧西县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以来,历为郧西县治。1948年为城关区。1951年改城关镇。1999年寺沟乡、观音镇大沟村并入。2001年土门镇上北隅、下北隅、红庙、王家坪四村并入。
─南门/堡/镇,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郧县、上津县置郧西县,驻南门堡。【开县有南门镇】
─天河坪镇,以地处天河河谷坪地得名。

竹山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竹山县中东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自西魏以来历为县治。1950年属竹山县第一区,后更名为城郊区。1952年置城关镇。东、四、南三面环水。古迹有文峰塔、护福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竹/岭/镇,《元和郡县志》房州竹山县:“因黄竹岭以为名也。”【定安县有黄竹镇】
─古庸镇,竹山县古为庸国地。
─安城镇,南朝梁析上庸置安城县。西魏改安城为竹山县,治今址。【平阴县有安城镇】
─悬鼓/山/镇,《寰宇记》卷143竹山县:庸城山“在县西五里。旧名悬鼓山。庸人居此山置鼓”。悬鼓山在今县西。

竹溪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竹溪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初名尹店,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始筑城,名竹溪城。历为县治。1949年为城关镇。大部为河谷坪坝,余为丘陵。竹溪河经此。古迹有帝母庙遗址、月弓池。
─尹店镇,《大明一统名胜志•湖广郧阳府志胜》:“成化中,析竹山尹店社置今县。以治所在竹谿(溪)之北而名。”

房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房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自汉、唐以来,历为州、郡、县治。1948年属城关区。1952年析设城关镇。地处房县盆地,马栏河经南部边境,有支流鲍家河注入。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古城遗址、东汉时期古墓群、观音洞、小温泉、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凤凰山烈士纪念塔和陵园等。
─房陵镇,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治所即今湖北房县。东汉未为房陵郡治。

南漳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南漳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西魏起历为重阳县、思安县、南漳县治。1949年属沐浴区。1951年置城关镇。2001年胡营镇并入。蛮河经境。名胜古迹有徐庶庙、司马徽隐居处水镜庄、文峰塔等。
─水镜庄镇,以镇南东汉末年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隐居地水镜庄取名。
─徐庙镇,以徐庶庙取名。

谷城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谷城县东部、汉水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县以来历为县治。1948年属谷城县第一区。1950年析置城关镇,1983年更名为谷城镇,1987年复名城关镇。2001年北河镇并入。地处汉水及南河、北河下游平原。古迹和纪念地有西周、战国时期文化遗址及东汉大将延岑、辛亥革命“三烈士”之一杨洪胜墓和王清神殿等。
─筑阳镇,秦置筑阳县,属南阳郡。治所在今谷城县东北四里。以在筑水之阳而名。
─银谷镇,谷城因物产丰盛,素有“银谷城”之称。

保康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保康县东北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置保康县,为县治。原名潭头坪,1912年后为光迁镇。1950年属城关区。1958年属新康公社。1961年置城关镇。地处清溪河谷。名胜古迹有唐土门县遗址、明建苏公泉、笔架云屏、金渡西霞等名胜古迹及野生腊梅自然保护区。
─光迁(千)镇,复旧名。
─潭头坪镇,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析房县东部潭头坪置保康县,治今址保康县城关。

大悟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大悟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二郎店,传孙权曾狩猎于此,故名。1949年改名城厢镇,属礼山县四区。1952年起为大悟县治。1957年更名为城关镇,属环城区。1958年归属环城公社。1960年仍属环城区。1962年城关镇直属县人民政府。1975年城关镇与原环城区的邓畈公社、双桥公社合并为城关镇公社。1979年置城关镇。2001年二郎乡并入。纪念地有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二郎镇,复旧名。【宿松、合川、古蔺等有二郎镇】
─礼山镇,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东随为礼山县,以县境礼山得名,属义阳郡。唐初省礼山入应山。1933年析孝感、黄安、黄阪三县及河南罗山县地置礼山县,1951年移治二郎店(今大悟县城),1952年改名大悟县。

云梦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云梦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自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以来,历为云梦县治。1939年称云梦坊。1945年改为曲阳镇。1949年为云梦县城关区。1951年分设第六区和城关镇。1958年改称红旗公社。1960年云梦、安陆两县合并时称云梦镇。1961年两县分治称城关镇,属云台区。1975年成立城关公社,1984年复置城关镇。地处府河东岸。古迹有睡虎地、大坟头古墓群。
─曲阳镇,复旧名。
─/云/梦泽镇,云梦县因古云梦泽得名。

红安县城关镇
在湖北省红安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黄安建县前名姜家畈,属麻城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黄安县即为县治。这里曾是黄麻起义、黄安战役的战场。1952年黄安县改红安县。1949年属城关区,1975年改公社,1984年改置镇。1999年丰岗乡并入。纪念地有董必武旧居、黄麻起义旧址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黄安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因于古黄国辖地建县,为求“地方宁谧,生民安妥”故名黄安。
─姜畈镇,复旧名。
─金沙/河/镇,以镇西金沙河水库取名。【桦甸、通州、绩溪、闽清等有金沙镇】

攸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联星街道
※江桥街道
在湖南省攸县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五代起历为县治。1950年属攸县第一区,1953年置城关镇。为谭震林故里。名胜有灵龟峰。

茶陵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云阳街道
在湖南省茶陵县中部偏西。县人民政府驻地。旧称首善镇。唐起历为县治。1949年设城关镇。纪念地有1927年中共茶陵县委旧址(福音堂)、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三角坪)等。名胜古迹有铁犀亭、宋代城墙残迹等。
─犀城镇,以铁犀亭取名。
云阳/山/镇,以县西十五里云阳山取名。《寰宇记》衡州茶陵县西有“云阳山”。【丹阳、南召、云阳、泾阳等有云阳镇】
─茶乡镇,茶陵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后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

衡东县城关镇─已改名
※洣水镇,以洣水取名。
在湖南省衡东县中部、洣水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1966年建县时从金花、吴集公社析盟城关公社,1969年县人民政府由衡山县城迁此。1981年置镇。1989年金花乡并入。
─洣滨镇,取洣水之滨之义。
─武家/山/镇,以镇东北武家山取名。

华容县城关镇─已改名
章华
在湖南省华容县境中部偏北、华容河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三国吴后历为南安、安南、华容县治,为滨湖古城。1950年置城关镇。镇北陡岗山有烈士陵园。镇东北有宋代章华台遗址。
─华容河镇,以河取名。
─华阳镇,因镇在华容河之南而名。【句容、望江、绩溪、五华、洋县等有华阳镇】
章/华/台镇,以章华台取名。【威县有章台镇】
─南安镇,三国吴(一说西晋)析孱陵县置南安县,治今城关镇。【文水县、大余县有南安镇】

平江县城关镇
在湖南省平江县西南部,南倚天岳山,东、南濒汩罗江。县人民政府驻地。以古县名为汉昌得名。唐元和四年(809年)始为县治。1946年名汉昌镇,1950年为城关镇。1995年东源乡并入更名为汉昌镇。2008年,与原开发区合并,复更名为城关镇。纪念地有平江起义旧址天岳书院。
─汉昌镇,东汉建安中孙权析罗县东境置汉昌县。
─昌江镇,五代楚改昌江县置平江县。
─天岳(嶽)镇,以天岳(嶽)书院取名。

汩罗市城关镇─已改名
※归义镇
在湖南省汩罗市中部、汩罗江南岸,京广铁路两侧。市人民政府驻地。1949年置汩罗镇,1958年改公社。1966年置城关镇,为县治。1987年为汩罗市治。
─罗城镇,秦置罗县,治所罗城(在今汩罗市区北)。【万载县、犍为县有罗城镇】

安乡县城关镇─已改名
※深柳镇,以深柳书院取名,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随母至安乡书院洲的兴国观就读,清设义学,曰“深柳书院”。
在湖南省安乡县中部、松滋河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始为县治。1936年名城厢镇,1938年名城新镇。1949年属第一区,1950年置城关镇。镇区地势低洼,四面环水,曾有“蛟宫”之称。1955年堵城东河道,次年筑防城大堤。北部书院洲,相传为宋范仲淹早年读书处。东门新街东侧建有烈士纪念塔。

桂阳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龙潭街道,以镇北龙潭书院取名。
※鹿峰街道,以镇东鹿峰塔取名。
在湖南省桂阳县东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东晋置平阳郡、县,治所设此,因得名平阳城。此后曾为桂阳监、军、路、府、州、县治所。历称蓉城,因镇西南芙蓉峰得名。1950年设蓉峰镇,1958年为仁义公社,1960年设城关公社,1970年置城关镇。处峡谷间,四周山峰耸立,地下水源丰富,全城所用水均取自48眼泉水。名胜古迹有芙蓉峰、东塔、蔡伦井、诸葛庵、王云观、龙潭书院等。

宜章县城关镇─已改名
※玉溪镇,以玉溪河取名。
在湖南省宜章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武周长寿元年(692年)为高平县治。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为义章县治,北宋太平兴国初为宜章县治,相沿至今。旧称城厢镇,1949年改名城关镇。纪念地有宜章年关暴动旧址。名胜有蒙岩、艮岩和人民公园。

永兴县城关镇─已改名
※便江镇,以耒水上游的便江取名。
在湖南省永兴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西汉至西晋及南朝陈时县治即此。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商亭县为永兴县,复迁治于此,相沿至今。1938年置环城镇,1950年置便江镇,1953年更名城关镇。名胜有观音岩等。

嘉禾县城关镇─已改名
※珠泉镇,以城内珠泉取名。
在湖南省嘉禾县南部、钟水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古称禾仓堡(又称仓禾堡)。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桂阳州和临武县置嘉禾县,治所设此。后因镇内珠泉闻名乡里,曾名珠泉镇。1958年更名城关镇。1959年蓝山、嘉禾两县合并成蓝嘉县后,改名嘉禾镇。1961年分县后,复名珠泉镇。1981年复称城关镇。

临武县城关镇─已改名
※舜峰镇,以城南舜峰山取名。
在湖南省临武县中部偏南。县人民政府驻地。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始为县治。1949年属在城镇,1950年分为城厢、永南两乡,1952年设城关镇。名胜有韩张山、舜峰寨、东云山。

汝城县城关镇─已改名
※卢阳镇,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改汝城县为卢阳县,为卢阳郡治。
在湖南省汝城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始为县城。1949年前名为首善镇。1949年设城厢镇,1956年为城关镇。1958年与土桥、附城乡合为附城公社,1961年为城关公社,1981年复置城关镇。古迹有宋爱莲池和明建文塔。镇南储能学校(今城关中学)为1928年朱德领导湘南暴动会议旧址。

桂东县城关镇─已改名
※沤江镇,以沤江取名。
在湖南省桂东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旧县三区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即为县治。1953年设城关镇。1959年因桂东、汝城合县而撤销,属沤城公社。1961年分县后复置城关镇。1986年城郊乡并入。地处南岭山地,海拔820米,居全省县城之冠。名胜古迹有凤岭古松、文峰塔。纪念地有唐家大屋的城隍庙,为1928年毛泽东率部来桂东迎还红军大队旧址。

安仁县城关镇─已改名
※永乐江镇,以永乐江取名。
在湖南省安仁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始为县治。1949年属安仁县第一区,1956年为城关镇。纪念地有烈士陵园、革命英雄纪念塔和1928年安仁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古迹有南宋韩京墓。



[ 此帖被余烨在2016-03-10 10:4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5-02
将"城关镇"送入历史──各地城关镇更名建议(续)
德保县城关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以县府所在地得名。1952年置德保县,始为县治。1950年为德保县一区。1958年属幸福公社,1962年设城关区,1966年置镇。
─天保镇,原为天保县治,清乾隆三年(1738年)置天保县,1951年天保、敬德二县合并置德保县。【大英县、麻栗坡县有天保镇】
─镇安镇,明洪武二年(1369)置镇安府,治所在今德保县。【云安、开县、龙陵等有镇安镇】

南丹县城关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开宝七年(974年)为南丹州治,1924年始为南丹县治。1950年为城关乡,1957年改设镇。名胜有莲花山和铜江公园。
─丹砂镇,南丹县传以盛产朱砂(丹砂)向朝廷进贡,而地处南方,故名。
─锡都镇,南丹锡储量居全国首位,有“锡都”之称。
─铜江镇,以铜江河取名。

忻城县城关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中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唐贞观中置忻城县,始为县治。1950年为忻城县一区,1958年置城关公社,1960年改设镇。
─芝州镇,唐贞观中置忻城县,为芝州治。
─翠屏镇,以镇南翠屏山取名。

会理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北街道
在四川省会理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取“川原并会”为其所理之意。西汉会无县、唐会川县、大理国会川府、明会川卫、清会理州治所。1951年设城关镇。有瀛洲公园和烈士陵园。
─会川镇,唐上元二年(675年)置会川县,属巂州。【渭源县有会川镇】
─白塔山镇,以镇南白塔山取名,有文塔寺。

开阳县城关镇
在贵州省开阳县中部偏西,南门溪、西门溪环绕。县人民政府驻地。古称杨黄寨。明天顺间徙贵州宣慰同知衙于此。崇祯四年(1631年)始置开州,为治所,筑城。1913年开州改开县,次年改紫江县,城更名紫江镇,后历为县治。1930年置开阳镇,1953年更名城关镇。城东南有忠烈祠、东风水库。
─开州镇,崇祯四年(1631年)始置开州,开阳县为治所。
─紫江镇,1914年置紫江县,城更名紫江镇。
─磷都镇,开阳磷矿储量丰富,为中国三大磷矿之一,品位全国居冠。

盘县城关镇─已改名
双凤镇,复旧名。
在贵州省盘县中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于此置普安卫,二十二年始创城基于番纳牟山之阳,二十五年筑城。历经增修,城垣雄伟险固,素称“滇黔锁钥”。自明历为卫、州、厅、县治所。1932年置凤城镇,1942年增设凤鸣镇。1950年并置双凤镇,1955年更名城关镇。1987年东风乡并入。1999年县人民政府移址红果镇。名胜古迹有碧云洞、北门城楼、九天楼。
双凤镇,复旧名。【太仓、博白、合川、隆昌、西充等有双凤镇】
─凤鸣镇,复旧名。【云阳、合江、西充、彭山、岐山等有凤鸣镇】
─碧云镇,以碧云洞取名。

平坝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鼓楼街道,以县城西街钟鼓楼取名。
※安平街道,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平坝卫置安平县,属安顺府。【香河、安平、柘城、安仁、涟源、岑溪、嘉陵等有安平镇】
在贵州省平坝县中部、天马山东南麓。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东溪、卢塘三寨。元置平普长官司。明初设威清驿。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平坝卫,为治所。1928年置安平镇,1931年分置塔山、信泉、大昌、黉学四镇。1942年置安平镇,1955年更名城关镇。
─塔山镇,以城内塔山取名。【贾汪、赣榆、三台等有塔山镇】

普定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定南街道,明代设定南守御千户所。
※穿洞街道,以县城西5公里穿洞遗址取名。
※黄桶街道
在贵州省普定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明崇祯三年(1630年)设定南守御千户所。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省定南千户所设平远协,隶属安顺府附廓普定县。1913年徙普定县治于此。1928年置兴南镇,1953年更名城关镇。
─兴南镇,复旧名。
─夜郎湖镇,以县城西北部的贵州省第二大人工湖─夜郎湖取名。

镇宁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白马湖街道,以县城西白马湖(白马水库)取名。
※环翠街道,以县城北环翠山取名。
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部、镇宁盆地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纳吉堡。纳吉系布依族语,意为“祭事田”。洪武二十三年置安庄卫,为卫治。嘉靖十一年(1532年)镇宁州州治迁此。清康熙十年(1671年)裁安庄卫并入镇宁州。1913年废镇宁州置镇宁县,为县治。1932年置迎阳、明新、镇兴、阜康、通衢、西关六镇。1942年合并设迎阳、正心二镇。1952年置城关镇。1991年锦屏、玉京、塘堡、桂家乡并入。
─安庄镇,洪武二十三年置安庄卫,为卫治。【莒县有安庄镇】
─玉京镇,以城东南玉京山取名。
─纳吉堡镇,复布依语古名。

黔西县城关镇─已改设四街道
※水西街道,元置水西等处长官司。明建水西城。
※莲城街道,县城又称莲城。
※文峰街道,以文峰塔命名。
※杜鹃街道,黔西县有”杜鹃花都”之称。
在贵州省黔西县中西部、野济河上游。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地彝语古称默果作、觚著。元代改名郭张。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筑城,旋毁。崇祯八年(1635年)更名水西。元至清初,曾为八番顺元宣慰司、贵州宣慰司宣慰同知驻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后,历为府、州、县治所。1932年置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四镇,1941年并为城东、城西二镇。1945年二镇合并,更名城关镇。1953年于城关镇下置黎明、凤凰、双马、农幸乡。有水西公园、观农台、文笔塔、王三善碑、李世杰墓院等名胜古迹。

金沙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鼓场街道,复古旧名。
在贵州省金沙县中部、偏岩河畔。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打鼓新场,初兴集市,每逢场期,击鼓通晓,故名。清于沙溪坝设沙溪汛。历为黔北四大集镇之首。谚云:“一打鼓、二永兴、三茅台、四鸭溪。”1932年置新东镇和新西镇。1941年为县治。1953年置城关镇。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此,十七师师长吴正卿在城西大定坡牺牲。
─沙溪坝镇,金沙县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各取一字得名。
─贡茶镇,2009年金沙县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

织金县城关镇─已改设三街道
※双堰街道,城东东湖又名双堰塘,是织金八景之“双潭对镜”所在地。
※文腾街道,以县城文腾书院取名。
※金凤街道
在贵州省织金县中部、卜牛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陇那、比那,系彝语音译,为彝族家支名。向为贵州宣慰司重镇。清康熙五年(1666年)置平远府,为府治。康熙二十二年后,历为州、县治。1932年置太平、回龙、兴隆、西灵、文腾、关岳六镇,1944年并为大回、西文二镇。1949年为城关区,1956年置城关镇。名胜古迹有城内财神庙及城郊东山寺、鱼山。
─平远镇,清康熙五年(1666年)置平远府,为府治。【砚山县有平远镇】
─百泉镇,织金古城周围有一百余处泉眼,素有“百泉古镇”之美誉。【辉县市、乌苏市有百泉镇】

赫章县城关镇
在贵州省赫章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明初称黑张,系彝语音译,意为“有水塘的山冲”。明中叶改称墨特川,意为“田坝冲子”。清雍正四年(1726年)复称黑张。1932年置赫章县。1942年为县治,更名金钟镇,以镇西金钟山得名。1953年置金钟镇及青山、大河边乡。1955年更名城关镇。
─金钟镇,复旧名。【威宁、会泽、漳县等有金钟镇】
─河边镇,镇在河边。【定襄、璧山、涪城、大英等有河边镇】
─田坝/冲/镇,取古意。【巫溪、甘洛、毕节、宣威、安康等有田坝镇】

兴仁县城关镇─已改设四街道
※东湖街道,以城东东湖取名。
※城南街道
※真武山街道,以城西真武山取名。
※城北街道
在贵州省兴仁县中部偏西南。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0年)置新城千户所。清康熙十年(1671年)至二十二年为普安县治。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新城巡检司,改称新城镇。1912年后历为新城县、兴仁县治。1932年设东兴、西吕、南华、北豪四镇。1935年改为新城镇,为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1949-1952年为兴仁专区驻地。1950年更名城关镇。

施秉县城关镇
在贵州省施秉县中部,小河、杉木河与潕阳河汇合处。县人民政府驻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施秉县治徙此。1932年置涌珠镇,后更名施秉镇。1953年更名城关镇。
─涌珠镇,复旧名。
─卫城镇,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偏桥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省偏桥卫入县,徙县治于卫城(今县城)。【盐源县、清镇市有卫城镇】
─漂城镇,因杉木河风光秀丽,入选全国最佳漂流胜地,施秉因此被誉为“中国漂城”。

贵定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宝山街道,以县城北阳宝山取名。
※金南街道
在贵州省贵定县中部偏北。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于此设新添守御千户所,二十三年为新添卫治。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贵定县治徙此。1932年置照春、武阳、庆丰、肃远四镇。1941年并四镇置庆熙镇,1955年更名为城关镇。
─庆熙镇,复旧名。
─新添镇,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为新添卫治。【临洮县有新添镇】
─麦溪镇,以流经县城的麦溪河取名。

独山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百泉街道,以百泉湖取名。
在贵州省独山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元于此置独山州长官司。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更名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自弘治七年(1494年)后,历为州、县治所。1932年置奎文、中山、芼峰、全民、蔚文、紫泉等镇,1935年撤前王镇并入紫泉镇,此后曾名蔚紫镇、复兴镇。1949年为独山专区驻地。1950年更名城关镇。1991年三桥、新民二乡并入。城北隅有独山飞机场。
─蔚紫镇,复旧名。
─/独/秀峰镇,以城东南独秀峰取名,有独山观始建於清光绪初。
─紫泉/湖/镇,以城南紫泉湖取名。

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
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南部。镇以驻地名。澜沧江的两条主要河源扎曲和昂曲在此汇合。曾为昌都府治。故曾译察木多、羌木多、昌多、叉木多、洽木多、喀木。解放前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建昌都总管(一译朵麦基巧,又写都麦基巧、多麦基巧)、昌都宗。1950年为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驻地。1960年始至今为昌都专区、昌都地区、昌都县驻地。镇沿江依山而建,为藏东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古迹有昌都强巴林寺等文物。
─强巴林镇,以强巴林寺取名。
─扎昂镇,扎曲和昂曲在此汇合。

宜君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宜阳街道
在陕西省宜君县中部偏西、宜君梁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唐龙朔三年(663年)于此置宜君县,沿用原于耀县所置宜君旧名。后历为宜君县治。明景泰中建宜君县城。1940年置宜阳镇。1956年设新市乡,1958年设宜君公社,1984年设城关镇。
宜阳镇,复旧名。
─庆云镇,以城中庆云阁取名。【盐山、庆云、乐昌等有庆云镇】

凤翔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凤翔县中部、雍水河北、塔寺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秦德公元年(前677年)于镇南筑雍城为都,现镇区为当时祈年宫所在。后设雍县治此,历为隋岐州、扶风郡,唐天兴县、凤翔郡、凤翔府、凤翔县,北宋秦凤路、金凤翔路、凤翔县治。1913年废府存县。今城为唐末岐王李茂贞筑。1938年设城关镇,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65年复镇。名胜古迹有秦穆公墓、东湖。
─雍城镇,秦德公于镇南筑雍城为都。
─岐州镇,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于雍县兼置岐州。
─笙箫镇,以城东笙箫园取名。

扶风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扶风县中部七里河入湋河处。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东侧古为姜氏城。唐始为扶风县治至今。1950年设城关乡,1958年改公社,1970年建镇。镇南有“湋水倒虹”工程。名胜古迹有西周南宫适墓、前秦安南将军豆滔墓和飞凤山等。
─湋川镇,唐武德三年(620年)分岐山县地于今县址设湋川县,因湋水得名。
─西府镇,以城东北西府古镇取名。

陇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陇县中部、千(汧)河与北河交汇处。县人民政府驻地。春秋秦于今镇东南筑汧邑,襄公、文公、宁公为都。北周陇东郡、陇州、杜阳县治移此,后历为县治。1913年始为陇县县治。1949年设城关市,1955年置城关镇。
─陇州镇,北周明帝二年(558年)陇州和陇东郡随杜阳县移治今城关镇,杜阳县复名汧阴县。
─千(汧)源镇,隋开皇五年(585年)汧阴县改称汧源县。

千阳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千阳县南部、千河北岸。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始为汧阳县治。1954年设城关镇。
─千(汧)川镇,以千(汧)河取名。
─望鲁镇,以镇西望鲁台取名。

三原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三原县西南部、咸铜铁路北侧。县人民政府驻地。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至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为池阳县地。由于镇内清峪河上修桥曰龙桥。北宋建隆四年(963年)重修龙桥,遂名龙桥镇。后以古池阳县名池阳镇。《金史‧地理志》仍名龙桥镇。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始为三原县治。1949年设三原市,旋改龙桥镇。1958年改设城关镇。
─池阳镇,西汉至北周为池阳县地。
─龙桥镇,清峪河上修桥曰龙桥,遂名龙桥镇。【庐江、海口、成都等有龙桥镇】

乾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乾县中部、漠西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唐光宅元年(684年)析好時、醴泉、始平、永寿、武功地在此置奉天县,以西北有武则天和高宗李治乾陵得名。建中元年(780年)筑奉天城,为唐京西军事重镇。乾宁二年(895年)兼置乾州,后历为州、县治所。1956年设城关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设镇。古迹有唐代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乾陵镇,以境内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得名。
─乾州镇,乾宁二年(895年)置乾州。
─奉天镇,唐文明元年(684年)设奉天县,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撤销。

礼泉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礼泉县西南部、泥泉沟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仲桥,清雍正《陕西通志》:“醴泉县城池即古仲桥城。”元末增筑土城,为县治。1949年设城关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
─新畤镇,西魏同城于今新畤坊一带置新畤县。
─仲桥镇,复古名。

彬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彬县中部、泾河西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幽州城。隋开皇三年(583年)为白土县治,次年改为新平县治。唐开元中以后为邠州、新平县治。明洪武三年(1370年)省新平县入州。1913年废邠州始为邠县治。1934年设民乐镇。1949年设城关乡,1961年设公社,1984年设镇。古迹有元代砖塔、陶谷墓。
─彬(邠)州镇,唐开元中以后为邠州治。
─新平镇,唐至明为新平县治。【天镇、新津、广汉等有新平镇】
─民乐镇,复旧名。【庆安、花垣、北流、景谷等有民乐镇】

旬邑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旬邑县西南偏中部,三水河西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此置三水县,1913年改为旬邑县治。1935年以周先祖公刘在此务耕称公刘。1950年设城关乡,1961年设公社,1984年设镇。
─三水镇,明至民国于今城关镇置三水县,以三水河为名。【广汉市有三水镇】
─公刘镇,传说周先祖公刘在此务耕。
─翠屏镇,以城南翠屏园取名。

淳化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淳化县南部、冶峪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梨园寨,王褒《云阳宫记》:“梨园寨,车箱坂下有梨园,汉武帝所筑。”唐乾宁二年(895年)李克用攻王行瑜于梨园寨,即此。宋初设梨园镇,淳化四年(993年)始为淳化县治。1949年设城关区,1956年设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
─冶峪/河/镇,以冶峪河取名。
─梨园镇,复古名。
─仲山镇,以城西仲山取名,有仲山森林公园。

潼关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潼关县西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1961年县人民政府自港口迁此,同年设镇命今名。
─吴村镇,复旧名。【临汾、广丰、曲阜、辉县等有吴村镇】
─桃林镇,潼关县商代属定国,称桃林,春秋时称桃林塞。【东海、诸城、临湘等有桃林镇】

大荔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大荔县中部、北洛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始为左冯翔和临晋县治。北魏、西魏为华州、同州治。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同州府及大荔县治,1913年废府存县。194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大荔分区迁此,次年省。1955年设城关镇。
─临晋镇,秦置临晋县,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县治迁今城关镇。【临猗县有临晋镇】
─同州镇,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于此置华州,西魏改华州为同州。
─冯翊镇(冯píng),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左内史置左冯翔。因在京兆尹之左(东),故称。三国魏改置冯翊郡,移治临晋(今大荔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武乡县置冯翊县,治今大荔县城。唐后为同州治。元废。

合阳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合阳县中西部、金水沟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为合阳县治至今。1949年设城关乡,1958年改公社,1965年设镇。1971年撤,1980年复设。古迹有宋建大成殿、明建尊经阁。
─金水/沟/镇,以金水沟取名。【洋县有金水镇】
─尊经/阁/镇,以镇内尊经阁取名。

澄城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澄城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为澄城县及澄城郡治。1956年设城关镇。古迹有精进寺塔、明代乐楼等。
─宝塔镇,以镇东北精进寺塔取名。【建湖县有宝塔镇】
─精进/寺/镇,同上。
─乐楼镇,以镇内明代乐楼取名。
─古徵镇,澄城原为徵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析郃阳县置澄城县,因徵、澄同音,误徵为澄,故名。

蒲城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蒲城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历为北魏南白水县、西魏蒲城县、唐奉先县、宋蒲城县治。今老城为西魏时所筑。1949年设第一区。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1年改城关公社。1978年设镇。古迹有唐慧彻寺塔、唐建文庙、宋崇寿寺塔等。东槐院巷有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奉先镇,唐开元四年(716年)十月以祀奉睿宗桥陵,改蒲城县为奉先县。
─双/寺/塔镇,以镇内南寺唐塔和北寺宋塔取名。【鸡泽县、普兰店市有双塔镇】
─考院镇,以镇内明清考院取名。

白水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白水县境南部、白水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北魏太和二年(478年)设白水县,治此。元末县治迁至南临川(今古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治此至今。1949年设白水市,次年改设城关乡。1956年设镇,1961年改公社,1964年复镇。
─彭衙镇,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5年),晋军在彭衙(今白水县东北)击败秦军。
─酒坊镇,1973年,白水县人民政府落实周恩来总理关于“复兴杜康、为国争光”的批示,将世代延续使用的酒祖杜康酿酒老作坊处扩建成白水杜康酒厂。
─粟邑镇,西汉置粟邑县,治所在今县西北,北魏废入白水县。

富平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富平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西魏大统五年(539年)至唐开元元年(713年)今镇南贾家堡为富平县治。明崇祯年间成镇。清雍正《陕西通志》载,清初设都村镇。清末谐音为窦村镇。1950年设窦村乡,1958年设富平公社,1961年改城关区,1965年设城关镇。1970年县治由窑桥寨(今莲湖)迁此。2011年窦村镇复名城关镇。
─窦村镇,复旧名。

甘泉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美水街道
在陕西省甘泉县中部偏东、劳山沟与北洛河交汇处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唐武德元年(618年)始为伏陆县治,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甘泉县治。明、清曾为宣化里。1948年设城关区,1958年设甘泉公社,1983年设城关镇。镇南有美水泉。
─伏陆镇,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洛交县地于伏陆城(即今县城)设伏陆县;天宝元年(742年)以县南谷崖上的甘泉改伏陆县为甘泉县。
美/水/泉镇,以镇南美水泉取名。

南郑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汉山街道,以城南汉山取名。
在陕西省南郑县中偏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洪武年间以周姓居此得名周家坪,1961年始为南郑县治所。1950年设汉麓乡,1964年设城关镇,1984年改周家坪镇。1996年复名城关镇。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县纪念馆。名胜有南湖风景区。

西乡县城关镇─已改设二街道
※城北街道
※城南街道
在陕西省西乡县中部偏北,北依四方山,南临牧马河。县人民政府驻地。因魏至隋历为洋州、洋川郡、洋川县治所。元末始为西乡县治迄今。1950年设城关区,1959年改公社,1965年设镇。古迹有明代文庙、鹿龄寺,清代南河堤金牛等。
─鹿龄镇,以镇西鹿龄寺取名。
─洋川镇,魏至隋为洋川郡、洋川县治所。【绥阳县有洋川镇】
─樱桃沟镇,以城北樱桃沟取名,有樱桃沟风景区。

略阳县城关镇南郑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兴州街道
在陕西省略阳县中部,嘉陵江与八渡河、东渡河交汇处。县人民政府驻地。三国蜀建兴七年(229年)于此筑武兴城,晋为武兴戍。南朝梁名武兴镇,旋改武兴藩王国,后仍称武兴城。自南朝宋至元历为北秦州、东益州、武兴郡、兴州、顺政郡、沔州治所,自北魏至今历为武兴县、汉曲县、顺政县、略阳县治所。1941年复名武兴镇。1949年设城关街公所,1954年设镇。
─武兴镇,三国于此筑武兴城,设武兴督。
兴州镇,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顺政郡为兴州,为州治。
─狮象镇,县东有狮子山,北面有象山,故有略阳八景“狮象拱阙”。

留坝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紫柏街道
在陕西省留坝县中部、北栈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古为留坝驿。明弘治年间设留坝巡检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留坝厅治;1913年改为留坝县治至今。1956年设城关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
─留坝镇,县以镇得名。
紫柏/山/镇,留坝原名“刘坝”,相传汉留侯张良辟谷坝西紫柏山下,后人谐名“留坝”,后以名县。县西北有紫柏山森林公园。
─厅城镇,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汉中府水利通判迁驻留坝,二十九年(1765年)置留坝厅。

汉阴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汉阴县中部、月河东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始为县治。1935年称城厢镇,1949年因之,1955年设城关镇。镇区古名新店,明成化元年(1465年)所筑城墻尚存。古迹有清建文峰塔。
─月河镇,以河取名。【桐柏县、镇安县有月河镇】
─文塔镇,以镇内文峰塔取名。

石泉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石泉县中部、汉水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东阳川,又名柳城镇。《水经注》曾称敖头。南朝梁为晋昌郡、长乐县治。北魏改为永乐县治。西魏改晋昌郡为魏昌郡,永乐县为石泉县,仍治此。后石泉县移治王水口。北周废郡,保定三年(563年)复为石泉县治至今。1913年置城关镇,1939年改称柳城镇,后废。1956年设城关镇。古迹有明代建城墙门洞。
─柳城镇,复旧名。【朝阳县、东源县有柳城镇】
─/珍/珠河镇,以城西珍珠河取名。

宁陕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宁陕县西南部,鱼洞河、东河入长安河交汇处。县人民政府驻地。古为关隘。唐置五谷关。明置五郎关巡检司。清驻宁陕营,嘉庆七年(1802年)筑城。1936年宁陕县治迁此。1956年设关口镇。1961年改公社。1964年改称城关镇。
─关口镇,复旧名。【浠水县、旬阳县有关口镇】
─鱼洞/河/镇,以河取名。

紫阳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紫阳县中部偏东、任河出口处汉水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古称紫阳滩,以旁有三洞为道教紫阳真人修道处得名。明正德五年(1510年)总制洪钟于右侧立堡驻军,七年升为紫阳县治地(后称旧县);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于右侧筑城,是为新城。1956年设镇。
─紫府镇,取紫阳县府城之意。
─悟道镇,紫阳县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悟道而得名。

岚皋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岚皋县中北部、岚河南岸,堰溪沟与岚河交汇处。县人民政府驻地。古名砖坪。清道光二年(1822年)为砖坪厅治。1913年改为砖坪县治,1917年为岚皋县治。1949年设城关乡,1958年改公社,1963年设镇。
─砖坪镇,复旧名。
─岚河镇,以河取名。

平利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平利县东部偏北、五峰山南麓。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白土关、八里冈、花栎冈、卧虎冈等。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将王彦南败金军于金川白土关,即此。清嘉庆七年(1802年)始为平利县治。1947年置吉阳镇。1949年,设城关乡,1954年设镇。
─吉阳镇,复旧名。【建瓯市、三亚市有吉阳镇】
─白土关镇,复古名。

镇坪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镇坪县中东部,石砦(寨)河、竹溪河入南江河的河套处。县人民政府驻地。清雍正《陕西通志》载,明正德八年(1513年)于石寨河置镇坪巡检司,即此。清曾设石寨河镇。1920年始为镇坪县治至今。1956年设石砦(寨)乡,1958年改公社,1978年设城关镇。
─石寨/河/镇,以河取名。【容县有石寨镇】
─国心镇,镇坪县位于中国地理雄鸡版图的心脏位置,有“自然国心”之称。

旬阳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旬阳县中偏西南部,汉江西北岸、旬(洵)河入汉水河套区。县人民政府驻地。历为战国楚、秦代洵阳县,西汉洵阳县,西晋洵阳县,南朝宋、齐旬阳县,西魏至今为洵阳县(1964年改旬阳县)治所;西魏、唐曾置洵阳郡、洵州于此,元代曾省县为巡检司。今城为明崇祯年间所筑。清代名在城。1949年设城街乡,次年设城关区。1956年设镇。
─旬(洵)河镇,以河取名。
─太极城镇,县城位于汉江、旬(洵)河交汇处,地形似太极,称“天然太极城”。

白河县城关镇
在陕西省白河县东北缘、汉水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成化八年(1472年)巡抚原杰于白石河口西岸筑白河堡驻军,十二年升为县治。1949年设永安镇,1956年改今名。
─永安镇,复旧名。【浑源、汾西、突泉、大石桥、鸡东、绥化、宿州、垦利、浏阳、肇庆、博白、垫江、奉节、双流、沿滩、中江、北川、内江、高坪、通江、凤冈、习水等有永安镇】
─白河堡镇,明设白河堡于此。
─天池岭镇,以城西天池岭取名。

商州区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中部、丹江北岸,金凤山南麓。为市、区人民政府驻地。曾名鹤城。春秋晋置上洛邑。自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起,历为州、郡、县治所。1949年设启佛乡,1956年设城关镇。古迹有明建大云寺、城隐庙。
─上洛街道,春秋晋置上洛邑。
─启佛街道,复旧名。

洛南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洛南县西南部、燕子山南麓、县河下游。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清池川。隋大业十一年(615年)洛南县治由武谷川(今古城镇)迁此。1934年设镇。1949年设城关乡。1953年更名县城乡,同年析设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1年改名洛南镇,1983年复名城关镇。古迹有明建文庙。
─华阳镇,洛南古称华阳,因在华山之南。【句容、望江、绩溪、五华、洋县等有华阳镇】
─夏都镇,洛南县因气候宜人,又是华夏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华山夏都”之称。
─清池川镇,复旧名。

商南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商南县东北部、县河上游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商南县治自层驿(今镇西皂角铺)移此。1949年设城关乡,1961年改公社,1964年设镇。
─鹿城镇,商南別称鹿城,西汉商山四皓之一甪(lù)里先生曾在县北双巅峰上隐居,山顶极像一对鹿角,故称商南为鹿城。【阜南县、楚雄市鹿城镇】
─县河镇,以河取名。【竹溪县、汉滨区有县河镇】

山阳县城关镇─已改设街道
※城关街道
在陕西省山阳县西北部、苍龙山南麓、县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西晋泰始三年(267年)始为丰阳县治,东晋曾废,后仍设。金贞元元年(1153年)降县为镇。明初为丰阳巡检司治所,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为山阳县治所至今。民国时名太安镇。1949年设城关乡,1956年设镇。镇西北有丰阳塔。
─丰阳镇,西晋为丰阳县治。【平邑县、连州市有丰阳镇】
─矾都镇,山阳县已探明矾储量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故有“矾都”之称。

永登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永登县中部偏北、庄浪河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东晋十六国前凉在此筑城,历为都、县治。为西通河西走廊重镇。民国设枝阳镇。1955年置城关镇。名胜古迹有明建海德寺、青龙公园。
─枝阳镇,复旧名。
─允吾镇,永登县隋至宋称允吾县。
─青龙山镇,以城东青龙山取名,有青龙山公园。【奈曼旗有青龙山镇】

榆中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榆中县中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元以后历为金州、金县、金城县和榆中县治。原名栖云镇,以地处栖云山下得名。1956年撤城关区改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置镇。城西南有著名风景区兴隆山。
─栖云镇,复旧名,兴隆山古称栖云峰。
─金城镇,元废定远县入金州,移治今城关镇。明洪武初降州为金县。1912年改为金城县。【金坛、金门、莱州、仪陇、应县等有金城镇】
─兴隆山镇,以城西兴隆山取名,有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宽城区、通榆县有兴隆山镇】

永昌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永昌县中部、金川河南岸。县入民政府驻地。汉为番和县治。元以后历为永昌路、卫、县治所。1949年以前称云川镇。1956年设城关镇。名胜古迹有元高昌王墓、明钟鼓楼、圣容寺塔、北海子塔及北海子风景区。
─云川镇,复旧名。
─北海子镇,以城北北海子风景区古建筑群取名。

武山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武山县中部、渭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置宁远寨。崇宁三年(1104年)后历为县治。1949年设城关镇。古迹有元代官寺。
─宁远镇,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升宁远寨为宁远县。【鞍山、宾县、定西等有宁远镇】
─官寺镇,以城内官寺(原名圣寿寺)取名。

高台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高台县东南部、黑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高台县,置建康镇。1956年设城关镇。镇东南有高台烈士陵园。
─建康镇,复古名,前凉在今骆驼城置建康郡。
─台子/寺/镇,明景泰七年(1456年)置高台千户所,因城西台子寺得名,高台一名始此。【邹平县有台子镇】
─月牙/湖/镇,以城西月牙湖公园取名。

泾川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泾川县中部、泾河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安定驿。明洪武三年(1370年)迁泾州治于此。1913年为泾县县治。1914年为泾川县治,并设安定镇。1957年置城关乡。1958年改置镇。古迹有北魏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等。
─安定镇,复旧名。西汉析泾阳县置安定县,治今县北,为安定郡治。【大兴、洮南、平江、子长等有安定镇】
─王母宫镇,以城西王母宫山取名,泾川为王母故里。
─水泉寺镇,以镇西北水泉寺取名。

静宁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静宁县东北部、葫芦河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始筑城,名外底堡。元佑八年(1093年)为陇干县治。元大德八年(1304年)为静宁州治。1913年为静宁县治。1955年置城关镇。古迹有文庙和清真庙。
─陇干镇,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为陇干县治。
─阿阳镇,西汉置阿阳县,属天水郡。治所在今县西南城川乡咀头村。《汉书•高后纪》:高后六年(前182年),“匈奴寇狄道,攻阿阳”。即此。隋废。
─文屏/山/镇,以城南文屏山取名。【鲁甸县有文屏镇】
─成纪镇,西汉置成纪县,治所在今静宁县西南,南河西岸。魏废。北周复置。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移治敬亲川(今秦安县西北三十里)。北宋又移治上邽(今天水市),为秦州治。元末废。今静宁县城南有成纪文化城。

镇原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镇原县南部、茹河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1949年县人民政府由孟坝移此。1956年置城关镇。
─潜夫/山/镇,以城北潜夫山取名,东汉末年思想家王符曾隐居在此,王符号潜夫,故称为潜夫山。有潜夫山森林公园。
─临茹镇,以镇濒临茹河而名。

武都区城关镇
在甘肃省武都区西部、白龙江与北峪河交汇处。区人民政府驻地。明代起始为县治。解放前曾设龙江、西关二镇,1950年合设城关区。1955年改为城关镇。有莲湖公园。
─白龙江镇,以流经市区的白龙江取名。
─阶州镇,明始移阶州至今陇南市市区。1913年改阶州为武都县,属陇南道。

成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成县中部、青泥河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历为州、县治所。民国时置紫金镇。1949年设城关区,1955年改城关镇。古迹有杜甫草堂、清魁星阁、裴公莲湖等。
─成州镇,宋为成州治。
─同谷镇,西魏恭帝元年(554年)置同谷县,为康州治。
─裴公湖镇,以城内裴公湖取名。

文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文县中部、白水江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曾名兴文镇,历为州、县治。1949年设县城、所城、西元等乡,1955年合为城关、西元乡。1958年建城关公社,1962年改城关区,1970年复改公社,1983年改置镇。古迹有文昌楼。
─文州镇,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文州,唐移治此。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文州为文县。
─所城镇,明洪武四年(1371年),元兵攻破文州城,改文州置文县,移治今县城,又称“所城”,因明置“千户所”而名。【藍山县、饶平县有所城镇】
─兴文镇,复古名。【巴州区有兴文镇】

宕昌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宕昌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原为宕昌镇,以古代羌族部落头领名得名。1949年设石磊乡,1954年为宕昌县治。1956年置城关镇。
─宕昌镇,县以镇得名。
─官鹅/沟/镇,以城南官鹅沟取名,有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
─石磊镇,复旧名。

康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康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人民政府驻嘴台。1953年为嘴台乡,1958年并入康宁公社。1961年设嘴台公社,同年县人民政府由岸门口迁此。1983年改置城关镇,1984年更名嘴台镇。名胜古迹有白云山公园、白云涧等。
─嘴台镇,复旧名。
─白云山镇,以城南白云山取名,有白云山森林公园。【长顺县有白云山镇】
─永康镇,1928年析武都县地置永康县,1929年改康县。【定远、永德、中卫等有永康镇】

礼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礼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成化九年(1473年)为礼县治,筑天嘉城。1941年置天嘉镇。1952年为城关镇。古迹有文庙大殿等。
─天嘉镇,复旧名。
─礼店镇,元置礼店文州军民元帅府,治今县东祁山。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置礼店千户所,治今址。

徽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徽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移河池县治于此,称固镇。历为州、县治。1949年设城关乡,1956年置城关镇。镇北吴山上有宋抗金名将吴玠墓。
─河池镇,北宋移河池县治于此,元至元七年(1270年)省入徽州。【金城江区有河池镇】
─固镇/镇/,复旧名。【裕安区有固镇镇】
─徽山镇,《郡县释名》陕西卷下:徽州:“以徽山名”。

两当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两当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为两当县治。因处广乡川(今两当河),曾名广乡镇。1949年设城关、杏泉乡,1958年并入两当公社,1961年设城关公社,1983年置镇。
─广乡镇,复旧名。
─香泉寺镇,以城北香泉寺取名。

广河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广河县中部、广通河两岸。县人民政府驻地。相传秦始皇命太子扶苏率军驻此,后人建祠祭祀,旧称太子寺,历为县治。1949年设广通区,1956年置城关镇。有清真大寺。
─太子寺镇,复古名。
─宁定镇,1919年置宁定县,治太子寺(今城关镇)。
─广通/河/镇,以河取名。【祿丰县有广通镇】

和政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和政县中东部、牙塘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宁河堡,清初设和政驿。1929年起为县治。1949年设城关区,1956年改城关镇。名胜古迹有金剑城、香子城、宁河城遗址及滴珠山风景区。
─宁河/堡/镇,复旧名。宋熙宁七年(1074年)置宁河寨。崇宁四年(1105年)升为县,属河州。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废宁河县,设守御所,属河州卫。【宁河县有宁河镇】
─香子/城/镇,吐蕃置香子城,即今和政县治,北宋改置宁河县。
─滴珠/山/镇,以镇北滴珠山取名。

临潭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临潭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名旧城,1953年临潭县治由新城迁今址,改设城关镇。
─美相镇,北周置美相县,为洮州治。唐贞观五年(631年)改为临潭县。
─洮州镇,宋仍置洮州,治今城关镇。元移今新城。明为洮州卫。清为洮州厅。1913年改为临潭县。

舟曲县城关镇
在甘肃省舟曲县东北部、白龙江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1913年为西固县治,设福津镇。1954年西固县迁今宕昌县,于此设舟曲行政委员会。1955年为舟曲县县治。曾称西固城、西固堡。镇北有翠峰山风景区。
─翠峰/山/镇,以城北翠峰山取名,有翠峰山风景区。【灵石县、周至县有翠峰镇】
─白龙江镇,以江取名,县名以藏语称白龙江为“舟曲”得名。
─福津镇,复旧名。
─西固镇,复旧名。【白水县有西固镇】

大通县城关镇
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中部,黑林河、宝库河汇合处。原名白塔城,又名毛佰胜。据记载,明初有毛姓将用兵于此,百战百胜,因以名地。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大通卫。乾隆九年(1744年)大通卫迁至白塔城(今城关镇),二十六年改卫为县,遂为大通县治。1949年设佰胜镇。1956年设城关镇,1957年县城迁桥头镇。纪念地有大通烈士陵园。
─佰胜镇,复旧名。
─白塔城镇,复古名。

湟源县城关镇
在青海省湟源县东北部,临湟水。县入民政府驻地。据记载,明末商贾渐集,与蒙古贸易,有因而世居者。筑室家成村落。清雍正年间修筑丹噶尔城。道光年间为丹噶尔厅驻地。1913年
名为县城街,为县治。1938年设湟阳镇,1949年设城关区。1953年改城关镇。为唐蕃古道、“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宋、元、明、清往来的使节、商人和僧侣络绎不绝。清初,是中原地区与青海各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中心,贸易集散地,英、美、德、俄等国商人在此开店经商。是全国先进集贸市场。古迹有城隐庙等。
─丹噶尔镇,复古名。有丹噶尔古城。
─湟阳镇,复旧名。

平罗县城关镇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中部北。县人民政府驻地。明永乐初筑平虏城。清初去贬义,以谐音称平罗。雍正三年(l725年)置平罗县,为县治。1949年置城关镇,后废。1955年复置。古迹有钟鼓楼、玉皇阁等。
─玉皇/阁/镇,以玉皇阁取名。【涪城区有玉皇镇】
─萧公镇,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副总兵孛承背叛大明,攻陷了河西四十七堡,最后直扑银北重镇平罗。平罗参将萧如薰率领全城兵民抗击,激战数十日,击败了孛承军。为了表彰萧如薰的伟绩,明思宗钦赐“抗逆孤忠”四个大字。

隆德县城关镇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东部、六盘山西麓。县人民政府驻地。宋筑笼竿城(即今城关镇),为德顺军治。金为陇干县治。元以来为隆德县治。1984年由城郊乡析出置城关镇。县城东堡子山(原名登高台)传为宋吴璘、吴挺文父子抗金处。
─德顺镇,宋为德顺军治。
─隆城镇,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置羊牧隆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隆德寨,属德顺军。以城、军尾首二字得名隆德,故址在今县西北。
─北象/山/镇,以城北北象山取名,有象山公园。山因其形似大象而得名。

阜康市城关镇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西南部。因地域分布在县城四周而得名。地处天山北麓扇形冲积平原。1949年为第一区的头工乡、兵湖乡。1958年与蘑菇场、六运湖合并成立天峰公社。1965年将六运湖、蘑菇场划出,1972年更名为城关公社。1984年改城关乡,1999年设镇。
─头工镇,复旧名。
─特纳格尔镇,阜康明称“特纳格尔”。
[ 此帖被余烨在2016-03-01 16:5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5-02
预留
内容少于10个字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5-02
全是华北和西部的,东南地区几乎没有,不愧江南衣冠

河南好几个县城都是回族镇,真是胡乱中原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5-02
大多数城关镇的原名就是该县的县名吧!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5-02
陕西的城关镇比较多,四川几乎没有。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5-02
德清 城关镇 因为县城 搬家 改名 乾元镇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5-02
如果原创,必须精华啊!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5-02
甘肃的城关镇也蛮多的。
透过玻璃窗,晒雪后的阳光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5-03
也不是都要改名,老百姓习惯了,改了反不习惯,也浪费改名刻章、换牌、换证的是钱。没什么历史渊源的,或政府驻地搬迁的不要改,保留城关镇,外地人一看就知道是政府驻地。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5-03
楼主所列的淮滨县城关镇已撤销,分设滨湖街道、顺河街道、桂花街道。
2012年,民权县曾报道要撤销城关镇,分设绿洲街道、南华街道,但是好像至今没有实施。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5-26
以前湖南郴州市所有辖县的县城都叫城关镇,不过统一在2012年乡镇区划调整的时候全部更名啦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5-26
原创不错,但不一定都非得要改。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5-28
帖子可以设精,所议并无必要。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5-28
成都蒲江县城中心原来叫鹤山镇,现在又叫城关镇了
166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5-28
我们甘肃还有省会的城关区。哈哈。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08-13
原创不错,但是决策者未必会采纳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08-16
支持
tg政权没有文化
—— 红太阳是黄的!——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08-16
县名相同,一般都要改的,解放初有一些同名县就改了,比如南北通州。乡镇名相同就多了,不太改的过来。数量众多的城关镇,也是一大特色,一般城关镇和县同名,比如德清县、德清,过去一般都知道是在现乾元镇,现在还有人把乾元叫老德清的,但为了区别所以叫城关镇。
省管县,撤销地级市,撤一般县级市为县,只保留原地级市市本区和有实力的县级市(如义乌)为市,归省管理。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08-16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3-08-16
承袭历史,应改名!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3-08-16
第一个蓟县改渔阳镇貌似不妥吧?渔阳,大家所知道的渔阳在北京密云。
其实我觉得城关镇改的话,直接**縣**镇就好,縣名和县城名一个名字多好,记也好记。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3-08-16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第一个蓟县改渔阳镇貌似不妥吧?渔阳,大家所知道的渔阳在北京密云。
其实我觉得城关镇改的话,直接**縣**镇就好,縣名和县城名一个名字多好,记也好记。 (2013-08-16 14:00) 

辽宁省多数县城驻地镇就是与县同名的。不过随着县城撤镇设街的潮流,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少了。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3-08-16
楼主下了不少功夫啊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3-08-16
回 gaotg 的帖子
gaotg:成都蒲江县城中心原来叫鹤山镇,现在又叫城关镇了 (2013-05-28 10:02) 


      谁说的,现在还是叫鹤山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