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74阅读
  • 30回复

[地名探讨]沔阳改仙桃的弊端与还名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6-27
— 本帖被 仙峰俊俏 从 南部 移动到本区(2015-06-28) —


一、沔阳改仙桃之来龙去脉
  近代的沔阳治所原在沔城,1937年沔城被日本人飞机炸毁,1949年建沔阳县治于彭场,1950年县治由彭场迁驻仙桃。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以县治所在地命名,改设仙桃市。
  沔阳改仙桃的理由
  
沿用了1500多年的“沔阳”,国务院一纸批复就消失了。当全市人民热烈庆祝撤县改市之时,不免又为改名而遗憾:无人不说:沔阳改仙桃——莫名其妙!外地人说:沔阳改仙桃——改得真可惜!于是有人探求改名的原因。据当时市的领导解释说,是国务院负责批复撤县建市地名的权力机构要改的,理由有三: 
  一是“沔阳”与四川的“绵阳”同音,国务院批复地名需避免同音;
  二是“沔”字属生冷怪僻字。国家提倡推行简化字,不宜再用“沔阳”作市名,凡市内需用“沔”字的其他地名,均以“勉”字代之。
  三是“仙桃”是沔阳县治所在地,即以仙桃定市名。
  就这样,一同报批的天门、潜江等都是“撤县建市”,唯独仙桃却成了“撤县改市”——撤消了沔阳县,改成了仙桃市。
  应该据理力争的驳论
  谁也不能不说这的确是三条理由,但也可以据理力争:
  第一条:“沔阳”与四川的“绵阳”虽属同音,但不同调:沔,miǎn,第三声;绵,mián,第二声。一个仄声,一个平声,读音区别很大。而字形偏旁部首笔划则完全不同,
“沔”字,部首: 氵,笔划7画,简化字的“绵”字部首:
纟,笔划为11画。再说,沔阳与绵阳分属不同省份,难于混淆,两个名字同时存在千年,不也相安无事吗?
  第二条:
“沔”字并非生冷怪僻字,《三国演义》和三国地图上就有沔水、沔阳的地名。不可否认,确有一些人不会念也不会写这个“沔”字,把“沔”字写成三点水加个“丐”字为 “
氵丐”的大有人在。但这是个人文字熟练程度的问题,并不影响以“沔”字作为地名。
  国家提倡推行简化字是对的,可“沔”字并不是繁体字,更不能用一个有9画的“勉”字取代只有7画的“沔”字。我们不能想象强行禁用“沔”字,将会带来多少后遗症,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不可能从中国浩瀚的古籍和辞书中把这个“沔”字挖掉,更难想象需要用多少文字、在多少书籍中为以“勉”代“沔”这条禁令做注释。
  第三条:仙桃当时只是沔阳县的一个镇,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可言,唯一能够牵强附会的就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之类,此外再无其他可看可写可颂可让人引为自豪之处。以沔阳县治所在地“仙桃”定市名,实不可取。
  最终以仙桃命名的原因分析
  可当时并没有人用这些理由去据理力争,现在想来,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有下列原因:
一是在国务院有关人员的“改沔阳县为仙桃市”的意见下达后,要形成具有说服力的文字材料上达去据理力争,改变相关人员的观点,要求批复“沔阳市”,
现在看来,在当时“只唯上”的流毒尚未完全肃清的情况下,高处不胜寒,负责申报的人员可能没有这个胆量。
  二是当时负责申报撤县建市的人员,也不一定十分了解沔阳的历史,难以说出所以然;即使想改变相关人员的观点,也没有条件去当面据理力争,唯一的办法就是又得动用大量的人力,耗费更多的时间准备文字材料。
  三是即使形成了具有说服力的文字材料,上达国务院也需时日,文件报来转去浪费时间,影响批复。而当时湖北省同时上报撤县改市的有天门、潜江和沔阳三县,沔阳批复不了或者落在后面,可想而知,申报人员那可是难以交差的。
  不管“沔阳市”还是“仙桃市”,只要改市成功就是胜利!——这也许就是当时人们的心态。
  当时沔阳撤县改市也的确是走在了其他县市的前面,国务院批复湖北省三个撤县建市的时间分别为:
  仙桃市
1986年5月27日
  天门市 1987年8月3日
  潜江市 1988年5月
  
二、沔阳改仙桃,改掉了什么?
  撤县改市之时,所有原冠名“沔阳县”的机构一夜之间全部改成了“仙桃市”。喜庆之余,谁曾想过:沔阳改仙桃,也同时在悄悄地改变着沔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传统?
  
  
悠久的历史失去了承载
  
沔阳历史的确是悠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沔阳已不复存在,再悠久的历史将由谁承载?沔阳可能将与“沔阳”二字一同真正地成为历史。而仙桃的历史,却只能从1986年5月27日撤县改市起开始书写第一页。
  仙桃,与1951年从沔阳分出的洪湖一样,可能都将成为一个没有历史的区域。君不见:现在网上介绍仙桃市的许多文章,有几篇提及沔阳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动摇了根基
  从1986年改名仙桃之日起,“沔阳”这个颇有古韵的名字就开始消失了。凡沔阳这块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传统文化根基动摇了,开始被人蚕食、被有篡改、被人据为已有,几近消亡了。
沔阳花鼓戏还存在吗?周边县市想用拿来就用,只用“花鼓戏”三字,谁拿来就变成了谁的!
沔阳皮影戏还在吗?与花鼓戏的命运一样,也变成了多地域的××皮影戏;
  沔阳民歌哪里去了?变成了××民歌……
  连当时唯一想留点纪念的“沔阳大道”也改成了“勉阳大道”。推行简化字,也不至于用一个有9画的“勉”字取代一个只有7画的“沔”字吧?!——世人不得其解!
  文化的根基不是动摇了,而是快要被人挖光了!
  光荣的传统将如何承传
  沔阳光荣的革命传统,既是历史,也是文化,历史无以承载,文化根基动摇,沔阳光荣的革命传统不也与沔阳的历史与文化同等命运吗?
  
三、仙桃还名沔阳有望吗?
  对于沔阳改名仙桃,持非议者并非笔者一人。据我所知,有不少的人在网上撰文发过不少的议论。但议论归议论,只不过是发表一下感慨而已,又有何作用呢?
不过现在好了,改名不合理,只要理由充分,改还原名在湖北已有先例了:
  荆州改荆沙2年后又还名荆州
  荆州以三国时期的荆州城而得名。
  荆州的变迁与与改名还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直管县。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将京山县、钟祥县划出归荆门市管辖。
  襄樊市始建60年后改为襄阳市
  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
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
  
据悉,对于襄樊更名“襄阳”的讨论,早于数年前就已民间引发热论。据消息称,从2007年开始,襄樊市政府就正式启动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调研论证工作。
  
有襄樊市民认为,“襄阳”地名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襄阳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襄樊为“襄阳”,以更开放的胸怀融入当今中国主流经济圈,势在必行。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冻国栋教授认为,将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在历史上,襄阳的地位就高于樊城,此次改名更凸显了襄阳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尚重生教授认为,襄樊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此次更名实为大打文化牌,文化意图十分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名襄阳市,将会扩大该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旅游业有一个较大的促动。
  
恢复襄阳的城市名称,是对襄阳历史更好的保留和延续。据史料记载,西汉初年襄阳设县,因为县治在襄水之阳,所以命名“襄阳”。卞和献玉、马跃檀溪、司马荐贤、三顾茅庐、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王聪儿起义等历史事件、历史故事,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载入历史典籍。《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
  襄樊更名为襄阳的建议最早是由社会各界自发提出的。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根据地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襄樊市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更名申报工作。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襄樊更名。
  仙桃还名沔阳的希望
  既然荆州改荆沙2年后又能还名荆州,襄樊市始建60年后也改为襄阳市,仙桃改市24年不也完全有望还名沔阳吗?
  希望就在于:
  沔阳民众还名的呼声,
  仙桃市政要们的还名论证与申报行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6-27
不得不说,“沔”确实是定名的硬伤和软肋。
如要恢复,只能向梅县区学习,借助海外华人的力量了。
就说海外华人只知有沔阳而不知有仙桃,为招商计,还是改回沔阳罢。
不过,仙桃市区的人可能不高兴了,还有仙桃西站,又何去何从?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6-27
回 到此一游 的帖子
到此一游:不得不说,“沔”确实是定名的硬伤和软肋。
如要恢复,只能向梅县区学习,借助海外华人的力量了。
就说海外华人只知有沔阳而不知有仙桃,为招商计,还是改回沔阳罢。
不过,仙桃市区的人可能不高兴了,还有仙桃西站,又何去何从? (2015-06-27 23:06) 

仙桃西站??    等改回沔阳,叫沔阳西站就好了。。。这简单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6-28
夏-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改了许多的名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传统依然延续,并在发扬光大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6-28
好好的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地名“沔阳”给白白的糟蹋了,可惜可叹!
湖北省还有许多这样的有文化底蕴的地名给废了,诸如:光化、均州、广济、应山、蕲州、竟陵、、、、、等等,希望湖北省相关部门能听取民意,一并恢复,为打造文化湖北奠定基础。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6-29
沔阳改名仙桃确实有点莫名其妙,还是期待改回来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6-29
Re:海洋界限——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海洋主张
要说与绵阳音近实在勉强,河南的荥阳与信阳不相近吗,还同在一省,也没改过名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6-30
再过两代人,就没人知道并宣扬沔阳了。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7-01
支持复名,相信一定会复名。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7-01
沔阳和仙桃不是一个地方,不支持改名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7-06
回 随天随地 的帖子
随天随地:好好的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地名“沔阳”给白白的糟蹋了,可惜可叹!
湖北省还有许多这样的有文化底蕴的地名给废了,诸如:光化、均州、广济、应山、蕲州、竟陵、、、、、等等,希望湖北省相关部门能听取民意,一并恢复,为打造文化湖北奠定基础。 (2015-06-28 16:23) 

东汉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沔阳县属之。魏景元四年(263)置梁州,沔阳县属梁州汉中郡。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迁梁州治于南郑,沔阳县属之。东晋永和三年(347),梁州收复,沔阳县属梁州。宁康元年(373),梁州为前秦(苻坚)所据。太元九年(384)收复,沔阳县复属梁州汉中郡。义熙元年(405)梁州为后秦所据,四年(408)收复,沔阳县仍归汉中郡。
南朝,“刘宋取其地,(侨)置华阳郡,寄治白马城(今老乡乡武侯街)”,沔阳县属梁州华阳郡。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汉中太守夏侯道迁举郡降魏,沔阳县始属北魏华阳郡。北魏正始二年(505)分沔阳县东设汉阳县(治所今黄沙镇);正始中(504~508)又分沔阳县西设嶓冢县(治所今铜钱坝)。西魏(535~556)改东益州长兴州,沔阳县属之。北周(557~581)沔阳县属兴州。
隋开皇元年(581)撤沔阳县,三年(583)撤华阳郡,并入—冢县。大业三年(607)改嶓冢县为西县,属汉川(汉中)郡。


现在勉县的县城叫勉阳镇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7-06
沔阳是窃取的别人县的名字,人家的历史比仙桃悠久多了。

而且人家的县城才是货真价实的“沔阳”
007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7-06
回 大家好 的帖子
大家好:沔阳是窃取的别人县的名字,人家的历史比仙桃悠久多了。
而且人家的县城才是货真价实的“沔阳”(2015-07-06 14:45)嬀/color]

这个类似江城、江州,重庆可以是江州,九江也可以是江州。

仙桃叫沔阳无可厚非。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7-06
回 大家好 的帖子
大家好:东汉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沔阳县属之。魏景元四年(263)置梁州,沔阳县属梁州汉中郡。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迁梁州治于南郑,沔阳县属之。东晋永和三年(347),梁州收复,沔阳县属梁州。宁康元年(373),梁州为前秦(苻坚)所据。太元九年(384) .. (2015-07-06 14:29) 

这段历史太紊乱了,连汉阳、汉川都与汉中搅在一起了。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7-07
回 007 的帖子
007:这个类似江城、江州,重庆可以是江州,九江也可以是江州。
仙桃叫沔阳无可厚非。 (2015-07-06 15:19) 

但现实是有一个勉阳镇存在,而且很多人把勉阳镇写成“沔阳镇”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7-25
与福州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的抚州准备改名吧.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07-25
抚州还是改为临川好。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07-25
回 大家好 的帖子
大家好:东汉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沔阳县属之。魏景元四年(263)置梁州,沔阳县属梁州汉中郡。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迁梁州治于南郑,沔阳县属之。东晋永和三年(347),梁州收复,沔阳县属梁州。宁康元年(373),梁州为前秦(苻坚)所据。太元九年(384) .. (2015-07-06 14:29) 

中国在古代想这种同名的县太多了,有许多是乔置的,况且勉县自隋以后就在没叫沔阳,仙桃的沔阳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如何叫不得?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08-04
回 随天随地 的帖子
随天随地:中国在古代想这种同名的县太多了,有许多是乔置的,况且勉县自隋以后就在没叫沔阳,仙桃的沔阳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如何叫不得? (2015-07-25 22:45) 

勉县的县城一直叫勉阳,经常写作沔阳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5-08-05
回 闲山居士 的帖子
闲山居士:要说与绵阳音近实在勉强,河南的荥阳与信阳不相近吗,还同在一省,也没改过名 (2015-06-29 06:36) 

荥阳xingyang
信阳xinyang

你自己发音不标准啊。。。

沔阳mianyang
绵阳mianyang

真的要举例,你倒不如举个山西和陕西的例子。。。

山西shanxi
陕西shanxi
立法首都西京长安。
行政首都中京洛阳。
司法首都东京开封。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6-05-13
希望借着黄山改回徽州的潮流, 沔阳的名称也可以恢复.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6-05-13
真是可笑。还悠久的历史失去了承载。

照这种逻辑,干脆把国名也改回去算了,汉族这个名字也不要了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6-05-16
回 大家好 的帖子
大家好:勉县的县城一直叫勉阳,经常写作沔阳 (2015-08-04 08:41)

勉县,原名“沔县”,明初由“沔州”降为沔县。1964年9月,陕西省人委(省政府)一个电话即改为今名。
西汉初,在今县城东2公里处的“旧州村”设“沔阳县”;三国时,刘备曾于此设坛称“汉中王”。
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合并原城关镇、何营乡、高潮乡作为区划调整后的县城所在镇,拟以“沔阳镇”命名,未获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最后改为“勉阳镇”。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6-05-17
“沔阳三蒸”是不是也要改为“仙桃三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蒸仙桃呢。
还有“沔阳花鼓”,“沔阳皮影”。是不是也要改。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6-05-17
綿陽mián,沔陽miǎn,個人覺得普通話陽平和上聲讀者兩地差別不小吧,不易混吧。
黑龍江省德都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