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61阅读
  • 32回复

[地名变更公告]湖北省政府批准远安县荷花镇更名为嫘祖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4-10-14
回 大家好 的帖子
大家好:中原人自认为是炎黄子孙,长相和古蜀人明显不同。
如果嫘祖是古蜀人的话,两地人的外貌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 (2014-10-13 08:27) 

笑死了。。。。
三皇五帝 好几位都有古羌人血统。。。

大禹故里 也在北川,汶川一带。。。

黄帝之子昌意,黄帝和嫘祖的儿子,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嫘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前2839年),嫘祖于若水(雅安荥经)生昌意。 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四川若水。其后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4-10-14
黄帝和嫘祖的儿子为什么会娶蜀山氏女子为妻,就是以为内他们的活动范围在今天的四川一带。。。。


蜀山氏是古羌人的一支。     古羌人的活动中心一直都在川甘青一带。。。。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4-10-14
《山海经》佐证轩辕之丘在岷山 西陵氏之女嫘祖诞生在川北盐亭县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轩辕之丘”、“西陵之女”太史公没有明指,因为它关系着嫘祖的出生地,关系着嫘祖文化的研究,关系着黄帝、嫘祖与长江流域的关系,关系着西南蛮夷之鼎黑帽子,因此致使历代学者众说纷纭,然而《山海经》对于轩辕之丘、昆仑之丘、昆仑之虚的地理位置,已有明确记载。


一:《山海经》是伯益所着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山海经》始见于《史记》而未言为何人所作,其卷首有刘秀(汉初刘向之子刘歆)校顶《山海经》上奏汉宣帝称:“《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行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帝尧使禹治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伯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名山川,类草木,别水土,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着《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着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臣秀昧死谨上。”
  《山海经》所叙的人物,都是唐虞以前黄帝、嫘祖、昌意、青阳、颛顼、帝告、尧、舜和夏禹、后稷等上古时代的人和事。所记山脉、河流非常古老,大部份至今无法考证,造成无法考证的原因很多,山川变迁,文字记载艰难。虽然我国文字出现很早,还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了刻划符号,如西安半坡村出土有31个刻划符号,和四川盐亭嫘祖故里出土23个刻划符号基本相似,但至今无人认识。相当于夏商时期的二里头遗址里出土的陶器上发现有20多种刻划符号,其中有些已接近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从这些可以看出我国文字的发展过程,商代以前刻字艰难,简短的卜辞,不可能去追叙铭刻更多的往事,也就没有记载,到了周代,农业经济有了大发展,文字记事也频繁多了,人们不仅重人的现实,也重人的过去,不仅祭天地山川,也祭祖宗,“慎终追远”。于是将传说中的禹记录下来,还有禹以前的尧舜。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又在尧舜之前追记了三皇五帝的传说。上古结绳可记事,但没办法记故事的传说,之所以口当碑,传说的时间俞久,群体间口传之事,俞早真实成分俞大,俞相互而合理,夏禹治水的传说出现最早,周代早期已出现于刻划文字记载。
  《尚书》是上古最早的一部文集,是商、周时代遗文,记述了关于尧、舜、禹的远古传说,清末王国维《古史新证》指出《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等是西周初人所录。辛树帜先生《禹贡新解》中也认为《禹贡》是周初的太史所录。因此《山海经》和《五帝德》及《帝系姓》自是群众间的口传之事。郝懿行叙云:王仲任《论衡》、赵长君《吴越春秋》亦称禹、益所作。《颜氏家训、书证》篇云:《山海经》禹、益所记。然则传说的时间俞久,难免有人将当时的社情掺入是可以理解,然而《山海经》内容的基本素质源于大禹和伯益,郝懿行引《大戴礼·五帝德》篇云:侠禹敷土,主名山川,《尔雅》亦云:从《释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观《禹贡》一书,足觇梗概,因知《五藏山经》五篇,主记山川真为禹书无凝也。故此汉刘歆言《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为伯益所着,为西汉儒者所共识。
  《山海经》共18卷,包括南、西、北、东、中各一卷,此五卷合称《五藏山经》简称《山经》;另外有海外南、西、北、东经各一卷,海内南、西、北、东经各一卷,大荒东、南、西、北经各一卷,海内经一卷。这十三卷合称《海经》。《山经》主要记述海内各方的山川名称和物产,神怪祭祀等。《海经》则主要记述海内外各地的地理形势和风土人情等。
  本文主要研究经文中所记载的山脉河流其位置为基本点,以此考查“昆仑之丘”、“轩辕之丘”、“昆仑之虚”的大体位置,明确黄帝和嫘祖在长江流域的活动和婚族关系。
  《山海经》全书共31000多字,449座大山。先从南山经开始《南山经》分记南方三列山系诸山的名称,物产和发源于诸山的河流,并对三列山系的山神形状及祭祀的礼仪作了介绍。
  《南山海》之首曰鹊山,第一山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历代注:南山之首是鹊山,鹊山的首山是招摇山,方位在今南岭以北湘赣湘南彬州桂阳地区,高耸在西海岸边的洞庭湖上。
  《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名曰朱 。历代注:《南次二经》属南山第二列山系,位于今江西省东北,安徽省南部至浙江一线。柜山西靠流黄辛氏国,《海内经》有流黄辛氏,绳水出焉,郝懿行云:《水经·若水》注:绳水出徼外,引此经亦作绳水,《汉书》、《地理志》云:蜀郡旄牛,若水出徼外,南至大笮,入绳,绳水即今金沙江。“朱 ”注:相传尧子丹朱不肖,位禅舜,三苗君非议,尧杀三苗君主,放丹朱于丹水,三苗余众也迁丹水,被称“南蛮”,举兵反尧兵败,自惭投海死,身化为“朱 ”。



二:轩辕之丘方位在岷山
  《西山海》这一经分记西方四列山系诸山的名称,物产和发源于诸山的河流,并介绍四列山系的山神形状及祭祀时的礼仪。该经从华山开始,华山为此列山系众山之首,位于黄河之西,并也黄河为界,它是《西山经》与《东山经》泾渭分明的分界线,故《汉书》班氏云:《山海经》方位准确。华山、松景山、太华山、小华山、符禺山等十七山都在陕西境内,川甘边境有二山。
  《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莱山凡十七山。历代注家对山系方位作注的仅六山。方位在陕西南部或陇蜀区域。
  《西次三经》此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部份,因为该列山系位置主要处于昆仑山脉南端,古人称昆仑山主要指昆仑山的南部边缘,这里是我国先民早期生活的地方。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遥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 焉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松,食之宜子孙。有鸟焉,名曰蛮蛮。
  这段经文是说《西次三经》这座山的最前端部分,叫崇吾山,位于黄河南岸,站在川西的高原上,可以北望冢遂山,南望遥泽山,西望轩辕黄帝饲养野兽的搏兽山,东望 焉渊。山中生长着叶子是圆形的树木,开着红色的花朵,树干质黑,果实像枳,人吃了有益于子孙。
  第二座山、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泾于 幼水。袁珂注:幼水即罗布泊。
  第三座山、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西望 幼泽,河水所潜也。郭琪注:“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其方位在陇西。
  第四座山、曰密山其上多丹木,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本列山系有“西望大泽后稷所潜”,郭 注:后稷是周的始祖,舜时为农师,死后葬在广都今成都双流一带。
  第五座山、曰钟山。注言即阴山。以下泰器山,槐江山无注。
  第八座山、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昆仑之丘是黄帝在古蜀活动的重点,因为这里是黄帝曾经在昆仑之丘建筑的都邑,作者以多达二百余字详细叙述住宅周围的情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黄帝住宅位置座落在面临河水、漾水、黑水、赤水之间,从而圈定了下都的具体位置。
  这段经文大意是,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叫做昆仑之丘是黄帝在这里所建造的都邑,神陆吾管理着这个地方,它也是黄帝的护卫。有种神的形状很像老虎,长着九条尾巴,生有一副人的面孔,长着老虎一样的爪子。这个神主管着九域的部界乃黄帝苑圃的时节。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很像羊,长着四只角,名叫土蝼,这种野兽能吃人。山中生长着一种鸟,它的形状很像蜂,大小同鸳鸯差不多,名钦原,这种鸟如果螫了其他鸟兽,这些鸟兽就会死掉,如果螫了树木,这些树木也会枯死。还有一种鸟,它名叫鹑鸟,它管理黄帝各种器具和服饰。山上长着一种树木,它长的形状同棠树相象,开着黄色的花朵,结红色的果实,这种果实的味道与李子差不多,但没有核,名叫沙棠,可以用来防御水灾,如果人们吃了它,就不会被淹溺死。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它的名字叫做宾草,它的形状很像葵,它的味道很象葱味,人如果吃了它,能够解除疲劳。
  黄河发源于这里,向东南流注于无达。古人尚不知道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啦山北麓之扎陵鄂陵二湖,向东流经甘肃南部至四川若耳盖西,受松潘高源岷山阻隔,复折回沿西倾山,形若缺月,故名河曲弯,再入今甘肃流出长城。
  漾水也发源于此山,向西南流去,注入丑涂之水。漾水古又名西汉水(即今嘉陵江),发源于嶓冢山,即今甘肃省南部礼县,位于松潘高原,与岷山接壤,流经武都过略阳至四川广元。《水经》云:“漾水又名西汉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西汉水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西,又东南至葭萌县(今广元西)东北与羌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东南过江州县东(今重庆市)东南入于江”(今长江)。《水经》只有漾水、西汉水而无嘉陵水。
  黑水,也从这座山中流出,向西注入大杆。唐樊淖云:“西夷之水,南流入南海者凡四,曰区水、曰南珥河、曰丽水、曰弥若江。丽水者即古之黑水也,此泽以榆叶绩渍所成,且其地距宕昌不远,宕昌即三苗种裔与三苗之聚于三危者相应,其证验莫此之明也。”丽水又名桓水,是西汉水,白龙江的支流,亦古代羌水的支流。源出西倾山,注入古潜水,即今四川广元,汇入古西汉水今之嘉陵江。
  赤水也发源于此山,向东南流去。古代传说,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即其一。此段经文圈定了黄帝下都在岷山。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4-10-16
绵阳号称有三个故里,北川的大禹故里,江油的李白故里,盐亭的嫘祖故里,感觉都是没有考古史料支撑的。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4-10-16
大禹、黄帝等原始人的活动范围怎么这么广?靠两只脚从北方走到湖南,从四川走到华北。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4-10-17
回 meifeifei001 的帖子
meifeifei001:幻象岭: 那湖北三峡和葛洲坝的电,汉水、丹江口的水被抢,该怎么说?
....... (2014-10-13 17:11)

三峡丹江口淹的是重庆河南的地,税都让湖北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水库湖北淹没区占了25%,却仅分得15%的税收,重庆拿走85%(鄂渝分税比例按照迁移人口比例分税)。

丹江口水库库存容量河南的确是占了一半,但是河南境内的丹江来水仅占水库总径流量的5%,而陕西湖北境内的汉水干流来水占了95%,而分配中河南却使用了南水北调的一半水量。

我不知道最近几年中央为何如此坑害湖北,特别是刘跨越倒台后湖北在政策上几乎陷入风雨飘摇,周边省份疯狂挤压湖北的发展空间,典型的如河南明明是南水北调的最大受益者却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特别是像你这种倒鄂思想的大有人在。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6-04-15
河南西平吕店乡也改了……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6-05-23
嫘祖故里应该是茂县叠溪镇才对,叠溪古城因为1933年8月25日的7.5级叠溪大地震而陷落,沉在震后形成的堰塞湖——叠溪海子水下,那里是汉朝蜀郡的蚕陵县,隋唐的翼州(翼针郡),明朝的叠溪千户所,清朝的叠溪卫所在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