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59537中国要想现代化必需发展城市化和减少农民,因此,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农业增加值是美国的6倍,但14亿人口7亿在农村。农业劳动力是美国的100倍,人均创造的产值和获得收入比美国农民低很多。这决定了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和人均GDP很可能长期甚至永远低于美国。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中等收入国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正是借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所形成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村社组织制度,来为中国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农村这个农民的保障空间。在限制城市资本下乡和进行国家建设的条件下,农村成为了中国城市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缓冲空间,也就是我所说的“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也许,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都具有同样的故事:制度、市场等等,中国的独特之处恰在于在讲城市发展的市场故事的同时,又讲好了农村保障这样一个非市场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户)为单位,不是土地个人承包,这保证了一个家庭内部半工半农、工农结合。温总说过土地家庭承包长期不变就是永久不变。嫁过来的媳妇、新出生的孩子没分地,但是过世的老人,出嫁的姑子也没退地。对于一个家庭,人均耕地在代际上是大体均衡的。这样的制度安排是为了多生孩子,特别是多生儿子在经济上不划算,自觉引导农民的生育行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是从经济层面约束农民的生育意愿,鼓励农民进城。子女进城,承包地仍然保留,是为了保证农民年老以后的基本生活。农民种不动地以后,一家一户的承包地可以出租出去,一年的租金可以5000~1万元。加上子女补贴,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可以不至于降低。如果只剩下一两口人的两亩地,根本保障不了老年人的生活支出。现代化就是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一家三代十几口人拥挤在土地上是没有出路的。特别是南方双季稻特别是早稻本来已经大量滞销,这也是长江流域年轻人大量外流的一个原因。也是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产供销的商品化。即使离土不离乡的苏南模式,也是进厂又进城。比如华西村还是乡村吗?
凡是村集体有钱的地方,嫁进来的媳妇和新出生的孩子上户口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外来女婿能不能落户要看村民怎么说。当然这样,女子出嫁以后也不愿意迁户口。除非夫家那边更有钱。中国14亿人口7亿在农村,农村还有超过两亿农业劳动力,但农村GDP只有全国的不到10%,也就是占全国一半的
人口占有全国10%的GDP,人均只有全国平均的1/5,另外一半人口占有全国90%的GDP,人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
中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农业增加值是美国的5~6倍,但农民数量是美国的100倍,也就是人均农产品数量和农民收入只有美国的几十分之一。
农民收入低,决定了中国是一个长期处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要想现代化必须减少农民。
乡村振兴首先要减少农民。中国有超过2亿户家庭小农,是美国农场数量的100倍,7亿农村人口,超过3亿农村劳动力,但农业GDP仅占全国GDP的不足10%。GDP的接近一半集中在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1/3集中在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乡村GDP只有全国的百分之十几。中国农业增加值是美国的5倍,但美国农民收入是中国的几十倍。不减少人口,不减少农民和农村人口数量,三大差别就永远不能削弱,中国也走不出中等收入。
农业人口要想提高收入,最终还是靠增加人均耕地面积。所以说,村集体最重要的产权是土地承包权,农村户口就是保证不会再一次出现新的地主和佃农。三级所有队(生产队、小队、村民小组)为基础。很少有村集体可以在大队范围内调整承包地。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22-11-06 00: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