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87阅读
  • 1回复

[水系](原创 )涿水源头在何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7-22
                              涿水源头在何处
                                                                                                                                                 作者:汉疆唐土
    涿鹿是华夏民族的诞生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帝 “杀蚩尤于涿鹿之野”、“三战炎帝于阪泉之野”、“邑涿鹿之阿”、与诸侯“合符釜山”、命“仓颉造字”,其肇造华夏国家文明的历史典故早已脍炙人口。但是数千年来哺育了早期华夏民族的涿水,它的源头在何处却众说纷纭。《隋志》记载:“怀戎县1有涿水。”《通典》记载:“怀戎2有涿鹿山、涿水。”《方舆纪要》援引《水经注》的记载: “(涿鹿)山在州西南九十里,涿水出焉,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故县城南。”在涿鹿当地,有说阪泉为涿水之源;有说灵山河为涿水之源。本人结合古籍记载,从涿水谷地的地形地貌、河流走向来判断,涿水源头应该在西灵山北麓的冰沟村一带。下面来逐一分析:
    涿水流域地理范围,位于今涿怀盆地的南部,北起大虎头山、白云山、歪头山,南至灵山山脉,西起赵家山、黑山、口北前山,东至灅水(桑干河,现为官厅水库),总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在此区域内判断涿水的源头在哪里,应遵循地理学界的成熟标准: 即“河源唯长”、“水量唯大”、“与江河主流方向一致”。涿水冲积平原的主体地形西高东低,因此河流的主流方向应是从西向东流。
    首先分析阪泉水: 《括地志》记载:“阪泉……在妫州怀戎县3东(南)五十六里,(南)出五里至涿鹿4,东北与涿水合。”《魏土地记》记载:“涿鹿城5东南六里有蚩尤城6(蚩尤)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则流注,阪泉乱流,东北入涿水。涿水又东径平原郡7……涿水又东北径祚亭北,而东北入漯水。”《水经注》记载:“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径涿鹿县故城8南,王莽所谓抪陆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水导源县之东泉。”《括地志》、《魏土地记》、《水经注》这三部古代地理文献或许有缺失、错误,但均记载阪泉非涿水之源。现在只凭一部《涿鹿县志》就认定阪泉为涿水之源,缺少说服力。
    从地形、地貌、河流走向、河流长度来判断,阪泉水从其发源地轩辕之山北麓的上七旗村到古涿鹿城,只有短短的五华里,且为南北流向,它只能冲积出阪水河谷(阪泉之野)。在阪水注入涿水的地点之西,西起口前村、东至古涿鹿城,存在着大片的、由西向东的河谷冲积平原,且海拔比阪水河谷高,显然这不是阪泉水冲积出来的。因此阪泉不可能是涿水之源。
    其次分析灵山河: 灵山河分为两个源头。西灵山河发源于西灵山北麓的大木场;东灵山河发源于东灵山北麓的董家沟、塔儿寺一带;两河分别北流,在焦家梁以北汇合;灵山河沿河谷继续北流,途径蚩尤城东,在灵山河谷口注入涿水。两条灵山河的长度均没有发源于冰沟村的河流长,且灵山河的主流方向为从南到北,与涿水的主流防向不一致;再有灵山河注入涿水的地点还在阪泉水的东边,涿水河谷西部大片的冲积平原显然不是灵山河冲积出来的,所以灵山河也不是涿水的源头。
    第三分析发源于西灵山北麓的冰沟村的河流:发源于西灵山北麓冰沟村的河水,地理位置在最西边,与西灵山河发源地隔着南北走向的煤窑山,它先随地势由高向低从南往北流,经桦沟村、梨树沟、卧佛寺,一直北流到口前村东面,途中接纳由西向东下泄的山涧之水;然后又随西高东低的地势流向东北方向,一直东流至古涿鹿城南;接纳黄帝泉水、阪泉水;河水又东流,接纳灵山河;河水继续东流,途经涿鹿之野,最后在怀来县桑园以南、官厅以北的区域流入灅水(桑干河,今称永定河);全长约八十华里。这条河流的走向、途径区域、形成的河谷冲积地貌,完全符合现代地理学界对于江河源头的判断标准,即“河源唯长”、“水量唯大”、“与江河主流方向一致”的三原则。这里要说明“水量唯大”这一项,现在从冰沟村发源的这条河流虽然早已断流,河水也只是在雨季洪水来临之际,才能南流到今口前村附近。不过现在卧佛寺村的饮用水源还是取自冰沟村,这就足以说明这条河流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所以本人认为涿水的发源地在今西灵山北麓的冰沟村。再有,此地按照民国以前的旧道,距离保安州(今涿鹿县城)的距离就是九十里。若将《方舆纪要》中涿水源头的记载改为“(西灵)山在保安州东南九十里,涿水出焉,涿水东北流,经涿鹿故县城南”,才是符合实际的。
    判断涿水的发源地在西灵山北麓的冰沟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河水途径的口前村附近,存在着一处从仰韶、龙山文化时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汉代之前的先民选择居住地或者筑城,通常都是建在河流岸边的高台之上,既可避开水患,又无干旱之忧。口前村古遗址出土的仰韶、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残片,还有修筑于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均说明此地在距今70002000多年前始终是一处中华先民的居住地,以前确有河流经过。
    现代之所以出现涿水源头混淆不清的原因。本人分析原因有四:
    一、商周之际,华北地区气候转冷,桑干河流域由亚热带气候变为温带气候,森林植被、降雨量均发生显著变化,作为桑干河支流的涿水,其干流径流量当有减少。辽金之前,涿水应该没有断流,其干流径流量与阪泉水、灵山河相比,究竟哪个大?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古代的涿鹿地处胡汉走廊的咽喉要地,历史上民族战争频繁发生,居民遭屠杀、多次被强迁外地(尤其蒙古人在12111220年之间三屠矾山县),由此导致该地历史文明的断代、地方史籍的丢失,涿水的地理水文资料亦无存。
    三、辽金元时期,桑干河流域的原始森林遭到大规模的砍伐。尤其是蒙元定都大都后,为营建都城、宫殿、寺庙、道观等建筑物,在矾山镇设立伐木司,大肆砍伐涿鹿南山的原始森林,严重的破坏了涿水流域的生态平衡。发源于西灵山北麓冰沟村的涿水干流径流量逐渐减少,甚至率先断流。
    四、公元1337年、1338年的奉圣州大地震、灾后的瘟疫导致该地人口大量死亡,劫后余生的百姓多逃亡他乡,该地沦为废墟。明初,大量的山西移民来到涿水谷地屯垦,他们不知此地的历史,由此导致今人对涿水源头的认知困惑。
    如今的涿水流域,由于生态系统遭到彻底破坏,涿水干流早已断,只留下了河床遗址。
    阪泉水,在1958年的时候,出水量还有1立方米/秒;也就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份,当地为了增加出水量以灌溉更多农田,用炸药炸开阪泉泉口,但却破坏了地下含水层,阪泉出水量反而减少。1980年代,阪泉干涸;之后当地在阪泉遗址之上建起了砖厂,阪泉彻底被毁,遗址无存。
    蚩尤泉亦遭厄运,在本世纪初,矾山当地开挖磷矿,蚩尤泉地下水脉遭破坏,泉水也已干涸。
    灵山河,即黄帝部将应龙建坝蓄水、而后利用雨势放水冲毁蚩尤城的那条河,亦早已沦为季节性河流,只在夏季洪水期有水。
    现在唯一有水的就只剩下了黄帝泉,还被涿鹿地方当局张冠李戴,说成是阪泉。
备注:此文纯属个人观点。
      (1)、(2)、(3):此处的怀戎县,指得是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以前的妫州怀戎县,州治、县治均位于今涿鹿  县保岱村。
            (4)、(5)、(8):此处的涿鹿城指得是古涿鹿城,位于今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以北。
            (6): 此处的蚩尤城位于今涿鹿县矾山镇龙王塘村。
            (7): 此处的平原郡是北魏时期设置,郡治位于今怀来县蒋家营村。








[ 此帖被汉疆唐土在2017-07-24 14:0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7-22
涿水流域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