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63阅读
  • 42回复

[浙江]温州区划调整讨论总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3-14
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启动end-->
字体:[ ]      日期:begin-->2011-03-14 05:02:34end-->    浏览次数:  1    来源:begin-->温州日报、温州商报end-->

begin-->       作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围绕“1650”所展开的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我市全面启动。这是面对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新要求所启动的调整。这次调整将改变我市乡镇规模过小、都市区功能不强、农村中心镇太少的问题,重组全市乡镇行政区划,构建以都市型功能区、大中小城市和区域性中心镇为重要支点的温州大都市区发展新格局。整个行政区划调整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从而为我市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奠定基础。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总体目标,概括而言就是“1650”——1指一个主中心,范围包括目前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外,向东将扩展到洞头和瓯江口,向北再吸纳瓯江北岸和上塘镇,这些地域将成为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其中,市本级三区作为这一核心区的中心,将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也就是说,三区内除个例外,原则上乡镇都要改为街道;6是指6个副中心,即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的城区,并吸纳周边小乡镇,发展成大都市副中心,原则上也实行街道建制管理。各主、副中心区,可根据城镇规划和产业发展实际建设功能区,设立管委会。功能区内可有若干个街道办事处,县(市)级部门还可在功能区内设立直属分局。
  50即指通过对人口少、规模小乡镇的调整,培育一定数量、人口达3万以上的区域性中心镇,并结合农房集聚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最终发展为小城市,从而成为推动我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节点。调整后,可在原乡镇驻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或过渡性办事处,过渡期为3年。对省级培育的中心镇及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即功能区管委会与镇政府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并在“区镇合一”体制下设立若干办事处。
  由于长期来行政区划设置的不合理,不仅制约各地城市化的推进,同时也造成了区域间极大的资源浪费。目前,我市共有290个乡镇、街道,数量高居全省首位,平均面积却比省均小34平方公里,其中更有80个常住人口不足1万的小乡小镇。这些“小而全”的乡镇,导致县级政府难以从整体上对乡镇实施有效管理,并造成了部分特大镇发展空间不足,公共投入被大部分小乡镇稀释,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以乡镇布局调整为手段,激活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潜能,帮助县(市、区)政府在更大范围内安排城市功能布局,拉开大城市框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合理调整乡镇,走集约式发展道路,是缓解要素瓶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根本途径。并有利于干部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效能。
  我市在去年底启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准备,本月和下月,各县(市、区)政府将向市政府上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整体方案,整体方案经市政府审查上报省政府审批后全面启动。整个调整方案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调整后的乡镇按照法律规定开好乡镇人代会,选举产生新的乡镇政府组成成员。
  在调整过程,将充分考虑各地群众生活习俗、产业流向、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对山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不搞“一刀切”。同时,结合农村综合改革,稳妥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和基层站所布局调整工作,理顺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管理体制,精简机构、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温州日报记者 张睿 陆剑于)
 相关链接
        3月13日,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
  为什么要调整?
  温州260个乡镇,高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的22%,比杭州多132个,比宁波多171个,比台州多168个,甚至比丽水还多91个。其中,有6个县(市)所辖乡镇超过30个,永嘉县更是管辖了38个乡镇。相关人士称我市乡镇行政格局有五大弊端:乡镇数量过多,行政管理到位难;乡镇实力悬殊,经济协调共进难;镇街结构不合理,城市风貌形成难;公共投入被稀释,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从街道数看,我市仅30个,低于杭州、宁波、金华、台州,街道占比仅高于周边的丽水,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7个至今还没有采用街道的建制,在城市最核心的鹿城区,目前仍保留有4镇5乡。
  从乡镇规模看,我市乡镇平均规模43.75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小34平方公里,其中有75个乡镇的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最小的陆上乡镇(苍南县芦蒲镇)仅6平方公里。从人口数量上看,我市既有30多万人口的特大镇,也有实际居民只有六七百人的乡。按有关要求,这些乡镇及“七站八所”要“吃饭”,学校、卫生院、垃圾处理设施、金融网点要布,严重浪费了公共投入的供给。“城不像城、乡不像乡”、“一个乡长其实就像一个村长。”相关人士这样形容我市乡镇格局的尴尬局面。
  为何现在调整?
  相关人士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此轮调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建设一批城市和中心镇,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省在第十届党代会上作出积极推进城市化的战略决策,1999年和200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分别发布《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和《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意见》,对省内中小城市、中心城镇的发展提出了工作指导方向。
  从温州实际看,2010年温州GDP达2925.57亿元,人均GDP超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多次建议提出调整温州乡镇行政区划,以适应温州经济社会发展。
  怎样调整?
  我市此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配置,促进发展;理顺关系,转变职能的基本原则。
  培育区域性中心镇方面,我市将按照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聚的要求,在确保管理和服务半径有效的原则下,对人口少、规模小的乡镇实施整合,努力培育50个左右中心镇,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心镇将作为乡镇合并重组的重要节点和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此类城镇一般要求其人口规模在3万人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充分考虑历史沿革、自然地理、风俗习惯、行政管理等客观因素。为方便群众办事,可在原乡镇驻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或过渡性办事处,名称可保留原“乡镇”的名称。
  有关人士称,乡镇改为街道后,不仅仅只是名称的改变,随着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向中心镇的集聚,百姓可更多地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共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温州商报记者 施世潮 芮文正)
  我市建国以来行政区划调整进程
  1949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专区(温州区)所属县、区、乡人民政府先后建立。
  1958年8月,撤销原区、乡、镇建制,建立69个人民公社。
  1983年4月,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建制。
  1992年,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完成撤区、并乡、扩镇工作,全市由原来的59个区、503个乡镇撤并为315个乡镇,减少了40%。
  2000年-2003年,市辖三区范围重新调整,设立若干个街道,部分县市也分别对瓯北、塘下、安阳、昆阳、龙港等13个重点镇区进行了扩大性调整,扩大瑞安县城并成立了6个街道。
  此后的7年间,我市乡镇行政区格局基本保持至今。
end-->





——一论我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温州日报评论员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乡镇布局调整,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以中心集聚、统筹发展为主要目的所展开的重大行政改革,是为温州长期发展建骨架、打基础的关键举措,既符合国家以及省里对于城镇体系结构发展的导向,也符合温州发展的实际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能否按时保质顺利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温州现代化进程。
  这是一项事关温州发展的重大战略调整。众所周知,行政区划的调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跟经济发展有关联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界限,必然要引起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变化。当前,面对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新要求,我市乡镇多、规模小,小城镇发展提升难,都市区功能不强、农村中心镇太少的问题日益突出,可以说,温州发展空间的“木桶”已经基本装满,部分已经陈旧,下一步的发展迫切需要打破原有的“木桶”,以体制创新来打造一个更大的“木桶”,以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来形成一个新的“木桶”,构建以都市型功能区、大中小城市和区域性中心镇为重要支点的温州大都市区发展新格局,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容纳力,激活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潜能,实现城市建设一条心、一张图、一盘棋,进而拉开大城市框架、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城市形象。
  这是一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重大战略调整。这次行政区划调整,紧密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充分考虑各地的各种因素,经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科学合理地制订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做到既有利于抓住加快发展的机遇,又有利于产业分工更加明确,地区优势更加明显,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既有利于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推进综合发展,又有利于加快资源的优化整合,减少无序竞争;既有利于推进中心镇的建设步伐,又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民营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对有效推动我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项体现执政为民精神的重大战略调整。通过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建设都市型功能区和培育区域性中心镇,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精简机构、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提升效能。行政区划调整意味着我们在扩大空间资源、土地资源的同时,建立起功能齐全、权责一致、高效服务的基层政府,形成更大的资源整合潜力,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社区服务、外来人口管理等体系上,构建更为便捷的便民服务网络,提升中心镇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担当好相应增加的社会责任,不仅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也有利于拓展当地的经济发展空间,更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温州大都市的大势所趋,又是现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这项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难度大、敏感、复杂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的目标上来,要按照讲党性、讲稳定、讲纪律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组织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调整决定,确保调整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
end-->
[ 此帖被长白游侠在2011-03-18 09:32重新编辑 ]
皇权不下县派

中央——高级政区(省、都、郡、邦)——统县政区(道、府、畿、盟)——县级政区(县、州、邑、厢、旗)——县下政区(乡、镇、坊、苏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3-14
温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启动
链自温州政府网
http://www.wenzhou.gov.cn/art/2011/3/14/art_3602_161056.html

日期:2011-03-14 05:02:34    浏览次数:1578    来源:温州日报、温州商报


       作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围绕“1650”所展开的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我市全面启动。这是面对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新要求所启动的调整。这次调整将改变我市乡镇规模过小、都市区功能不强、农村中心镇太少的问题,重组全市乡镇行政区划,构建以都市型功能区、大中小城市和区域性中心镇为重要支点的温州大都市区发展新格局。整个行政区划调整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从而为我市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奠定基础。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总体目标,概括而言就是“1650”——1指一个主中心,范围包括目前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外,向东将扩展到洞头和瓯江口,向北再吸纳瓯江北岸和上塘镇,这些地域将成为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其中,市本级三区作为这一核心区的中心,将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也就是说,三区内除个例外,原则上乡镇都要改为街道;6是指6个副中心,即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的城区,并吸纳周边小乡镇,发展成大都市副中心,原则上也实行街道建制管理。各主、副中心区,可根据城镇规划和产业发展实际建设功能区,设立管委会。功能区内可有若干个街道办事处,县(市)级部门还可在功能区内设立直属分局。

  50即指通过对人口少、规模小乡镇的调整,培育一定数量、人口达3万以上的区域性中心镇,并结合农房集聚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最终发展为小城市,从而成为推动我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节点。调整后,可在原乡镇驻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或过渡性办事处,过渡期为3年。对省级培育的中心镇及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即功能区管委会与镇政府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并在“区镇合一”体制下设立若干办事处。

  由于长期来行政区划设置的不合理,不仅制约各地城市化的推进,同时也造成了区域间极大的资源浪费。目前,我市共有290个乡镇、街道,数量高居全省首位,平均面积却比省均小34平方公里,其中更有80个常住人口不足1万的小乡小镇。这些“小而全”的乡镇,导致县级政府难以从整体上对乡镇实施有效管理,并造成了部分特大镇发展空间不足,公共投入被大部分小乡镇稀释,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以乡镇布局调整为手段,激活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潜能,帮助县(市、区)政府在更大范围内安排城市功能布局,拉开大城市框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合理调整乡镇,走集约式发展道路,是缓解要素瓶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根本途径。并有利于干部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效能。

  我市在去年底启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准备,本月和下月,各县(市、区)政府将向市政府上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整体方案,整体方案经市政府审查上报省政府审批后全面启动。整个调整方案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调整后的乡镇按照法律规定开好乡镇人代会,选举产生新的乡镇政府组成成员。

  在调整过程,将充分考虑各地群众生活习俗、产业流向、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对山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不搞“一刀切”。同时,结合农村综合改革,稳妥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和基层站所布局调整工作,理顺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管理体制,精简机构、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温州日报记者 张睿 陆剑于)

 相关链接

        3月13日,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

  为什么要调整?

  温州260个乡镇,高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的22%,比杭州多132个,比宁波多171个,比台州多168个,甚至比丽水还多91个。其中,有6个县(市)所辖乡镇超过30个,永嘉县更是管辖了38个乡镇。相关人士称我市乡镇行政格局有五大弊端:乡镇数量过多,行政管理到位难;乡镇实力悬殊,经济协调共进难;镇街结构不合理,城市风貌形成难;公共投入被稀释,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从街道数看,我市仅30个,低于杭州、宁波、金华、台州,街道占比仅高于周边的丽水,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7个至今还没有采用街道的建制,在城市最核心的鹿城区,目前仍保留有4镇5乡。

  从乡镇规模看,我市乡镇平均规模43.75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小34平方公里,其中有75个乡镇的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最小的陆上乡镇(苍南县芦蒲镇)仅6平方公里。从人口数量上看,我市既有30多万人口的特大镇,也有实际居民只有六七百人的乡。按有关要求,这些乡镇及“七站八所”要“吃饭”,学校、卫生院、垃圾处理设施、金融网点要布,严重浪费了公共投入的供给。“城不像城、乡不像乡”、“一个乡长其实就像一个村长。”相关人士这样形容我市乡镇格局的尴尬局面。

  为何现在调整?

  相关人士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此轮调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建设一批城市和中心镇,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省在第十届党代会上作出积极推进城市化的战略决策,1999年和200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分别发布《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和《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意见》,对省内中小城市、中心城镇的发展提出了工作指导方向。

  从温州实际看,2010年温州GDP达2925.57亿元,人均GDP超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多次建议提出调整温州乡镇行政区划,以适应温州经济社会发展。

  怎样调整?

  我市此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配置,促进发展;理顺关系,转变职能的基本原则。

  培育区域性中心镇方面,我市将按照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聚的要求,在确保管理和服务半径有效的原则下,对人口少、规模小的乡镇实施整合,努力培育50个左右中心镇,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心镇将作为乡镇合并重组的重要节点和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此类城镇一般要求其人口规模在3万人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充分考虑历史沿革、自然地理、风俗习惯、行政管理等客观因素。为方便群众办事,可在原乡镇驻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或过渡性办事处,名称可保留原“乡镇”的名称。

  有关人士称,乡镇改为街道后,不仅仅只是名称的改变,随着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向中心镇的集聚,百姓可更多地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共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温州商报记者 施世潮 芮文正)

  我市建国以来行政区划调整进程

  1949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专区(温州区)所属县、区、乡人民政府先后建立。

  1958年8月,撤销原区、乡、镇建制,建立69个人民公社。

  1983年4月,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建制。

  1992年,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完成撤区、并乡、扩镇工作,全市由原来的59个区、503个乡镇撤并为315个乡镇,减少了40%。

  2000年-2003年,市辖三区范围重新调整,设立若干个街道,部分县市也分别对瓯北、塘下、安阳、昆阳、龙港等13个重点镇区进行了扩大性调整,扩大瑞安县城并成立了6个街道。

  此后的7年间,我市乡镇行政区格局基本保持至今。

保先阁大学士兼八荣八耻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有印驴窝 http://yypan.ycool.com/  微博 http://weibo.com/wzapan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3-14
会出现大量镇下面的街道(黑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3-14
居然把早发的帖子合并到1楼了,汗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3-14
     陈德容,美女影视明星啊!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3-14
解读:温州为何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平阳鳌江年逾七旬的金老伯从林立的大楼前走过。随着中心镇村建设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了城
  温州网讯 即日起,以围绕“1650”所展开的温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启动。所谓的“1650”,就是通过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将我市的城乡结构调整为大都市核心区为主中心,六个县城为副中心,形成50个左右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中心镇。
  为什么要调整、怎么去调整、调整以后将会带来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也是本报今天解读的重点。
  所谓“树挪死,人挪活”、“破则立,从则平”,目前温州的行政区划,已经不适应温州的发展,尤其是僵化的区域模式,已经对温州的未来构想形成了制约。温州城乡统筹要有大的突破,首先是行政区划要有所突破。我们试图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据,来解析读者心中的疑惑,同时通过政策解读、专家建言,为区划调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区划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基础。
  ——1949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专区(温州区)所属县、区、乡人民政府先后建立。
  ——1958年8月,撤销原区、乡、镇建制,建立69个人民公社。
  ——1983年4月,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建制。
  ——1992年,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完成撤区、并乡、扩镇工作,全市由原来的59个区、503个乡镇撤并为315个乡镇,减少了40%。
  ——2000年至2003年,市辖三区范围重新调整,设立若干个街道,部分县市也分别对瓯北、塘下、安阳、昆阳、龙港等13个重点镇区进行了扩大性调整,扩大瑞安城区并成立了6个街道。
  ——此后7年间,我市乡镇行政区格局基本保持至今,目前温州全境共设290个乡镇、街道。其中镇118个、乡142个、街道办事处30个(含7个民族乡镇)。有9个乡镇分布在海岛,一半以上的乡镇分布在山区。
  为何调整:面积小、人口少、基础设施不完善——
  “麻雀乡”的桎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温州260个乡镇中,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的乡镇有75个,常住人口不足万人的有80个。面积小、人口少、基础设施不完善,可政府功能却齐备,这样的乡镇,被人们称为“麻雀乡”。“麻雀乡”大量存在,暴露了诸多发展弊端,如乡镇数量过多,不利于实施管理;乡镇规模普遍偏小,中心镇不易形成;乡镇实力悬殊,发展不协调;镇街结构不合理,行政管理体制滞后;公共投入被稀释,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等。
  温州现有的乡镇,比杭州多出132个,比宁波多出171个,比台州多出168个。尤其是乡,占到了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化,“麻雀乡”已成为构建大都市进程中的一大障碍。
  [个例]泰顺县黄桥乡,下辖一个行政村黄桥村,常住人口仅70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麻雀乡”。
  我市乡镇规模普遍偏小,75个乡镇的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最小的陆上乡镇苍南县芦蒲镇仅6平方公里;最小的海岛乡——瑞安市北麂乡陆域面积也仅6.34平方公里。我省乡镇平均人口2.76万人,但我市常住人口不足1万的乡镇就有80个,占全部乡镇的30.53%,其中46个分布在文成和泰顺。这些人口数量极少的乡镇基本在山区,居住分散,以传统的渔业或耕种、山林业为主,对外交通不便,产业层次低、布局分散、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极为突出,既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建设,也制约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
  [个例]平阳县昆阳、鳌江、水头、萧江、麻步、腾蛟6个镇聚集了全县一半人口,其余25个乡镇平均人口不到1.5万人。
  我市乡镇间规模差异巨大,一边是30多万人口的特大镇,发展空间不足,社会管理跟不上,“小马拉大车”;另一边是大部分乡镇规模偏小,人口不多,人气不旺,生产难以发展。以各县(市)规模排名前三后三的乡镇作比较,平均面积相差5倍,平均人口相差13.5倍。这一现象在苍南、平阳、永嘉、瑞安、乐清等平原山区相结合的县(市)尤其突出。随着人口向中心镇不断集聚,小乡将更小,大镇将更大,不仅人口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乡镇间的实力也将更加悬殊,经济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小乡大镇难以协调共进。
  [个例]我市11个县(市、区)中,有7个至今没有采用街道建制,在城市最核心的鹿城区,目前仍保留有4镇5乡。
  2010年,我市城市化率60.7%,比全省平均高2.8个百分点,但与城市管理相匹配的街道体制,却远低于兄弟城市。全市目前有街道30个,总数低于杭州、宁波、嘉兴、金华、台州等地级市,街道占比仅高于丽水。目前我市市辖三区内还有建制镇16个,乡4个。乡镇所辖的面积共达738.98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的三分之二;乡镇占市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管理体制与城市化进程不匹配,导致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滞后,“城不像城、乡不像乡”,城市风貌难以形成。


新78省道惠及沿线观美、南宋、矾山、岱岭、马站、沿浦、霞关等8个乡镇,大大促进了苍南县西南片区的发展

  怎样调整:中心集聚、区域均衡、因地制宜———
  “人挪活”的布局
  几年前,文成县云湖乡上坪村村民徐必花还住在山上土木结构的旧房子里,夫妻俩靠种点水稻蔬菜过日子。“从云湖坐车到县城大峃镇,至少要1个半小时。小孩上学,家人看病都很不方便。”如今,她搬进了巨屿镇的方前安置小区120平方米的套房。步行到镇里的学校、诊所,只要10多分钟。夫妻俩平时除了照看孙女,还在村里办的鞋帮加工厂赚点“外快”。方前村省级重点安置小区坐落在文成县巨屿镇的飞云江北岸,50幢新建的移民安置房整齐排列。3000多名下山村民在小区有了自己的新家,其中2200多人来自云湖乡的5个行政村,实现在巨屿的地盘做云湖人。
  人们常说:“人挪活,树挪死。”人一旦更换到新的有利环境,不仅能带来生产、生活方面的便利,也更容易激发生活热情,这也正是此次我市实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出发点之一。
  乡镇布局调整,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以中心集聚、统筹发展为主要目的所展开的重大行政改革,是为温州长期发展建骨架、打基础的关键举措,既符合国家以及省里对于城镇体系结构发展的导向,也符合温州的实际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以下的调整原则:
  中心集聚原则:即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镇,作为乡镇合并重组的重要节点和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此类城镇一般要求:人口规模相对较大,至少在3万人以上;经济比较发达,中心镇区的人均收入应至少高于区域平均水平的20%;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腹地范围、交通条件以及城镇扩展用地;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以及较高的群众认同度。
  范围适度原则:合并后的乡镇面积一般应在100平方公里以上。若以100平方公里计算,其平均管理半径仅5.6公里,完全能在乡镇政府的管理之下。
  区域均衡布局原则:由于合并后的城镇是作为未来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和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的载体来选建和培育的,因此在地区上应布局合理,相对平衡,尽量避免过疏过密现象。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对山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强求统一,防止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防止不顾条件“一刀切”。对山区海岛区域的乡镇,以培育中心镇为重点,适当合并周边乡镇,考虑群众办事的便利性;民族乡镇应在充分尊重当地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与民族政策主管部门协调,审慎调整。
  尊重历史、平稳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历史沿革、自然地理、风俗习惯、行政管理等客观因素,尽可能做到成建制、整区域地调整,使群众容易接受,以减少资源、资产、水系及债权债务等引发的矛盾,以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一幢幢农民公寓错落有致,且极富江南水乡风韵,与周围的山水浑然一体


  展望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大重组”的活力
  在过去,我市曾对海岛及山区乡镇进行过下山脱贫、迁居入镇的尝试,其调整后发生的变化,能让我们看到调整所带来的变化。
  以泰顺县司前镇为例,该镇在近年逐步吸纳了周围的峰门、黄桥、竹里三个山区乡的村民,并将各种项目资金从“撒胡椒面”式使用转变为捆绑式使用。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共新建947间移民安置房,接纳三乡3200多人口,使得水、电、路等市政设施在一镇三乡的合力下日臻完善;片区内两所中心小学和7所村小学撤并,师资力量明显增强;卫生、养老、垃圾无公害处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在资源共享中不断强化。
  司前镇“一镇带三乡”的成功尝试,给我们阐释了“集聚”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我市今年发布《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其中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建设50个左右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中心镇,就是这次区划调整的“重头戏”。
  在实施乡镇的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将会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首先,乡镇布局调整,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以中心集聚、统筹发展为主要目的所展开的重大行政改革。我市“十二五”期间,城市化水平有望从现在的61%提高到67%,将有50多万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乡镇布局调整为手段,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设现代化小城镇。通过消减数量,强化中心镇,根本改变我市乡镇小而散的状况,吸引更多的人口、资金、技术向小城镇聚集,加速乡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
  其次,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市乡镇格局已不能适应农村人口流向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促进农村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使各县从县域内形成若干个资源优势鲜明、产业特色明显、专业功能突出的中心镇,逐步形成梯度城镇布局。
  再者,这是建设温州大都市的大势所趋。新一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年)将温州大都市列为全省“四大都市经济圈”之一,连接长三角、海西区两个国家战略的独特区域优势也要求温州尽快形成具有更强综合实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在现有格局下,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尤其是镇改街的体制改革,能够激活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潜能,帮助县(市、区)政府在更大的范围内统一安排城市功能布局,实现城市建设一条心、一张图、一盘棋,为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下基础。
  此外,这还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举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客观上对乡镇政府提出了向宏观管理和社会服务方向转变的要求。但由于我市乡镇机构繁杂、管理幅度过小、管理单元太多,无论是县(市)还是乡镇都无法对基层提供有效服务。再加上乡镇一级机构庞杂、人浮于事,“七战八所”缺位、交叉严重,难以实现政府“精简、效能”的目标。对乡镇进行整合,有利于干部的成长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上级机关从往来奔忙于众多乡镇的状况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提供公共产品,才能有效地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的效能。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3-14
构建“1650”发展新格局 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启动
  ■洞头、瓯江口、瓯江北岸、上塘划入大都市核心区
  ■以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城区为主形成6个副中心
  ■培育50个左右中心镇作为重要节点
  温州网讯 作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围绕“1650”所展开的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我市全面启动。这是面对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新要求所启动的调整。这次调整将改变我市乡镇规模过小、都市区功能不强、农村中心镇太少的问题,重组全市乡镇行政区划,构建以都市型功能区、大中小城市和区域性中心镇为重要支点的温州大都市区发展新格局。整个行政区划调整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从而为我市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奠定基础。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总体目标,概括而言就是“1650”——1指一个主中心,范围包括目前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外,向东将扩展到洞头和瓯江口,向北再吸纳瓯江北岸和上塘镇,这些地域将成为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其中,市本级三区作为这一核心区的中心,将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也就是说,三区内除个例外,原则上乡镇都要改为街道;6是指6个副中心,即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的城区,并吸纳周边小乡镇,发展成大都市副中心,原则上也实行街道建制管理。各主、副中心区,可根据城镇规划和产业发展实际建设功能区,设立管委会。功能区内可有若干个街道办事处,县(市)级部门还可在功能区内设立直属分局。
  50即指通过对人口少、规模小乡镇的调整,培育一定数量、人口达3万以上的区域性中心镇,并结合农房集聚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最终发展为小城市,从而成为推动我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节点。调整后,可在原乡镇驻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或过渡性办事处,过渡期为3年。对省级培育的中心镇及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即功能区管委会与镇政府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并在“区镇合一”体制下设立若干办事处。
  由于长期来行政区划设置的不合理,不仅制约各地城市化的推进,同时也造成了区域间极大的资源浪费。目前,我市共有290个乡镇、街道,数量高居全省首位,平均面积却比省均小34平方公里,其中更有80个常住人口不足1万的小乡小镇。这些“小而全”的乡镇,导致县级政府难以从整体上对乡镇实施有效管理,并造成了部分特大镇发展空间不足,公共投入被大部分小乡镇稀释,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以乡镇布局调整为手段,激活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潜能,帮助县(市、区)政府在更大范围内安排城市功能布局,拉开大城市框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合理调整乡镇,走集约式发展道路,是缓解要素瓶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根本途径。并有利于干部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效能。
  我市在去年底启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准备,本月和下月,各县(市、区)政府将向市政府上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整体方案,整体方案经市政府审查上报省政府审批后全面启动。整个调整方案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调整后的乡镇按照法律规定开好乡镇人代会,选举产生新的乡镇政府组成成员。
  在调整过程,将充分考虑各地群众生活习俗、产业流向、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方案。对山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不搞“一刀切”。同时,结合农村综合改革,稳妥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和基层站所布局调整工作,理顺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管理体制,精简机构、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记者 张睿 陆剑于)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3-14
回 楼主(冰锋) 的帖子
优化格局,统筹城乡。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3-14
该撤的撤,该并的并,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3-14
今年是江浙行政区划变动年?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3-14
陈德容的魄力够大的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3-14
对省级培育的中心镇及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即功能区管委会与镇政府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并在“区镇合一”体制下设立若干办事处。

这个是针对 入选的小城市的政策吧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3-14
引用第3楼长白游侠于2011-03-14 13:57发表的  :
居然把早发的帖子合并到1楼了,汗

没关系 不介意^^
保先阁大学士兼八荣八耻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有印驴窝 http://yypan.ycool.com/  微博 http://weibo.com/wzapan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3-15
回 2楼(我等天子) 的帖子
陈德荣一上来就喜欢折腾,以前在嘉兴也是,搞什么两分两换。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3-15
Re:回 2楼(我等天子) 的帖子
引用第3楼kashing于2011-03-15 10:56发表的 回 2楼(我等天子) 的帖子 :
陈德荣一上来就喜欢折腾,以前在嘉兴也是,搞什么两分两换。

个人感觉较嘉兴,温州的民风更刁,阻力会不小,尤其是拆、迁房的事
保先阁大学士兼八荣八耻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有印驴窝 http://yypan.ycool.com/  微博 http://weibo.com/wzapan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3-15
早就应该进行了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3-15
虽然很可能有些语言不通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3-15
不过有普通话这好东西也没什么的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3-16
那就大刀阔斧地进行吧。
孤身只影,细听窗外雨声,拭掉玻璃窗的爱,乱心随之回复恬静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3-16
已确定泰顺按原区公所撤并八镇

三魁镇、仕阳镇升副县级
亲爱的不要对牛弹琴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3-16
温州行政区划大调整 乡镇兼并一半百姓真正“进城”

  今年,温州将启动新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

  从本月开始,各县(市、区)政府将向温州市政府上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整体方案,整体方案经省政府审批后全面启动。整个调整计划在6月底完成。

  为什么要调整?

  1.乡镇多,街道少。

  温州有260个乡镇,占全省22%(杭州128个,不到温州一半)。而温州的街道才30个,比金华、台州都少。

  2010年温州人均GDP超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乡镇和街道的不合理比例,已经不适应温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2.乡镇规模太小。

  乡镇多了,规模就小了。温州常住人口不足1万的乡镇有80个。这样集聚效应差了,难以形成中心镇。

  3.乡镇实力太悬殊。

  温州有30多万人口的特大镇,也有实际居民只有六七百人的乡,乡长管的人和村主任差不多。比如,永嘉表山乡的人口规模仅为瓯北镇的1/56,而瓯北一个镇的GDP就占了永嘉的70%。

  乡镇多,投入的行政成本高。而乡镇实力悬殊,几百人的小乡镇“七站八所”要“吃饭”,学校、卫生院、垃圾处理设施、金融网点也要布,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

  调整后有哪些变化?

  1.都市型功能区增加。

  温州的企业多,多年来形成了温州开发区、温州生态园、瓯江口等一批产业集聚、定位高新的功能区。今后功能区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管理模式分两种:一是根据产业建功能区,兼具行政职能;二是在功能区下面设若干个街道办事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由功能区统一布局,行政事务由街道办事处来管理。

  2.老百姓真正“进城”。

  县城扩大范围形成副中心,中心镇辐射周边乡镇。温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徐伟中说,调整后乡镇布局会更加合理,政府将可以更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投入。人才、技术、资源等各种要素集中到中心镇,可让老百姓享受到像城市一样的生活。

  乡镇改成街道后,原来乡镇干部以抓经济发展为主,现在转变成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比如搞绿化、清扫垃圾等,老百姓生活环境更好了。

  3.乡镇兼并服务在。

  如按1/2幅度调整,将兼并掉一半的乡镇,僻远的欠发达乡镇最可能被兼并。到时候,可能约有一半的乡镇领导和行政干部富余,过剩的人力资源与有限的就业岗位的矛盾突出。

  对于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导致的人员溢出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总数不减、职级不变”的建议,具体办法有“拆庙留神”、“拆庙搬神”、“拉长板凳”、“自然淘汰”等。

  徐伟中说,为方便群众办事,调整后会在被撤并乡镇政府所在地设便民服务中心(或办事处)。此外,还将大力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以农村社区作为承载原公共服务的主要节点和平台,以及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需要人手。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3-16
二论温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温州网讯 我市启动的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基本上按照原区公所、经济协作区范围,撤并一批乡镇。并从中选择区位良好、交通便捷、空间充足的中心镇为集聚区,作为农村人口迁移、农村产业集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加快人口要素集聚、完善城镇基层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在这个基本原则下,我市启动的乡镇区划调整,就不是简单地依照某个固定模式,而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强求统一,避免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和不顾条件的“一刀切”。在区划调整之前,各地所作的大量调研,就是为区划调整的科学、合理、可行做好基础铺垫。
  温州的乡镇行政区划几经调整,但仍然拥有290个乡镇、街道。其中镇118个、乡142个、街道办事处30个,乡的数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些“小而全”的乡,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规模小,不利于管理,中心镇不易形成;发展不协调、进度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严重滞后;公共投入被稀释,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不足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水到渠不成”,就是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注意到,虽然各级政府对于各地、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种种投入逐年递增,但这些投入却无法惠及百姓,也无法改善区域公共环境。相反,这种星罗棋布的小乡、小镇,受到了行政区划的属地限制,在发展过程往往举步维艰。打个比方,现在的行政区划犹如一张方格纸,所有基于未来的描摹,都被框定在一个有限的区块,而在行政区划调整之后,老的行政界限被突破,未来的愿景设想,就能在更广阔的空间找到落脚点和着力点。
  当然,这种愿景展望,首先是建立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之上。这次的区划统筹,秉持中心集聚原则,范围适度原则,区域均衡布局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尊重历史、平稳实施原则。中心集聚,就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镇,作为乡镇合并重组的重要节点和行政区划调整的重点;范围适度,是行政区域面积完全能在乡镇政府的管理之下;区域均衡,是着眼农村未来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的载体来选建和培育,防止过疏过密现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是考虑山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等特性,尊重当地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意见;尊重历史、平稳实施原则,则充分考虑历史沿革、自然地理、风俗习惯、行政管理等客观因素。
  这些原则,是从各地实际出发的合理定位,它所体现的调整本意,绝不是简单的拆散重组,不是教条地重复历史的区域形态,而是更加注重有利于城市化推进,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样的调整初衷,其先决条件就是要科学、合理,就是要全面、有序,就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调整的眼光放远,让群众接受、服从、配合,把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规避在全局性的规划中。
  “破则立,从则平”,这是行政区划调整的题中之义。我们正视现有的不足,就要想方设法去加以解决,现在的关键是要以认真务实的态度,把这项事关民生、事关全局的工作做得更好。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3-16
这个事情很令人纠结,看来是不是永嘉要整个县设区。如果不是的话,应该在上塘或岩头也有一个中心。

虽然是附廓县,但永嘉北部纳入市区实在是不恰当
亲爱的不要对牛弹琴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3-16
好事情啊,早该动了,不过这样集中一批调整也不错,会给温州的发展带来一股新动力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3-16
引用第2楼environ于2011-03-14 20:12发表的  :
陈德容的魄力够大的


陈德荣,年轻的副省长,肯定要大干一场,否则没有政绩,怎么往正省奔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