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713/18/5E4DEJSF000125LI_3.html
太湖之争是苏浙边界谈判“最后的晚餐”。在这个晚餐开宴之前,经过一系列“前哨战”,苏浙线的陆地边界线已全部贯通,全长205.21公里。
现实中的太湖于国人而言已是耳熟能详了。一曲吴语款款的《太湖美》如轻浪拥堤,微风拂江,娓娓道出太湖如画的美景。那水上的白帆,水下的红菱,水边的绿苇,水底的青虾,使人心向往之。当然,太湖奉献和承载的远不止这些。辽阔的水域,就像是一只聚宝盆,滋养着流域内近千万人口,流泻出其他湖泊难以比肩的丰饶和富足。
太湖北岸江苏的无锡和苏州都是中国的名城,不仅富可敌国,而且历史悠久,美景如画,被誉为“天堂的前门”。左近的宜兴,虽及不上苏、锡,却也因为盛产紫砂陶器而闻名。相比之下,南岸的浙江湖州,在名气和影响上就大为逊色了。
其实湖州的历史同样悠久,土地同样肥沃,物产同样丰饶,人民也同样勤劳。在近代中国,湖州在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也是个不能被忽略的城市。以缫丝为主业的民族工业在湖州发育得很充分,机杼声声中带来的是滚滚的财源。在清末和民国初期,湖州的富庶绝不亚于太湖对岸的苏州和无锡。
湖州在一段时期内的衰落和被忽略,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过于频繁的行政区划变更;二是太湖。新中国成立后,湖州大的行政区划变动不下五次,行政区划对湖州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是十分明显的。而太湖,则是数百万湖州人心中又一个难以抹平的伤口。湖州以太湖而得名,清至民国,浙江和江苏在太湖中的分界线是:北起长兴县父子岭,经太湖中的大雷山、小雷山、泽山南至湖州市郊的湖溇,此线之南为浙江省管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左右,俗称“南太湖”。这片辽阔的水域对太湖流域南线的嘉兴、湖州而言,其意义和拥有整个太湖没有多少差别,太湖就像湖州的后院水泊,储藏能量,汲取营养。
问题的出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浙苏两省解放后,为了统一太湖地区的剿匪,华东军政委员会于1949年7月设立苏南太湖剿匪指挥部和太湖行政特派员办事处(简称太湖办事处)。1950年11月21日,经内务部核准,由华东军政委员下令,将浙江省所辖的南太湖区域划归苏南太湖办事处。1952年12月,内务部同意新建太湖区。1953年3月18日,改太湖区为县,称震泽县。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震泽县,原区域并入吴县。太湖就这样划归江苏。但是,关于太湖的争议并没有停止过。
图:太湖辽阔的水域,就像是一只聚宝盆,滋养着流域内近千万人口,流泻出其他湖泊难以比肩的丰饶和富足 图/全景
伴随着时断时续的明争暗斗,太湖流域跨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时代。太湖对湖州的制约和湖州对太湖的热盼日益凸现,交织在湖州人的心里,成了挥之不去的隐痛。当苏浙边界谈判开始时,湖州人积压在心中几十年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他们对于太湖边界关注之深,呼声之急,要求之高,是我始料不及的,尽管事先我已经有了一些思想准备。
经过综合分析后,在2000年8月14日浙江省与江苏省面对面谈判的时刻,我们提出,太湖的以下范围应由浙江省行使行政管辖权和相应的生产经营、开发使用权:西自长兴县与宜兴市陆地分界线45度延伸入太湖水域1.5公里处,东至湖州市城区织里湖溇村与吴江市七都分界线向正北延伸入太湖水域1.5公里处止,两点直线连接。该连接线以南的水面和底土,均由浙江省负责行政管辖和生产经营、开发使用。
但江苏也毫不含糊,他们明确提出太湖段界线应沿太湖南岸与浙江相邻的湖岸线划界。针尖对麦芒,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谈判进行得异常激烈。
鉴于双方均表示不能接受对方的意见,民政部、水利部和农业部的联合协调组拿出了太湖段争议的协调意见:
一、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具体走向,从父子岭起,沿浙江段环湖大堤迎水坡脚向垂直延伸70米,到湖溇止。界线以实测为准。
二、从父子岭直线经大雷山北侧、小雷山北侧到湖溇,接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所构成的水域范围内,浙江方享有开发利用的权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关事项的管理维持现状。
但是,一直到8月19日,双方均表示不接受这个协调意见,谈判宣告破裂。9月7日,民政部李宝库副部长召集苏浙两省代表在南京再次协调苏浙线太湖段的争议。李副部长表示,江浙双方各自提出了对《协调意见》的修改意见,但双方差距很大,无法统一。民政部的《协调意见》是农、水、民三部的共同意见,也是多吉才让部长决定的最终意见,不会再更改。如果双方不签字,只好请两省政府在一周之内向国务院请示裁决。最后,两省勘界办终于分别在协调意见和会议纪要上签字。
至此,太湖之争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