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流风远,埤中在暨阳”说的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浙江诸暨,而店口是诸暨的一个镇,埤中即指店口的白塔湖与紫岩山一带。历史上曾记载:“杭坞者,勾践杭也。”杭坞即指店口的杭坞山,这表明古越国曾在这里建都,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店口镇有两个响亮的名头——全国百强镇、浙江十强镇。它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方圆105.7平方公里,一条中央大街横贯其间,两旁是林立的厂房,以及规划齐整的乡间民居。这样一幅乡村图景既熟悉又陌生,它代表着中国民营经济以乡镇为基础的一种崛起方式,然而却与过去人们田园牧歌式的乡村记忆相去甚远。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批这样的小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些最小的行政区域开始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功能,成为最积极活跃的组织细胞,并跟随着全球经济的起伏而变化。
在这样一大批参差生长着的小镇中,店口显得寻常又另类。说它寻常,是因为它跟许多工业小镇一样,以某种集群的方式融入到全球产业价值链中;说它另类,则是因为店口的微观生态显露出许多与众不同的色彩。
店口的融入是变化的、多元的,但根基却始终牢固。在充斥着迷茫与困惑的2008年,有多少地方,能像店口这样,底气十足地说“没有一家企业破产”?数据显示,2008年店口实现工业总产值686亿元,财政收入7.8亿元。
另一看得见的现象是,2008年的店口,突然多出来几十辆宝马、奔驰。再一细问,原来店口老板是趁这个调整时期“休养生息”。他们出国次数少了,在国内巡游的里程却长了。他们打探着新的机遇,在内需市场开疆拓土。翻开“2009浙商全国500强”榜单,海亮(第6位)和盾安(第30位)这两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就在店口。资产庞大的海亮集团,更是执拗地把总部放在这个小镇上,见证并推动着小镇的变迁。
有4000多家工业企业的“五金之乡”诸暨市店口,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突破万元,其后进入快速增长期,2009年已达25580元。
“以往农民只在乎眼皮底下的集体山林、土地,随着城乡融合加快和农民就业空间转移,而今他们更在乎和城里人比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有没有到位。”店口镇党委书记张壮雄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市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一是统筹规划城乡,政府和民资共同造城,把中心镇打造成联接城乡的现代化小城市;二是不断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和设施——
一个多月前,由当地企业投资的又一个大型商贸中心“一百万利来广场”落成;由民资参与总投资1.3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建,工业污水将逐步实现集中处理;2009年全镇投入8500万元完成或启动了101项村级实事,包括把城区自来水引进村、在村村都有专业公司保洁的基础上投入使用垃圾焚烧厂二期工程。眼下,店口还在全国率先对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镇医院也改造成了市第四人民医院并设立了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颇有意味的是,城镇化的推进集聚了人口、拉动了内需,回过头来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镇里开办现代猪场的陈栋铭,今年打算建2000多亩蔬菜基地,再设3个净菜配送中心,把自家的肉和菜加工后卖给“新城镇居民”。
诸暨市把中心镇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节点,着力把中心镇培育成为产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区。2009年按照“1-6-80”(1是指中心城市、6是指店口等6个中心镇、80是指80个中心村)的市域总体规划,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2009年诸暨市投入财政资金2.64亿元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民人均收入达12762元,同比增长9.9%。
该市赋予中心镇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住房改造,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加快人口、资源等要素集聚。
[ 此帖被之江云梦在2010-03-16 09:0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