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30阅读
  • 2回复

[地名由来]沔阳地名的来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7-18
      
      沔阳,顾名思义,“沔水之阳”也。湖北沔阳建制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古山南水北为阳,今天的沔阳在汉水之南,为什么不叫沔阴呢?这就要提到夏水。在水系不明朗的古代,沔水在沔境并非汉水,而是借用了夏水。借用的多了,连长江的一部分也曾经被称为沔水。《辞海》记载:“夏水,古水名。据《水经注》,故道从湖北沙市东南分江水东出,流经今监利县北,折东北至沔阳县治(今沔城)附近入汉水,自此以下的汉水也兼称夏水”。当时的沔阳县治在夏水之北,故名沔阳。

           据《水经注》记载,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江津豫章口东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江之汜也。屈原所谓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也。龙门即郢城之东门也。又东过华容县南,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入于沔。应劭《十三州记》曰:江别入沔为夏水,源夫夏之为名,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纳厥称,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当其决入之所,谓之堵口焉。郑玄注《尚书》,沧浪之水,言今谓之夏水,来同,故世变名焉。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因此言之,水应由沔。今按夏水是江流沔,非沔入夏。假使沔注夏,其势西南,非《尚书》又东之文,余亦以为非也。自堵口下沔水,通兼夏目,而会于江,谓之夏汭也。故《春秋左传》称吴伐楚,沈尹射奔命夏汭也。杜顶曰:汉水曲入江,即夏口矣。
另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沔水在县南八十步,即今仙桃市张沟镇地域古州河以北。夏水的另一个名字叫沧浪水,它就是通州河的前身。历代《沔阳志》有记载,张沟接阳在明嘉靖年间称为沧浪村,清乾隆年间称为沧浪里。

沔阳,据《辞海·历史地理》分册记载:
①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陕西勉县东,以在沔水之阳(北)得名。隋初废。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此自称汉中王;三国魏末及西晋初曾为梁州治所。
②郡名。南朝梁置,治所在沔阳(今沔阳南,西魏改名建兴,并移治今沔阳西南沔城)。辖境相当今湖北沔阳、汉阳县地。隋初废。大业时又曾改沔州为沔阳郡。
③府、州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置府,治所在玉沙(今沔阳西南沔城,明废入本州),辖境相当今湖北沔阳、天门两县。明洪武中改为直隶州,嘉靖中降为散州。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县。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7-18
不改名就和凤阳府一个下场

凤阳府凡是改名(名称)换姓(属地)的都风生水起,没改名的都依旧贫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

淮南,淮北,蚌埠重获新生

泗洪,盱眙这古泗州州治迁入江苏,虹县就遭殃了

和州并入马鞍山 无为州并入芜湖 庐州改名合肥

寿州也明智的加入淮南

沔其本意左水右丐,千里沔阳州,十年九不收,都是改名才有了今日仙桃

钟祥与荆州都不要 潜江和竟陵也不入 我认为是及其机智的
我的区划观点——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任何有碍于经济发展的方言文化派、山川形便派、方正派、守旧派都予以反对!分省并县,消灭地市!
被《岛屿书》毒害,孤岛猎奇中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7-18
回 高斯引理 的帖子
高斯引理:不改名就和凤阳府一个下场
凤阳府凡是改名(名称)换姓(属地)的都风生水起,没改名的都依旧贫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
淮南,淮北,蚌埠重获新生
....... (2015-07-18 16:44) 

这个不+1不行。

那些死守“沔阳”的,好像就能升官发财死老婆。
支持“仙桃”的在他们眼里就像就该下十九层地狱。

拜托,你们在本坛炒作这么久了,已经令人反感了。
再炒下去,就要升级到厌恶了。
一定要炒到群起而攻之(像本坛某干部一样),你们才觉得舒服么?

话题恒永久,一沔永流传,再沔而衰,三沔而竭,你们都进入四沔、五沔状态了,是什么可以用PG想了。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