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30阅读
  • 2回复

[乡镇街]老年人:与村镇整并有关的一种现实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08-10
近年来,乡镇与村社的整并已经成为一股大潮,诸多省区已经经历了数轮大合并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区的合并障碍重重,有的地方合并后出现了管理涣散、服务弱化的情况,以至于部分地区吃了吐,又重新析设区划单位。
这背后的过程其实很值得关注。近日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主要是讨论农村老年协会的组织与运行、以及现实影响力的。但很有趣的是,文中还部分提及了村镇合并与老年协会之间的互相影响。文章名为《农村银色力量何以可能?——以浙江老年协会为例》。

这篇文章提及,2005年时浙江已经有93.55%的村成立了老年协会。这些老年协会普遍具备很强的独立性、组织能力、经济能力。
法律规定,未承包的集体资产可以作为养老资产使用。因此这些老年协会便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性,无需像妇联和共青团一样依靠党委政府的拨款过活。通过管理未承包的集体资产,老年协会获得了很大经济回报,在负担日常开支后,往往还能有结余。甚至有些村的党委村委工作上捉襟见肘,不得不依靠老年协会的借款来支持。
此外,浙江这些老年协会在组织上也很独立。一方面骨干成员仕途上没有什么期望(不像妇联共青团的骨干那样),另一方面也不像工商联一样指望政府给予什么优惠。同时,浙江省既不强制要求老年协会接受行政管理,也不愿意主动管理(这点比较关键),这令老年协会独立运作成为可能。老年协会往往也和体制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会员中有较大比例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

浙江省多年前就经历了数轮村镇合并,造出了一些大村大镇。但是从体量上来说,这些大村大镇还没有大到变成陌生人社会的地步,充其量是个半熟人社会。因此,浙江省的老年协会也就借助着这些合并,通过熟人关系网迅速膨胀。把很多“老干部”“老前辈”“老师傅”关系圈给链接在了一起。这些半熟人关系圈的整并在现实中发挥出了奇妙的反应:下到村委,上到乡镇政府,诸多基层领导干部从更广泛的空间上变得沾亲带故。日常工作中,他们变得越来越畏手畏脚,甚至还要依靠老年协会的“权威”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原文中有这样的一些事例:
规模的扩张和资源的积聚使得农村老年协会具备较强的集体行动动员能力。在浙江省J 市H 镇一次大规模的环保抗争中,以老年协会为动员结构、以老年人搭棚静坐为主要抗争策略,是H 镇十几家化工厂在短期内被迫搬离的重要原因。H 镇环保抗争事件后,该市一位领导在教训总结中指出:“H 村撤并六村合一,党支部和村委会相继选举后,大批老干部落选,村委只选二人,力量弱化,而老年协会组织却相对健全,组织机构庞大,会员约占人口比例的13 左右,其主要骨干大多数是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和退休职工,这些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同时老年协会又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和经济筹集渠道。由于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放纵对他们的管理更使老年协会突显成为村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领导力量。在这次搭棚中,老年协会的一些骨干设法筹集搭棚资金,给一些老年人发工资,提供后勤保障。”在访谈中我们还得知,H镇环保事件后,浙江其他有民怨的地区,有些曾派代表向H 镇“取经”,个别村庄甚至也采取相似抗争策略。浙江省W 市X村,从2007年4 月以来,老年人日夜守护于在不知情下被征用的耕地,防止土地一夜之间被沙石填平。这场护地运动持续时间之长与老年人和老年协会的力量密切相关。老年协会较为广泛地参与集体行动,是力量增强的表现;同时,老年人及老年协会亦从一些集体行动经历中获得更大的力量,老年人的内部效能感与外部效能感同时增强,从而进一步促进协会在村庄内的威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年协会遍布各村,结构相似、地区邻近、怨愤相同的老年协会在面临共同问题时,往往成为集体行动最直接便利的动员结构,动员组织的这种“同构效应”可以从 J市H 镇环保抗争中全镇众多老年协会的联合行动中看出。』

类似老年协会的社会治理问题也引起了浙江省各级政府的注意。原文列举了浙江省多地政府、老龄办、民政局的相关文章,谈到了他们介入老年协会管理的尝试。比如没收公章、拆散重组、推动换届等等。当然,原文也列举出了一些老年协会面对政府介入时的反抗。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8-10
原文内容比我的总结和节选更丰富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8-10
老年协会的本质是利用老年人淳朴的作风煽风点火以利益欺诈的可能,具有享受在前吃苦在后、前人乘凉后人栽树、现人消费后人买单的特点。
农村挨家挨户分配有土地,就是预留侨民回归的备用准备也是很少的。这类土地也叫村集体土地,在改革开放后允许有偿出租,主要用来补贴村务公费的开支,连村若干公干的出勤补贴都支付不起。有钱的省份可能把村公干生活开支纳入财政拨款,但是距离村有能力支付公共建设费用就天荒夜谭了。

而农政也出台了新规,可以把土改分配的土地归还政府,每年可以享受1000多元的生活补贴到死。由于年轻人对土地认识模糊,所以浙江基本上是这个思路为展开工作的,这是农与官之间的换价关系。
浙江的实质是农与商的换价关系,类似于把你家的土地出租给第三方使用。由于年轻人对土地模糊,老年人又劳作不动,第三方类似于农作社,这样每年是可以收到一定回报的,但是土地是否存在被骗以至于以后归还就存在未知数了。

我是支持村内土地出租不超20年合作的,该合作仅限于农林蔬果领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