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国渠作为我国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工程浩大,确实令人震撼。特别是主干渠一直沿用至今,造益当地,其地位和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的2260余年的灌溉效益,还在于首开引泾灌溉先河,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促使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的建立,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5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里密布着战国至今的十多处古渠口遗址、碑记,真实记录与再现了两千多年引泾工程的沧桑巨变,展示了我国水利灌溉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水利文化史。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槎滩陂地处吉泰盆地核心区的泰和禾市镇内,始建于南唐年间的937年,南唐金陵监察御史周矩在迁居泰和后,见当地地势“高燥”,因旱歉收,经多次选址后于此兴修水利。泰和县爵誉村,一块刻有《槎滩碉陂山田记》的宋代石碑,对此有详细记载。在工程修筑、建后管理和养护上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虽历经千年至今仍灌溉泰和、吉安县4万亩农田。
太湖溇港水利系统始建于春秋时期,源于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它集水利、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效益,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太湖流域中,湖州的溇港体系发端最早,保存最为完整,主要由太湖堤防体系,溇港漾塘体系,溇港圩田体系和古桥、古庙、祭祀活动等其他遗产体系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