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90阅读
  • 4回复

[地方沿革]《邳州建置史》:邳州溯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6-04
原题:邳州溯源
时间:2012年11月5日    来源:徐州史志网   编辑:东海
文·程荣华
邳州溯源:“邳”字解诂
  邳,本作“不”、“丕”。《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遥对文王在天之灵,奔走在庙疾如风。光照上天延后嗣,人们仰慕无时穷。)段玉裁曰:“丕与不音同,故古多用不为丕。如不显即丕显之类。”高亨注:“不,通丕,大也。”郭沫若在《管子》集校中引丁氏涵云:“古字多以‘不’为‘丕’,此‘不’字当读为‘丕’,丕,大也。”在甲骨与金文中,‘丕’皆作“不”,我国考古学家对此曾作精辟的考论。王国维谓“丕”像花萼全形(《观堂文集》卷六),郭沫若谓“不者房也,像子房犹带余蕊”,“房熟则盛大,故‘不’引伸为大,其用为‘不’,是字者乃假借也。”(《甲骨文研究》)高鸿缙谓“按‘丕’即今所谓蓓也”,“‘丕’从一蓓硕特,故引伸有‘大意’。”(《字例》)令人惊异的是,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而被认定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器,均施有红白黑三彩的图案,这些图案皆为蓓蕾状或蓓蕾状的连缀,有的蓓蕾呈绽放状,色彩鲜艳协调,线条舒展流畅,造型美观大方。居住在这里的远古先民将这些蓓蕾状的图案绘制在器物之上,其用意与本地氏族部落的族徽(图腾),抑或与‘不’或‘丕’字有关?由此联想到,距大墩子遗址数公里的鲁南兰陵古镇有个村庄,名叫“作字沟”,村里有仓颉庙,相传仓颉(出生于今陕西省白水县)为黄帝史臣,随黄帝西征东伐,曾在此定居,“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相异也,初造书契”(许慎《说文》序),形似蓓蕾的“不”或“丕”字乃似为仓颉所造?
  “丕”字加上偏旁“邑”(阝)而为“邳”,大约是春秋时期出现的。邑,古代称侯国,称城邑。现代有研究者认为,“丕”演化而为“邳”,当与城邑有关。《邳州志》记载,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伐齐,于下邳筑城邑。”邳国修筑了城邑,于是将“丕”字加上“邑”旁而写作今日“邳”字,此说似乎颇有道理。
  “邳”作为侯国或地名,夏商时无分上下,薛邳互迁皆曰“邳”,以致后世典籍辞书众说纷纭。邳分上下,最早见于《史记》:齐威王二十二年(前335年),邹忌“封以下邳,号曰成侯”(《田敬仲完世家》);吕后二年(前186年),“封楚元王子郢客为上邳侯”(《惠景间侯者表》)。下邳故址在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原属邳州),上邳故址在今山东微山县仲虺城(又名驩城)。自此,“下邳”始名于世。
邳州建置:州县沿革
  邳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史前文明。二十世纪中叶,考古工作者陈永清(后任邳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在邳北平原访古,从村童玩具中发现一柄石斧,寻找到掩埋于荒烟蔓草中的刘林遗址。江苏考古队在此进行两次发掘,共发现墓葬145座,出土玉、石、骨、角、牙、陶器804件。刘林遗址证明,早在公元6000年前,居住在这块依山傍水宝地上的先民,已经创造了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文明。
  此后一年多,又从一柄牛舌状的石斧,让陈永清神差鬼使般地发现了另一处古文化遗址,这是比刘林遗址更具有文化价值的大墩子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型,早于花厅遗址,与青莲岗遗址同期。南京博物馆收藏并展示的仰韶文化型彩陶共60件,其中59件是邳州大墩子文化遗址出土的。就是这一批彩陶和同时出土的六千余件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以无可置疑的证据,将江苏省的文明史上推了3000年!它向世人显示:地处黄河下游的东夷文明,与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上是并驾齐驱的。江苏的文明史因大墩子遗址的发掘而填补了史前的空白。
  邳为侯国,始于奚仲。《左传·定公元年》:“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据《元和姓纂》,奚仲为黄帝之子禺阳之后(六世孙),为夏禹掌车服大夫。奚仲所迁之邳,即为下邳,其十二世孙仲虺,为汤左相受封于邳,曾将国都迁于薛(上邳),后又迁回邳。西周初年,武王复封奚仲之后于邳(《续汉书·郡国志》)。邳国是一个大诸侯国,其地当在今苏北邳睢至鲁南邹城一带。
  奚仲与其后裔受封之邳国,灭于大彭。商外壬(名发)元年,“邳人、姺人叛”,叛乱持续十三年,至河亶甲(名整)三年,商王借彭伯之力,将叛乱的邳人镇压下去,《竹书》曰“彭伯克邳”。至此,邳国灭亡。
  战国中期,邹忌被齐威王“封以下邳,曰成侯”。是时下邳属齐国。五十年后,即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楚国攻取齐淮北之地,下邳归楚国。楚王负刍五年(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下邳归秦国。
  秦灭六国,废分封制,行郡县制,以郡统县。秦置下邳县,属郯郡(一说东海郡)。是邳为县之始。
  汉因秦制。汉高帝置东海郡(郡治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县),领县三十八,下邳为其一。韩信封楚王,楚国建都下邳,下邳为楚国都城,管辖东海郡、会稽郡、泗水郡、薛郡、陈郡五郡,三十六县。西汉时,在今邳州境内,另有良成县(亦属东海郡)和武原县(属楚国)。良成(后作“良城”),春秋时为侯国,《左传》所谓“晋侯会吴子于良”,即此。
  东汉,下邳为侯国。《后汉书·郡国志》:下邳国,武帝置为临淮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更为下邳国,国都置于下邳城领十七城(县),属徐州刺史部。东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下邳国除,置为下邳郡,仍隶徐州刺史部。
  三国魏沿袭汉制,下邳、良成二县隶属下邳郡,武原县属彭城国。此时下邳为郡县治所,又为徐州刺史部治所。
  西晋,下邳为国。下邳国隶属徐州,下邳国领七城(县),今邳州境有其二,即下邳与良城(原为良成)。武原县仍属彭城国。
  东晋南渡,下邳几易其主,先后属赵,属东晋,属前秦、前燕,大抵仍为郡,辖区多变而已。
  南北朝时,下邳先后属宋、属魏、属梁、属齐、属陈、属周。南朝刘宋,下邳为郡,隶徐州,在宋四十八年。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置为东徐州(东徐州治所下邳),中大通五年(公元533年)改置武州,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置武原郡,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东徐州置邳州,是邳置州之始,隶徐州行台总管府。其间,曾改下邳为“归政”,或分下邳置“归正”,分良城置“开远”,于今邳北置艾山县,后废。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邳州为下邳郡,下邳郡隶徐州总管府(去“行台”),下邳郡治所移至宿豫(今属宿迁)。
  唐初复改郡为邳州,邳州治所下邳县,隶徐州。后去州为县,先后隶泗州、临淮郡,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改属徐州。
  北宋实行路、府(军)、县建制。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置淮阳军,淮阳军治所下邳领辖下邳县、宿迁县二县,属京东路。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邳地入金,金宣宗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复置邳州刺史州,属山东西路,后属河南路。金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自东平(今山东泰安东平县)移山东行省邳州,邳州省署管辖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三个府二十个州,山东行省治所邳州省城遗址至今犹存(今江苏邳州市陈楼镇省城村)。
  元代,邳州隶河南省归德府,宿睢来属,治所在下邳县。元顺帝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改属徐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邳州省县(下邳县并入邳州州治)置为邳州直隶州,隶南京中书省,邳州兼辖宿迁县、睢宁县二县,洪武十五年改属淮安府。
  清初,邳州隶江南布政使司淮安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江苏布政使司直隶州,邳州直隶州治所邳城管辖宿迁县、睢宁县二县。雍正十一年升徐州直隶州为徐州府,邳州直隶州降为邳州散州连同原辖县宿迁县、睢宁县一并改属徐州府。
  民国肇造,废州府制,邳州(邳州治所邳城)置为邳县(邳县治所邳城),邳县直属江苏省。民国三年(1914年),江苏省置五道,邳县属徐海道。民国七年废徐海道,邳县直隶江苏省。民国二十年,邳县属徐州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三年,邳县南部废黄河南岸营地划属睢宁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徐州地区相继沦陷。此后邳县境内,国、共与日伪三方政权并存。邳北地区为八路军游击区,邳南地区有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8年底,邳县全境解放,邳县、睢宁县两县析置邳睢县,邳睢县政府驻土山区(今江苏邳州市土山镇),隶属皖北宿县专区,1949年5月改属苏北行署区淮阴专区。此时,邳县仅存今邳州地区北部,邳县隶属山东省临沂专区。共和国诞生前夕,由邳县、宿迁县、沭阳县、东海县四县析置新安县(今新沂市前身)。共和国诞生后,于1953年1月恢复江苏省建制,撤销邳睢县并入邳县,原邳睢县所辖双沟、张圩、古邳、张集划入睢宁县,其余大部归邳县(一部分归铜山县)。1954年10月中共邳县县委、县政府机关由邳城(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迁入原邳睢县猫窝区运河镇(今江苏邳州市运河镇)。邳县隶属徐州专员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徐州专区撤销,邳县隶属徐州市。1992年7月7日国务院与民政部批准撤销邳县,设立省直辖县级邳州市,江苏省委托徐州市代管至今。
邳州州治变迁
  邳州(下邳)治所,自古以来几度变迁。
  下邳古城、邳州旧城遗址,在今睢宁县古邳镇。古邳国、下邳国、下邳郡、下邳县等,治所皆在下邳城,下邳城故址在岠山东南约6里,古沂水与泗水交会处。据《宋武北征记》:下邳城凡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其南门曰白门;中城周四里,吕布所筑;又有小城周二里许,城西又有一小城周三百四十步,相传皆石崇所筑。“重门杰观几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陈师道《晚登白门楼》诗),下邳城山环水绕,有天险屏障,为一方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记述的就是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发生在下邳而经过文人演义的战事。在这一场鏖战中,吕布为曹操所败,被缢死于白门楼,白门楼因此名著史册。
  旧邳州城,东距下邳故城3里,西北距岠山3里许。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邳州刺史完颜仲德所筑。完颜仲德,本名呼沙呼,有文武才,《金史》本传谓“宣宗时授邳州刺史,增筑城壁,汇水环之州,由是可守”。1279年10月22日(至元十六年九月初六日),文天祥被执由水路押送大都(今北京)途经邳州城下,留下一首《望邳州》诗,诗的开头说:“中原行几日,今日才见山,问山在何处,云在徐邳间。”诗人在舟中眺望邳州,就是指此旧城。其时京杭运河自徐州以下借泗水(今黄河故道),旧邳州城在泗水之阳,因水而兴。元代诗人贡奎曾在诗中描绘邳州城的繁荣景象:“古城结危构(高楼大厦林立),交逵裒招延(四通八达商贾云集),朱碧递隐现(红墙碧瓦时隐时现),冈回势蜿蜒(冈峦回环蜿蜒曲折)”。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邳州卫指挥王恒在州城旧址上扩建,加砖筑高二丈九尺,周五里二十步,城门有三:北曰“镇北”,西曰“通沂”,南曰“望淮”。正德七年(1512年),知州周尚化修筑西北、东南二隅,建三座城门楼,南曰“皇华”,东南曰“永康”,西北曰“金胜”。刘六(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南下犯邳州境时,周尚化据城勒兵防御,州人赖以保全,为之立生祠。清康熙七年(1668年),位于郯庐地质断裂带的鲁南莒州、郯城发生大地震,地震导致河决,邳州城沉于水,其地曰“旧城湖”。
  清康熙二十八年迁建邳州城于艾山之阳,即今邳州市邳城镇。从营度到工竣,历两任知州始成,用帑(国库银)四万三千两。其地北枕洪福山,沂武诸河环绕城外,东西南三面因河为池,护以重堤。与旧邳州城相对而称新城,南距旧城90里。新城周五里十三步,高二丈八尺,下广七丈,上广丈有八尺,外砌以砖。城门四:东曰“先春”,南曰“来薰”,西曰“迎爽”,北曰“拱极”。其后几经重修,咸丰间捻军兴起,又加筑外土城,周十余里。州署在城中稍北,有正堂、二堂、内堂、厅事、吏房、神祠,又有学宫、学正署、训导署、吏目署、城守千总署等等,规制完备。后人登洪福山俯瞰新城,感而赋诗曰:“山势蟠空浑似龙,岭下楼阁绕青松。欲游忘却朔风冷,向晚犹登洪福峰。”洪福山因而又名城山。此后,新邳州城作为州县治所,凡265年。
  共和国诞生后,中共邳县县委、邳县人民政府于1954年迁至运河镇(今江苏邳州市运河镇)。运河镇位于陇海铁路与大运河交汇处,原名大榆树、三汊河,只有一条狭窄的沿河街道。邳县县治迁来以后,得交通之便与政治经济中心之利,迅速崛起为徐淮间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街道宽阔整洁,楼厦鳞次栉比,水陆四通八达。全国最大的内河煤港(邳州港)在城区西南,其机械化程度在内河港口中位居第一,年吞吐量6千万吨。五座大桥横跨城区京杭运河,如一条条巍巍巨龙横空出世。其中城北运河大桥,连接徐海一级公路,是京杭运河上的一座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现代化公路桥梁,由桥西向南入邳睢公路可直下江南,由桥东北上邳苍公路则可达山东各地,成为邳州境内公路交通的枢纽。有运河明珠之称的徐塘发电厂,为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坐落在城北新区大运河畔,年发电量66.65亿千瓦时,强大电流由此源源不断地输入华东电网。进入21世纪,邳州城区逐渐向北、向东扩展,邳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迁至邳州新城区名叫沙沟湖的地方,建为“邳州市行政中心”。原邳州市政府所在地改建邳州人民公园,供民众游乐休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此办公,这里又好像是“邳州市政厅”。
邳州州域今昔
  邳州疆城可考者始自西汉。在今邳州境内,此前有武原、良邑,周穆王时,令楚国伐徐,徐偃王败走彭城武原东山下,百姓随之者数万,倚山而居,山因名“倚宿”。倚宿山在今邳州戴庄镇境内,偃王所居石室尚存。汉初置武原县、良成县,与下邳并峙而三。其疆域,据窦氏《邳志补》考证,下邳县“滨运以南,旋绕葛峄(岠山),南兼睢境”,约当今邳州南部而兼有睢宁县北部地区;武原县“滨运以西,错入铜境”,约当今邳州西北部而兼有铜山县东北部地区;良成县“滨运以北,东带沂武,呦鹿之阳”,约当今邳州北部与东北部而兼有山东郯城县西南部分地区。
  东汉时,下邳国疆域为邳州历史之最,领十七城,即下邳(本属东海)、徐(本为国)、僮(侯国)、睢陵、下相、淮阴、淮浦、盱台(眙)、高山、潘旌、淮陵、取虑、东成、曲阳(侯国、故属东海)、司吾(侯国、故属东海)、良成(故属东海)、夏丘(故属沛郡)。以今境考之,约当今江苏省邳州(武原除外),新沂南部、沭阳、宿迁、睢宁、泗洪、涟水、淮阴、淮安、盱眙和安徽泗县、嘉山、定远等县(市)境。下邳与彭城为同时并立而毗邻的两个侯国,皆属徐州刺史部。彭城国有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十七,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下邳国较彭城多九城,户与口分别多出五万零二百六十二、十一万八千零五十六。徐州刺史部为西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之一,本为监察区,至东汉正式成为分辖郡国的行政区,辖郡五(东海、琅邪、彭城、广陵、下邳),县邑、侯国六十有二,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东汉末年,曹操移徐州刺史部于徐州,实际上治所不在彭城,而在下邳。汉末以迄三国曹魏,青徐都督、监军皆镇下邳,徐州刺史治所亦在下邳。晋因魏制,徐州刺史仍治下邳,石崇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载于《晋书》本传。
  三国魏时,下邳郡南部疆域高山、东城,皆为魏弃地,实际上至今安徽泗阳一带。
  西晋,下邳国领七城:下邳、良城、睢陵、取虑、僮、夏丘、凌。今邳州境内有其二,即下邳、良城。武原县属彭城国。
  东晋及南北朝,下邳或为郡(下邳郡、武原郡),或为州(东徐州、武州、邳州),南北纷争之际,疆域多变。
  隋代,下邳郡领七县:宿豫(郡治所在)、下邳、良城、郯、淮阴、夏丘、徐城。
  唐宋元明清,邳州(下邳)或为县、为军、为州,疆域渐趋稳定。明清两代,邳州大多兼辖宿迁县、睢宁县两县。
  民国之初,改邳州为邳县,邳州知州改为邳县民政长,复改邳县知事,邳县县政府又称邳县公署,邳县行市乡制。邳县设六市、十七乡,六市为城厢市(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官湖市、窑湾市(今新沂市窑湾镇)、旧城市(今睢宁县古邳镇)、土山市、宿羊山市。不久改行区团制,邳县置为十区、八十一团,十区依次为:邳县一区城厢区,邳县二区官湖区、邳县三区窑湾区、邳县四区旧城区、邳县五区土山区、邳县六区八义集区、邳县七区宿羊山区、邳县八区滩上区、邳县九区谭家圩区(今江苏邳州市戴庄镇)、邳县十区四户圩区。后改区乡制,十区不变。
  共和国成立,始行区乡制,继而撤区并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制。1992年撤县建市后,逐步撤乡建镇。2011年,邳州市共有24镇、451个行政村。
(本文来源:徐州文史网 东海据《邳州溯源》略补正:今日邳州沿袭邳国、下邳、东徐州的历史沿革!邳州古为中原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貌凶神威恶鬼怯,气宇轩昂小人忧。
怒目圆睁观三界,伸张正义在其中。
凛然一气浑圆体,真火三昧虎眉轩。
三界不平谁人管,唯有钟馗不等闲。
劝君莫为亏心事,因果循环自有天。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6-04
邳州不是现在的邳州,鉴定完毕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6-04
往日的荣光已经成了过去,现在就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吧。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6-05
邳州行省为行省制度开端:今日江苏省省会是在南京,昔日古山东省会曾在邳州。
《昔日老山东地区省城邳州:山东一词用于行政始于金代,金末元初山东行省治所邳州。》:行省为中国元朝、明朝、清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的国家一级行政区划的简称,民间简称“省”。行省,原为中央派出的高级机构,以后成为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南宋、金时已有行省之称。《金史·百官志》说:“熙宗天会十五年罢豫,置行台尚书省于汴”。行台即行省。《金史》:“金元光二年、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三月,金国以山东行省邳州(今江苏邳州市省城故址)经略司隶属蒙古纲,令其募勇士收复山东。蒙古纲管理部下甚严,八月,邳州经略使纳合六哥率众入山东行省邳州幕府杀元帅兼静难军节度使蒙古纲,占据邳州城反金,并与宋李全联络。金宣宗命行院总帅纥石烈牙吾塔进讨,九月,牙吾塔攻破邳州南城,十一月,斩纳合六哥,收复邳州。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元朝“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在进入中原之初将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进驻各地,统管军民事物,以后成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元中期,除了中书省的直接管辖区外,全国增设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为中书省,中统、至元年间,又分置河南江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岭北、云南10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置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官,总管钱粮、兵甲、屯种、遭运,以及一切军国大事,与中书省相表里,嗣渐称其所辖地区为行省,于是行省又渐成最高地方行政区名称。另划今河北、山东、山西一带直属中书省,称为“腹里”。行中书省管理路、府、州、县的行政,简称行省。长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权力很大。明初加强中央集权,撤销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在民间简称“行省”,而民间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简称省。清初增为18个行省,后又增为22个行省,清朝“布政使司”,通称“行省”。(东海)
《金代首次以“山东”正式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公元1221年至公元1223年山东行省治所邳州》:邳州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龙泉利剑再次强调“山东”在金代以前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金代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统军司,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邳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宋金多次在邳州交兵鏖战。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山东红袄起义军先后数次攻邳州,曾与金兵激战于邳州岠山、邳州黄山下。蒙古军占据东平(今山东东平县),蒙古军久围东平行省,粮道断绝。金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蒙古太祖十六年,金行省蒙古纲奏请移军河南,金宣宗采枢密院议令蒙古纲率军自东平行省迁山东行省于邳州行省(今江苏邳州市行政中心东北部省城圩即为古山东行省治所故址)。金宣宗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金国以山东行省邳州经略司隶属蒙古纲,令其募勇士收复山东,行尚书省蒙古纲管理部下甚严邳州军变,邳州从宜经略使纳合六哥、都统金山颜俊率领沂州百余人晨入省署杀邳州行省蒙古纲,据邳州反叛,朝廷无力讨叛,设重赏招诱,并下诏称纲罪,而抚谕纳合六哥等叛军,升经略司为元帅府,以纳合六哥为泗州防御使,权元帅左监军,以安抚叛将,但纳合六哥等佯为受抚,暗中却与山东红袄军李全联络,后为山东红袄军高显所杀。金宣宗命行院总帅纥石烈牙吾塔讨伐叛军,悍将纥石烈牙吾塔攻破邳州南城斩杀叛将纳合六哥收复邳州。以史为鉴!金代首次以“山东”正式作为行政区划名称,金代并改宋朝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第一次作为行政区域名称载入史册。金末元初,为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和镇压山东各地农民起义,金朝统治者命尚书户部侍郎梁镗行六部尚书事于山东,从此有了“山东行省”的名称,后又设立“东平行省”、“邳州行省”,为行省制度的开端。邳州城在建置历史上不光作为“州城”还是“省城”,邳州行政中心东北部省城故址古为山东行省治所,金末元初邳州刺史州建置为山东行省上下两年多,邳州行省管辖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三个府二十个州,今日江苏省省会是在南京,昔日古山东省会曾在邳州。(东海)
【相关内容】
江苏“山东特区”邳州:邳州历史上做过省城!邳州行省治理山东东路、西路计20州96县。
【原题】昔日老山东地区省城邳州管辖3个府20个州:今日沦为邳州市管辖4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
《昔日老山东地区省城邳州:山东一词用于行政始于金代,金末元初山东行省治所邳州。》:行省为中国元朝、明朝、清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的国家一级行政区划的简称,民间简称“省”。行省,原为中央派出的高级机构,以后成为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南宋、金时已有行省之称。《金史·百官志》说:“熙宗天会十五年罢豫,置行台尚书省于汴”。行台即行省。《金史》:“金元光二年、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三月,金国以山东行省邳州(今江苏邳州市省城故址)经略司隶属蒙古纲,令其募勇士收复山东。蒙古纲管理部下甚严,八月,邳州经略使纳合六哥率众入山东行省邳州幕府杀元帅兼静难军节度使蒙古纲,占据邳州城反金,并与宋李全联络。金宣宗命行院总帅纥石烈牙吾塔进讨,九月,牙吾塔攻破邳州南城,十一月,斩纳合六哥,收复邳州。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元朝“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在进入中原之初将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进驻各地,统管军民事物,以后成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元中期,除了中书省的直接管辖区外,全国增设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为中书省,中统、至元年间,又分置河南江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岭北、云南10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置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官,总管钱粮、兵甲、屯种、遭运,以及一切军国大事,与中书省相表里,嗣渐称其所辖地区为行省,于是行省又渐成最高地方行政区名称。另划今河北、山东、山西一带直属中书省,称为“腹里”。行中书省管理路、府、州、县的行政,简称行省。长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权力很大。明初加强中央集权,撤销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在民间简称“行省”,而民间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简称省。清初增为18个行省,后又增为22个行省,清朝“布政使司”,通称“行省”。(东海)
【附录】山东历史上的”省城“即省会城市在邳州:金末元初山东行省治所邳州管辖3个府20个州!
【相关内容】
邳州文化学者崔学法:历史上做过省的地方才能配称省城,陈楼省城作为邳州行省省城无疑
【原题】崔学法:邳州沂河历史文化探讨
时间:2010年12月13日    来源:邳州文史—崔学法专辑(江苏)    编辑:东海
     沂河之名,由来已久。《尚书、禹贡》就有“淮沂其义,蒙羽其艺”的记载,说明早在4000年前就称其为“沂”了。此外,《水经》、《说文》、《郡国志》、《水经注》等史料也有记载。
     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的较大河流。位于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为古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源出山东省沂源县田庄水库上源东支牛角山北麓(另传统称源出鲁山),北流过沂源县城后折向南,经沂水、沂南、临沂、蒙阴、平邑、郯城等县、市,至江苏省邳州吴楼村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黄海,全长500余公里,流域面积1.16万平方公里。在临沂以上主要为山丘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多由西侧汇入,呈不对称树枝状,属山水性河道,水流急,洪峰高,暴涨暴落。临沂以下,进入平原,河道宽浅,主要靠筑堤排洪。沂河正干进入邳州市后,沂河在华沂地方分为两支,西支为老沂河,南流在新沂王楼南注入骆马湖,上端建有华沂节制闸。明代中叶右岸芦口坝分少量洪水流入城河,下入中运河。1641年,河臣张国维曾奏请沂河改道由芦口出徐塘口以济运河。1699年康熙年间于成龙又奏请在芦口分支处建闸,因沙底建闸不便而作罢。1746年乾隆年间于芦口建设碎石坝,七分沂水入骆马湖,三分经芦口入城河与武河分泄之沂水相会,分别由徐塘口、二道口、沙家口入运。其后,沂河干河槽淤塞,宣泄不畅,由芦口坝入运,流量增多,碎石坝废弃,以至来水全部泄入支河,正干非至盛水期而不能泄水。在古代近代,因科技原因和经济力等因素,对沂河的治理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到了建国后,大规模的整治才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实现。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东京(今开封市)守将杜充扒开黄河大堤以阻遏金兵,使黄河吞汴、夺泗、入淮,给豫东、苏北、皖北、鲁南人民带来无穷的水患,并且加重徐州、邳州边界 “百步洪”、“吕梁洪”的水流湍急,黄河水带来大量泥沙,吞没汴水、泗水,淤积河道,造成善堵、善决,严重影响南北漕运。这时发源于山东沂源县的沂水(沂河)流经邳州入淮河,由于黄水注入,水势得到加强,500多公里的沂河成为南北水运交通的主要航道。由于南宋、金国基本以淮河为界,沂河战略地位显要,南北交通繁忙,农耕、商贾得到加强,促进鲁南、苏北的经济文化发展。形成独特的“沂河文化”即邳州的“金元文化”(元后来取代金)。沂河两岸土地肥沃,商业、手工业发达,独特的南北交通运输,成为南宋、金国重点争夺地方。
    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金兵南侵,宋将韩世忠守淮阳军(邳州),多次抗击金兵。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粘罕占领淮阳军,改为邳州。建炎四年,金国立刘豫为大齐傀儡皇帝。刘豫(1073—1146),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元符进士。北宋时历任殿中侍御使、河北提刑等职。金兵南下时弃官潜逃。建炎二年(1128年)杀宋骁将关胜降金。四年九月,被金人立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属河北),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统治河南、陕西之地,配合金兵攻宋。金齐以黄河故道为界,伪齐向金“世修子礼”,也是十足的儿皇帝。次年,伪齐迁都汴京,实行与南宋相似的制度以招徕中原民心。
    刘豫当上傀儡皇帝后,立即准备进攻南宋。当时伪齐政权东部邳州州城下邳及周围地区,受黄水泛滥威胁,邳州内沂河两岸土地相应高,并且肥沃,农业丰盛,水运发达,贸易活跃。成为邳州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金人和刘豫政权军事、行政中心也就放在这个地区。刘豫登基不久就在邳州沂河内授贤附近建造船只,招募水军,准备进攻南宋。刘豫及儿子刘麟、侄子刘猊,更是频繁往来邳州,镇压农民起义,防范南宋进攻,确保造船安全。绍兴六年(1136年)十月,伪齐向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东线在邳州沂水中准备五年的水军倾巢出动,企图一举攻占南宋国都临安。但是,农耕游牧的北方人无法敌得过深熟水性的南方人。伪齐水军一战溃败,顷刻瓦解,五年心血烟消云散,刘豫这个汉奸儿皇帝的梦也做到了尽头,不久就被金人废除大齐皇帝称号。
    今天官湖镇授贤村东边沂河古码头就是刘豫当年造船厂,近年来出土大量造船工具、铁钉,铸造烘炉,翻砂坩埚等,面积之大,证明当年是一个相当规模的造船厂。同时很多监狱用的脚镣手铐等,也说明当时参加造船的不仅有能工巧匠,还有大量服刑的罪犯和南宋俘虏。联系周围地区发现军营、衙门、城池、庙宇、古墓,授贤古镇当年繁华可见一斑。至于授贤周围圆顶房屋遗迹,火化后安葬在缸坛中的遗骨,那是取代金国的元朝遗迹,元朝人从蒙古草原而来,带来的蒙古习俗。估计马可波罗元初来邳州见到的火化就是这种习俗,当时在邳州已经成为习惯。
尔后,宋金时战时和,战时,双方利用沂河运送军队供应给养;和时,双方利用沂河进行贸易互通有无。沂河成为宋金乃至中国南北主要的物质交流通道。绍兴九年、绍兴十年,宋将岳飞、韩世忠先后攻伐邳州。至今沂河的故道下,不时出土兵器、陶瓷等宋元古物。
     金贞祐二年(1214年),山东爆发大规模红袄军农民起义,兴定元年(1217年)起义军波及邳州,兴定五年,金国朝廷令蒙古纲、燕宁守金国东京东平(今山东东平),镇压红袄军等农民起义军。燕宁战死,原来受燕宁招安的胡七、胡八起义军复叛。蒙古纲势孤,凑请内迁。金宣宗及枢密院采纳翰林待制抹捻阿虎德建议,五月,准许蒙古纲“内徙,率所部女直、契丹、汉军五千人,行省邳州”。“于是,纲改兼靖难军节度使,行省邳州。自此山东事势去矣”。这是邳州行省的建立。 元光二年(1223年)三月,金国以蒙古纲为“邳州经略司”,扩充邳州行省职能,令其招兵买马,收复山东。可是蒙古纲治军严酷,激起金军内部反抗,于是发生哗变内讧。“纲御下严,信赏必罚,邳州军不乐属纲”。八月辛未朔(八月底),邳州从宜经略使纳合六哥、都统金山颜俊率沂州军士百余人早晨入邳州行省,杀蒙古纲及幕僚从属于省署,遂据州反叛。“枢密院奏请出空名宣敕,设重赏招诱。丞相高汝砺曰:‘悬重赏募死士,必有能取之者。’”宣宗不得已,下诏归罪蒙古纲,以安抚劝谕纳合六哥。纳合六哥遣人送蒙古纲尸体以及领兵虎符牌印与宣宗,就是不肯出见。宣宗“乃升经略司为元帅府,加六哥泗州防御使,权元帅左监军,副使乌古论老汉加邳州刺史,权右监军”。但纳合六哥不为所动,不去接受封赐,住行省邳州,联系各方特别是红袄军共商大计,以图进退。后来,金国驻邳州兵卒逃归,向金国总帅牙吾塔告密:纳合六哥已经和红袄军李全联系,互为内助,共同防金。于是牙吾塔派遣总领孛术鲁留住等进攻纳合六哥,“毁其桥梁,攻破承安、青阳寨,留兵戍守”。这时纳合六哥方才恐惧,使人向金国朝廷以及总帅牙吾塔游说:“待李全兵入邳州,诱而杀之,以图报效”。金宣宗已经看破纳合六哥的花招:向牙吾塔说:“李全岂无心者,六哥能诱而杀之,殆诈耳。”十月壬辰,牙吾塔围邳州,急攻之。不料这时红袄军内部出现了叛徒,红袄军小头目高显等人杀害了纳合六哥,把纳合六哥的头装入函内献与金国。叛徒马上得到金国赏赐,高显被“诏加显三品官职,授世袭谋克”。与高显同谋的皆有赏赐,“侯进四品,陈荣、邢进、边全、魏兴、孙仲皆五品,赏银有差。”
     蒙古纲“改兼静难军节度使,行省邳州。”在邳州“另筑州城”。“行省”是什么?金国后期全国共设立34个“行省”,主要是用来抵抗外来(元、西夏)侵略、讨伐南宋、镇压农民起义、控制地方形势的军事性较强的军政合一性的行省。邳州行省是规模较大、职能较强的行省,他经略(筹划治理)山东东路,治所益都(今青州市)。辖益都、济南二府,潍、滨、沂、密、海、莒、棣、淄、莱、登、 宁海11个州,共53个县。山东西路,治所东平府须城县(今东平县)。辖东平府,及济、徐、邳、滕、博、兖、泰安、德、曹9个州, 共43个县。邳州行省治理山东东西两路计20州96县,区域够大的了。
    至于行省省城有些人认为在下邳古城。但是当时由于黄水泛滥,下邳古城受到黄水威胁,岂能在黄水灾害中筑城,况且古邳仅有沉入水中古城,周围没有其他城池。邳州行省的职能是筹划治理山东东、西路,收复山东。举行哗变杀害蒙古纲的兵是沂州军士。这个行省省城在下邳古城恐怕不妥吧,应该是在沂水附近。邳州陈楼有一座传说为神仙为打赌,连夜筑的城——省城,不料被妇女夜里起来为丈夫喊魂所破坏。神仙筑城,实在荒诞无稽。邳州历史上只有一次称省,就是金国邳州行省,始金兴定五年(1221年)五月,终元光二年(1223年)八月),前后不过两年多一点。陈楼省城在“走千走万,不如沂武河两岸。”靠近沂河的邳州沃土上,正是治理山东东西路,收复山东的首选好地方。历史上做过省的地方才能配称省城,陈楼省城作为邳州行省省城无疑。
     2010年12月10日,邳州政协原刘彤主席组织我们一行去省城考察。经过村民陈玉宝等人介绍,以及实地考察一座古城浮现在我们眼前,省城村北边城后、东边前余等,古代土城连绵二三里,城基依稀可见。城中是庙宇(文革中被破坏)、衙门(七十年代水利工程中发现),邳州资料记载:古城又称余行省城,方形,座北朝南,大门向阳。占地约一百四十余顷。据《邳志补》《方舆纪要》记载,为元末山东行省平章、沂州将王信所筑。查《元史》王信原为北义兵都元帅,亦曾为红巾军毛贵的部将,后为元朝颖川王罕木儿逼降。归元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冬十月,由“皇太子奏以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王信为山东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他父亲王暄被“加司徒、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王暄为沂国公”。而次年至正二十八年元朝就灭亡了,在此之前一年,至正二十六年四月,张士诚徐州守将陆聚投降徐达,朱元璋以陆聚为江淮行省参政,遣兵取邳州等地。其实张士诚早在至正二十年就占领了邳州。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命江淮卫以兵千人守邳州,十月命徐达为征讨大将军,率师25万,北取中原。十一月四日驻军邳州。王信根本没有时间在邳州筑城,这个金元风格的古城是蒙古纲所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沂河的治理,在其下游加固堤防,建分洪闸,在基本控制水患的同时,兼收养鱼、发电、灌溉之利。1997年,又在上游临沂城东建起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形成了1.2万亩的水面,使下游沂河变得更为妩媚。随着政府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沂河水质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再加上人们对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近两年以来有大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赤麻鸭、绿颈鸭、池鹭、牛背鹭、苍鹭等飞落沂河在沂河里栖息生存,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湿地成为鸟儿觅食的好去处,这里渐渐成为鸟的天堂。在蓝天白云下的沂河湿地,各种各样的鸟儿时而在河里嬉戏打闹,时而低空飞翔,形成一道亮丽的自然景观,这种几十年之前常见的景观,如今又在沂河湿地随处可见。碧波浩淼的沂河,孕育者大批鸟儿在这里栖息生存。漫步在沂河河畔,人和飞鸟和睦相处,聆听百鸟齐鸣,仰观群鸟飞舞,一幅诗情画意的画卷,在这里人们真正体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妙情趣。绵延的绿色长堤,开阔的金色沙滩,浩渺的银色水面,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民风……古老的沂河正在重新发挥青春,造福人们。
(本文来源:邳州文史—崔学法专辑)
貌凶神威恶鬼怯,气宇轩昂小人忧。
怒目圆睁观三界,伸张正义在其中。
凛然一气浑圆体,真火三昧虎眉轩。
三界不平谁人管,唯有钟馗不等闲。
劝君莫为亏心事,因果循环自有天。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6-08
江苏邳州:追溯邳州古城源头 探寻城市文明之根
时间:2013年7月7日    来源:邳州日报(江苏)    编辑:东海
      追溯邳州源头 探寻城市根源
  记者感言:从邳国、下邳、邳县到邳州,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名称变了一个又一个,然而不管是6000年前的邳州大墩子原始先民,还是如今的邳州人,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始终如一。
  古老的邳州有着内涵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以及梁王城遗址(又作良王城遗址)等史前聚落在向文明时代迈进的步伐中,创造出灿烂夺目的彩陶文化,开启了邳州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
  寻找奚仲文化 邳州人文始祖
  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邳州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人物,他就是“造车鼻祖”奚仲。如今,在邳州市运河镇建设路立交桥附近,还有一条以奚仲命名的道路——奚仲路。
  奚仲姓任,传说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后人,他生活在距离现在4000多年的夏朝,因为发明了马车,被夏禹王封为“车正”,也就是夏朝掌管马车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部长)。在邳州市奚仲路附近,最近还新改建了一个以“奚仲造车”为主题的游园,就是位于邳州市建设路立交桥西侧的奚仲游园。如今,这里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由于奚仲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太过久远,不可能有实物留下,我们只能从史籍的点滴记载中去遥想这位造车始祖当年造车的模样。《管子·形势篇》中对奚仲所造之车有一段客观的评价:“奚仲之为车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准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
  除了“奚仲造车”历史,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奚仲还是夏王朝一个大诸侯国——邳国的开国国君,而邳国的都城就在现在的邳州境内。据徐州古都协会理事、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高级讲师、邳州文史专家程荣华介绍,邳州(古邳国)作为诸侯国,应该始于夏朝奚仲,而且邳国是一个很大的诸侯国,它的地域范围不止于现在的邳州境内,北边应该到鲁南邹兖、滕薛一带,南边到苏北淮泗、邳睢一带。
  据历史学者考证,邳国中心区域就在今天邳州市西北部的戴庄镇、岔河镇一带,随着周边各路诸侯国的崛起,邳国从强大逐渐变得弱小,最终亡于楚国,邳国整整走过了1500个春秋。这期间,邳国经历了数次迁徙,史书上统称为“迁邳”,这是因为那时候的邳地并没有“上邳、下邳”之分,直到战国中期,邳地被纳入齐国疆土之后,才有了“上邳、下邳”区别。这其中还要提到,邹忌鼓琴谏齐王,齐威王拜邹忌为齐国相国,封领地下邳,封爵号成侯。
  “上邳”与“下邳”的历史渊源
  《史记》上记载,齐威王32年,就是公元前335年,邹忌被齐威王封于下邳,号曰成侯。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封楚元王子郢客为上邳侯,这就是邳被称为“上邳”和“下邳”的开始。《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有下邳,臣瓒注“有上邳,故曰下邳也”。下邳的故址(下邳邑即下邳城)在古邳镇,也就是现在邳州市西南部和睢宁县北部的交界地一带,古邳镇历代属邳州(称旧州),1953年由邳县辖地划归睢宁县。这其中还要提到,1218年析出邳州宿迁县古城辖地始置睢宁县,1953年邳县古邳公社划归睢宁县即今古邳镇。上邳的故址在仲虺城(上邳邑即上邳城),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济宁微山县中部微山湖东岸和枣庄滕州市东南部一带,叫欢城(古驩城),但奚仲迁邳大多数都认为是下邳,就是现在的古邳镇。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时至今日,邳州人提起下邳,仍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邳国灭亡后,在西周至春秋战国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邳州地区先后成为周王朝和吴国、齐国、楚国等诸侯国的属地,继续实现着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而以梁王城(又作良王城)为代表的周边地区更是创造了不同凡响的青铜文化,开启了邳州历史上第二个文化高峰。在邳州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中,就有一套九女墩遗址春秋时期古墓葬出土的完整青铜器编钟。
  据邳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九女墩遗址出土的这个编钟是王权和富贵的象征,说明这个墓主人的身份,肯定是属于贵族。同时陪葬的这一套编钟是19枚,包括9枚钮钟、4枚编钟、6枚甬钟。按照《礼记》记载的葬制来讲,九女墩遗址这个春秋时期古墓的主人应该属于徐王。编钟上面识别出来的铭文,其中就有“徐王子孙永保用之”。目前,这套青铜器在整个徐州地区也是一个代表,邳州城市人文上有“礼乐之都·君子之国”之美称。
  战国时期的硝烟没有湮没灿烂的古邳州文化,不过随着秦灭六国,邳州已从一个强大的诸侯封国、成侯邹忌的王公食邑,成为隶属秦代泗水郡的下邳县。从此,黄淮大地的古邳文明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汉文明与邳州画像石
  进入两汉时期,邳州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从历年来频频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可见一斑。据介绍,汉画像石是西汉和东汉的时候,在墓壁、墓门或者是陵门上刻画文字、画像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反映汉代人的“厚葬之风”,也叫事死如生。生前拥有的东西在死后全部要带,有些实用品可以带,带不走的就做成明器带走。此外,一些精神的东西,就用最原始的、作画的形式或者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体现出来,就形成了这种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六朝石刻一起被誉为“江苏三宝”,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最后的封建时代
  隋唐宋元明以后,邳州持续发展,元代以后贯通南北、沟通长江黄河流域的京杭大运河使邳州成为漕运要津、水陆通汇。古邑邳州,山水甲地。东西南北,商旅云集,樯桅林立,八方辐辏,把邳州封建时代最后的辉煌投射在运河的桨声灯影之中,也把张良受书下邳圯桥、吕布命丧下邳白门楼、关羽屯土山约三事、下邳太守刘裕出草泽登龙庭等传说故事带到四面八方。因此,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慕名来邳州,留下了不少千古传颂的名篇佳句。其中,较为知名的要数元代文天祥的《望邳州》这首诗了:中原行几日,今日才见山。问山在何处,云在徐邳间。邳州山,徐州水,项籍不还韩信死。龙争虎斗不肯止,烟草漫漫青万里。古来刘季号英雄,樊崇至今已千岁。
  这首诗前边是纪实,后边是联想,诗的后半截写了四个人物:第一个是自刎乌江宁死不肯回见江东父老的项羽,第二个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来被吕后所杀的韩信,第三个是楚汉战争胜利者和西汉王朝建立者刘邦,第四个是新莽末年赤眉起义军的领袖樊崇。他们龙争虎斗,折戟沉沙,而今烟草漫漫,英雄何在,所以文天祥遥望邳州感慨万千。
  像这样的咏邳诗据说流传下来的有200多首。除了与邳州结缘的政治、文化名人,邳州在明末清初时,还曾出现过一位赫赫有名的音乐家——汤应曾。汤应曾是土生土长的邳州人,是明朝晚期北方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以擅长演奏《十面埋伏》名闻天下,被世人尊称为“汤琵琶”。
  据介绍,汤应曾家里很穷,连媳妇都没有娶到,但是他与音乐有缘。后来,他的母亲就送他去学琵琶,学不到一年就学成了。因弹奏哀楚动人,受藩王的赏识,每月给他俸禄,养活他的母亲。后来汤应曾又随王将军西征,上马之前弹一曲琵琶。到清初,“汤琵琶”背着母亲讨饭到淮浦,死在了那里。
  因为客死异乡,邳州人“汤琵琶”汤应曾最后葬在哪已无从考证。不过,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琵琶演奏家,家乡人民以其生平、历史故事为主题,为他建造了一座汤琵琶园。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从秦代改下邳邑置下邳县,两汉及魏晋时期下邳国、下邳郡,南北朝北周时期改东徐州置邳州,再从隋唐时期一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初期,不管是邳州这片土地叫下邳县、下邳国、下邳郡还是东徐州、安州、淮阳军等等,其州府所在地一直在今天的睢宁县古邳镇(今天的睢宁县辖境和古邳镇辖地原属邳州)。直到清康熙二十八年,也就是1689年,才因水患迁至现在的邳州市邳城镇(古为邳州直隶州治所领辖宿迁、睢宁二县),邳国嬗递和下邳延续即今邳州,邳州见证着古邳大地历史沧桑。
  共和国成立以后,邳县人民政府驻地又从邳城镇(今邳州市邳城镇)迁到原邳睢县人民政府驻地运河镇(今邳州市运河镇)。1992年7月7日,邳县撤县建市,我们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又恢复了中国古代南北朝北周时期的名字——邳州。从此,古老而又年轻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邳州开启了又一段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复兴邳州 跨越发展
      2007年和2011年徐州市政府规划2020年邳州市建设成为东陇海产业带的中等城市。2010年邳州市政府大手笔推进城市化锁定目标打造苏北鲁南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2012年6月21日江苏省政府批复邳州市规划建设成为苏北地区新兴的现代化大城市。2013年年末通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13年年初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向社会公布《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2020年,江苏全省形成15个特大城市,5个大城市(宿迁、宜兴、张家港、太仓、邳州),39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620个镇构成的等级规模体系。江苏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邳州城市可谓是可喜可贺,江苏城镇化实施规划出台,2020年邳州建设成大城市,邳州市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完)
【相关内容】
邳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北部,是徐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邳州城市别称良城。邳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邳州城建置史非常悠久,在行政意义上邳州城为中国江苏省的第一古州城,邳州的城邦文化有华夏第一古都良王城遗址为证,邳州良王城古为中原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根据史料记载,夏朝时奚仲以邳为都,建立邳国。商汤、周武王均封奚仲后人于邳,为侯国。战国时齐国相国邹忌封于邳。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设立下邳县,黄石公在下邳授书张良(圯桥进履)。汉高祖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楚国建都下邳。东汉时期置下邳国,三国魏国置下邳国,晋朝时期置下邳国,特定时期下邳国屡又置为下邳郡,下邳国主称王、郡称太守。南北朝时期的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东徐州(治所下邳)始置邳州,为下邳称州之始。隋朝设立邳州,后改下邳郡。唐朝废郡复置邳州,后改为下邳县,屡又复置邳州。宋朝改邳州置淮阳军,金朝改淮阳军复置邳州刺史州,金晚期邳州置为山东行省治所,山东行省治所(邳州行省)设置邳州省署管辖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三个府二十个州。元、明、清仍称邳州。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府制邳州改置邳县。1992年7月7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70号)批复:“撤销邳县,设立邳州市。1992年7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邳县,设立邳州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邳县的行政区域为邳州市的行政区域。国务院批准撤销邳县建为省直辖县级邳州市之后,江苏省委托徐州市代管邳州市”。2012年6月21日江苏省批复邳州市规划建设现代化大城市。邳州城市性质:“东陇海产业带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新兴工贸城市,京杭运河沿岸具有水乡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城市”。(东海)
(本文来源:邳州新闻网-邳州日报 记者项渝娜)
貌凶神威恶鬼怯,气宇轩昂小人忧。
怒目圆睁观三界,伸张正义在其中。
凛然一气浑圆体,真火三昧虎眉轩。
三界不平谁人管,唯有钟馗不等闲。
劝君莫为亏心事,因果循环自有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