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出我的一篇旧文,2013年7月的,也许有的情况已经变化)
公交卡互通,看上去很美 我上个月在珠海购买了一张不久前刚刚发行的
珠海·中山·澳门三地公交卡。和我之前在香港、深圳购买的
八达通·岭南通、
东莞通·深圳通放在一起,恰好涵盖了珠江口沿岸的所有地级市和特别行政区。而我最早拥有的城际互通公交卡,则是一张北京奥运前后发行的
京津一卡通。最近又在网上看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旗下一个名为 IC 卡应用服务中心的机构正在推行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力图在各地的公交卡上都印上代表互联互通的“City Union”标志,使其像银联(“UnionPay”)卡一样实现全国通用。
这种城际互通公交卡旨在方便城市间频繁往来的人群,不过真正用起来,却没有想像中的潇洒。至少存在以下三类问题:(一)多账户。涉及港澳的公交卡,其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币是独立账户,这容易理解。但京津一卡通的北京、天津账户相互独立就有些不方便了。对于偶然去一趟天津的北京居民,想在天津刷卡,还得保证天津账户余额充足。(二)不支持异地充值。City Union 卡虽然支持单一账户多地消费,但只能在发卡地充值,不能异地充值。网上有人说
岭南通可以在广东省内异地充值,但我试图在珠海香洲总站充值时,却被告知我的卡只能在广州充值。(三)异地消费优惠少。无论是珠中澳三地卡还是 City Union 卡,在发卡地消费享有刷卡折扣,但在异地消费时往往没有优惠,或者优惠缩水。
从
深圳通和
上海公交卡“换芯”的历史,以及 City Union 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公交卡异地使用体验缩水不是技术问题。可以推测,这是不同发卡地、发卡公司利益博弈的结果。如果纯谈技术,那么让银联的
QuickPass 统一全国的公交卡好了(参考高铁的
中银通支付模式,以及银联在
澳门通的应用)。显然,这会断了各地公交公司及其周边产业的财路。即使是欧美成熟的
PayPass 和
payWave,似乎也没有达成这一目标,应该是和反垄断有关。不过也有成功的例子,台湾地区的
悠游卡就基本做到了“一卡在手,悠游全台”,充值和优惠基本不受地域限制。看上去台湾的公交卡经营模式是放弃地域垄断,引入横向竞争(
台湾通、
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