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天津、河北两地的定位“大变身”。
3月23日,新华社旗下《财经国家周刊》报道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原来京津冀三地上报的“
北京四
中心、天津四中心、河北五中心”的定位发生了较大
调整,并将对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对象进一步明晰。
上述报道称,除了北京政治、
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的四中心地位不变,天津调整为一个基地三个区,河北调整为四个基地。“调整后强调只有北京这个中心,多中心就等于没中心。”参与规划纲要编制的人士说,顶层设计更加重视三地错位发展。
中国社科院工业
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对澎湃新闻分析,此次调整较为合适,“中心”跟“基地”是有一定区别的,“中心”是以吸纳资源为主,“基地”是以向外疏解为主。以北京为例,正在疏解非核心功能,保留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
按陈耀的说法,严格地说,在一个大的区域里面,太多中心或者单一中心都不行,容易导致功能紊乱,甚至多个地区都在争抢中心,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心才可以凸显相应的功能作用。
在此之前,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丛屹曾告诉澎湃新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天津的4个功能定位包括:先进的制造业基地、研发转换基地、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以及金融创新运营中心。
按照上述《财经国家周刊》的报道,天津在规划中的定位将面临调整。
该报道援引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的说法称,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目前,关于河北方面的具体定位,外界尚不得而知。
有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分析,定位的调整,可能是考虑到,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再靠
行政规划去强力推动。而基地和示范区、先行区的改革,应该不会影响到相关政策的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虽然保留了4个中心的定位表述,但它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仍将继续推进。按计划,今年北京将出台一份“疏解”清单,内容包括疏解一批制造业、一批中心城区批发市场、一批院校、一批医院,以及若干个行政事业单位。
知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透露,《规划纲要》由厚厚的三大本
文件组成:一个总纲,一个实施细则,一个具体名录。既有顶层设计纲要,也有实施
方案细则和路线图。
具体来说,细则包括
交通一体化细则、环保一体化细则和产业一体化细则。"纲要出台将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从来没有哪一个规划纲要如此细致,力度如此之大。"上述报道援引相关人士的表述称,细致到哪些企业搬到哪个区域、每一条路修到哪里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有每年的进度表,有问责举措。
上述报道以产业转移为例称,《规划纲要》明确列出北京二环内、三环内企业要转移多少。交通一体化的清单会具体到现在北京、天津、河北有多少断头路,怎么解决;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厅委、民航总局分别承担什么责任,都有细化清单。
《规划纲要》确定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有很多一年来都难以突破的行政壁垒和重大项目,在高层协调下,"将会超过很多人意料,加大推进和落地"。
据丛屹介绍,天津和北京已经签署京津冀协调发展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在产业合作、道路交通、企业合作等方面,点对点式、区位对接等相关工作已经开启。
此外,京津冀三地交通、电信方面的合作规划也在加速推进中。
京津冀协同发展系一项国家战略,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外界普遍预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在3月底之前发布。
由于三地定位及利益协调等问题,顶层设计比最初预期有所延宕。
[ 此帖被chentingye在2015-03-28 13:3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