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友的学识都挺高,一不小心就贻笑大方了。
不过,昨天有点儿看不下去了,在知乎上写了一篇回答,有不少内容是在论坛看到的。
如何看待海南整改「崇洋媚外」「带有封建色彩」「怪异难懂」等地名的做法?
整改地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对地名学界、地信业界也是一件好事。
下面谈一些常见的误解:
一、整改地名是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
整改地名这件事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之后,民政部发起的工作。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在1980年代开展,当时的成果主要是各地的《地名(图)志》,在一些图书馆可以看到一整架的这种棕皮的书,多数还配有地名图,部分地区甚至出版了地图集。这次地名普查主要规范了地名名称,并对重名的现象进行了处理,保证了一县之内没有同名村。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于2018年结束,主要成果可以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查询。
二、为什么XX店、企业不被整改?
因为这些名称不是地名,店名、企业名等并不属于地名的范畴内。地名普查的范畴包括了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纪念地与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11大类。其中,建筑物包含了一些大型的楼宇、大厦等,也可能包含了一些企业。对于街边的店铺,则不在地名普查范围内。但是,如果建筑物名称和工商注册相一致,是不会纳入整改范围的。
这次争议颇大的维也纳酒店可能是被误伤了,也可能是酒店在工商局注册出了问题。这件事仍在继续关注中。
三、为什么XX地名不被整改?(例如,有网友提到了上海市张江高科的居里路。)
整改地名的四个原则是“大、洋、怪、重”。这种“大、洋、怪、重”指的是毫无意义、缺乏关联的“大、洋、怪、重”。
这次整改的重灾区是“大”和“洋”,中招的多数是楼盘(小区)名称。对楼盘名称的吐槽由来已久,这篇网易数读的文章——我们分析了54069个楼盘,发现了中国房产取名的套路,刚出来的时候网友们也都在跟着吐槽,一片嘲讽之声,甚至上升到了中华民族审美的缺失。
结果,民政部出手整治这些地名,网民则又纷纷开始为它们叫屈?
同时,对于张江高科这种高新区,使用了一系列的科学家来命名道路,既有关联也有体系,则十分合理。如果熟悉上海或者爱好地名,也会知道上海的路名基本包含了中国所有的地级市。在台北的路名中,亦是如此。
台北的路名包含了许多大陆城市名
四、地名命名是群众的自由,政府不应该干涉?
地名既应该方便本地人,也应该方便外地人,在交通、通讯发达的当代更应如此。
在古代,地名以讹传讹、重名、牵强附会的现象很多,一方面古代人民的活动范围小,即使重名也影响不大。历史上,中国先后存在过五个太平县(府),最多时三个太平县(府)并存。如果放在当代,极易引发误解。即便如此,北京市通州区&南通市通州区、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江西省东乡区、江苏省清河区(已撤销)&辽宁省清河区&河北省清河县等同名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而这些都是政府入手,才能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小处来说。一个十八线小县城,动不动就是巴黎、维也纳、香港之类的,尬且不说也不好记,对本地人、对外地人都不方便。
五、整改洋名是民族主义、文化不自信?洋名是文化包容的表现?
前者的确无力反驳,你说是就是吧。不过,日、韩、朝、越去汉字化为啥那么开心?
后者的话,可以拿去汉字化矫枉过正的日本举例子。
前几年,日本山梨县因为市町村合并,成立了南阿尔卑斯市(南アルプス),这是日本目前唯一一个包含片假名的市名。在《Legal High》中也调侃过这种做法,第一季里的娟美村改名叫南蒙布朗,想提高知名度。
另外,在日本由于片假名的滥用,甚至导致一些乡村的老年人去市内购物,却发现自己成为了“文盲”——满大街都是日文,但是自己一个也看不懂。
回到中国,这些被大家喜欢的洋名,多数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大家耳熟能详,所以会喜欢。如果一个城市喜欢俄式或者拉美式,市区到处是特古西加尔巴公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阳光、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花园、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半岛之类的,当地居民肯定要把开发商打死。
而之前《阿凡达》大火的时候,曾经盛传张家界市要改名阿凡达市、潘多拉市,消息一出来也是各种被嘲讽。
PS:今年,江苏高考地理第一大题,考察了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结果试卷中,到处都是布河、布拉河、布拉···河、布拉马普特河、拉马普特拉河、特拉马普特拉河等,六个字的洋名考生都会搞错、懒得写,可见,喜欢洋名终归是小众。
PSPS:考生注意,以上写法均不扣分。
六、中国很多古代地名非常好听,结果被改得没有文化,这次一定也是这样?
首先,关于古代地名更好听、有文化的说法,基本都是谣言,我就不再去辟谣了。
比较实锤的有两个:一个是徽州改黄山,一个是简化字总表中的地名简化。对于黄山复名徽州的问题,这些年不断在争论,但是种种原因导致复名无法被采纳。而后者,近些年也有一些逐渐恢复,如鄱阳县(波阳县)、鄠邑区(户县)等,爱辉区复名瑷珲区也有较高的呼声,说明政府对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地名也开始重视起来。
而在云南省,还有着一场全国规模最大的、从官方到民间、自发的抵制更名行动,那就是澄江县(澂江县) 。如果出了澄江县,那么你看到所有有关澄江县的名称都是用的“澄”字,尤其是著名的澄江古生物群。而到了澂江县,则全都是用“澂”字,从官方文件到民间店名,莫不如此。随着最近澄江县拟撤县设市,这一问题又被提了出来。
澄江县政府网站中“澄”和“澂”的混用
这一次,总体来看是在整改没有文化的地名,如果你喜欢古代那些有文化的地名,那就更应该支持这次整改行动。
地名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对于地名学、地名文化是一件好事,但是云地名学家、云地名爱好者要不得。
地名记录了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社会风俗等,是一种地方特色文化。如果一个地方的地名全都“大、洋、怪、重”,那这个地方也就没有什么文化可言了。我想,每个热爱家乡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家乡成为文化沙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