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86阅读
  • 20回复

[地方沿革]川渝移民祖源地之一——湖北麻城孝感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3-04
川渝移民祖源地之一——湖北麻城孝感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10:26  华龙网-重庆晚报
  川渝移民祖源地之一

  本报讯 川渝移民祖源地之一——湖北麻城孝感乡的历史真实性之争,昨日画上句号。在成都闭幕的纪念“湖广填四川”3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湖北省麻城市政协主席、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凌礼潮带来了最新证据。

  如今,随便问一个重庆人或查阅族谱,十之六七会说自己祖宗“湖广填四川”时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但在现今的湖北地图上,根本找不到“麻城孝感乡”,所以有学者提出,“孝感乡”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地名。

  然而,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皱知新所著《都碑记》被发现,为孝感乡在明末清初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凌礼潮说,清顺治八年(1651年),皱知新在襄阳宜城县教谕,其《都碑记》开门见山地指明“孝感乡都”在“(县)城东南七里”,即现在的麻城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沈家庄村。另外,文中还提到了明末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攻陷麻城后,“献力置孝感厅”,以管辖被分为四个乡的原孝感乡故地。凌礼潮说,《都碑记》的发现证明了孝感乡的存在,解决了孝感乡的得名时间和原因。

  重庆湖广会馆等单位也派专家参加了此次大会,并首次展出“湖广填四川”时的一份“路引(即路牌)”和“十家牌”。据悉,凭路引入川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康熙51年,即入川人员必须出示路引到川。在这份乾隆44年的路引上可以看到,一名来自湖南宝(庆)府武岗州的村民,凭路引搬眷回到四川重庆府巴县分县。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3-04
确有此事,很多人的家谱中有记载。
007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3-05
关于麻城府孝感乡的称谓问题
?? 有网文称,麻城县在明初百年间曾有过“孝感乡”,位于麻城县西北,北与河南罗山、光山搭界,成化8年(1472年)裁撤并入仙居乡,因“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读史方舆纪要》),在嘉靖42年(1563年)析仙居等乡新建新安县,嗣后更名黄安(解放后改红安)县。网文还说:“麻城、孝感乡几乎是成建制的迁移,何以乡人迁之不绝?这主要是有人口源源不断迁至麻城、孝感乡之故,而迁入麻城、孝感乡之民,又被不断迁徙至四川”。这种说法过于模糊。“不断迁徙”之地,只能算寄籍、暂住地,绝非移民祖籍,概念混淆不得。显然此“麻城孝感乡”非彼孝感县。另有学者断言湖广移民多麻城籍是因为:一是湖南、湖北、中原所有移民必须经麻城入川,二是不少族群嫌势单力孤,冒充麻城籍。这理由不能成立。第一条,违背地理常识,迁川路线,麻城于湖南是西辕北辙,于中原是舍近求远。第二条,虽出于人之常情,却不宜以偏概全。如果以“麻城府孝感乡”一说即判断“孝感”隶属麻城县,或者仅此“孝感乡”、否定彼孝感县,恐有失望文生义。
?? 此称谓究竟从何而来?愚以为,不过是口误而已。麻城自古未设过府,孝感县不曾叫过乡。明嘉靖42年“以麻城县之姜家畈置黄安县。析黄冈、黄陂二县益之”(《湖北旧闻录》,清陈诗编纂)。民国22年划出孝感的北部、黄安县的西部等地置礼山县(1952年改名大悟县)。观明清地图,同处楚北大别山,麻城的西北部(即明中叶后的黄安县)应与孝感的北部相邻。这种地缘因素,将两县连缀相称,有其合理性,但是叫“麻城府孝感乡”,颇有点张冠李戴。这一带恰恰是明玉珍等农民起义军入川前长期苦战、频繁活动之所。此地对于他们,可谓是刻骨铭心的生死之地,至于府县乡的具体行政隶属,并不在意。
?? 再者源自对麻城的感念。孝感邑人在元末明初到麻城深山避乱,得到过麻城民众的实际帮助,似乎有浴火重生之恩,故称“麻城过籍”。这在孝感、麻城二县方志均有相关记载。以至孝感人口语中,喝醉酒是“麻西了”;睡着觉是“到麻城去了”等。文革前,同迁川的移民后代家里一样,孝感地区各县、包括江南咸宁等县农村,普遍将“麻城土主”供奉于中堂神位,也是源于当初避乱时的传说。足见先辈们寄托敬祖恋旧之情,深怀知恩图报之念。“过籍”发生于元末明初,正是第一次填川时期。既然虔诚地将“麻城”供奉,把麻城冠名称“府”于孝感之前,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故而以讹传讹,相沿成习。
?? “府”,行政比县高一级;“乡”,县下区域单位,与城相对,用于此处表人们聚居之所(清代以前并非一级政府,仅为地域概念)。对于缺乏文化的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好象称麻城为“府”是敬词,称吾县为“乡”,是谦词。麻城孝感二县无从属关系,如果不脱离当时的语境和社会特定环境,“麻城府孝感乡”,是情感大于理性的称呼,显然是民间的一种附会。从严格意义的地域名称上讲,不能顾名,亦不可思义,既不规范,更不符合逻辑。“麻城府孝感乡”之说,实际指的是孝感。理由还有:
?? 其一,移民始祖大多为跟随明玉珍的乡亲,主要来自老家及附近。玉珍家乡与孝感相连,不可能到几百里外的他乡征募,这是政治经济成本范围的事情。
??其二,网文“麻城县孝感乡”既言“盗贼出没,数被劫杀”,根本不适合人群安居,就谈不上“有人口源源不断迁至麻城、孝感乡之故”。生存环境恶劣,逃之惟恐不及,何敢“迁至”?清代移民的规模不输明朝,距“麻城县孝感乡”裁撤200年矣,如何不见改制后的新称谓“湖北黄安县”?
?? 其三,论移民条件。孝感县明清时代“邑广八十八里,袤三百二十七里”( 《孝感县志》),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的数量、密度及面积,均属鄂省大县,民风古来爱结帮出外闯荡,如做买卖、手工艺、做长工等,而且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移民发源地之一。
?? 其四,地名辨迹。同一网文说:“麻城《邓氏宗谱》载其祖自江西迁来后世居孝感乡邓家磅村”。磅,疑为滂字误;滂,形容水涌,引伸傍水。麻城位大别山区,而孝感南部湖泊星罗、河网纵横,仅城郊名字带滂的就有喻家滂(今属孝感学院旁一宫村)、徐家滂(今北京路南九真村)。《新宁县志》谈到大姓来历,称郑姓来自“湖北麻城甘棠铺”,薛姓来自“湖北麻城长岭岗”。这甘棠铺和长岭岗乃有名之地,属于孝感麻城相邻的黄陂县,在县城一东一北。——足见该网文真实性的可疑与“麻城”的笼而统之。
?? 其五,事实作证。孝感谚语:“四川的被子便宜”;“老不走川,少不走广”。前句原意川楚关山遥隔,移民卖掉行装不足充返程盘缠,喻只好认命留川;次句却是辛酸的总结和告诫。《孝感文史资料》第9辑记载抗战时期许多川渝的孝感后人,指明祖居地是孝感“陈家河”、“张家湾”等;一鲁姓后人曾谈及先祖元末由孝入川落籍自贡,已繁衍400余户,2000多人。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张执一同志在回忆录中即谈到,他们张及屠姓就是当年从孝感迁来汉阳的。这也在一个侧面佐证了孝感历史上是移民集散地之属性。
?? 其六,得到川渝鄂人的普遍认同。在现实生活接触到的众多蜀人,皆言之凿凿地称此孝感,并未发生歧见。以笔者亲历,十多年前遇达县地区电力局李老工程师,李自谓孝感后裔,其祖籍是孝感南乡。以孝感驻军例,更会碰到有趣的现象。当年在上甘岭打出国威军威的解放军15军,1951年入朝前夕在四川大批征兵(如黄继光、邱少云),部队回国后驻扎孝感。这些川籍官兵,无不兴奋地说是又回到老家了。自解放以来,川人来孝寻根者迄无间断。
?? 是否可以说,所指麻城府孝感乡,系一句泛称,一个寄托,一腔情怀,一种广义的约定俗成。虽有确指,实际是指孝感、麻城为主,包括与之相邻的黄陂、安陆等湖广各县。都是中华一员,何分泾水渭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3-06
确实是以讹传讹。我总听祖辈们说祖籍是湖北麻城,但我费尽周折找到的类似家谱的资料上写的却是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今湖南省武冈市(属邵阳市托管)。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3-07
黄尚军《四川方言与民俗》中调查的100部家谱中,湖北麻城孝感乡的有23部,土著1部,大部分都是借指,就如洪洞
http://xiaobaigu.blogbus.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3-07
淘宝小店新开,请多捧场。http://shop61662756.taobao.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3-08
历史疑案,确实有必要搞清楚。
撤销地级和市辖区,合并县市区,省直辖县市,县市直管乡镇。只有内蒙古.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8个面积较大的省份可以考虑分省,其余省份面积太小没有必要分省。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3-13
我的祖籍也那里的(周围有几位朋友也是),后来祖上迁居四川简阳(现老家)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3-13
重庆湖广会馆是一个值得追忆“下江”祖籍的好地方!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3-18
陇西--河东--长安--洛阳--汝阳--豫章--丰城--吉州--衡州--永州--重庆--合州
一路走来跨过千年.这就是祖上的足迹.就是到现在也是不可想像的.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6-27
所谓麻城孝感乡只是一个移民中转站,
朝庭为了方便管理,分期分批的动员两湖江西安徽等地人到麻城附近这里聚集,居住了几月到几年时间后,然后统一迁移进四川,
开始时这些移民为互相抱团对付四川土人,或者搞不清原籍,在一些领头人的带领下自称是麻城孝感乡人,后来每一批人都随大流,攀附为麻城孝感乡,成为流行,同乡人比较亲,当官做生意出门都好办事.
其实1个乡能有多少人,繁殖力再强也填不了四川,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后代,
山西洪桐大槐树也是类似的情况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6-27
还以为是今天的孝感市。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6-28
相傳祖籍麻城孝感鄉
以無法為有法
以無限為有限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07-15
我家族谱也是记载‘麻城县孝感乡’!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07-16
麻城的土著移民还没有湖南永州的人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07-17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4-07-31
我也一直以为是孝感市。
http://jiepaicun.blog.163.com/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4-08-03
个人认为,麻城县孝感乡只是移民中转站之一。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其实是延续的。
宋蒙战争,淮西、京西南、川峡这些地方是前线,江西-蕲黄-随州-襄阳-郧阳-四川,其实是一条处于防线内侧的运输线,也是一条商路。军事物资在江西集散之后,通过这条运输线运送到前线。
元代义军的主要活动范围,其实也是在此。比如淮东的刘福通、淮西的徐寿辉,也是凭借着这条商路的补给。
民初,湖广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争,原住民基本上没有了。一类是强制移民,一类是自动移民,填补了真空。
江西填湖广,应该是延续了整个明朝。开始的时候,在蕲黄落地生根,后来就越走越远,一直到四川。
至于湖南,个人认为不是入川的路线,毕竟中间隔着苗部。

到了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四川基本没什么人了。江西-蕲黄-随州-襄阳-郧阳-四川这条商路又发挥作用了。毕竟来来往往,消息最灵通。于是乎麻城县孝感乡就成了移民中转站了(说得不好听的,其实就是蛇头交割中心)。
并不是大多数移民籍贯是麻城县孝感乡,而是移民组织者的籍贯是麻城县孝感乡。这些移民组织者,也就是蛇头,处于强势地位。在四川,移民开基始终得依靠他们,因为他们掌握着商路、掌握着生产物质。因此入川移民就成了麻城县孝感乡民系。

另外,从现在江淮官话黄孝片分布也可以看出端倪。江淮官话黄孝片,主要分布在黄冈、孝感,以及江西九江、瑞昌,鄂西陕南。
九江瑞昌,是收拢移民的;麻城孝感是中转站;鄂西陕南,是发散移民的。专业化运作、一条龙服务。
[ 此帖被東七區在2014-08-03 09:34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4-08-04
最近买了《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解读》一书,这两天可能就到货,届时准备好好看看。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11-29
彭城……陇西-瀛洲-宜春-郴州-大竹-江北-成都
彭萨科拉同志,男,四川江北县(今重庆渝北区)人,生于四川成都,享受国务院卫生津贴的地理爱好者。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12-12
回 川东彭哥 的帖子
川东彭哥:彭城……陇西-瀛洲-宜春-郴州-大竹-江北-成都 (2014-11-29 21:10) 

这个移民路线很漫长啊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