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ifeng.com/opinion/zhuanlan/yutianren/detail_2012_07/24/16251710_0.shtml 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有好的政策也有不那么好的政策。
更重要的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好政策或者坏政策,随着时间的变迁,客观条件在
变化,一项政策的效果也会发生变化,即使一项政策要持续下去,在一定时间之后,有关当局也有再次向
人民认真解释这项政策的义务。
自1977年以来一直是“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就是这样的一项政策。
一般认为,
人口问题是制约
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全国少生了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中国较好的实行计划生育的这项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
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际上这些结论是还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的,也就是实行计划生育这项政策时的人口压力,到底是仅仅来源于“人口众多”,还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落后?笔者认为实际上可能后一项的原因要更加多一些,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本身并没有使得中国人口发生负增长,而现在中国的富裕程度已经是三十几年前所无法想象的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在是能够主动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被动消耗社会财富的寄生虫,如果说真存在着人口压力,那同时也肯定存在着阻碍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要素。
但不管怎样,现在更加应该重视的是三十年中形成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的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如何应付正在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一般都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可能在2015年左右消失,而在本月18日阿迪达斯公司宣布关闭在华唯一的直属工厂苏州生产基地的消息时,不少传媒的反应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双重夹击,也就是发达国家占据产业链高端、把控先进技术,以及后起的东南亚、非洲国家低成本生产优势更为明显的威胁”。
无独有偶,这段时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不少人在不同场合都表示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言论,更是引起了热烈的社会讨论,这些变化都在告诉人们,中国社会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现实,对人口问题必须要重新进行认识。
然而国家人口计生委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计划生育应该坚持不动摇。像国家计生委主任王侠四月份就在湖南说:“湖南省临界人口是8000万,适度人口是4000万,而目前湖南省人口已有7100多万人口,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还是湖南省的头等大事”。 稳定低生育水平到底是不是头等大事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不是能够用这种逻辑来证明呢?首先这种“临界人口”和“适度人口”的说法就没有给出任何科学依据,再者即使真是要达到或维持“适度人口”也是不应该只依靠“低生育水平”来达到的。仅仅依靠降低生育水平来降低人口所带来的伴随产物肯定是人口的老龄化,如果计生委所主张的“适度人口”的目标终于达到了,但却是一个由大部分老年人,一部分中年人和少数年轻人所组成的一个社会,先不要说我们还是处于一个依然存在着战争危险的世界上,就是如果对这些老年人进行赡养和照顾,计生委的那些大员们能不能拿出来一个说得过去的
方案呢?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得出来的数据表示0-14岁人口为2.22亿,仅占人口总数的16.6%,而这个数据表示中国妇女的生育率可能已经和日本相差不大,远远低于国家计生委所坚持认为的1.8%,而日本的生育率是长期低于1.3%的!
日本社会现正为着老龄化社会而烦恼,想方设法要提高出生率,甚至在内阁里专门设立了“少子化对策大臣”这个职位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收效甚微。当一种行为模式如果成为了习惯再要扭转过来谈何容易,现在世界上在努力提高生育率的国家不少,而收到效果只有法国一个国家,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
“计划生育”在三十年前可能确实应该是“基本国策”,但过去是“基本国策”并不意味着现在必须还要作为“基本国策”继续下去,即使有必要的话,有关部门也必须在科学的基础上讲清楚道理,给人民一个使人信服的解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抽象教条,仅仅以一个凭空规定的死板数字来一意孤行,除了引起广大人民的反感,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外,看不到有什么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