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亲师
:这个以前发过一个贴,说明过这个问题。
350是大跃进放的卫星,其实根本达不到。实验中能达到,是牺牲了安全余量做到的,结果就是事故。日本人对这个问题门清。
建设指标是350,实际中能开出200,已经很不错了。中国国情就是如此。
.......
列车通过曲线的相关概念
列车在曲线上做圆周运动,必须受到向心力才行,这个向心力由钢轨针对车轮提供。曲线路段的轨道,外侧钢轨高于内侧钢轨,形成“超高”,列车走行其上,向曲线内侧倾斜。列车受到轨道的力,总的来看是垂直两根钢轨形成的平面,方向为斜向上,对这个力做正交分解,可以得到:
1.垂直地面方向的力,与列车的重力平衡;
2.水平指向曲线内侧的力,提供了列车的向心加速度(可能只是一部分);
由轨道支持力与铅垂方向的夹角,就能算出轨道给予列车的向心加速度,而这个夹角可由“超高值”算出。
根据物理公式,向心加速度=速度的平方÷曲线半径
曲线的超高,按照两侧车轮滚动圆之间的距离1500mm(稍大于轨距)来计算。按照国际标准的米.千克.秒单位制,计算式子为:
arctan[sin(超高值÷1.5)]×9.81=速度×速度÷曲线半径
但是,这个式子太复杂,实际使用中,列车倾角不大,sin与tan的值差别很小,超高160毫米以上才会引入1毫米以上的计算误差;而且超高值的单位一般为mm,而列车速度单位是km/h,曲线半径的单位是m,统一单位比较麻烦,因此,上式有一个简化形式:
11.8×速度×速度=曲线半径×超高
已知两个值可以算出第三个,比如列车以120km/h的速度通过800米半径的曲线,需要的超高为:11.8×120×120÷800=212(mm),不必转换单位。
实际的铁路线路,最大超高是有限度的,比如上述曲线实际设置的超高为150毫米,无法完全满足上述列车需要的超高,那么列车就会压向外侧钢轨,由外侧钢轨针对轮缘提供一个向曲线内侧的压力,提供额外的向心加速度,于是列车通过时存在没有完全平衡的向心加速度,在列车上能感到往外甩,因此对外侧钢轨内侧面有额外的磨损,我们可以认为列车通过曲线时存在212-150=62mm的“欠超高”。
同理,如果一列货物列车以80km/h通过上述曲线,通过计算可知只需要94mm的超高,可是线路实际设置超高达150mm,那么列车就会压向内侧钢轨,由内侧钢轨与轮缘作用抵消一部分向心力,在列车上能感到向内倒,因此对内侧钢轨内侧面有额外的磨损,我们可以认为列车通过该曲线时存在150-94=56mm的“过超高”。
由
以上分析可知,除非所有列车速度一致,一般情况下列车通过曲线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欠超高”或“过超高”,它们与线路“实设超高”的大小都是有限度的:
“欠超高”太大的话,乘客感觉不舒适、对外侧钢轨磨损很大,列车甚至可能飞出曲线;
“过超高”太大的话,内侧钢轨磨损严重;
“实设超高”太大的话,一旦列车停在曲线,有可能向内翻倒,限于轨道结构,也不容易保持。 =============
也就是说在曲线运动中并不是速度越低越安全,速度慢了反而有可能掉道:就像飞车走壁表演一样。
我国铁路规定单线铁路最大实设超高为125mm,双线铁路为150mm,高速铁路为180mm。以下的分析按照:有碴单线铁路最高125mm,有碴双线铁路150mm,无碴铁路为180mm。
关于欠超高,国内没有统一的规定,五花八门。性能好的车体加上舒适的座椅,可以允许较大的欠超高,但是我国铁路取值比较低,普通铁路一般70mm,困难90mm,个别110m;高速铁路良好40mm,困难80mm——个人认为这些值都取的比较小,实际上较大的欠超高主要出现在动车上,而动车的走形部件性能最好,座椅又很舒适的,乘客能够承受较大的欠超高,所以通过最小半径曲线时欠超高70mm不成问题,个别困难曲线达到90mm也不在话下。
过超高的取值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个人意见是,货车重量大,对轨道损坏严重,一般40~50mm,困难60mm就可以了;而中速客车跑在高速线时,由于重量轻,取到70mm甚至更高也没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刀切是不行的
此外,国内还有诸如“欠超高与过超高之和一般不大于110mm,困难不大于140mm”、“实设超高与欠超高之和一般不大于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