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1.古代的交通技术决定了行政区划的划分,即便单看古代这也很明显,例如在有水路交通的地方行政区也是沿着水路的狭长型,这一局面在近代工业化以前都没有本质变化。但是现在和古代相比,交通技术已经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还和古代一样把基本治理区域定在府的大小上就很荒谬了。
2.用铁道部来做例子完全是找错的类比对象,铁路的日常业务本来就是一个在大空间尺度上进行的,而原有的大局才是基本权力单元,在跨区域业务山分局并没有发言权,看似层级多,实际上有权力的还是大局一层,这才造成了貌似减少层级的改革反而造成的权力单元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内耗工作,反而降低效率的结果。但行政区划显然不是这样,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基层政府的服务范围并不像路局那样需要大空间尺度的频繁的日常协调,而且行政区划也不像路局那样权力集中在一个层级上。你用路局做对比完全找错了对象。
3.你读自己方案的描述也就是如唐朝一样的中央直辖数百州,然后以所谓的派出机构的“道”来罩着而已。但是唐朝的所谓道除了统计区的作用外,其所谓巡查道的官员只是和现在的中央巡视组,或者香港的廉政公署一样,只是监察部门,而不是行政部门,真正在行政上起到作用的是管辖数州的大都督府,其数量也就是几十而已。汉朝承平时期的州也大体如唐道,虽然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汉朝的郡也不过数十而已,和你方案的中央直辖数百府相比相差太多,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即便以汉朝是的交通条件,中央都可以直辖数十郡而不增加实际的郡上层级,难道以现在的交通条件一级管辖数十个下属单位反而要增加层级才行吗?你以自己的妄想凭空给我的方案增加多个层级,那也是你自己的妄想而已,完全不符合我的方案的现实。
4.正如3,你所谓的派出不能解决中央直辖数百府,幅度过大的问题。我的层级间才几十的幅度就能被你硬塞进去一个层次,那么你这几百的幅度又该塞进多少层级呢?台湾的派出能成为派出,在于其管辖幅度很小,如果幅度也达到数百,比如废除县而把所有的县辖市镇乡都改成中央直辖,你倒是看看台湾还能不能让派出仅仅是派出而已。真正是派出当然可以不算一个层级,但是问题就在于你理想化的派出并不能做到仅仅是派出而已,庞大的幅度会导致其必然会实体化。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你的实体层级必然会多于我的方案。你所谓的层和级的区分没有意义,如台湾南服那样真正的派出我根本就不算成一个层级,我所说的层级均指实体层级而言。
5.我的省超过了一日往返圈又如何呢,反正民众日常生活在本县就完成了,就算不超也没有意义,民众的日常生活根本不需要省城超或者不超一日往返圈。
6.两级狭义地方立法权是什么?这又是你自己妄想出来的靶子吧,跟我的方案有什么关系,我的方案里根本没这个东西。
7.你以为我的省和你的府一样权限么?你那需要天天跑府城我这就要天天跑省城?你的妄想病还真是严重啊。前面已经多次讲过,由于你我方案的层级不同,各层级责权利的分配不同,我方案中需要民众天天跑的基层日常事项都在县里就能完成了,根本不需要跑省城,和你的天天要跑府城相比,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8.如以前贴以及7所说,需要天天跑省城的不是一个“相对数少绝对数多”的小概率事件,而是绝对的0,你自己妄想的情况在我的方案中根本不存在,根本不需要讨论。扯什么天天跑省,不要空口说,你倒是具体说说民众有什么事需要天天跑省政府部门的,反正我就在这省城,按说找省部门很方便了,可是十几年了,需要跑省部门的事不要说天天了,根本就是一次也没有。你把不存在的事当成攻击箭头,真是可笑之极。
9.至于经济、市场、产业标准的问题,不管是罗马尼亚的现实,还是荷比卢的现实,都可以无悬念的秒杀你的妄想。这两者都是和我的省是同规模水平的。
10.我方案的省规模是多大,这是显而易见的。你硬要否认“半省”的现实而扣一个名不副实的“道”的帽子,那是你自己逻辑混乱,跟我的方案没有半毛钱关系。
11.至于说大国要间接治理云云,貌似我的方案比你的中央直辖数百府更符合你的理想才对。罗马尼亚可以如此,我的同等规模的省为什么不行呢?这和中国分裂不分裂有个鸟关系?你的异次元逻辑真不是我等人类可以理解的。
12.你一句里就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是纯人口论,第二是把我的省等同于现行的省。一省规模100,50省总规模正是全国的规模。而罗马尼亚规模80出头,正在我方案一个省规模的浮动范围内,这也是前述一直说罗马尼亚是“大体相当”而不是绝对等于我的一个省的用词意义所在。一定要扣字眼的话,那么包括现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南比萨拉比亚的老罗马尼亚更符合我方案一个省的规模,但老罗马尼亚仍旧是下属数十县,并没有你所谓的府的存在,对我前述的体系论述没有任何影响。以我方案的一省和罗马尼亚对应,这毫无问题,和中国是大国没有半点矛盾。就算中国是一统宇宙的大国,我方案一省的规模依旧是老罗马尼亚。
13.澳大利亚自然不是中国,可是也不要忘记实际的控股并不需要一定要数字上的控股。如果多数股权分散在大量小股东手里,那么最大的股东只需要不过半的股权也能做到实际上的控股。所以,一省独大的强府足以控制影响一省,并进而挟一省叫板中央。这在中国并不稀奇,也并非不能出现。
14.至于你要跟美国的州立大学比,我还真是要笑喷了。你也不看看美国是什么经济水平。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几倍,也就是说美国600万人的一个州,其经济力量比中国6000万人的一个省还强,即便如此,中国6000万人省的省立大学也比不上美国600万人州的州立大学的水平吧。你还要中国600万人府搞个府立大学和美国州立大学比,真是堪称本年度最大的笑话,没有之一。
1、府域在工业革命之前,是达官贵人骑马或乘坐马车为交通工具的一日圈。这个花销在当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当然,如果从当时中世纪的政治统治的角度考虑,这样的规模作为单一治理实体是合适的。
2、工业化之前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比现在落后,治理层次应该更高。在此种水平和情况下,能够支持内政自理的层次是省,不是府,所以应该以省为广域自治体。民众对社会服务的要求低,需求也少。能够满足民众绝大部分社会服务需求的也是县。府城不仅遥远,且相较于县级能够多提供的那部分社会服务,也与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无关。以县为省的派出机构直接面向民众更为合适。这也是当年提出省、县、乡三级制的时代背景。如果中国现在仍然还是清末那种交通条件和社会发展程度,或者仍然满足于建立一个
中世纪农民社会的话,我也会认为省、县、乡三级制比府市制更为合理。
3、也正因为现在的交通技术比以前大为提高,民众的一日生活圈从县域扩大到了府域。现在去府城的成本,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相对于收入水平的花费上,都与以前去县城相当。
4、如今已是工业化和民主化时代,社会的主角已经不是以前的帝王将相、进士举人,而是
中产阶级民众。交通水平的确已经一日千里,但在社会平民化的背景下,其结果不是扩大、提高治理层次,而是把府域从达官显贵的一日圈,变成平民的一日圈。
5、既然是在地方自治制度背景下,那么地方自治体就是权力单元。如果不是地方权力单元,那也就不是地方自治体,而是纯粹的行政机构。在中国广土众民的国情背景下,广域自治体应该成为剥离了外交、国防等主权事项后的小国,有完全的内部自治权。也就是说,不论是铁道部,还是行政区划,部门间、区域间的协调业务都是一样的。这不是本质区别。
6、面对不特定对象的立法权只能有两级。其中一级是国会,偏向原则性,操作性不强。另一级是内阁和广域自治体,内容更加具体,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像行政法规的制定权只能集中在内阁一样,面对不特定对象的地方立法权也只能集中在唯一的一级广域自治体。不论是中央行政法规,还是地方自治法规,其内容都已经足够细化,有了足够的可操作性。如果设立两级广域自治体,你打算如何划分立法权?低级广域自治体的立法空间有多大?这也不是什么我的妄想,而是与实际负责过县衙“立法”起草的人讨论后得到的结论。
7、你当然可以把大县当作广域自治体,搞成类似罗马尼亚那样的模式。但是相应地,要么分裂国家,把主权交给道来行使(类似欧盟模式),要么把道变成中央的一层派出机构,没有独有的决策权。不过以县的规模(即便是大县),它无法真正履行绝大多数内政治理职责,那么这个道就不可能被虚化。那么合理的选择就只能是欧盟模式,政令不出中南海了。
8、欧洲各国在规模上与中国并不对等,与中国大体对等的是作为整体的欧洲。既然你提到了几个欧洲国家,那么就可以说一下欧洲的代表,也就是欧盟。欧盟本身对成员国(而不是部分成员国通过外交手段针对其它成员国)的立法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强制权力。欧盟的各项协议必须经所有成员国协商一致同意才能交付表决,法律需要成员国的批准才可以实施,其实就是政令不出布鲁塞尔,必须倚仗强力“诸侯”才可以实施。没有德、法两国的支撑,其实欧盟啥也不是。欧洲人早就想改革这种低效的决策和协调机制了,你还拿来当宝贝。
9、我的构想中,省级机构就是纯粹的中央派出机构,有行政、监察、统计的职责。县级类似,只不过它是府的派出机构。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
你的误区,把是否拥有行政机构而不是立法机构当作判别一层行政区划是否需要成为实级政府的根本依据。
10、如果不想设置派出机构,或者其它中间机构,几十个地方权力单元之间的协调工作,就足够让你头疼了。远了不提,台湾当年冻省,想以中央政府直接在县(他们的广域自治体)际之间协调,结果发现鞭长莫及,最后还是设置了2个联合服务中心。以台湾而言,它的规模不过就是清代的道,现实中的广域自治体也不过约20个,便已需要这样的中间机构。你现在是想在全中国设置至少两倍于此的道份,道内设置约两倍于此的县份,县内设置约两倍于此的市镇,那个协调工作量会更大。尤其是道际协调。道务远比县务庞杂,道际协调的工作量也会成倍多于县际协调的,不设置总督区协调道际关系根本不可能。
11、既然你不把台湾的联合服务中心当作一级政府,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在全中国设立的省级派出机构和各府设立的县级派出机构当成一级实体政府呢?
12、如果强府可以通过控制其它府,架空省,进而与中央叫板,那么强道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容易,因为它需要涉及的主体的数量更少,更容易谈判。府际控制可能需要十多个大府才能对中央构成威胁,道际控制有三四个大道就已经足以撼动天下了。以广东为例,
13、不给临府足够的利益,临府、临道凭什么让你控制呢?所谓各怀鬼胎,这种“联合”本来就是多个自治主体之间纵横阖闾的结果,内耗极大。往往联合带来的收益还不如内耗大。只要朝廷还没有衰弱到无法干预地方事务的程度,极易拆散这种联合。如果真的衰弱到这个地步了,各地不想联合自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14、通过强力控制临府、临道也是一样。这直接就是叛乱行为。只要朝廷还没有衰弱到无力干预地方事务的程度,那就是还没等强府、强道把临府、临道控制了,朝廷的大军早就把这个强府、强道先灭了。
15、如前所述,不论是府自治,还是道自治,朝廷都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协调地方利益。所不同的是,府自治时的朝廷派出机构为省级,道自治时最好为总督区级。哪个更容易造成地方割据,不言而喻。
16、民众日常生活在本县就完成了?
你的意思是,县级可以实现内政自理么?不论是广域自治体,还是基础自治体,
地方自治的内容其实也就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那些事情。你能说挑出来哪项内政治理、服务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无关么?还是那句话,如果民众的日常生活可以不用跨县,那么我们要省府、道府做什么?另一个高高在上、远离民众生活的统治机构?这个角色似乎有一个中央政府就够了吧?
17、你不用跑省府机构和其它各级衙门,其实也跟现实中的省级机构在民众面前的存在很低、以及
各级政府几乎不提供多少社会服务的关系很大。除了找你敛财以外,基本上你平时现在在中国也碰不到那些公差。但是如果
在民主化和地方自治模式下,政府的首要职责不是管制,而是提供社会服务。跑道厅的事情肯定比现行体制下多得多。
18、所以,民众需要跑道厅的概率不是绝对的零。不论人口还是面积,台湾的规模其实就跟你设想的道差不多。同时台湾现在实行的也是地方自治制度,内部交通也足够发达、便捷。现在的国府就相当于道厅加上外交、国防。如果真的如你所言,民众的日常生活不需要跨县,那么联合服务中心是干什么的?那边的财政经费似乎不像这边,衙门里想养整整几个多少没有实际意义的机构恐怕不太现实。
19、你提及的罗马尼亚其实也是参照3个地理省设置了7个区域协调机构(布加勒斯特独立于这7个区),并且分别有各自的住地。这说明两个问题。首先,与台湾的例子一样,在你的道、县之间必须设置县际协调机构。其次,以县为单位实施广域自治,不可能真正实现内政自理,特别是作为自治基础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跨县机构协助。
20、产品标准是广义的法律的一部分,境内的销售的所有产品、提供的所有服务,都必须遵照政府(不只是指行政分支)制定的产品、服务和行业标准。这自然是政府应该负责的事情。只是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也许要把标准分为两层,由中央政府制订基础性标准,由广域自治体制定应用性标准。
21、你的观念还停留在某帮派政治教科书的字面层次上,认为自由就是无政府,市场化就是自由放任。只不过你的观点可能是某帮派的镜像,或曰“对立面”。不要以为全面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下,就没有了政府的角色。事实上,把政府本应扮演的角色私有化,与把企业全部国有化、实行计划经济没有本质区别,结果都是一样的政治和经济权力的双重联合垄断。
22、中国现在体现出来的国力水平那么低,其实是因为某帮派的那些制度造成的,其中就包括过度的中央集权。这些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内耗,所以国力只能以很低的折扣发挥。如果能够让民众监督政府,充分市场竞争,并实行地方自治制度,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地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国力早就不是现在这么差了。如果中国人的智商不比洋人差很多的话,为什么洋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做不到呢?
23、中央集权的危害,以汉唐与两宋的军事实力对比即可见一斑。汉唐的地方分权比较发达。汉末三国中原大乱,也没有像两宋那样严重的边患。蛮夷面对那些地方军阀也依然没有机会。同样的,即便到了唐末、五代,唐朝留下的那些藩镇,独自面对蛮夷时也能做到不落下风。相比之下,北宋虽富有四海,南宋也有半壁江山,经济上都远比汉唐富足,却因过度强化中央集权,国内内耗极其严重,连个只有尺寸之地穷乡僻壤的西夏都打不过。换言之,过度强化中央集权的结果,就是内耗加剧,使得全国发挥出来的总体国力,还不如一省甚至一道的正常发挥。
24、具体到科教,我们自己的人才,中国留不住,都去给美国等别国做贡献去了。即便不考虑吸引外国人才来华搞科研,我们只要能把本土的人才基本留住,中国的科研实力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25、同时,即便有国力打折发挥的因素在,随着时光的自然流逝,与百年前的纯农业国相比,中国现在也已经算是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国家了。全国总的经济实力相当于100年前的美国的数倍。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现在平均一个府或地级市的经济实力,应该至少大体相当于清末的数省。如果清末的中国都能以大多数省份分别支持一所大学并且培养出很多大师级人才的话,现在的府支持一个拥有若干所大学的综合性大学系统难道会很稀奇么?如果不是中国人的智商大幅度退步了,我实在想不出来为什么现在一个府无法支持一个这样的大学系统。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4-02-23 14:4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