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038阅读
  • 189回复

[历史地名]天津地名考集萃(整理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50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茶园、戏院地名(作者:谭汝为)
--------------------------------------------------------------------------------
茶园、戏院地名
2004年05月05日21:43 城市快报

  19世纪80年代,天津出现了戏院。早期戏院称为“茶园”、“茶楼”,俗称“戏园子”——舞台下设八仙桌和凳子,每桌坐六个人,朝舞台一面空着,由戏园提供茶具、茶水。观众品茶看戏,戏园以收茶资代戏价。当时有“四大名园”——袜子胡同的“庆芳茶园”,鼓楼北的“协盛茶园”、侯家后的“袭胜茶园”、金华桥附近的“金声茶园”。每座 茶园可容纳观众三四百人。当时京剧名角如谭鑫培、杨小楼、孙菊仙等来津,都在这4大名园献艺。这属于高雅正派的演出场所。

  另有“茶楼四轩”——天会轩、四合轩、三德轩、东来轩——以评书、鼓曲为主。和平路与荣吉街交会处的中华茶园,建于清末民初。演出多为女艺人,舞台两侧立柱撰联:“好景目中收,观不尽麝月祥云,莺歌燕舞;春风怀内抱,领略些温香软玉,桂馥兰香。”茶园墙上贴大字告示:“奉谕:禁止叫邪好!”可见格调气氛之低俗。

  由茶园、茶社派生的里巷名,例如北门内大街元升茶园胡同、西门内大街会友轩胡同、侯家后中街三德轩胡同、和平路同庆后(同庆茶园)、荣吉大街华林后胡同(华林茶园)、东兴大街群英后胡同(群英茶社)、清和大街和荣业大街交口的玉林村(玉林村茶楼)等。

  20世纪20年代前后,天津出现了剧院,如大舞台、第一台、东天仙、升平舞台等。规模较大的是和平路新明大戏院(今人民剧场)和春和大戏院(今工人剧场)。当时影院也有兼演京剧的,如明星影院(今和平影院)和新新影院(滨江道原新闻影院)。位于和平路泰康商场三楼的小梨园,始建于1927年,是曲艺演出档次最高的剧场。位于天祥市场内、于1937年开幕的大观园,以演出评戏为主,兼演曲艺。1936年建造的中国大戏院,规模宏大、设备齐全,观众座席1800多个;当时在国内名列前茅。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谭富英、袁世海、赵英侠等都曾来此演出。

  由戏院派生的里巷名,如荣吉大街的升平北胡同(升平戏院)、广和楼后胡同(广和楼戏院)、大舞台胡同(大舞台戏院),荣业大街的华乐南街(华乐落子馆),北马路的大观楼后(大观楼戏院)、戏院西胡同(华北戏院),三条石的普乐大街(普乐戏院)、春德街的戏园子胡同(兴胜戏院)等。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51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重名、重音地名(作者:谭汝为)
--------------------------------------------------------------------------------
重名、重音地名
2004年05月06日23:51 城市快报

  天津地名的重名现象比较多见,例如市区有“南开”,塘沽区海河南岸有一村落也叫“南开”,因位于“邓善沽”以南而得名。市区有两个“杨庄子”,一个在河西区北洋纱厂附近,另一个位于红桥区西青道和西横堤交会处以东地区。市区有南、北运河汇流成海河的“三岔口”,宝坻县有一村落也叫“三岔口”,古时也是三河汇流之处,故名。南开区有“八里台”,津南区咸水沽镇西南有一村落也叫“八里台”。河西区有“土城”,武清区河西务镇也有“土城”;河东区有“郭庄子”,塘沽区也有“郭庄子”;河西区有“纪庄子”,静海县也有“纪庄子”;河北区有“辛庄”,津南区也有“辛庄”。名叫“大王庄”的有三处:一在河东区,一在武清区,另一个在静海县。

  老地名里的重名现象,表明了汉民俗文化在地名命名上的惯性规律,比如全国各县级政府所在地,名叫“城关镇”的,可能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天津也不例外,武清、宝坻、静海、蓟县等区县都有“城关镇”。另如“黄土坎”(宝坻∕蓟县)、“二号桥”(南开∕津南)、“三间房”(武清∕蓟县)、“八里庄”(武清∕静海∕宝坻)、“李庄子”(东丽∕静海∕蓟县)、“张家庄”(静海∕蓟县)等重名的农村聚落地名,在全国范围内恐怕能找出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

  2000年4月25日,《天津市地名管理条例》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个新的地名法规明确规定:“地名命名不得重名;不能重音。”这是本市地名管理向国际标准化靠拢而采取的重要的立法措施。值得注意的是:重音地名也被列入禁止之列。天津市区的重音地名确实存在,例如福林里与福临里;福心里与复新里;燕翼里与艳益里;鸿基里与鸿记里;临河里与邻和里;权兴里与全幸里;人和里与仁合里;和顺胡同与合顺胡同;刘家胡同与柳家胡同;金家胡同、靳家胡同与锦佳胡同;公益大街与公议大街等。

  地名命名不仅应严格避免重名,而且还要注意杜绝重音现象。举例来说,如果天津市有了一个经审查批准的注册地名“大利公寓”,就意味着:诸如“大理”“大礼”“大丽”“大历”“答礼”“答理”“答利”“答丽”“答历”“达丽”“达理”“达利”“达礼”“达历”等读音为Dali的拟议地名,就都丧失了被审查批准的可能性。另外,还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对本市现有地名存在的重音问题,逐步加以解决。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52 发表于: 2004-05-08
天津地名考:系列地名透析(作者:谭汝为)
--------------------------------------------------------------------------------
系列地名透析
2004年05月07日23:24 城市快报

  系列地名就是指相关联的配套成龙的地名。例如河北区天纬路、地纬路、宇纬路、宙纬路、日纬路、月纬路、辰纬路、宿纬路……等,排序出于《千字文》:“天地玄皇,宇 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再如1945~1949年,河北区以建国道、民主道、进步道、光复道、自由道、博爱道、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等,以“福寿庆永平”——福安街、寿安街、庆安街、永安街、平安街等系列街名取代原租界旧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新建的居民小区层出不穷,如何为这些星罗棋布的居民区和鳞次栉比的广厦楼群命名,已成为天津市地名委员会和专家们殚精竭虑统筹构思的一项系统工程。新建居住区系列命名,大体有三种方法:

  (一)以某个有代表性的单音节词为基础,形成系列,例如小海地居住区以“山”命名——微山里、骊山里、华山里、泰山里、天山里、庐山里等;鞍山西道居住区以“湖”命名——凤湖里、景湖里、光湖里、府湖里、美湖里、学湖里等;民权门居住区以“江”命名——靖江里、义江里、开江里、满江里等;天拖南、王顶堤居住区以“金”命名——金环里、金宇里、金云里、金堤里、金冠里、金厦里等;铁东路街以“贤”字命名——圣贤里、贵贤里、爱贤里、颂贤里、慕贤里、师贤里、任贤里、招贤里、智贤公寓;宁园街以“园”字命名——舒园里、润园里、竞园里、赛园里、滨园里、皓园里、珍园里、汇园里、芬园里、芳园里、花园里、柳园里等。

  (二)以一句诗或一首诗组成系列地名,例如分别用“福贵乐康宁观览”诗句的字为首字,第二个字固定为“桥”字组成——福桥里、贵桥里、乐桥里、康桥里、宁桥里、观桥里、览桥里。再如王串场街以“津开城垣焕玉容,彩环盛宇萃华屏;花芳景秀茵春艳,泉清水明溪波莹”这首诗为基础,连绵相衔组成20多个新地名——津开里、开城里、城垣里、垣焕里、焕玉公寓、玉容花园、容彩里、彩环里、环盛里、盛宇里、宇萃里、萃华里、华屏里、屏花里、花芳里、芳景里、景秀里、茵春里、春艳里、艳泉里、清水园、水明里、明溪里、溪波里、波莹公寓、莹津里。

  (三)利用老地名首字的谐音换字命名,例如河北区新开河街原白庙村1982年地名普查因重名,把“白”谐音为“百”,废弃旧名更为——百盛里、百朋里、百兴里、百乐里、百庆里、百寿里、百康里、百荣里、百贤里、百祥里等;原席厂村,把“席”谐音为“喜”,废弃旧名更为——喜同里、喜康里、喜丰里、喜盈里、喜爱里、喜跃里、喜庆里等,又连缀为“同康丰盈爱跃庆”的诗句。

  这些命名蕴意典雅,读音顺畅,易读易记,且充盈着文心雅趣,令人神往。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53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津门书院与学堂(作者:谭汝为)
--------------------------------------------------------------------------------
津门书院与学堂
2004年05月08日23:27 城市快报

  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命令全国凡有武卫的地方都要设立学校,选拔武官和军士的优秀子弟入学。当时正值天津建卫后的32年,天津左卫指挥朱胜献出自家住所,作为校舍,开办了天津卫第一所“学校”——文学,地址在今东门里文庙东侧。这是天津兴办教育的开端。

  清朝时天津有多家书院,其中设立最早的是1719年设立的三取书院,院址在三岔河口东岸赵公祠旧址。规模最大的书院是问津书院(1751年),院址在今南门里小学。另外还有辅仁书院(1872年),院址在今西北角回民小学;会文书院(1874年),院址在今东门内仓廒街小学;崇文书院(1878年),院址在今西青区杨柳青文昌阁内;集贤书院(1886年),院址在吴家窑大街第三玻璃厂仓库,稽古书院(1887年),原址现为铃铛阁中学;津东书院(1880年),院址在今津南区葛古镇等。这些书院的设立使天津文风日盛,人才辈出,为天津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天津又创办了少数书院,例如新学书院(1902年),这是天津最早的一所由教会办的学院,原址在今大沽路十七中学校址,该院为新型大学学制。再如:同文书院(1921年),旧校址今为天津师范大学北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先后在天津创办了北洋电报学堂(1880年),校址在今少儿图书馆一带。北洋水师学堂(1881),校址在今东局子一带,是天津最早的新式海军学校。北洋武备学堂(1885年),校址在今河东区教育局一带,是我国第一所新式陆军学堂。北洋医学堂(1893年)校址在今大沽路十七中旁,专门培养军医人才;该学堂的附属医院——北洋医院(天津总医院)是天津最早的公立医院。北洋西学堂(1895年),校址在今解放南路。

  从光绪2年(1876年)开始,天津先后向德、英、法、日、美等国选派留学生。北洋西学堂是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的前身,分为一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开我国、我市公立中学之先河。

  另外,还有北洋巡警学堂(1902年),校址在东门外南斜街今三十六中学,是天津最早的警察学校;北洋军医学堂(1902),校址在黄纬路今二五四医院;北洋工艺学堂(1903年),校址在今河北中学,是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的前身;北洋女师范学堂(1906年),校址在今天津美术学院,是河北省立女子师院的前身;北洋政法学堂(1906年),校址在今河北区志成道,是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的前身。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54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商圈·商务线(作者:谭汝为)
--------------------------------------------------------------------------------
商圈·商务线
2004年05月10日00:24 城市快报

  所谓“商圈”,原是市场学的术语,指以零售商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的、能吸引顾客的范围。零售商店的销售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线,也就是 有相对稳定的商圈。不同的零售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和经营条件的不同,其商圈的规模和形态存在很大差别。不论大小,每一家商店都有自己的商圈。

  后来,“商圈”这个市场学术语被引进了地名学,成为都市商业区片的一个新颖的通名。地名“商圈”,指在某一个区片内形成的大规模的各类商店聚合的群体,例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东长安街、朝外、亚运村、西二环、公主坟等,都是著名商圈。再如上海的虹桥开发区、静安寺、淮海中路、徐家汇、人民广场、外滩新客站、小陆家嘴、新上海商业城等商圈,也都驰名海内。

  天津闻名遐迩的传统商圈,有劝业场商圈、滨江道商圈、小白楼商圈、鼓楼商圈、食品街商圈、西南角商圈、大胡同商圈、西站商圈、北大关商圈等。

  由此可见,商圈所指的是规模较大的繁华商业区域,其专名应与区片地名所指一致——如劝业场、小白楼、鼓楼、食品街、西南角、大胡同、西站、北大关等,既是区片名,又是商圈名。另外,一些新的商圈正在兴起,如河北区规划在几年内逐步形成“五大商圈”——大悲院商圈、天津站商圈、北站商圈、中山路商圈、狮子林新都市商圈。一般说来,商圈的专名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具有明确的指位作用。

  “商圈”往往不单指某一条街道,譬如劝业场商圈包括滨江道、长春道、和平路、辽宁路、新华路、山东路等条路的一部分;再如小白楼商圈包括大沽北路、开封道、泰安道、徐州道、建设路等条路的一部分。

  比商圈范围狭小,而众多商家只坐落于同一条街道上的,就只能降格称为“商务线”了,例如和平区正在积极开发充实“三条商务线”——南京路商务线、贵州路商务线和卫津路商务线等。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55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天津的数字地名(作者:谭汝为)
--------------------------------------------------------------------------------
天津的数字地名
2004年05月13日00:10 城市快报

  以房屋数量命名的老地名为数众多,反映出在当年荒郊旷野之中赫然出现的几间房屋,给人带来的惊喜之情。如“三间房”(蓟县、武清、宝坻、静海)、“八间房”(蓟县、武清、宝坻)、“九间房”(东丽)、“十间房”(南开、红桥、塘沽、津南、东丽、西青、北辰)等。至于房屋修建连线成群,“数量+房”的地名又显示出炫耀满足的心境,例如“十二 间房”(河西)、“十五间房”(南开、东丽)、“十八间房胡同”(河北、南开、红桥)、“三十三间房”(塘沽)、“三十六间房”(河东、红桥)、“五十间房”(塘沽)、“五十八间”(蓟县城关)、“一百间房”(河北、河东、东丽)、“百间里”(塘沽)、“三百间”(塘沽)、“七百间”(塘沽)等等。

  河西区地名中有一些以数字为名者,如“五一新村”、“五三楼”、“五七新村”、“七一大楼”、“七九大楼”、“八一里”等。其数字在命名时表义指向究竟如何?是表数量,表年代,还是表纪念日(如“五一劳动节”、“五七指示”、“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之类)呢?

  河西区柳林路中段西侧有“五一新村”,因建于1951年而得名,与“劳动节”无关。河西区大沽南路与双林路交口东南侧,与原轻工业学院毗邻,有一座“五三楼”,盖因始建于1953年而得名。大沽南路与西横街交口西南侧有“五六楼”,1956年由造纸工业学校建房,遂以年代为名。天津财经学院东南侧有“五七新村”,建有砖平房23排,由双林农场于1957年在此修建,故以年代命名,与“五七指示”无关。柳林路中段西侧“七一大楼”,因建于1971年而得名。由此派生“七一巷”、“七一平房”。大沽南路十三中学北侧有两幢五层住宅楼——“七九大楼”,为天津造纸厂职工宿舍,因建于1979年而得名。附近三排平房亦以“七九平房”为名。灰堆派出所西侧有“八一里”,也是造纸厂职工宿舍,因建于1981年而得名,与建军节无关。

  和平区官沟大街中段北侧有一条“庚申胡同”,北起南马路,南至官沟大街,支巷西接荣业大街。此处原为城墙根儿,1918年德国人在此建房成巷,开设德华医院,1920年落成,是年为农历庚申年,故名。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56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地名之品位(作者:谭汝为)
--------------------------------------------------------------------------------
地名之品位
2004年05月15日00:15 城市快报

  在天津老地名中,粗俗的胡同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裤裆胡同、坟地胡同、粪场胡同、猪圈胡同、茅房胡同、臭坑沿胡同、狗尾巴胡同、吊死鬼胡同、倒霉刘胡同、电线杆子胡同等,不及详列。进入20世纪,天津新街巷命名由粗俗、随意,向典雅、序列的方向发展,以河北新区和南市开发为代表,产生了以“天纬—地纬—元纬—黄纬路”和“荣安— 华安—福安—升安大街”为典范的高品位地名。(参看“天津地名考”之《河北新区地名》与《南市街名》,兹不赘论。)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租界、法租界由华人建造的一些居民区出现了一些雅化的地名“通名”,如“苑”、“坊”、“山庄”等。例如位于新华路中段的“文泉西苑”,1917年由陶文泉建为别墅,以其名(文泉)及方位(位于新华路西侧)命名;位于哈尔滨道东段南侧的“益友坊”,两侧为四层公寓式楼房,整体为庭院式建筑,1929年由路益祥建房成巷,从房主名中择取“益”字,并寓“良师益友”之意命名;位于重庆道中段南侧的“育文坊”,1939年由庄乐峰?(字育文)建房成巷,以其字命名;位于长沙路中段东侧的“瑞玮山庄”,1938年由陶正茂建房成巷,从两位设计工程师名中各取一字命名。

  在天津地名中,以“别墅”为通名的,“海宁别墅”堪为首创——位于马场道和永安道交口东南侧的“海宁别墅”,为二层楼房,1934年由董、鲍两姓合资建房,取“四海安宁”之意命名。另外还有“照星别墅”、“马场别墅”、“贤邻别墅”、“三友别墅”和“吉安别墅”等。“照星别墅”位于常德道东段南侧,1937年由张景星建房成巷,从房主名中择取“星”字,并寓“吉星高照”之意命名。“马场别墅”位于马场道中段北侧,1938年由英国天主教会守善堂建造,1972年扩建为今貌,因位于马场道,故名。“贤邻别墅”位于大理道西段南侧,两侧有4幢二层楼房,1939年由肖姓等四人合资购地建房成巷,取邻居贤德和睦之意命名。“三友别墅”位于大理道中段南侧,两侧为三层楼房,1936年由赵子贞等三位友人合资建房成巷,取“三人友爱”之意命名。“吉安别墅”位于贵州路西段南侧,两侧为二层楼房,1939年建房成巷,取“吉祥安宁”之意命名。

  这些雅化的街巷命名,对于提升天津地名的文化品位,对于天津城市地名规划走向现代化,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57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旧地名的规范化处理(作者:谭汝为)
--------------------------------------------------------------------------------
旧地名的规范化处理
2004年05月16日23:52 城市快报

  天津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地名规范化工作,对历史地名中存在的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在地名普查中逐步进行清理和标准化处理。例如古代汉族对北方游牧民族称为“鞑靼”,元明时期,汉人把蒙古族人称为“骚子”、“鞑子”;北方人称口音跟自己语音不同的南方人为“南蛮子”、“蛮子”;把口音与本地语音不同的人称为“侉子”等。这些含有 歧视或不尊重的称谓,体现在地名上,就产生了诸如“鞑子村”、“骚子口”、“蛮子营”、“侉子营”之类聚落名。对于这类旧地名,各级政府的地名管理部门都逐步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例如北辰区双街镇北运河西岸有“下辛庄”,相传元朝末年蒙古人衡氏来此定居。后聚落成为众多蒙古人落户之处,故取名为“鞑靼新庄”。清朝雍正年间更名“达子新庄”,民国时更名“达自辛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达辛庄”,1962年定为“下辛庄”。西青区中北斜乡有大稍直口村,位于南运河南岸,相传元朝时此地曾为屯兵之处,在此建一渡口,当时人称“骚子口”,明初形成村落,以其谐音“稍直口”为村名。西营门乡南运河南岸有小稍直口村,相传元朝时,此地也有一个渡口,亦称“骚子口”。明初形成聚落,后以“骚子口”的谐音更名为“稍直口”。后为避免重名,分别更名为“大稍直口”与“小稍直口”。武清区白古屯乡原有“骚子营”,元代成村,因张姓人家定居于此,初名“大张村”。因村西有元朝兵营,故民间俗称“骚子营”,以致本名脱落。1984年因村名不雅,而更为“稍子营”。武清区南蔡村乡原有“鞑子村”,元代初年渐成村落,当时此处为蒙古族小官吏的聚居地,至明代称为“鞑子村”,至清代演化为“达子寸”,1984年更为“达村”。

  津南区双港镇有村落名为“海河湾”,初名为“蛮子营”。清光绪年间,老海河从此流过,提督周盛传在此设营盘派兵驻守。因驻军多为安徽人,操南方口音,当地人俗称安徽籍士兵为“蛮子”,称其兵营为“蛮子营”。久而久之,村落亦以兵营名为村名了。1982年,因坐落于老海河弯道处而更名为“海河湾”。静海县亦有“蛮子营”村,明永乐年间在原兵营的基础上建村,因南方人较多,故名“蛮子营”。1982年更名为满意庄。

  北辰区南王平乡有“仁和营”,明永乐2年(1404)操外地口音的张姓迁徙至此定居,附近村落称之“侉子营”,后以谐音“侉自营”为村名。1984年以“仁义祥和”之意更为今名。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58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曾公祠·李公祠(作者:谭汝为)
--------------------------------------------------------------------------------
曾公祠·李公祠
2004年05月19日00:10 城市快报

  清代后期朝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先后在天津任直隶总督。在天津地名中留下了两座著名的祠堂——曾公祠和李公祠。

  曾公祠是清末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曾国藩的祠堂,位于今红桥区南运河北路北侧,现三条石中学内。祠堂建于清同治13年(1875年),为砖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古朴典雅。1982年从曾公祠正殿西南角发现一块碑石,系1875年由天津河间兵备道、天津知府、天津知县为建祠而立,该碑现存红桥区文物管理所。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湘军首领,1854年至1864年,积极参加镇压太平军农民运动,升任两江总督,封一等侯爵。1865至1866年,与李鸿章、左宗棠等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次年授大学士。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调任两江总督,1872年病死南京。清政府为表彰其功绩,谥号“文正”,并建祠祭祀。祠堂于1937年改为安清家庙,先后改为尚义小学、金钟桥小学。现为三条石中学,祠堂仅存原正殿部分,主体现为校办工厂车间。

  李公祠即李鸿章祠堂,原名李文忠公家祠,位于河北区天纬路李公祠西箭道4号,现为天津市五十七中学校址。清光绪31年(1905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持修建。李鸿章(1820~1901年),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淮军首领,因镇压太平军、捻军有功,先后担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首领,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立北洋海军。1901年死后谥号“文忠”。

  李公祠占地2万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正门设在子牙河畔,庭院中央安放李鸿章铜像,主体建筑为连九间的大殿堂,堪称津门古建筑中之佼佼者。祠堂内先后开办(或更名为)启明小学、庐山中学、向前中学、三十三中,现为五十七中校址。祠堂原建筑虽已不复存在,但李公祠大街、李公祠东箭道、李公祠西箭道等老街名却向后人指点着祠堂的方位。

  河东区有区片名——“李公楼”,相传清道光年间,海河东岸盐坨民工在今六纬路与十一经路交会处一带聚集而成村落,称李公楼,又名太平庄。此李公楼之“李公”与李公祠祭祀的“李公”毫无瓜葛,在此附带说明。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59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都市里的村庄(作者:谭汝为)
--------------------------------------------------------------------------------
都市里的村庄
2004年05月17日23:29 城市快报

  天津市老区片地名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村”“庄”为通名者为数众多,如何兴村、盐坨村、靶(革+当)村、白庙村、席厂村、和平村、益民村;万德庄、谦德庄、陈塘庄、大王庄、李七庄、张贵庄、万辛庄、复兴庄、小王庄、小刘庄、张兴庄、邵公庄、沧德庄、东于庄、西于庄、同义庄等。这些“村庄”聚落的形成,基本有三条途径,一是城外新建居 住区;二是大批农民逃难移居;三是屯兵军垦而成村落。

  1900年后,老居民越出拥挤的旧城,在南开、北开、西广开以及河东等地,陆续开辟新居住区。由于水旱灾害,河北沧州、山东德州一带的农民逃难来到天津,也在城外原有居住区边缘的洼地荒野上择高台建房定居,渐成新聚落。例如在海河以东,老龙头车站附近的沈、王、郭、旺等地向来是荒坟旷野,义和团运动后,也盖起成片民房,不断向周边扩张,形成了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旺道庄等。和平区气象台路何兴村大街一带原为荒地,上个世纪30年代何庆延、何庆城兄弟在此购地建房,形成一条土道,遂以“何家兴旺”之意取名“何兴村”。南开区西湖村、万德庄一带,旧时为坑塘洼地,形成两个村落后,郊县农民相继迁至此处搭盖窝棚或简易住房定居,后形成繁华的街市。

  元明清三代,部分漕兵、船工落户天津。明清两代军队北调常年驻守天津——徐达曾率大军沿京杭大运河北上驻扎天津,朱棣定都北京前后携南方士兵北上驻守,晚清曾国藩调淮军6万人驻守天津。这些漕兵、船工、士兵及其家属,最终都成了天津人。如南开区凌庄子是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燕王朱棣北上时,其部将凌某率部下及亲属在此驻扎,垦荒拓地,择高地筑房定居,渐成聚落,故名凌庄子。与此同时,燕王部下赵、金两姓人家在凌庄子北部一带荒洼苇地上,建房定居,形成聚落,故以“赵金”两姓为村名。

  以“村”“庄”为通名的天津地名,也有颇具意境之佳作,如河西区桃园村,原为荒地,1900年天主教会在此建房,因临近“陶园游乐场”(旧址为今新华中学)而谐音得名。再如南开区西湖村以及由此派生的序列街巷名,可以把人带入潋滟湖光与空濛山色之中。称为“庄子”的地名,多冠以单音节“姓”,如纪庄子、杨庄子、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詹庄子、汪庄子、郑庄子、娄庄子等。这些地名是城市聚落发展历史的自然体现,且多已成街区地名,已深入人心,很难贸然废止。但应指出:在一座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大都市里,对如许之多的村庄类老地名,应全面规划、稳妥地进行逐步改造。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0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津门两座周公祠(作者:谭汝为)
--------------------------------------------------------------------------------
津门两座周公祠
2004年05月20日00:54 城市快报

  天津有两座周公祠,可不是一码事。一个坐落在河东,是直隶布政使周馥的祠堂;另一个坐落在红桥,是天津总兵周盛传的祠堂。津门二“周公”,皆为安徽籍,各具文韬武略,分别在创办新政实业、屯垦发展农业上大有作为,均为天津近代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周馥(?~1920年)安徽建德人,历任天津海关道、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两江总督、闽浙总督等要职。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达30多年,举凡筹建北洋海军、开办海军学校、设立天津机器局、开发开平煤矿、筹建唐胥铁路等无不参与。1901年李鸿章病故后,周馥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其子周学熙(1866~1947年)历任天津道、直隶按察使,财政总长等要职,是清末民初北方财政、实业界的著名代表。周氏父子对于实施发展天津新政,繁荣天津现代经济,其功不可没。周馥祠堂位于今河东区四新东道小孙庄富贵里26号,始建于1924年,次年落成。占地31亩,建筑面积965平方米。解放后,祠堂及所藏古籍文物均捐献给国家,后建为学校的教学楼。

  坐落在红桥区三条石附近的周公祠,系纪念清末提督周盛传、周盛波兄弟而建的祠堂。清政府为周氏开发小站有功而建祠纪念。周盛传(1833~1885年),清末安徽合肥人,李鸿章部淮军“传字营”首领,历任广西右江镇总兵、湖南提督等职。其兄周盛波,为淮军“盛字营”首领,历任甘肃凉州镇总兵、湖南提督等职。周氏兄弟以率淮军驻守天津小站,开发改造马厂减河两岸的盐碱地,屯田试验生产小站稻而闻名。现在小站地名中的盛字营、传字营、前营、中营、营盘圈、南副营、操场河等,都是周盛传部下的驻地。

  小站地区原为斥卤之地,积潦纵横,盐碱低洼,芦苇丛生。清同治10年(187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提督周盛传兄弟率军驻青县马厂。后因修筑新城炮台,为便于往返修筑了马新大道(马厂至新城)。沿途设驿站,40里一大站,10里一小站。小站遂以得名。光绪元年(1875)周盛传兄弟率军在小站地区垦荒屯田,大兴水利,涤除积卤,种植水稻,反复试验,终获成功。于是天津小站稻名扬天下。

  周公祠堂今已无存,但从北开新街向南折西,通河北大街方位,有一条长330米的“周公祠西街”仍在。老地名犹如汗青史册,就是这样倔强而无声地向后人昭示着千秋功业。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1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双忠祠和聂公祠(作者:谭汝为)
--------------------------------------------------------------------------------
双忠祠和聂公祠
2004年05月20日19:59 城市快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三次进犯大沽炮台,均受到驻守炮台的中国守军的迎头痛击,其中以清咸丰9年(1859年)的“大沽战役”最为激烈。是年5月25日,英法联军舰队20余艘军舰侵入大沽口,炮击清军炮台,强行登陆。中国北炮台守军在直隶提督史荣椿等的率领下予以勇猛的还击,当地居民冒死运送给养,激战一昼夜。提督史荣椿在战 斗中被敌军炮火炸伤,仍指挥抗击,大呼杀敌,直至壮烈牺牲。指挥守卫南炮台的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奋勇当先,不幸中炮身亡。这次战役,英国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仓皇逃命。英法联军折损军舰13艘,死伤400多人,狼狈逃出海口。清政府为表彰史荣椿、龙汝元的功绩,在塘沽于家堡建“双忠祠”,以兹纪念。

  聂公祠是清末直隶提督聂士成祠堂,坐落在红桥区博物馆街5号,建于清光绪30年(1904年),占地3.2市亩,为砖木结构,清代建筑风格。聂士成,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历任太原镇总兵、直隶提督。在中法、中日战争时期,他曾分别在台湾、朝鲜立有战功。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聂士成奉命守卫天津。他参战前曾向直隶总督荣禄表示:“士成在一日,天津有一日,天津如失守,士成不见大帅。”决心与天津共存亡。7月9日,侵略军6000余人分兵向聂士成部发起大肆进攻,日本出动500多名骑兵从租界前来增援,聂士成被迫率部退至八里台一带,被敌军重重包围。聂士成毫不畏惧,率部与敌军激战三小时,身先士卒,挥刀督战,坚守八里台桥,身负重伤七处,腹破肠出,中炮阵亡,英勇捐躯。聂公遗体归葬故乡合肥,清廷追谥“忠节”。

  1905年,清政府在聂士成阵亡处(八里台桥旁)修建了一座“聂忠节公殉难处”纪念碑,碑文镌刻着“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化作怒涛飞海上;精忠留碧血,看此地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额为“正气凛然”四个大字。该桥被命名为聂公桥。2000年4月,天津市政府在聂公殉难处建成一座高4.18米的聂公铜像——聂士成将军横刀立马抗击敌寇的英姿,永远定格在津门儿女的心中。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2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以公司名命名街巷(作者:谭汝为)
--------------------------------------------------------------------------------
以公司名命名街巷
2004年05月21日21:41 城市快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天津的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荣业、东兴、利津、济安、广兴、广业、和利、宝兴、华兴、德基、德庆等房产公司,都是著名的实业。仅荣业、东兴等17家房产公司,就拥有自产房产18000多间,另有代理他人房产7700多间。表现在天津地名(尤其是和平区)上,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以公司名命名的街巷。

  劝业场游览区辽宁路至新华路之间有一条不足80米的泰隆路,介于原中原公司与劝业商场之间,两侧经营糖果糕点、烟酒罐头、南味食品、干鲜果品的摊亭店铺林立,诱人的色香味令孩童垂涎,使成人驻足,购者如云,生意兴隆。因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此街曾得俗名——“馋人街”。此街1901年由法国人建房筑路,以经营房地产的泰隆公司命名为泰隆路。附近还有一条杨福荫路,西北起长春道,东南至滨江道,长110米,宽5.6米。“杨福荫”并非人名,1918年由经营福荫公司的杨仲卓在此建房而形成一条街,故取姓加公司名命为路名。

  大兴街大兴里始建于1900年,因建房成巷的大兴房产公司而得名。开封道先农里始建于1901年,因经营者先农房产公司而得名。兴安路裕德里始建于1903年,因建房成巷的裕德房产公司而得名。和平路利津里始建于1906年,因建房成巷的利津房产公司而得名。东兴大街有多条东兴胡同,始建于1915年,因建房成巷的东兴房产公司而得名。桂林路协兴里建于1925年,因建房成巷的协兴房产公司而得名。洛阳道与湖南路交口处东南侧的先农大院,由英籍工程师雷德设计,1925年由先农房产公司建造,为连排式高级住宅。当时多为先农公司高级职员居住,故名。睦南道利增里建于1951年,因建房成巷的利增房产公司而得名。另如多伦道的益津里(益津房产公司)、福安大街的裕兴里(裕兴房产公司)、沈阳道的新津里(新津房产公司)、辽宁路的华中里(上海华中营建公司)、长沙路的永安里(永安房产公司)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14:41:00编辑过]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3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津门老影院(作者:谭汝为)
--------------------------------------------------------------------------------
津门老影院
2004年05月24日00:56 城市快报

  1902年,天津租界出现了第一座影院,是由外国人开设经营的。1911年,由中国人创建经营的第一座影院——位于法租界紫竹林(今滨江道与吉林路交会处附近)电车站旁的“权仙电影院”开业。影院创办者是天津人周紫云。他曾受雇在法国人经营的“万国电影院”当放映员,后离开万国影院,利用一座旧仓库改建成简陋的大厅,摆上几十条长板凳,使 用一台法国手摇放映机,放映外国风景片或情节简单的滑稽片,可接待二三百人。因电影娱乐形式新颖有趣,很吸引人;加之票价低廉,颇受市民欢迎。

  由于受到法租界当局的刁难,周紫云于1914年把影院迁移到南市东兴大街,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的影院——“上权仙茶园”,生意兴隆。后因遭火灾,于1918年在荣业大街重建“上权仙影院”,就是今天的淮海影院。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租界里的影院不断增多,例如位于小白楼的“平安影院”(今音乐厅)、位于滨江道与和平路交会处南侧的“光明社”(今光明影院)、位于解放路的“光陆影院”(今北京影院)、位于新华路的“明星影院”(今和平影院)、位于滨江道的“新新影院”(后改为新闻影院)、位于东站附近的“天升影院”(后改为解放桥影院)、位于曲阜道东端南侧,大光明桥附近的“蛱蝶影院”(今大光明影院)、位于成都道与洛阳道之间的“真光影院”(今曙光影院)、位于红桥区东南部的河北影院(今东风影院)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14:41:47编辑过]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4 发表于: 2004-05-25
天津地名考:僧王祠·张公祠·马公祠(作者:谭汝为)
--------------------------------------------------------------------------------
僧王祠·张公祠·马公祠
2004年05月25日01:23 城市快报

  以名人祠堂而派生的地名,还有僧王祠胡同、张公祠前街和马公祠胡同。

  红桥区西关大街西段北侧有僧王祠胡同。僧王祠就是清统兵大臣僧格林沁亲王的祠堂。僧格林沁(?~1865年)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道光5年(1825年)袭封郡王,咸丰3年(1853年)晋封亲王。咸丰九年(1859),僧格林沁率部在天津咸水沽、灰堆、葛沽一带屯垦营田数千亩。后为保卫天津、京畿,在大沽口、双港等地修筑炮台,在天津城周边修建壕墙,以御内乱外侮。1865年,僧格林沁所部在山东曹州(今菏泽)为捻军击败,他亦被杀。僧王祠在三官庙旧址由清政府修造,门悬御赐“丹心万古”匾额。旧址后为纺织第四配件厂。

  红桥区博物馆街附近有一条张公祠前街。张公祠就是直隶总督张树声的祠堂。张树声(1824~1884年)安徽合肥人,淮军主要将领之一,历任山西布政使、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兼办通商事务大臣、江苏巡抚、两广总督等要职。1882年4月,李鸿章因母亲逝世丁忧离职,由两广总督张树声暂署直隶总督。其期,张树声以出兵迅速,一举挫败日本驻朝鲜公使的政变活动而获得朝廷奖励,赏加太子太保衔。转年6月,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树声回任两广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广西边防备战不力,致使清军在北宁战败。张树声被革职留任,办理广东防务。同年10月病逝。天津设立张公祠,主要是纪念他在直隶总督任上之功绩。后张公祠旧址先后改为玻璃仪器仓库、铝品厂和市烟酒批发部。

  河北区黄纬路中段有一条马公祠胡同。马公祠就是清天津提督马玉昆的祠堂。马玉昆(?~1908年)安徽蒙城人,1899年擢任浙江提督,转年调任天津提督。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马玉昆负责驻守河东陈家沟、小树林一带,率部奋勇作战。天津城陷,马玉昆退至北仓配合义和团进行抵御。后护送慈禧、光绪逃往西安。翌年还京,加封太子太保衔。1908年卒于天津,朝廷建祠纪念。马公祠位于黄纬路中段东侧,为绿色琉璃瓦顶三进大殿。门外设石狮影壁,气势宏伟,旧址后为黄纬路小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14:42:36编辑过]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5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劝业会场(作者:谭汝为)
--------------------------------------------------------------------------------
劝业会场
2004年05月25日21:45 城市快报

  一谈到“劝业”,天津人就想到“劝业场”,其实早在劝业商场开业(1928年)的前25年,以“劝业”为内容,以接受西方先进技术为途径的实业救国运动,就在天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劝业”的“劝”,同荀子“劝学”的“劝”,都是“勉励”的意思;所谓“劝业”,就是学习西方现代管理和技术,勉励促进实业发展,振兴中国。
  清光绪29年(1903年),以“振兴全省工艺”为宗旨,由周学熙任总办的直隶工艺总局在天津成立。总局下设劝业陈列所(初名考工厂)、实习工场、劝业铁工厂等企业。劝业陈列所是我国最早的商品展览会,其宗旨是“考察本国、外国产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具体工作是:开放商品陈列室,举办劝工展览会,接受工艺咨询,组织工商演说,签订产品合同等。实习工场的宗旨是“培养工业,推广全省,俾国无游民,地无弃才”,为天津现代工业的振兴培养多工种的技术工人。劝业铁工厂由户部造币北分厂拨出部分厂房和机器组建而成,其宗旨是“创造机器开工艺先声,挽利权而便民用”,生产铸造、机械等产品。
  1905年,劝业会场竣工开幕。劝业会场位于中山路中段东南侧,其创设初衷就是为劝业陈列所设置一个理想的场地。为吸引广大民众参观现代实业商品展销会,省政府在河北大经路(今中山路)附近选择宽敞空地,在思源庄旧址上扩建成一座现代公园。劝业会场分为三个部分,进前门两侧是平房店铺,为商务区;过街钟楼后是山水池阁,为公园区;公园后侧建有商品陈列馆、省立图书馆和咨询局大楼,是北洋实业运动发展的一座平台。同年10月7日至14日,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劝业展览会,观众15万人次,交易额约3万元。1912年,劝业会场更名天津公园,后改称河北公园。1928年北伐胜利,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为中山公园。今天的中山公园只是当年劝业会场的三分之一。
  1927年,高星桥在法租界筹建天津劝业场时,法租界希望命名为法国商场。高星桥顶住压力,最终采纳了股东清皇室庆王载振的建议,命名为“劝业场”,并请津门大书法家华世奎题写的匾额。1928年,天津劝业场隆重开业,后发展为海内外驰名的大型商场,长盛不衰,如日中天;而早于它25年开业的“劝业会场”,却如尘封古物泯没无闻了。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6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意大利风情路名(作者:谭汝为)
--------------------------------------------------------------------------------
意大利风情路名
2004年05月27日01:15 城市快报

  河北区东南端的一宫地区(即原意大利租界区域),正在积极开发建设“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清光绪28年(1902年),意大利公使嘎里纳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在天津签订《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意租界四至是:南至海河,东接俄租界(今五经路),北至铁路,西至奥租界(今北安道、自由道),占地771亩。这是意大利在海外惟一的一块租界。在天津的九国租界中,意租界面积不大,建立较晚,但形成了独特的意大利风格建筑群。
  意租界住宅建筑群以马可·波罗广场(一宫圆形广场)为轴心,沿马可·波罗路(民族路)和但丁路(自由道)修造,东至佛罗伦萨道(民生路),西到里雅斯德道(北安道),南至桑朱利亚诺侯爵道(博爱道),北到埃马诺卡洛托道(进步路),东连天津火车站,南临海河,内含7条道路,占地约10万平方米,与市中心隔河相望。这里几乎囊括了意大利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尤其是马可·波罗广场周围的建筑,以凉亭圆拱和爱奥尼克式廊柱典型地体现出罗马风格。
  意租界两条十字交叉的主干线——今天的民族路和自由道——分别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和诗人但丁来命名。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少年时代就随父亲、叔父历游欧亚,21岁来到中国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受到当时中国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友好接待,在中国住了17年,游遍中国。回国后撰写游记,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介绍了中国的富庶和文明,引起西方世界对东方的向往。马可·波罗是中意人民友好往来的先驱,《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中意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但丁(1265年~1321年)是开文艺复兴抒情诗先河的一位伟大诗人,《神曲》为其代表作。天津九国租界道路,多以侵华军政头目来命名,显现出外国占领者傲慢的殖民色彩;而以艺术家命名的路名,惟有意租界一家而已。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7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文庙(作者:谭汝为)
--------------------------------------------------------------------------------
文庙
2004年05月28日00:39 城市快报

  文庙又名孔庙、文学,是奉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位于南开区东门内路北,由府庙、县庙组成,是市内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占地19.69亩,建筑面积3243平方米。
  天津于1404年设卫建城,后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戍守军士达16800人,加上家属和随军移居人口,数量相当可观。当时天津居户的主体就是军人户籍人口,而学校教育尚为空白,因而军人子女教育已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为解决此问题,1436年,天津左卫指挥佥事朱胜献出私宅,建成天津卫学——天津第一所公立学校诞生了。
  清雍正9年(1731年),天津升为府,卫学改为府学(府办的公立学校),文庙成为天津府的府庙。又因同为天津县治,雍正12年(1734年)于府庙西增建县庙,开办县学(县办的公立学校),形成府庙与县庙并列的建筑格局。二庙布局结构大略相同,只是县庙规模略小。府庙覆黄琉璃瓦顶,县庙为灰色瓦顶。文庙由牌坊、礼门、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建筑组成。
  文庙门外有两座牌坊,朱柱黛瓦,雕龙画彩,在庙前横街上分列左右,为二柱三楼式木质建筑。分别镶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额匾。这两座木结构过街牌楼是国内珍品。文庙内有泮桥,是架设在半圆形水池上的一座石拱桥,池名泮池。此源自周天子的学宫,因周天子的学宫四周环水,故天津文庙也建有泮池和泮桥。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歇山琉璃瓦顶,面积322平方米,雕梁画栋,黄琉璃瓦覆顶,金碧辉煌。殿前宽敞的月台陈列各种仪仗,是祭孔的地方。大成殿东跨院有文昌阁,西跨院有明伦堂。
  旧时,每年春秋两季(阴历二、八月)在文庙举行祀孔大典,其中以8月27日最为隆重,届时“钟鼓齐响,笙歌共鸣”,地方文武官员及各界人士都到此参拜。1927年,教育家严范孙等在文庙成立了“崇化学会”,聘请著名学者王襄、郑菊如等在此讲学,培养出许多文史方面的学者,后改为崇化中学。1949年改为东门内一中,后被少儿图书馆、新华书店古籍部等单位借用。1985年进行复原修缮,原驻内单位迁出。由文庙派生出“文学东箭道”“文学西箭道”等里巷。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8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武庙(作者:谭汝为)
--------------------------------------------------------------------------------
武庙
2004年05月29日00:09 城市快报

  与文学文庙相对的就是“武学”,俗称“武庙”。天津的武庙位于城厢西北角,东起武学东箭道,西至武学西箭道,南起府署街,北至北墙根。武庙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清两代培养军事人才官办的专门学校,兼为科考武生员的场所,还有祭奠历史武将、讲武谈兵等多种功能。
  最初,天津武庙设在西南城角的角楼上。《天津卫志》载:“初设西南城花楼上,供春秋二祭。”所谓“花楼”即为“角楼”。《天津通志》载:万历40年(1612年)“天津道高邦佐将武学从西南城角移建城内西北角,三卫掌印指挥张文学、赵如祖、杨大庆监修。设科正一员。”所谓“科正”,就是武学专门负责武艺训练的教官,由武功高超的武举人担纲。
  清雍正11年(1733年)天津知府李梅宾重修武庙。该庙坐北朝南,院深三进,中轴线前方是棂星门,进庙为仰圣门,东有名宦祠,西有乡贤祠。中庭正上方为武成殿,内祀周昭烈武成王。四配为吴司马孙武、齐司马田忌、汉留侯张良、汉武侯诸葛亮。后庭为启圣祠。东西跨院分别为明伦堂以及储美、毓秀、进德、修业四个书斋。每三年考试骑射、策论,选拔数十人入学。武生中文才优秀者仍可进入“文学”深造,意在揆文奋武,培养兼备之才。直至清雍正年间,才取消武学,一并“裁归儒学”。
  清光绪年间武庙遭焚毁,形成荒芜之地,后为官方裁卖,拆建为民宅。武学建筑及遗迹均已无存,但其名却镶嵌在老里巷地名(如“武学内”、“武学后”、“武学东箭道”、“武学西箭道”等)中一直沿用。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69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黄家花园(作者:谭汝为)
--------------------------------------------------------------------------------
黄家花园
2004年06月01日20:22 城市快报

  黄家花园位于和平区中部偏东南,泛指山西路与西安道交会处一带,1860年后沦为英租界。清朝末年候补道台黄荫芬在现南京路与山西路交口东侧(今天隆里、荣光里一带)购得一片荒地,建起一座小花园,故后人称这一带地域为“黄家花园”。
  1930年黄家花园成为商业区,后增设百货、服装、副食摊群,西安道和长沙路、潼关道曾被辟为食品和农贸市场。黄家花园区片北临墙子河(今南京路),西接吉利大厦、国际商场;向南可达民园体育场、人民体育馆;向北可通中心公园、劝业场;西与小白楼、大营门地区沟通,交通便利,为市中心繁华区之一。
  黄家花园一带在英租界时的路名是三安道(今山西路)、伦敦道(今西安道)、威灵顿道(今河北路)、伦敦道(今成都道)、伯斯道(今长沙路)、福发道(今岳阳道)、孟买道(今潼关道)、西芬道(今湖南路)。“胡同”在这里基本上已销声匿迹,里巷一律以“里”为通名,如天隆里、荣光里、静远里、庆华里、慧丰里(英商汇丰洋行名谐音)、鸿文里、忠义里、临河里、福顺里、鹏寿里、义达里、祯源里等。
  北起南京路、南至西安道的福顺里,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曾经是中共天津市委机关所在地。1938年至1939年,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姚依林同志曾在巷内12号设立市委的秘密机关;1938年10月至1941年9月,中共天津城工委书记顾磊曾在巷内50号“组成家庭”掩护市委机关工作。西安道西段南侧有义达里,1931年由邸经南等三人合资在此建造了12幢二层楼房,形成一条长约90米的里巷。因旧时称“十二”为“一打”,故取谐音“义达”作为巷名。今南京路在35年前是一条水沟——墙子河,1920年之后,在营口道、长沙路(耀华学校)、山西路、河北路、新华路(公安医院)、湖北路等横跨墙子河处陆续建起钢筋混凝土桥。其中营口道桥当时名为张庄大桥,湖北路桥又名孟庄大桥。1970年墙子河填平建南京路,路面下层利用原河槽建造地铁,当时以开工日期为标志,称为“7047工程”。
  居住在黄家花园一带的父老,自然记得当年在河北路、西安道、成都道三路交会处,原金城银行对过,建有一座圆形公厕。因其地处交通枢纽、商业闹市,面积规模在当时可谓堪冠津门,故而如厕者络绎不绝。天津籍作家何申曾撰文描述过这座遐迩闻名的公厕,其俗名却也别具一格——圆茅房。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70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大悲禅院(作者:谭汝为)
--------------------------------------------------------------------------------
大悲禅院
2004年06月03日00:23 城市快报

  大悲禅院坐落在河北区天纬路中段东北侧,占地16亩,因供奉观世音菩萨而得名。大悲禅院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康熙八年(1669)和光绪初年两度重修。同治11年(1872年)直 隶总督李鸿章在禅院附近建造营房,驻扎淮军。在寺庙东南角建造了一座五层高的瞭望塔,俗名“镇海楼”,并一度将禅院改称“得胜寺”。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寺院遭兵燹劫掠,僧众星散。1940年扩建东院,使始具今之规模。1954年、1978年,市政府两度拨款修建。大悲禅院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亦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天津市佛教协会设于该院。1986年开放,为天津市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
  大悲禅院气势恢弘,有东西两院。东院为寺庙主体,青砖绿瓦,雄伟壮观,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玄奘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等组成。西院现为附属部分,由文物殿、方丈殿和佛教协会办公室组成。
  天王殿供弥勒佛和韦驮像,两厢系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位居中心,殿高13米,供奉明代铸造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像高7米,连同莲花座重6吨,座上雕有9999个小佛。后殿名大悲殿,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像,高3.6米,由天津美院教师用两年时间精心雕塑而成。东配殿设玄奘法师纪念堂、讲经堂。西配殿为地藏殿及弘一法师纪念堂。
  大悲禅院曾以供奉过唐僧玄奘法师灵骨而闻名中外。1956年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时,应印度政府之请,将天津大悲禅院所供奉的玄奘灵骨,送往玄奘法师当年求学讲经圣地——印度那烂陀寺供奉。周汝昌先生曾赋诗曰:“大悲院里竞焚香,梵具禅音绕画梁。须识奘师遗迹在,曾分骏骨到吾乡。”大悲禅院的文物殿珍藏魏、晋、南北朝以及明、清各代的铜、铁、石、木制作的各种佛像数百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近年,河北区正在积极规划修建以文化、宗教、旅游为依托的大悲院商圈,建造规划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的大悲院凤凰城。规划蓝图中带有佛门色彩的一些拟议地名,如“慈海桥”、“放生台”、“舍利光幢”等,惹人注目。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71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大沽炮台(作者:谭汝为)
--------------------------------------------------------------------------------
大沽炮台
2004年06月04日00:29 城市快报

  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东南60公里处海河入海口两岸,初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当时为防倭寇侵扰而设。清嘉庆22年(1817年),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设一座炮台, 谓之南炮台、北炮台。炮台高5米,宽3米,进深2米,均为内土外砖结构。道光20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军屡欲北犯大沽口,直接威胁清廷。于是在大沽口南岸增建炮台两座,在北岸增建炮台一座,均用三合土夯筑,高5米,宽40米,进深2.7米。清咸丰八年(1858)为加强海防,确保京畿安全,清政府命僧格林沁全面整修大沽炮台,共建大型炮台6座,其中南岸3座筑在大沽村东,北岸2座筑在于家堡村南,另一为石头缝炮台,形成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大型炮台为主体,25座小炮台与之相配的完整防御体系。每座炮台高10米至17米,底座周长182米至224米,上砖下石,均用三合土、糯米汁浇灌夯筑而成,大小炮台共置炮64尊。近代,随着外国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大沽地区已成北方军事要地。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庚子国难,英法等列强的舰队曾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入侵。天津大沽地区军民,一次次用血肉之躯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一)1858年5月,英、法军舰约20艘向炮台开炮轰击,守军英勇还击,击伤敌舰4艘,炮台游击沙春元、陈毅壮烈牺牲。(二)1859年6月,英、法、美军舰20余艘再次炮轰炮台,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击沉敌舰4艘,击伤敌舰6艘,敌军伤亡400多人,英国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清军提督史荣椿、副将龙汝元在战斗中先后中弹,为国捐躯。(三)1860年8月,英、法出动30多艘军舰猛攻大沽口北岸的石缝炮台,清军提督乐善率军死守阵地,最后守军官兵全部阵亡。(四)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口,中国守军激战6小时,击伤敌舰6艘,打死打伤敌军260多人,天津镇总兵罗荣光英勇献身。1901年,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现仅存“威、震、海”及“石头缝”炮台遗址。
  1988年,国务院将大沽炮台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以“海门古塞”之誉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并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市政府拨款修复了“威”字炮台。市文物部门制定规划,修建“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公园将在清同治时期南岸炮台遗址区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0.5公里的地域内修建,恢复“威”“海”两座炮台的历史原貌,再现当年海门古塞伟岸雄姿。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72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北运河畔桃花堤(作者:谭汝为)
--------------------------------------------------------------------------------
北运河畔桃花堤
2004年06月04日19:44 城市快报

  桃花堤坐落在红桥区北部、勤俭道东端南侧、北运河南岸,占地约1.2万平方米。早在清初,丁字沽、西沽一带,尤其是北运河岸边,桃柳成行。每至春桃盛开之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游客如织,文士雅集,诗家挥毫。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泛舟大运河,对北运河畔的红桃翠柳十分欣赏,曾登岸观赏,赐名“桃柳堤”,并写《西沽二首》诗以抒 怀。20世纪初期,北洋大学迁来此地,其校歌就有“花堤霭霭,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的句子。北运河畔的桃花堤已成为津门胜景之一。
  每逢清明时节,杨柳吐丝,桃花绽红,来此踏青赏花者络绎不绝。1985年,桃柳堤建成桃花园,并逐年修建,现已建成“桃花园牌坊”、“迎春洞”、“清乾隆皇帝登临处”、“桃柳堤碑”、“龙亭”、“园中园”、“五龙壁”、“观桃台”等景观。园内有山桃、碧桃、蟠桃、垂枝桃、寿星桃、垂柳及各类乔灌木约数十个品种,5000多株桃柳与山石曲径、亭台阁榭相映生辉。自1990年以来,每年清明节前后,红桥区政府都在这里举行桃花节盛会,各种民间文艺演出、书画表演与展览、盆景展均汇集于此,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2001年,在原北洋大学的北运河畔建起一座景色明丽的“北洋园”,与桃花堤相邻相映,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由桃花堤派生出“桃花堤大道”、“桃花堤东道”、“桃花堤西道”、“桃花堤小学”、“桃花园南里”、“桃花园东里”、“桃花园西里”等系列地名。
  近年,北运河两岸开发改造的首批建设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北运河两岸将建成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风景线,千年运河旁沉寂多年的土地将旧貌换新颜。北辰区规划确定重建桃花寺风景区,恢复桃花寺庙宇、桃花渡古渡口、桃花口古驿铺等景观。在运河堤岸上规划遍植桃树,恢复当年“十里桃花映水红”、“红云遍地来”的美景。按照规划,还将建设屈家店自然风景区,并在滦水园、御河园、娱乐园等景点处设立12个码头,游人既可乘船观赏北运河畔的桃花美景,也可登岸踏青揽胜。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73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宁园(作者:谭汝为)
--------------------------------------------------------------------------------
宁园
2004年06月09日01:21 城市快报

  宁园又名北宁公园,位于中山北路西端北侧,天津北站东侧。占地5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园址系清光绪32年(1906年)秋,直隶总督袁世凯为推行新政,而委派周学熙辟建的种植园。其开办初衷,是辟建一座供科研、试验和生产工业原料的基地,为河北新区兴办的北洋实业工厂提供工业原料。1930年北宁铁路局出资购之,在种植园原有基础上,疏泉流,植竹木,修廊榭,置苑亭,筑路桥,改建为公园,于1931年深秋竣工开放。取用诸葛亮“宁静致远”之意命为“宁园”。又因系北宁铁路之产业,亦名北宁公园。“ 七七”事变后,园内湖心建筑被改建为疗养所,供日本侵华军官疗养用。解放后,因隶属天津铁路分局,曾一度改称“铁路工人文化宫”、“二七公园”。
  宁园沿袭中国古典造园的手法,叠山理水,花木亭阁错落其间。主要园景有九曲胜境、待月楼、湖心亭、叠翠山、畅观楼、鸳鸯亭、怡然堂等,并建有礼堂、图书馆、影剧院、游泳池等设施,园东北部还有动物饲养区及水族馆。园北部建有“致远塔”,塔身9层,高74.24米。塔内设置盘旋双向楼梯和电梯,塔内镶有百余块石刻,内容包括自仰韶文化、三代钟鼎乃至近代中国文化遗存,使游人内能观画,外能观景。
  “宁园”亦为河北区街道办事处之一,其四界为——东北起于育红路,与建昌道街道办事处连接;东南至金钟河大街,与王串场街道办事处接壤;西北与铁东路街办事处隔新开河相望;西部以京山铁路为界,与鸿顺里、望海楼两个街办事处为邻。中山北路、水产前街、中纺前街、金钟河大街横贯东西,建昌道、养鱼池路、万柳村大街纵穿南北。自20世纪90年代初平房改造以来,界内危陋平房大面积拆除,新建楼群连成一片,均以“园”字命名——如竞园里、赛园里、滨园里、汇园里、珍园里、泽园里、舒园里、花园里、芬园里、芳园里、皓园里、润园里、柳园里、随园公寓、泽园公寓等——形成与“宁园”相吻合的地名序列。潭汝为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174 发表于: 2004-06-18
天津地名考:永丰屯·双庙街(作者:谭汝为)
--------------------------------------------------------------------------------
永丰屯·双庙街
2004年06月10日00:38 城市快报

  永丰屯位于今红桥区南部双忠庙大街一带,原名张官屯,大约形成于明永乐年间(1404年~1424年)。明代实行兵屯制度,运河两岸有72屯,其中距天津卫最近的屯,就是坐落在西大湾子一带的张官屯。天津建卫后,城内逐渐形成五处集市——鼓楼的宝泉集、东门内的仁厚集、南门内的货泉集、西门内的富有集、北门内的大道集。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长和 居住区的扩大,明弘治六年(1493)在城外增添了五集一市——东门外的通济集、北门外的丰乐集、北门外西部的恒足集、张官屯的永丰集、娘娘宫前的宫前集,以及西门外的安西市。共有十集一市,每集每旬一次,十个集分日举行。这样就产生了一条民谚——“天津卫,天天集,今儿个不齐明儿个齐。”永丰集所在的西大湾子原为运河故道,为南北贸易和漕粮的集散地。后来,“永丰集”的名气远远大于所在地“张官屯”,于是人们就二名融合,称之为“永丰屯”了。该地吕祖堂早年曾有别名“永丰屯祠”。后因河道改变,西大湾子一带地势亦随之改变,失去了临河码头的优势之后,永丰屯就成历史地名渐渐被淡忘了。
  “永丰屯”地名淡出后,取而代之的就是“双忠庙大街”,俗称“双庙街”。该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红桥区南部,吕祖堂北侧,东与西湾大街相接,西至闸桥南路和如意庵大街相交处与阁外大街相接,原长520多米长,因街西端有双忠庙而得名。1995年3月建造芥园道,拆除了双忠庙大街东段31米、西段320米,现双庙街只余170米左右。清乾隆年间《天津县志》载:“双忠庙,明嘉靖2年(1523年)重建,在西门外永丰屯大街”;“在城外西北,祀关岳”。双忠庙建于明代,是一座合祀历史上两位忠臣楷模——关羽、岳飞的寺庙。清道光年间诗人崔旭曾写竹枝词咏之:“前朝石庙塑双忠,汉宋遥遥祭祀同;遗像凉丝生气在,千秋两个大英雄!”关岳合祀的祠庙在江南地区很为多见,但在北方地区极为罕见。
  双忠庙的庙址后为红桥区幼儿园。由“双庙”派生出不少里巷,如双庙前街、双庙街一条、双庙街二条、双庙后沟沿、双庙后横街、双庙东胡同、双庙街三道弯胡同、双庙后五福里、双庙后张家胡同、双庙后金家胡同等。原南头窑街道办事处(后更名为芥园街)下属的居民委员会,就有“双庙东居委会”和“双庙西居委会”。
  随着星移斗转,可列出运河河畔这片地域在地名演变上遗留的轨迹:张官屯→永丰集→永丰屯→双庙街→芥园道。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