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南京都市圈的概念第一次提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区域已经形成一个以南京为核心,包括安徽滁州、芜湖、马鞍山以及江苏镇江、扬州、淮安8座城市的都市圈经济体,主要目标是通过都市圈内各城市与南京进行全方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联动。
近年来,南京的主政者们一直心存焦虑:南京在城市规划和产业战略方面的频频调整后,与周边城市的差距不降反升。同时,由于苏南经济受上海影响更大,而苏北又距离南京太远,南京的吸引力也开始下降。
以工业总产值为例,2004年,南京与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的差距分别为9472亿元、4095亿元、1345亿元、1167亿元、477亿元;到了2007年,这个差距已经分别扩大到15777亿元、9984亿元、3159亿元、2243亿元、1615亿元;而2013年,差距依然在扩大。
与此同时,2009年11月,安徽省住建厅对《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进行公示,意味着合肥经济圈正式成立。2013年12月,原本为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的滁州宣布加入合肥经济圈,让南京、合肥两大城市圈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每经记者 查道坤 发自南京、合肥
自南京经济圈确立后,数十年间,包括滁州、宣城、马鞍山、芜湖在内的四个安徽城市陆续加入南京都市圈,这对于安徽省会合肥来说,或为一种难以名状的尴尬。
上述四个城市在安徽省内排名靠前,战略地位及资源优势不言而喻,资源外流使得合肥面临逐步被边缘化的可能。
作为应对,2009年11月,以合肥为中心的合肥经济圈成立,并迅速囊括淮南、六安、桐城。2013年12月25日,滁州市宣布回归,加入合肥经济圈,此举意味着未来南京、合肥两个城市圈之间将实现无缝对接,也将意味着“双圈”竞争加剧。
有业内人士认为,安徽之所以这么着急成立合肥经济圈,某种意义上拉开了与南京都市圈之间的圈地之战,背后是两个城市圈之间的资源争夺。
皖东南对接南京/
作为南京都市圈的“带头大哥”,南京在基础设施、产业转移、民生等领域与周边城市的自发合作一直颇有成效。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南京的机场、高铁车站一直辐射皖东南地区,滁州、马鞍山等安徽城市更是主动提出作南京的“后花园”、与南京“同城热恋”。
事实上,安徽这几座城市融入南京,也符合其坚持的东向发展战略,并促进了安徽对接长三角的意图。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之后,无论是产业,还是交通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不过,随着合作愈加密切,不少安徽的业内人士开始担心,这些城市的优势资源会逐步流出。“其实安徽并不希望包括滁州在内的几个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因为这些城市的优势资源流出,最终会导致合肥面临被边缘的可能。”国内区域经济方面的专家宋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他进一步分析道,“本质上来看,这种资源是相互的,南京从这些城市获得资源,反过来这些城市也从南京获得技术、人才等,但是在产业对接方面,这几个城市更多的是承接南京的产业转移,而南京是从这些城市获得产业的优势资源,实质就是资源外流到南京。”
滁州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副主任范德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都市圈与南京之间肯定是优势互补,资源同样也是互补,作为主导城市的南京在资源流进方面会比圈内其他城市多一些,这也是都市圈发展普遍的规则,但是总体来说,加入南京都市圈,肯定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合肥意在资源回流/
为了应对资源的外流,2009年11月15日,安徽省住建厅对《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进行公示,意味着合肥经济圈正式成立,包括合肥、巢湖、淮南、六安、桐城。
随后,2011年8月22日,安徽宣布对地级市巢湖进行分拆,相应调整了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将其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1市4县,马鞍市辖3区3县,芜湖市辖4区4县。
事实上,近几年来,安徽一直在调整发展战略,例如出台规划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合肥、芜湖等核心城市集中,以及包括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申报并获批,江北集中区、江南集中区的建设规划,试图形成以皖江城市带建设为轴心,合肥、芜湖为两个增长极的发展战略,使安徽成为加速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助推器。
合肥不仅是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同时也是合肥经济圈的领头羊,但受到城市空间的限制,其发展也受到制约。巢湖市的庐江县、居巢区划归合肥后,合肥一下变大了,其中面积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800万,土地和人口的规模都超过了南京。
“对巢湖的拆分,是安徽意在壮大合肥经济圈的一个表现,因为拆分巢湖增加了合肥的产业和城市发展规模,这背后也是应对南京都市圈的竞争。”宋坚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
区划调整后,作为内湖的巢湖带来的航运以及原有的铁路、航空,使得合肥的交通运输更为便捷。“巢湖的撤销,最有利的就是合肥,在增加合肥发展空间的同时,无论是皖江城市带还是合肥都市圈都将因此得到更快发展的机会。”南京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张建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同时,合肥经济圈做大后,它的辐射能力增强,周边资源会向其积聚。“合肥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吸引周边资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当初建立合肥经济圈的初衷,让那些外流的资源回流。”宋坚表示。
其实,业内人士看来,当初巢湖三分之后,扩大了合肥的实力,这一度让南京措手不及,也让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竞争开始加剧,因为这一方面可助推合肥经济圈的扩张与繁荣,另一方面也将引发南京都市圈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南京加快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打的服务型城市转变。
“双圈”竞争加剧/
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面对合肥经济圈的扩张,南京都市圈的辐射能力将受到考验。合肥的人力、土地、商务成本都低于南京,因此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不过,对于两个城市圈之间的竞争,范德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正常的市场经济趋势,有竞争才有发展和合作,“从政府角度来看,就是必须通过竞争才能产生合作,特别是产业界,无论是同质化,还是互补,实际上是形成了区域的一个产业链。”
此外,范德胜还表示,“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自然是发展的重点,所以合肥经济圈也是安徽省的一个重大战略,会吸引安徽省的优势资源。安徽现在就是皖南、皖北、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几大战略,每个战略都有各自的发展目标,其中合肥起到牵头作用,所以‘双圈’在竞争中各有优势,合肥经济圈被南京都市圈边缘化的可能性极小。”
同时,宋坚向记者表示,随着合肥经济圈的不断发展,未来成为都市圈也只是时间问题,“合肥经济圈已经吸纳了滁州,其产业规模和框架进一步扩大,并且经济圈也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合肥经济圈的发展和壮大,未来不排除在滁州之后,马鞍山以及芜湖等其他城市融入合肥经济圈,到那时南京和合肥两个城市圈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