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29阅读
  • 24回复

[云南]彝良县牛街分县是咋回事? 还有类似建制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8-04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区划改革 移动到本区(2015-09-14) —
湖北作家刘醒龙在《一滴水有多深》里有段文字,是关于彝良县牛街分县的。文中写到:

从记事以来,只晓得有分校、分局、分院、分厂,何曾听过这世上还有分县这种东西?
猛地从当地人提供的资料中读出这一内容,久久地叹为观止。从清王朝光绪三十四年到民国三十三年,即一七八三年(注:原文如此)至一九四四年七月三十一日,这块被两边大山挤压得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居然一直被设为彝良县牛街分县。这天荒地老以来的稀世奇闻……

上网搜索,在一个旅游网站发现有此记载:
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34/qiannianguzhenniujie.html
不妨照录于此:


牛街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十四年(1381)随芒部土司归附明朝,次年随芒部府隶云南布政政司,明洪武十六年正月随芒部府改隶四川布政使司。清雍正五年(1727)随镇雄复隶云南布政使司。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从镇雄划归当年始设的彝良县至今。明、清时期,因地连黔蜀、位居要冲、山深林密、广产竹笋,致采笋人云集,内地逃荒避难者藏慝林中。境内民众良莠不齐、纷争时发,故先设武职后文官治理。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今果稠衙门坪设簸酬长官司(武职)。清雍正四年(1726)设武官千总1员。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七日设牛街府知事(文官)。光绪三十四年始为彝良县牛街分县。民国33年(1944)7月31日撤分县置县辖牛街镇。1950年4月建立中国0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彝良县人民政府牛街区公所。后多次改建制为人民公社、区。1988年3月设为牛街镇人民政府至今。

但这并非官方之网,不知可信度如何。
另有博雅地名网记载为:
http://www.tcmap.com.cn/yunnan/yiliangxian_niujiezhen.html

牛街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十四年(1381)随芒部土司归附明朝。次年随芒部府隶云南布政政司明洪武十六年正月随芒部府改隶四川布政使司.清雍正五年(1727)随镇雄复隶云南布政使司。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从镇雄划归当年始设的彝良县至今

还有一个貌似镇政府网站,但没有记载历史沿革
http://ynszxc.gov.cn/szxc/villagePage/vindex.aspx?departmentid=521&classid=20982

因此,刘醒龙所写是否有据,尚不得而知。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8-05
是有这回事,牛街距县城太远,群山阻隔,当时这样设是对的。
ji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8-05
在一县远离县城的要冲设置分县,清朝设县丞,民国设县佐治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8-05
不会吧,论坛上之前就有此类文章,以楼主混迹论坛的时间,居然不知道。
行者无疆
007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8-05
回 jim 的帖子
jim:在一县远离县城的要冲设置分县,清朝设县丞,民国设县佐治理!(2014-08-05 09:07)嬀/color]

现在设黑区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8-05
确实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机构。
南州草民,人微言轻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8-05
@到此一游
        清雍正五年(1727年),镇雄府改土归流,改隶云南,属迤东道;雍正六年(1728年),降镇雄府为镇雄州,属昭通府;镇雄州于奎乡(即今彝良县奎香苗族彝族乡)彝良州同。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昭通府于所属镇雄州牛街(即今彝良县牛街镇)昭通府知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镇雄州由散州升为直隶州,直隶云南省;裁彝良州同,析镇雄直隶州之中西归仁里(治今彝良县奎香苗族彝族乡)、下西升平里(治今彝良县角奎镇)、下北长庆里(治今彝良县牛街镇)3个里(各有5甲),上北迎恩里(治今镇雄县罗坎镇)所属第四、第五2甲共17甲、352个村寨,置彝良县,治奎乡(即今彝良县奎香苗族彝族乡)。宣统二年(1910年),迁治角奎(即今彝良县角奎镇)。
        民国元年(1912年),彝良县划分为上、中、下三区,其中下区设于牛街。民国二年(1913年),于牛街置分治员。民国三年(1914年),改牛街分治员为牛街县佐(又称“牛街分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彝良县推行自治,于牛街设第五区(辖1镇7乡)及白水镇。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撤销牛街分县。

        按:“清朝统治时期,曾在县城以外的一些要地设置(分防)经历、巡检、弹压委员等官,协助知县进行治理。民国后在上述地区一律改设分治员,以后更名县佐。县佐为知县属官,代表知县对某一特殊地区进行统治。”(据《云南省志·地理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辞海》“县佐”条:“官名。辛亥革命后设置,为县知事佐理,设于县内要地,不与县知事同城。掌理县知事委办的各项事务,并于驻在地指挥监督该地警察及处理违警案件。后废。”《中国方志大辞典》“分县志”条:“记载分县事迹的志书,又名“县佐志”。分县是附设于大县之下的县,一般是大县八品县丞兼管分县事务,并主修分县志。分县制度在明、清时代的职方官制中没有明文记载,但可从分县志中找到分县的基本情况。如清代中叶以后,仅甘肃省就有九个分县,大都篡有“分县志”。比较知名的如清光绪《打拉池县丞志》。”
        民国二年(1913年),(永从县、下江县)各县设县署,县署设知事,(永从县丙妹)分县县佐。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县署为县政府,改知事为县长,改县佐为分县长。(据《从江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综上,分县”乃对县丞(清代)、分治员或县佐(民国)辖区的称谓。


参考资料:
《彝良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云南省志·地理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中国方志大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版
[ 此帖被超巨星在2014-08-05 20:32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8-05
回 超巨星 的帖子
超巨星:@到此一游  :
        清雍正五年(1727年),镇雄府改土归流,改隶云南,属迤东道;雍正六年(1728年),降镇雄府为镇雄州,属昭通府;镇雄州于奎乡(即今彝良县奎香苗族彝族乡)置彝良州同。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昭通府于所属镇雄州牛街( .. (2014-08-05 19:13) 

明清时代。
府的佐贰官就称分府,包括同知、通判、推官(清裁推官);并按顺序排,同知是二府,通判是三府,推官是四府。
州的佐贰官就称分州,包括州同知、州通判
县的佐贰官就称分县,包括县丞、主簿
无论这些佐贰官是驻府州县城,还是分驻地方。代府州县负责一个片区的日常事务

清朝,府州县的首领官也派驻地方,如经历、照磨、吏目、典史等,同派驻地方的佐贰官一样负责一个片区的日常事务。

民国初年,这些派驻地方的佐贰官和首领官统一改为县佐,其负责的片区即称为分县。
本帖提到的人: @到此一游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8-05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明清时代。
府的佐贰官就称分府,包括同知、通判、推官(清裁推官);并按顺序排,同知是二府,通判是三府,推官是四府。
州的佐贰官就称分州,包括州同知、州通判
县的佐贰官就称分县,包括县丞、主簿
....... (2014-08-05 21:48) 

明清时期的分府分县应该只是民间俗称而非实际区划单位。原因很简单,这些异地分驻的府州县佐贰只是承担同级政权的部分责任,确切的说以治安为重。不然的话,也不会有清代因改理事同知通判为抚民同知通判而来的厅。
有清一代,自府同知通判或县丞主薄以下都有“事简者不备”的惯例。而且即使有,也不一定异地分驻。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府一级,同知通判皆有的不少见,至少二者必有其一,而县一级,很少有县丞主薄同时并存的,二者都没有、由典史代领其职责的倒不少见。
清代,黄梅县在黄州府并不算大县,却是唯一设有县丞的县,驻县南的清江镇(小池),而当时该地属于因两省两县插花交界而社情复杂之地。荆州府的江陵县和监利县都算得上大县,却无县丞而有主薄,其中江陵县主薄署设在今江陵新县城郝穴,监利县主薄署设在朱河(迄今为监利县城以外的第一大镇)。
再如,明代至清初汉阳府只领汉阳汉川二县,后来割德安府孝感县以及安陆府沔阳州来隶,同知通判都驻汉口镇而非汉阳府城,沔阳州来隶时,原驻沔阳州新堤的安陆府同知移驻当时还隶属安陆府的荆门州沙洋,汉阳府同知或通判并没有来填补这个空当。清末汉阳府理事同知署改夏口抚民同知厅时,汉阳府通判署则迁移到仅仅几十里外的蔡甸(今汉阳县城)。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8-06
彝良县和宜良县那么近,如何区分?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8-06
回 坤舆任我行 的帖子
坤舆任我行:
彝良县和宜良县那么近,如何区分?

@坤舆任我行
1、版主也来歪楼?呵呵
2、彝良县和宜良县离得并不算很近(直线距离约310公里,实际距离更长),中间隔着好几个县市;不过都在云南省(东部)。
3、阿森版主记忆力超人,难道忘了本坛旧帖《宜良和彝良》(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94773)专门提过这个问题?
[ 此帖被超巨星在2014-08-06 12:37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08-06
回 超巨星 的帖子
超巨星:@坤舆任我行  :
1、版主也来歪楼?呵呵
2、彝良县和宜良县隔得并不算很近(相距约300公里),中间隔着几个县;不过都在云南省(东部)。
3、阿森版主记忆力超人,难道忘了本坛旧帖《宜良和彝良》(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94773)专门提过这个问题? (2014-08-06 11:29) 

毕竟都在云南东部,云南西部、南部和省外还是必须有区别的方法才行吧?
另外只回答2就行了,其余多余。3确实没印象了。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08-11
四川渠县三汇镇,在清代也设立过分县。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08-11
广东揭西的棉湖也是,不是县城却有城隍庙。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09-09
分县可能只是俗称,就像一些老人仍管村委叫大队一样。县丞不与知县同城而再重要乡镇驻点,是比较普遍的事情。类似于现在副县长驻某重要乡镇蹲点,并协调该乡镇与周边乡镇事务关系差不多
以人为伴 与人为善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09-10
回 超巨星 的帖子
超巨星:@到此一游  :
        清雍正五年(1727年),镇雄府改土归流,改隶云南,属迤东道;雍正六年(1728年),降镇雄府为镇雄州,属昭通府;镇雄州于奎乡(即今彝良县奎香苗族彝族乡)置彝良州同。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昭通府于所属镇雄州牛街( .. (2014-08-05 19:13)

彝良在光绪三十四年设县?还是民国二年?
查《光绪朝实录》三十四年镇雄、彝良都没有提到。
查《光绪朝奏折》三十四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朱批吏部奏折》有镇雄州的记录,但没有彝良县的记录,而且通查三十四年奏折,均没有提到彝良县。
光绪三十四年设彝良县的原始资料是哪个,《彝良县志》就不要提了。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14-09-10 01:29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4-09-12
清雍正九年(1731年),平武县设县丞署于清溪,分管县境东部地域(今青川县境),民间俗称青川分县;嘉庆十三年(1808年),设主簿署于大印山,分管县境南部地域,民间俗称大印分县。宣统三年(18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县丞署、主簿署解体。民国元年(1912年),青川地域设青川分县,长官始称分知事,后改为县佐,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撤销;大印未再设分县,改设巡警派驻所负责治安,不久即撤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推行“裁局改科,分区设署”政策,原青川分县地域设平武县第三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四川省政府发布民一字第21174号训令,以平武县第三区及昭化县所属之天隍、凉葛二乡建置青川县。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4-09-14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
彝良在光绪三十四年设县?还是民国二年?
查《光绪朝实录》三十四年镇雄、彝良都没有提到。
查《光绪朝奏折》三十四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朱批吏部奏折》有镇雄州的记录,但没有彝良县的记录,而且通查三十四年奏折,均没有提到彝良县。
光绪三十四年设彝良县的原始资料是哪个,《彝良县志》就不要提了。
.......
本帖提到的人: @超微星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4-09-15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
抱歉,因论坛@提醒功能失灵,今天才看到。
彝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县?还是民国二年(1913年)?的确以民国二年说为常见。光绪三十四年说,查到以下原始记载:
(光绪)三十四年正月癸卯(正月十七,1908.2.18),云贵总督锡良奏:“镇雄州距(昭通)府辽远,诸多不便,请将该州升为直隶州,增设一县(彝良县),仍隶于该州。……”。下部议。(《德宗实录》卷586,页15)
(光绪)三十四年正月XX(注:待查),朝廷吏部议复云贵总督锡良奏疏云:“议准。云南镇雄州升为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隶滇(迤)东道。裁去彝良州同,设彝良县,设知县(正七品)、典史(未入流)各官,隶镇雄州。……”(《吏部议复云贵总督锡良奏略》
(宣统)三年四月壬午(1911.5.12),谕内阁:“……撤任镇雄州牛街知事陈宗毅谬妄任性,不守官箴,即著革职……卸代彝良县试用知县郑家桢举动轻率,不顾大体,著以府经历降补。……”。(《宣统政纪》卷52,页34-36)
[ 此帖被超巨星在2014-09-15 18:29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09-15
回 超巨星 的帖子
超巨星:
抱歉,因论坛@提醒功能失灵,今天才看到。
彝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县?还是民国二年(1913年)?的确以民国二年说为常见。光绪三十四年说,查到以下原始记载:
(光绪)三十四年正月癸卯(正月十七,1908.2.18),云贵总督锡良奏:“镇雄州距(昭通)府辽远,诸多不便,请将该州升为直隶州,增设一县(彝良县),仍隶于该州。……”。下部议。(《德宗实
.......


谢谢。查了一下《各省沿革区域一览表》,的确发现“彝良县”条下面没有注释,按此书体例,即沿清朝之旧。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09-17
牛街分县终归于历史。青川 成功设县。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5-07-15
分县篡有分县志,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但不知分县志的体例跟县志是否相同,是否为国家正式承认的县级方志。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5-07-15
直到10几年前,杭州还有类似的情况。
1992年:从乡到镇,“三墩镇2号章”诞生

  杨荣林清楚地记得,那是1992年5月,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兴起“乡镇撤扩并”改革。当时,余杭市50多个乡镇被合并成了20多个,蒋村乡亦是其中之一,和双桥乡一起被并入三墩镇,蒋村乡成了三墩镇下面的一个“蒋村办事处”。


现在蒋村街道的经济科长骆雪林(左一),2000年
参与水电生产劳动时的情景。(查看大图<<<)

  合并的麻烦很快就来了,因为办事处在行政建制上不是政府一级单位,不具备政府的职能,结果,蒋村的老百姓原来只要在乡里办的事,现在不得不跑到三墩去。
  “那时的路很少,自行车已经是很好的交通工具,去三墩非常不方便。”杨荣林讲到这一段时,沉浸到了往事中,“因为不方便,有些人嫌麻烦就不去,结婚的时候连结婚登记都省了。”

  “那时候哪像现在,有这么强的婚姻法观念。村里的人大家都很熟悉,两个人结婚,只要办个酒席,走个世俗的程序就可以了。原来乡政府就在家附近,领证方便,现在要去三墩,村里人不乐意,懒得去。”杨荣林不由地笑了起来。

  “后来上级政府觉得这是个问题,就给双桥和我们蒋村各发了一个政府公章,分别是三墩镇人民政府1号章和2号章。但这个章不能做其它事情,只供婚姻登记用。”就这样,90年代初的蒋村办事处更像是一个民政局的下属机构。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5-07-15
直到10几年前,杭州还有类似的情况。
1992年:从乡到镇,“三墩镇2号章”诞生

  杨荣林清楚地记得,那是1992年5月,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兴起“乡镇撤扩并”改革。当时,余杭市50多个乡镇被合并成了20多个,蒋村乡亦是其中之一,和双桥乡一起被并入三墩镇,蒋村乡成了三墩镇下面的一个“蒋村办事处”。


现在蒋村街道的经济科长骆雪林(左一),2000年
参与水电生产劳动时的情景。(查看大图<<<)

  合并的麻烦很快就来了,因为办事处在行政建制上不是政府一级单位,不具备政府的职能,结果,蒋村的老百姓原来只要在乡里办的事,现在不得不跑到三墩去。
  “那时的路很少,自行车已经是很好的交通工具,去三墩非常不方便。”杨荣林讲到这一段时,沉浸到了往事中,“因为不方便,有些人嫌麻烦就不去,结婚的时候连结婚登记都省了。”

  “那时候哪像现在,有这么强的婚姻法观念。村里的人大家都很熟悉,两个人结婚,只要办个酒席,走个世俗的程序就可以了。原来乡政府就在家附近,领证方便,现在要去三墩,村里人不乐意,懒得去。”杨荣林不由地笑了起来。

  “后来上级政府觉得这是个问题,就给双桥和我们蒋村各发了一个政府公章,分别是三墩镇人民政府1号章和2号章。但这个章不能做其它事情,只供婚姻登记用。”就这样,90年代初的蒋村办事处更像是一个民政局的下属机构。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5-07-16
其实清国因为人口增多,而设置分县和佐贰官,就是20世纪大头、光头和腊肉设置的县辖区的前身。到了20世纪,人口多了,重心就进一步下移了。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