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站
北邻自贸区,南抵申嘉湖高速,距浦东机场约4公里,距迪士尼约10公里。力争今年四季度全面开工。建成后的上海东站站房面积将达60000平方米,有10座站台、22条线,主要办理沪通、沿江、沪乍杭方向的始发终到车,预计每日开行120对以上。上海东站还将与机场快线无缝并站,旅客能快速到达浦东机场、迪士尼乐园、中心城区及虹桥枢纽,成为可与虹桥比肩的浦东综合交通枢纽。
4月16日,铁路实行新列车运行图,上海首开直达川蓉的动卧高铁,全程不到13小时,睡一觉就到了成都。在当天首发的D952列车上,四川小伙张可很开心,“想想过去要40多小时,真是今非昔比了”。
从火车站广场外彻夜等候的客流,到如今公交化运行的高铁使旅客基本实现随到随走;从过去春运拥挤的车票卖场,到现在购票指尖一点的便捷;从动辄数十小时旅程,到如今高铁X小时生活圈……这一切的发生正是在这10年之间。
2007年1月28日,中国首趟动车组列车从上海南站驶出,白色的“和谐号”第一次飞驰在中华大地上。10年间,中国高铁从出生到茁壮成长为“国家名片”。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高铁在改变国人生活方式、改变时空距离同时,也成为“中国速度”的代名词,走向世界。
如今,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高铁网络最密集完善的区域。上海高铁建设速度依然不减,仅今年就将有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Ⅱ期等12项工程开工,总投资近2800亿元。
仍在快马加鞭中全速“奔跑”的上海高铁,还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想象与改变?上海铁路局局长郭竹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作了展望。
速度快了,改变的又何止是时空距离
我们为什么要造高铁?
这个问题,邓小平曾回答过:“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需要跑”。
真就像在“跑”。2008年春节前的一场雨雪冰冻灾害,数百万人滞留广州,成为中国春运矛盾的最突出写照,郭竹学时任广铁集团总经理,至今对那一幕印象深刻。“没见过春运,就不会懂得中国。当时,问题主要是社会需求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大城市、信息传递闭塞,最根本的是铁路运能运力不足。”
短短1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高铁密度已全球领先,平均1分多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驶离或到达上海,开行方向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高铁使铁路运能大幅提升,使铁路随市场需要调整成为可能,也为经济区域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与之相配的网络、实名制则解决了售票、倒票问题。”郭竹学说。
2007年,上海铁路局全年发送旅客2.23亿人次,此后每年以10%高速增长,至2016年已增至5.66亿人次,约占全国铁路客发量五分之一。高铁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上海到南京从3小时到1小时;到北京从1天1夜到5小时直达;到贵阳从两天到9小时……下转2版
如今上海铁路局开行的高铁动车一日可达的省市自治区已有21个。
有些影响,并不显而易见,却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高铁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迅速涌动,沿高铁线路出现的产业发展和分工,让区域内许多二三线城市实现了“弯道超车”,上海等枢纽城市功能也随之纾解;铁路产业链涵盖基建、车辆、运营维护等,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最终形成走廊产业经济带。
郭竹学说,上海最典型的莫过于虹桥,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立的虹桥商务区,已成为通过土地综合开发提升城市产业结构的最好案例,成为带动上海经济发展转型、促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支点。
密度高了,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可以这么说,高铁的发展,需要当地经济基础为支撑,而高铁又能成为助推上海龙头作用,与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郭竹学说。
经济活力需要经济要素的流动,高铁在方便人们出行同时,更带着各种经济要素创造出商机。这几年,“高铁X小时经济圈”成了流行词。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变得联系更加紧密,在一个个打出“城市后花园”、“长三角前哨站”、“功能转移区”的品牌背后,是长三角各个城市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上海的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正是在这层意义上,上海铁路局逐渐成为客运大局、经营大局、建设大局。从战略发展意义上说,长三角地区更需要一张不断织密的通江达海、纵横四方的高铁网络。当然,在日趋成熟的高铁网络上的再发展,侧重点自然与当年的京沪、沪宁等主干线建设有所不同。
比如,今年全新开工的12项工程,主要体现的是强化主通道,疏通微循环的全新理念。沪苏湖铁路就是通过商合杭铁路连接上海与皖南地区,形成新的客运通道。这些新项目中既有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有时速200公里/小时的客货共线,还有加快推进货运改革、拓展物流服务的新项目,期待以此形成高铁辐射更广泛、现代物流更完备的长三角发达铁路网。
建设也有了新方向、新格局。“比如沪苏湖铁路增加了上海往西的通道,沪通二期增加了上海往北的通道,如此,便形成了上海浦东与浦西的环线格局,再次提升上海枢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功能。”郭竹学如数家珍,“此外,铁路的建设也在探索新投资模式。比如,杭绍台城际铁路,便被纳入第一批以民营资本投资为主、政府投资参与的PPP高铁示范项目,这对中国铁路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课题。”
车站多了,未来更值得期待
市民最关心的是,未来几年,上海铁路还将有哪些新的重点项目、新的发展方向?
2017年在上海市境内开工的2个新项目,就值得一提。郭竹学说,“沪苏湖铁路,将成为连通上海、苏州和湖州等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也可辐射安徽皖南等地区,形成一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休闲旅游线。另一条沪通二期,既可为京沪高铁分流,更提供了强大的集疏运通道,带动影响浦东开发、自贸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项目。铁路连通港口后,大量集装箱通过铁路直接运出上海,目前在浦东外环等处常见的集卡也能少很多,减轻拥堵又减排。”
在沪通二期建设中,最受上海市民关注的莫过于上海东站。如今上海东站选址已确定,建成后的上海东站北邻自贸区,南抵申嘉湖高速,距浦东机场约4公里,距迪士尼约10公里。“上海东站将力争今年四季度全面开工。建成后的上海东站站房面积将达60000平方米,有10座站台、22条线,主要办理沪通、沿江、沪乍杭方向的始发终到车,预计每日开行120对以上。”郭竹学介绍,“上海东站还将与机场快线无缝并站,旅客能快速到达浦东机场、迪士尼乐园、中心城区及虹桥枢纽,成为可与虹桥比肩的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上海将实现上海、上海南、上海虹桥、上海东四大客运站并发的格局。”
“预计2020年,上海铁路局营业里程将达到13700公里,其中高铁近5900公里,区域内将形成干线成网、层次分明、能力均衡、方便快捷的铁路网络。”郭竹学介绍,今后几年,上海铁路既要加密拓展路网覆盖,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构建内外疏密有别、高效便捷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又要对现有线路进行扩能改造,提升路网整体质量;还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建设港口与城市的铁路通道集疏运体系,构建铁海联运的国际交通走廊。上海的航运中心影响力,才会再上新台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