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25阅读
  • 4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8):兴京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2-30
<P>新宾 宣统元年,升为府。广六百六十里,袤三百一十里。北极高四十一度四十五分十五秒。京师偏东八度三十七分十六秒。领县四。永陵在西四十里启运山,驻副都统。西三十里兴京城,驻协领。东纳噜窝集果尔敏珠敦,总谓之分水岭山脉,上接库哷纳窝集,下连龙冈。山西之水皆入辽河,山东之水皆入松花江,为辽河、松花江之分水岭,即汉志辽山也。浑河出其下。南源曰苏子河,左合索尔科河,西北流,北源曰英额河,左合滚马岭河,西南流,俱入抚顺。西南:平顶山,太子河北源所出,西入本溪。旧设驿一:穆喜。铺司四:南老城、大呼伦、洼子岭,入凤凰境;东旧门,通怀仁。</P>
<P>通化繁,难。府东南二百七十里。明,建州卫之额尔敏路。光绪三年置县,隶兴京同知。宣统元年改隶府。县境居旺清边门外。北:龙冈山脉,自兴京、海龙间纳噜窝集入,迤逦而东,历临江直达长白山,亘二百馀里。山南之水皆入鸭绿江,山北之水皆入松花江,为鸭绿江、松花江之分水岭,以其为永陵幹脉,故曰龙冈。南有浑江,自临江入,西流,屈东流,复迤西南入怀仁。左受大罗圈沟河、小罗圈沟河,右受哈泥河、加尔图库河。旧设马拨七:西哈马河、快当帽子、英额布、欢喜岭、半截拉子,入兴京;又由快当帽子西南行,曰高丽墓、头道沟等,达怀仁。</P>
<P>怀仁疲,难。府南一百八十里。明,建州卫之栋鄂部。光绪三年置县,隶兴京同知。宣统元年改隶府。县境居碱厂边门外。老岭在西南,太子河南源所出,西北入本溪。老岭山脉自龙冈分入,迤西与摩天岭接,山南之水皆入鸭绿江,山北之水皆入辽河,为辽河、鸭绿江之分水岭,国语曰萨禅山。浑江自通化入,流经北、西、南三面,入辑安。富尔江合衣密苏河自北,六道河、大雅河自西,流入浑江。富尔江口盖古梁口也。古栋鄂河,南入大雅河。西:四平街巡检,光绪四年置。浑江南流旋曲处有哈达山,乾隆十一年设莽牛哨于此,寻废。旧设马拨十:东北三层砬子、二棚甸子、硃胡沟、恆道川、长春沟,入通化境;西南大雅河、前牛毛、大青沟、砍椽沟、挂牌岭,入宽甸。</P>
<P>辑安疲,难。府东南四百二十里。明,建州卫之鸭绿江部。光绪二十八年,分通化、怀仁二县地,设治通沟口,置县隶兴京同知。宣统元年改隶府。东北:老岭冈。北:丸都山。鸭绿江在南,自临江入,迤西南入宽甸。西:浑江自怀仁入,南入鸭绿江,曰浑江口。光绪三十四年,设鸭、浑两江巡船。西岔沟门巡检,光绪三年置,驻通沟口,二十八年移驻。旧设马拨九:北同和岭、梨树沟、苇沙河、二道崴子、夹皮沟,入通化;西五道岭、皮条沟、上漏河、二棚甸子,入怀仁。又光绪三十四年城东新辟一道,由错草沟出临江。</P>
<P>临江繁,难。府东南五百九十里。明,鸭绿江部。光绪二十八年,分通化县地,设治帽兒山,置县隶兴京同知。宣统元年改隶府。北有龙冈。鸭绿江在南,自长白入,西北流,屈西南,入辑安。西:头道沟,以次而东,而东北,沿鸭绿江有二十五道沟,皆冈前山水,南流注江,县得其七,长白得其十八。北:三岔子,即长白山西南分水岭,浑江所出,西南流,左受红土崖河,入通化,旧所称佟家江也,西北入道江。巡检,光绪二十八年自帽兒山移驻,属通化,宣统元年来属。初,县西北接通化,山路险绝。光绪三十四年改修,自林子头越老爷岭,历三道阳岔达县治,剷山梁谿,长百二十馀里,通车马,名荡平岭道。</P>
<P>注:今迁治通化,属吉林省</P>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1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2-30

满族原本是北方历史上的女真族人,到了1616年,能征善战的民族英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落,取得了政权,并建都于新宾县境内赫图阿拉城,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到1635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称帝,皇太极宣称:我们从此不再是女真人,改称为满州人。直到后来的辛亥革命时期才统称为满族人。由于这个民族产生和成长于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的北方,他们世代以狩猎为生,个个都能;也必须是骑马的好手,射箭的高手,人人都骁勇善战,争当"巴图鲁"(英雄)。并且以各种兽名为英雄代名,如"虎"、"豹"、"熊"、"狼"、"野猪"等等。努尔哈赤就是"野猪皮"的意思。再加上他们善于吸收汉文化,努尔哈赤就反复读过《三国演义》,并从中吸收了军事、政治及治国之道。这便使这个民族发展很快。从满族建都、迁都可见一斑。1616年建都于新宾赫图阿拉城;1635年迁都于沈阳故宫;到1644年又迁都于北京故宫,并统一中国,建立清王朝。

  可以说,新宾的赫图阿拉城即是满族的发祥之地,又是清王朝的发祥之地。新宾现存的赫图阿拉城基本保存完好。其中有金銮殿、正白旗、衙门、关帝庙、附马府、点将台、地藏寺等古建筑。赫图阿拉意为横岗,现又称为老城。

  赫图阿拉城作为满族和清王朝的发祥之地,后来随着清王朝的兴盛发达而日渐被尊崇和重视,在此设府设厅,派宾驻守。清太宗皇太极尊赫图阿拉为"天眷兴京"。清王朝鼎盛北京后,顺治皇帝封赫图阿拉为"创业之地"而敕建保护。康熙皇帝在赫图阿拉设兴京城守卫。乾隆皇帝在此设兴京理事通判厅。光绪皇帝在此添设副都统衙门。后又改为"兴京府"。

赫图阿拉:满语,横岗。岗上原为建州宁古塔穆昆联盟的一个部落,努尔哈赤把它变成了载入史册的国都。

大清王朝的起点,沈阳故宫的故宫。

新宾:原名新兵堡,因努尔哈赤在此地征新兵一旅而得名。后来这里呈“四方来宾之象”,改名新宾。

兴京:公元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赫图阿拉城为“天眷兴京”。此后“兴京”成为本地地名,兴京城,兴京府,兴京县,沿用近三百年,直至民国18年(1929)经行政院批准改称新宾。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2-30
通化地域历史悠久,早在4 000多年前,通化市的浑江两岸已有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在繁衍生息。


周朝初年,通化为肃慎之南界,周宣王时为秽貊族韩侯领地。战国时为燕国辽东郡。秦朝称辽东外徼。汉朝为幽州刺史部玄菟郡上殷台县。三国时曾先后为公孙康、高句丽、魏国所辖。晋朝仍属玄菟郡,置平州。永嘉之乱后,出现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通化曾为前燕、后燕之域。南北朝、隋朝北部为勿吉地,南部为高句丽割据之地。唐朝灭高丽后,为河北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管辖。后属渤海国西京鸭绿府正州。梅河口一带则属长岭府治下。辽代属东京道辽阳府,置恒州、正州。金代属东京路婆速府管辖。元朝属辽阳行省辽阳路婆娑府管辖。明朝初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后设奴尔干都司建州卫。努尔哈赤称汗后,通化地区为清王朝入关前的重要基地。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置奉天府。1670年(清康熙九年),在辽东修筑柳条边,将通化地区划为“东边外”封禁地区,使这一带在近200年内森林茂密、野兽群集,成为人迹罕至的地方。咸丰年间弛禁,设垦务局,招民开荒。19世纪初,山东、河北“流民”涌入,在头道江(今通化市东昌区)逐渐形成村落,开禁不久,头道江便很快成为山区集镇。关于头道江地名的由来,因此地由玉皇山下向东数是第一个渡口,便称头道江,二道江、八道江,均由此而得名。头道江又称五股流,因这里有大小五条河汇聚在一起。

同治末年,因通化地处边陲,引起清廷重视,认为这里幅员辽阔,人口渐增,宜“添设州县”,“以系人心”。后来,金厂河金暴露,来此淘金的人因争夺采金地盘常发生殴斗,清政府为控制私垦和弹压所谓“金匪”,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分岫岩东边地增设通化、宽甸、怀仁(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3县。通化县治设于佟佳江(即浑江)北岸之头道江。隶属兴京府岫岩州。后改属兴京府抚民厅,辖境远及浑江、鸭绿江上游。金厂沟位于今通化市南,现称金厂,已设金厂镇,为镇政府驻地。清朝通化县设治前,因河中有沙金,时有流民私入禁区淘金,多春来秋去。在秋归时常发生抢夺械斗,清政府曾多次派员制止。所以说“金厂之名早于通化”。故而在当地有“先有金厂,后有通化”的俗语。意思是在通化县设治之前,就有了金厂这个地名。金厂名字出现以前,在金厂南有人开荒种地,称“二亩地”,故还有“先有二亩地,后有金厂”之说。

清朝封禁时期,有“流民”进入金厂沟淘金,亦有“罪犯逃入为匪”,因而“地面不宁”。清政府在此地设县时视这些边远地方为“不开化”的落后地区,认为此地是“顽民”、“盗风不息”,必须“怀之以仁德”、“广施教化”,以达到“抚辑闾阎,维系人民,以致淳朴”,潜移民风的目的。所以施以仁德,使之“通达开化”,即“消豆箕之煎,宜通化而安居。”故而清政府在设县时以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含义称谓“通化县”。通化之“通”,即有“贯通”之意,“化”者即“教化”也,就是要用“仁德”、“仁政”之类教化百姓,使之顺服,要通归王化,据此定名为“通化”。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又由通化县析出临江、辑安、柳河3县。1909年(清宣统元年),兴京抚民厅晋升为府,通化仍为其辖县。

通化县设治的第二年,在头道江北岸修城,城墙以砖石为主,周围2公里。通化自城郭形成,历尽沧桑,饱经忧患,到民国初年,“因得山区资源丰厚之利,舟楫驮队之便”,形成了贸易集散中心,当时通化号称“东边道第一都会”。

1913年(民国二年),通化县隶属奉天省东边道,道尹公署设于安东。1928年(民国十七年),隶属于辽宁省。1929年(民国十八年),废除道制,直属辽宁省。

东北沦陷后,通化为伪通化省公署所在地,辖通化、辑安、临江等9个县,已渐形成一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1年6月1日,从通化县析出通化街,升为省辖市。通化市为当时东北21个省辖市之一,这是通化市、通化县分治之始。

1945年“八•一五”光复,9月通化市、通化县民主联合政府成立。1947年5月22日,通化市第二次解放,市、县合署办公,隶属辽东省。1948年7月分设通化市、通化县,11月通化县迁至快大茂。1949年7月,通化县政府迁回市内北山。1954年8月,通化市、县第二次合署办公。1955年8月,通化市、县第三次分设。1959年3月通化市、县第三次合署办公。1962年6月,通化市、县第四次分设。1969年11月,通化县政府驻地由通化市区迁至快大茂镇。1971年2月,通化专区改为通化地区。1985年3月,通化地区改为通化市(地级),从原辖区中划出浑江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12-30

桓仁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距本溪市140公里,距沈阳市240公里,人口30多万,是一个以汉、满、朝三个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桓仁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繁衍生息,夏、商、周、春秋诸代得以进一步开发。长期以来,这里多被少数民族政权所占领,清初以后,桓仁一带被封禁,200多年几乎无人居住。道光年间,有些贫困的满、汉族人和朝鲜人违禁来此垦荒。

光绪3年(1877年),清政府正式解除对这一地区的封禁,批准设置县治。

民国三年(1914年)民国政府内务部因奉天省所属怀仁县与山西省怀仁县名称相同,以奉天省之怀仁县定名在后,于同年2月5日呈请大总统批准,去“怀”改桓,称奉天省怀仁县为桓仁县。

集安历史悠久,至少可溯及原始社会。境内已发现9处原始社会遗址,曾出土大批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及夹砂褐陶器。对鸭绿江、浑江流域的考古证明,至少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集安浑江、鸭绿江流域就已经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
据史料记载,新石器前期,集安一带就是古代人类重要居住地之一。远在唐、虞、夏、商之时,即已人烟早布;“禹平北土,置九州”,此地属齐州;舜分齐为营,此地转营州属。故集安地域建制较早。周武王灭商,“释箕子之囚”,箕子带5 000人回归商人旧地,“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周初大分封时,封燕侯于东,燕侯立都于蓟并逐步强盛,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公元前300年前后,此地转属燕之辽东郡。秦统一后,属秦辽东郡。汉初,在今集安设不尔县,治所不耐城(集安)。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西汉增设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不耐城属玄菟郡高句丽县管理。汉武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自夫余来浑江流域高句丽县境内建立卒本夫余地方政权(即后来的高句丽)。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自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迁都国内城(不耐城音转,今集安市)。自此,集安成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
高句丽迁都集安国内城后,数次派兵袭扰高句丽县暨玄菟郡治所,高句丽县治所南撤至今本溪附近,中央政权将今集安划入玄菟郡西盖马县,后又恢复为高句丽县。王莽新朝期间,因高句丽不服调遣,贬高句丽县为下句丽县。东汉后期改设丸都县。高句丽在今集安为王都期间,除维修国内城外,在今集安及附近修建尉那岩城(丸都山城)为王都,尚有在国内城附近筑平壤城、东黄城为王都的记载。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西晋置平州,辖辽东、玄菟、带方诸郡,重新划今集安隶属玄菟郡高句丽县。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南北朝的中原各王朝。公元427年,自国内城迁都平壤。今集安为高句丽别都,仍名国内。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收复集安,在今集安辖域岭前、岭后分设国内、苍岩二州,结束了集安作为高句丽别都239年的历史。公元668年,高句丽亡。唐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在今集安改设哥勿州,境内地区设丸都县。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荣于今黑龙江宁安东京城建立“震国”。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唐封其为渤海郡王,“震国”更名渤海,哥勿州暨丸都县渐入其境。渤海于今集安设正州,亦称沸流郡。正州迁治后建为渌州,渌州迁至今临江一带,今集安又改为桓都县;渤海强盛时期,设5京15府62州。于今集安设西京鸭绿府,不久迁至今临江一带。西京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今集安改设桓州,领桓州(先称丸都县、桓都县)、神水、淇乡3县。公元918年,民众以西京鸭渌府为中心反抗渤海,建立“定安国”,今集安仍为桓州。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立东丹国,后改称辽国。公元984年,“定安国”被辽所灭,仍复集安为桓州。改鸭渌府为渌州,桓州(今集安)为辽属县。
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辽建东京道于辽阳。桓州(今集安)属东京道辽阳府。公元1125年,金太祖灭辽,设19路分镇各地,东京路设于辽阳,桓州转归东京路婆速府管辖。公元1233年,蒙古军灭金,桓州归蒙古所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蒙古设“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桓州仍属元前之蒙古。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元在东北置辽阳行中书省,辖辽阳等7路,桓州属辽阳路东宁府。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明设立辽东都指挥使司,桓州归东宁府。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增设奴尔干都司,下设卫、所,桓州隶属南迁后的建州卫,为鸭渌江部,并渐为女真人的主要居住地区。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州卫都督佥事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清朝前身),定都赫图阿拉(新宾老城),今集安为其近辖之地,属建州女真满州部。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定北京后,陆续在东北设宁古塔、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今集安在地域上归吉林将军管辖,军事、行政由盛京将军指挥。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清置奉天府,今集安先后属奉天府尹、奉天巡抚管理。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清为保护“龙兴之地”,对东北东部进行首次封禁。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正式在辽东修筑柳条边墙,将今新宾汪清门、通化县英额布以东的辽阔地域列入禁区,今集安在其封禁之内。此后,历近200年于咸丰十年(1860年)解禁。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分岫岩东边地增设通化、宽甸、怀仁(今桓仁)3县。属奉天省兴京厅(宣统元年改为兴京府),今集安地域岭前属桓仁县,岭后属通化县,清于今集安通沟添置巡检衙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怀仁析出各5保共59牌,建辑安县(辑安,取“和安”之意。语出《史记.马相如传》“陛下继位,臣服天下,辑安中国”)。县城设鸭绿江北岸通沟口,治所通沟,属奉天省兴京府管辖,同时将巡检衙门迁往县属外岔沟门。1904年,划通化县滋生保岭东四牌为辑安太和保(1944年划归临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知县衙门由通沟口迁入国内城旧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翌年建立中华民国,实行省、道制,县衙门改称县公署,辑安定为三等县。1913年,辑安隶属奉天省东边道。1928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辑安隶属辽宁省东边道。1929年(民国十八年),成立东北政务委员会,废除道制,辑安直属辽宁省。
1931年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侵占东北,翌年3月建立伪满州国。1932年6月8日,日军侵占辑安。10月,辑安隶属奉天省,同月成立辑安县公署,定为丙类县。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2月,伪政权将东北肢解为14省,辑安县属伪安东省。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1日,又增设通化等5省,辑安县改隶伪通化省。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同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武装接收伪通化省公署。9月26日,成立通化民主政府。10月,建立安东省通化地区专员督查公署。11月20日,辑安成立民主政府,辑安隶属安东省通化地区专员督查公署。1946年1月,成立民主政权吉辽省通化分省,辑安隶属通化分省。同年2月10日,通化分省升格为省,属之。并于同年3月设通化地区专署。5月,辑安县随通化市、通化县合署后的通化市专员督查公署转隶安东省。1947年2月14日,辑安县民主政府改为辑安县政府。1947年5月,通化市县合署设治的通化市转属辽宁省,辑安脱离通化公署,直接隶属安东省。同年12月,通化市、县分署设治,划回安东省。1948年9月4日,辑安隶属安东省通化地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1949年5月,辽宁省部分市县与安东省合并,改为辽东省。5月18日,辑安县随同通化地区专员公署改隶辽东省。
1952年6月,撤销通化行政督查公署,辑安县直属辽东省。1954年8月,辑安县划归吉林省。同月20日,成立通化地区专员公署,辑安县隶属吉林省通化地区专员公署。
1965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准,3月8日省政府通知辑安县更名为集安县。
1985年2月4日,通化地区行署撤销,通化市升格为地级市,集安县归通化市管辖。1988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4月3日省政府通知撤销集安县建制,设立集安市(县级),直接领导乡镇,所辖地域不变。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2-30

临江的历史非常悠久,唐朝渤海国曾设西京鸭渌府神州,在
临江市置神鹿县,今临江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神鹿县和神州的治
所。
临江是浑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渤海国时期,已成为重
镇。初被称为猫耳山,因临江城西北侧耸立一座海拔1 069米的双
峰山,山顶双峰对峙,雄伟异常,形似猫耳,因而得名。猫耳山
属老龙岗山脉,孤立独秀,蔚然挺拔,背负白山,俯瞰绿水,登
上峰巅,白云缭绕,如入仙境,冬季银装素裹,宛如玉猫。至
今,当地还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猫耳山的美丽传说。据说“山顶
可容千余人守卫,能扼通往通化、集安的要道,山前之鸭绿江渡
口亦可控制。语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此山可以当之。”故
以地势险要而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山又称帽儿山,满语称多
拉哈苏苏。

从清朝初年开始为封禁区,今临江市境内还有一座封山,就是
因当时封禁而得名的。清顺治年间,开始在猫耳山设边台,派旗
兵把守。1877年(清光绪三年),在今临江城区设猫耳山分防巡
检,建衙署,修营垒,派兵驻扎,隶属通化县。冬天封河后巡检
衙门迁驻八道江。今之南围子,乃清统领左宝贵创修,设防营驻
此。
1902年8月4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一),设临江县,治所
设在猫耳山,同时添设岭西分防。因猫耳山濒临鸭绿江北岸,故
改称临江。派吴光国为设治委员,以南围子防营为县署,改防营
为捕盗营,移驻泡子北崖。
猫耳山曾是反清抗俄民众武装忠义军、六合拳的活动中心。设
临江县后,为县衙所在地,成为临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
927年这里曾爆发了著名的抗议日本在临江设立领事分馆的群众斗
争。1932年6月7日,日军侵占临江时,大刀会和辽宁民众自卫军
等曾在这里与日军进行过激烈的战斗。1945年12月8日,临江回到
人民手中。此后在四保临江战役期间,临江为南满根据地的中
心,是中共中央东北局、辽东分局、辽东军区及辽宁省党、政、
军机关所在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临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
作战和运输军用物资的主要通道之一。1949年至1959年,为临江
县城。1960年临江县改为浑江市后,市政府迁到八道江镇,设临
江镇,为浑江市辖镇。1985年撤销临江镇,设立浑江市临江区。
1992年9月1日,撤销临江区,重设临江县,以原临江区的行政
区域为临江县的行政区域,仍隶属于浑江市。1993年11月28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江县,设立临江市(县级),以原临江县
的行政区域为临江市的行政区域。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