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92阅读
  • 28回复

[资源]中国粮食进口量达到创纪录高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4-12
中国粮食进口量达到创纪录高位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粮食进口量达到164万吨,是一年前的6倍,较上月增加50%。
交易员表示,大规模的玉米购买可能是3月谷物进口大幅上涨的部分原因。中国约占全球玉米消费的20%,仅占全球玉米贸易的4%,但玉米购买量的突然增加令全球市场严重吃紧。中国今年1月和2月的玉米进口总量为126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00倍。中国国内玉米价格位居全球最高之列,1月至2月期间,商业公司利用中美玉米价格套利,进口玉米获利。然而,这个套利窗口现在已关闭。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4-12


反计人士质疑中国人均口粮需要400斤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4-12
随着农村劳动力锐减和撂荒面积攀升,中国将面临史无前例的粮食危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作物的价格暴涨。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4-12
回 2楼(greenlay) 的帖子
粮食进口与短缺无关,只与套利有关。
5.7亿吨的粮食产量和5000万吨(主要是大豆)进口,中国粮食总供给已经达到创纪录的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近6.2亿吨。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2-04-13 12:4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4-13
引用第2楼greenlay于2012-04-12 21:54发表的  :
随着农村劳动力锐减和撂荒面积攀升,中国将面临史无前例的粮食危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作物的价格暴涨。

不要过份看重撂荒,那些本就是薄田,产量不高的。没有人会将产量超过千斤的田撂荒的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4-13
Re:回 2楼(greenlay) 的帖子
引用第3楼燕山雪于2012-04-12 22:09发表的 回 2楼(greenlay) 的帖子 :
粮食进口与短缺无关,只与套利有关。
5.7亿吨的粮食产量和5000万吨(主要是大豆),中国粮食总供给已经达到创纪录的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近6.2亿吨。


你总是过份小看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结构、粮食质量的弹性。从人均占有量来看400公斤恐怕还达不到小康水平,五六百公斤也不嫌多。粮食结构方面,现在人的消费是讲究多样性的,但是事实上中国的粮食供应还是比较单一的。粮食质量方面,高质、低产粮现在恐怕绝迹了吧,但是将来呢

养殖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4-13
回 5楼(youyuan) 的帖子
现在欧美国家差不多每人800公斤的粮食消费,但是其中差不多30%是浪费,还有20%~30%是无益的甚至有害的冗余的消费,只会增加肠胃、肝胆和肾脏的负担。
还有,以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太多的肉蛋奶估计大多数人也消费不起。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4-13
Re:Re:回 2楼(greenlay) 的帖子
引用第5楼youyuan于2012-04-13 10:56发表的 Re:回 2楼(greenlay) 的帖子 :
现在人的消费是讲究多样性的,但是事实上中国的粮食供应还是比较单一的。粮食质量方面,高质、低产粮现在恐怕绝迹了吧,但是将来呢
养殖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比美国人丰富多了,北美只有面包,牛肉,披萨,汉堡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4-13
回 5楼(youyuan) 的帖子
中国人吃得东西不可能一下子比过去增长太多,去年农产品产量加超量进口,中国粮油超量库存至少已达到亿吨。
以前是进口美国二铵,现在是进口美国豆饼。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4-13
回 5楼(youyuan) 的帖子
人类的生物性之“贪吃的本性”

保健医生告诫我们不要贪吃甜食或脂肪类食物,因为贪吃和偏食都是坏毛病 (Harris, 1989)。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坏毛病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坏毛病呢?自然界食物本身没有‘好吃’或‘不好吃’的标记,但是我们大脑会自主地作出判断,将能量高或有营养的食物是归为好吃,将能量低或有毒的食物归类为不好吃。这样婴儿本能地喜欢吃甜食、肉、奶油等高能量食物,不喜欢吃粗纤维、草、树叶等低能量、有毒性或无法消化的食物。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具有这种分辨能力的个体会比其他个体更健康,可以繁殖更多的后代。长期的自然选择使人类具备了选择好吃食物(营养高、易消化的)和不好吃食物(营养少、难消化的)的能力(Hamburg, 1961)。这一点人类和其他动物是一致的。
500万年的人类历史中,狩猎采集生活占据了99%的时间。当男人们猎获了大象或河马等大型动物的时候,无法将其搬运回远处的村落。肉类食物的腐烂速度很快,周围还有很多其他食肉动物等待抢食,所以必须尽快地消费掉这些肉食。得到消息后全村人会集体搬家来到猎物尸体旁边住下,天天大量吃肉积累脂肪。原始部落人们不用担心肥胖的问题,因为这样大口吃肉的机会在一年里也并不多见。由于自然食物供给受季节和雨量等环境因素影响,常常出现食物不足的困扰。南非的传统狩猎采集民桑族人的体重明显随季节而变化,在食物丰富的雨季大量取食积累脂肪,体重显著增加;而进入食物匮乏的旱季,体重大幅下降(Lee, 1979)。相似的,野生黑猩猩的体重在雨季前期也明显增加,到旱季时明显减少。野生金丝猴在秋天大量取食果实膘肥体壮,而在食物匮乏的冬季体重急剧降低。对原始部落人们和野生猿猴来说,贪吃是一种适应能力,只有贪吃的个体才能在体内蓄积足够的脂肪,保证在食物匮乏季节的能量消耗和存活。如图1.2所示,野生金丝猴大量取食树皮渡过寒冬,贪吃个体会比不贪吃个体的生存率高,繁殖更多的后代。可以说,贪食和挑食是人类本性,是灵长类时代的遗产。

科学网张鹏老师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506&do=blog&id=556518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自然生活环境不同(如图1.3)。尤其是17世纪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超市里一年四季摆放着面包、香肠等玲琅满目的食物。人们的饮食方式以碳水化合物、糖和脂肪等高能量食物为中心,失去了季节性变化。在贪食、偏食的原始本性驱动下,人们每天取食大量高营养食物,逐渐出现了肥胖问题。现代社会的粮食农药残留、酒精中毒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是因为飞机、汽车和火车代替了人力移动方式。现代人觉得身心疲惫,是因为生活在由钢筋水泥围成的人造环境中。城市人口密度是自然环境中的上百倍,每一个人周围都是无数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社会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在工作压力等原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母亲放弃了母乳喂养,改用奶瓶给孩子喂奶,这样母亲患乳癌的几率增加,孩子抵抗力较母乳喂养的孩子低,容易患过敏性皮肤炎等疾病。现代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状态。
现代社会中蔓延着以往传统社会中都不曾出现的各种疾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血糖症、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胆囊癌、胆结石、痛风、肝硬化、静脉瘤、关节炎、粉刺、虫牙、花粉过敏症、过敏性皮炎等熟悉的名称。这些都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出现的现代疾病[1](Hamburg, 1961)。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狩猎采集民族的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纵观人类500万年的历史,现代社会的几百年时间实际很短暂,仅仅不过人类历史的万分之一。我们的身体和基因是在长期适应自然社会环境中塑造的,肥胖等现代疾病正体现了人类本性与急剧变化的现代环境之间的矛盾。
不同民族长期适应各自的取食习惯,形成了各自的身体特征,抵御现代疾病的能力也不一样。狩猎采集民族的生活方式因环境不同而不同,取食肉类的比例随纬度增加而增加。非洲草原的桑族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肉食比例不到30-40%(Lee, 1979)。而离赤道越远的人群,其肉食比例越高,例如北极圈爱斯基摩人的食物基本完全是肉类(Schaeffer, 1971)。北极圈爱斯基摩人接触了文明社会以后,生活习惯急速变化,因大量取食可口可乐、糖和巧克力等甜味食物,患上了现代疾病。爱斯基摩人原本习惯于大量取食肉类,在现代生活中容易遭受心脏病、糖尿病和痛风等与肥胖相关的疾病(Schaeffer, 1971)。而非洲桑民族则很少得这种病,他们的血糖值较低,血压稳定保持在70-130的健康范围内,并且不受年龄的影响(现代社会人的血压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他们取食盐量较少,小便中盐化物较少,相当于每天的摄盐量(Truswell et al., 1972)。稳定健康的血压水平可能与其取食习惯有关。
  现代社会女性常常遭受月经期心理不安等心理困扰,可能与体内荷尔蒙失调有关。传统社会的人类女性和非洲类人猿雌性成年后就会怀孕生子,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一般不会出现月经,哺乳期后很快又怀孕下一胎,这样月经在传统社会中是比较罕见的现象(Draper, 1977)。只有在青少年不孕期间(第一次月经到初次怀孕的几年里),女性和类人猿雌性才会出现连续月经现象。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女性采取多种避孕方法减少怀孕的可能,一生繁育子女的数量很少。由于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急速改变,现代女性不得不面临持续的月经困扰,承受着传统社会妇女没有的心理负担。
现代人过度强调干净,极力杜绝体内有肠道寄生虫,一些人甚至通过洗肠、洗血等方式清理自己体内细菌。我们的身体由100兆个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的内部都共生着原始细菌。这些细菌对人体及无害也无利,在长期进化中已成为细胞组成的一部分。过度清洁的习惯破坏了体内自然平衡,使免疫机制缺乏充分锻炼,常常会将一些无害物质作为抗原而出现过度的排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过敏性皮炎、花粉过敏等现代疾病。在亚洲和非洲狩猎采集民族没有那么强调干净,也没有过敏性皮炎等过敏疾病。解放前我国也很少有花粉过敏等疾病。这些现代疾病无疑与现代人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关。


[1] 现代病:指近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人们易患的一些疾病。究其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物质财富丰富,而另一方面使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生活习惯改变、生态污染等新的因素。因身体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而出现的各种疾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506&do=blog&id=556518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04-13
曾经听一个在国家储备粮库工作的熟人讲,粮库中有很大一部分储存期超过三年的粮食,已经不宜食用。消化的途径有二:作工业原料或支援金胖子的朝鲜。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04-13
回 10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粮食库存已超过2亿吨,实际上当前粮食供给能力不是6.2亿吨,而是8亿吨,甚至9亿吨。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2-04-13
光吃米吃不了这么多,主要是饲料和食用油给闹的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2-04-13
粮食这东西,即使产量过剩也不能减少耕种面积。

你不能指望临时从国外进口……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2-04-13
Re:回 10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引用第11楼燕山雪于2012-04-13 12:45发表的 回 10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
粮食库存已超过2亿吨,实际上当前粮食供给能力不是6.2亿吨,而是8亿吨,甚至9亿吨。

你的所谓超过2亿吨是什么?你指的是储备粮有7亿多吨,这个可能吗?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2-04-13
回 14楼(youyuan) 的帖子
张平:我国粮食库存达到年消费量的40% 小麦库存相当于一年产量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6日 15: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两会新华网

两会新华网快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6日说,我国粮食库存达到年消费量的40%,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通行标准;小麦库存有2000亿斤,相当于一年产量。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2-04-13
三次粮食过剩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第142次双周学术讨论会邀请了卢锋、严瑞珍、温铁军等几十位专家学者,讨论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粮食供求波动和相应的粮食政策变化及它对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启示。讨论会由卢锋作主题发言。

卢锋教授根据对粮食价格和农户库存的数据分析指出,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在现阶段已经出现了过剩,这是政策制定者应该认识到的事实。任何商品,只要在市场经济发生作用的环境下,理论上都有过剩的可能,这种过剩是相对于一定时期,相对于有效需求而言的,粮食也不例外。他认为粮食在80年代以来,发生过三次过剩。这可以从粮食实际价格和库存数据中得到证明。一种商品的实际价格如果远远低于其均衡价格,就说明发生了过剩。80年代以后,我国粮食实际价格呈现非常显著的周期变化,如果以实际价格的平均值作为均衡价格,则周期中的三个价格低谷时期说明发生了粮食过剩。过剩的另一个证据是库存。现实的库存量应当是基于合理库存量之上的,合理库存包括流动库存和储备库存两部分,流动库存的功能是解决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平稳性之间的矛盾;储备库存的功能是防范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我国拥有粮食库存的两大主体是农户和政府。从80年代以后,农户库存每年都超过合理库存水平一到两个月的库存量,并且超出的幅度越来越大。这表明,我国从供给潜力来说,不存在粮食紧缺问题,危机论更是得不到数据的支持。国家库存虽没有系列的数据,但从卖粮难、仓容危机等现象可以看出三个明显的高峰期,并且与粮价显示出的过剩时期恰好相符合。所以,80年代以来,粮食确实发生了过剩。

如果已经发生了过剩,而政策上却否认过剩,就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和财政亏损。用政策阻碍市场机制对过剩的调节,必然带来大量的过剩库存,而粮食库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个成本最终会变成政府的财政赤字。96年以后的保护价政策是财政亏损的一个原因。

我国在91年、92年出现粮食过剩,进行改革之后,到93年底,出现了粮价上涨,随后出现了通货膨胀。如何解释粮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就成为非常有政策含义的一个课题。当时有人提出了“双推论”:93年稻谷产量下降引起粮价上涨;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如果这两个推论成立,必然得出如下结论:一,93年放开粮价的改革行不通,不能依赖市场机制对稻谷进行调节;二,需要行政干预,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

卢锋教授认为,94年以后出台的粮食政策上的反复与“双推论”有逻辑联系。可见要讨论政策的变化,就必须考虑“双推论”是否成立。首先,稻谷产量下降是否真的导致了粮价上涨?这可由三方面来考察。一,80年代中期以后,南方稻谷减产,但北方粮食作物产量增加很快,不同品种的粮食之间替代性很强,一种减产,很容易被另一种增产替代。二,稻谷减产可能是对粮食需求结构变化的合理反映,而不是一种反常现象,日、韩、泰、马等国发展经验表明,随着收入增加,稻谷的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是逐渐下降的。三,粮价变动可能是周期性的反弹,92年真实粮价已达低谷,远远低于均衡水平,市场机制有反弹的要求,加上汇率改革和国际市场粮价的上涨,因此我国的粮价上涨完全没有必要造成恐慌。其次,粮价上涨是否真的导致了通货膨胀?粮价上涨先于通货膨胀并不能证明粮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原因。92年通胀很高时,真实粮价反而在下跌。而且,当真实粮价低于均衡水平时,它向均衡水平的上升是正常反弹,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既然政策背后的假设存在问题,政策的效果也就需要推敲了。96年,粮食产量已经达到2000年计划产量的上限,国家却出台了一个高峰的保护价,并且保护价收购的范围从合同订购的1200亿斤扩大到无限量地收购,这是非常强的保护,它使得粮食产量一直上升,过剩库存不断增大,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亏损,到98年国有粮食部门亏损呆账额已达上千亿元。出现这种巨额亏损的原因,首先是保护价政策。保护价可分两种,一种是以减少粮价波动为目的,但不提高均衡产量,不向农民转移收入的保护价,第二种是以提高均衡产量并向粮农转移收入为目的的保护价。我国所采用的是第二种保护价,在96年粮价达到高峰时大量购入粮食,不仅进一步加剧了库存过剩,也使国家承担了巨额亏损。第二,由于行政干预的效率低下,资源的损失,加上粮食部门“鼠患”严重,向农民转移收入的成本非常高。我国政府往往过于重视产量增加的政策效果,而不大意识到政策成本。这个不对称与粮食不过剩,与“双推论”有联系:只要粮食不可能过剩,刺激生产就可以了,怎么可能亏损呢?

农业这个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而供给是有弹性的,因而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各国的农业都不是完全靠市场调节的,关键在于,政府应该干预到什么程度。从根本上说,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必须进行粮食体制改革,使粮食体制走上一条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道路。

卢锋教授指出,粮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但不应把这个政治问题泛政治化,不要把粮价的周期波动统统当作政治问题。当前,我国人民的食物消费在温饱水平之上已有一个相当大的缓冲层,当粮食减少的波动没有影响到温饱时,不存在政治问题。同时,粮食减少也仅仅是个边际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如果过分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以政府保护价取代作为市场供求信号的市场均衡价格,忽视市场调节作用,一方面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另一方面会给国有部门造成亏损。国有粮食经营部门既承担政策性的收购任务,又进行追求利润的经营性活动,于是,就产生了种种钻空子、谋私利的行为。这两种功能必须分离,让市场真正发挥其调节功能。

我国实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难点有两个:第一,缺乏市场化的主体——私人粮商,这是因为经营粮食投资大,回报期长,风险高,而我国粮食政策反复变化,使流通体系中的私人粮商难以成熟。第二,过去,政府依靠国有粮食经营部门与9亿农民打交道,如果砍掉了这个制度渠道,农村的政治经济问题、社会管理问题如何解决。

可见,粮食体制的改革是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结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卢锋提出的粮食市场化改革方案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体制,允许和鼓励不同经营主体参与粮食流通,由市场决定价格,以库存释放,外贸手段实现短期调节,以生产调整进行中期调节,依靠科技进步进行长期调节,从而建立一套动态化的粮食市场调节机制。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2-04-13
发言者都得去吃健胃消食片了,北极星如是说。
im Tugendland
007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2-04-14
Re:回 2楼(greenlay) 的帖子
引用第3楼燕山雪于2012-04-12 22:09发表的 回 2楼(greenlay) 的帖子 :
粮食进口与短缺无关,只与套利有关。
5.7亿吨的粮食产量和5000万吨(主要是大豆)进口,中国粮食总供给已经达到创纪录的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近6.2亿吨。


搞笑,国家外汇管理局是吃干饭的吗?
海关都是摆设?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2-04-14
回 18楼(007) 的帖子
中国每年的外汇盈余买5亿吨粮食都是富富有余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2-04-14
Re:回 18楼(007) 的帖子
引用第19楼燕山雪于2012-04-14 11:07发表的 回 18楼(007) 的帖子 :
中国每年的外汇盈余买5亿吨粮食都是富富有余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

全世界一年粮食产量24亿吨左右,出口2亿吨,中国要买进5亿吨,理论上至少要两年半,而且前提是其他国家不进口粮食。
到时候,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余粮只对中国出口,呵呵!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粮价就和金价比肩了。
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2-04-14
回 20楼(honey1860) 的帖子
如果中国肯买,北美至少可以生产10亿吨粮食。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2-04-16
Re:回 20楼(honey1860) 的帖子
引用第21楼燕山雪于2012-04-14 21:29发表的 回 20楼(honey1860) 的帖子 :
如果中国肯买,北美至少可以生产10亿吨粮食。

如果这样的话,东北对中国的重要性是否会大大下降呢?比如大豆。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2-04-16
回 22楼(外星来客) 的帖子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中国不会进口那么多粮食,虽然中国生产粮食成本大约比北美高一倍。当然北美达到10亿吨产量时候,成本和中国也可能差不多了。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2-04-20
不把粮食安全考虑进来,所有的讨论前提都不存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