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刘晖大画家要求成立以太平为中心的两山一湖旅游特区的文章,转来给大家看看,里面谎话连篇,只字不提当初小黄山市是在强行划走自古属徽州歙县的黄山景区一带的事实,还造谣安徽省委早有规划要把九华山所在的青阳剥离池州交给太平,就如其当初在邓公指示里加入“成立黄山特区”的私货一样,却不敢提邓公1979年视察黄山时是在黄山所属歙县所在的徽州地委领导陪同,而非当时太平县所属的池州地委领导陪同,邓公“把黄山牌子打出去”的指示也是对当时不包含太平县的徽州地委书记魏心一说的,也就是说跟当时的太平县压根就没关系。而且在其“规划”中开口闭口这个那个旅游接待设施必须设在黄山区(也就是太平啦),说白了就是尽想好事自己全占,真TM不要脸
==================================================================
http://bbs.hefei.cc/thread-775579-1-1.html本文作者为民革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刘晖
原载中国方域杂志2003年第6期
皖南中部由于交通闭塞,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全国在开发中西部,具体到皖南地区则应重点开发中部。皖南中部一直缺少一个中心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宣城、徽州(屯溪)都处于皖南的地理边缘,在旅游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充分发挥皖南中部两大名山夹一太平湖的旅游资源、地理位置集中的优势,以及人口密度小带来的生态环境优势,以两山一湖为格局,在黄山北大门的黄山区(两山一湖的地理中心)建立独具特色的风景旅游疗养城市——黄山特区(地级),不但很有必要,而且符合皖南城市的合理布局,也是促进该地区脱贫致富迅速发展的最佳途径。目前两山一湖分属两个地区,处于封锁隔绝状态,优势一直得不到发挥,辜负了这一片大好河山。随着交通条件迅速改善,尽快进行结构调整,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强强联合的地区优势,加入全国全世界的旅游竞争中去,已时不待我。为此,本人写了九点意见,作了一个规划纲要,以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一)建立以两山一湖为格局的黄山旅游特区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众所周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三大景区规模之大、景观之典型、内容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品位之高、生态环境之优良、地理位置之集中(三大景区在直径80公里范围之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因此,必须在体制上进行创新,才能使其资源和地理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最优布局重新组合这三大景区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在三大景区地理中心——黄山北大门建立以两山一湖为格局的黄山特区,从而打破目前各大景区各自为政、小生产者狭隘的封闭局面。这种优化资源配置,强强联合,形成集团优势,将是一种崭新的体制,它科学合理,必将极大地促进该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激发该地区人民的主动精神、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有利于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统一号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将有利于吸引大量资金人才,更高层次地开发建设管理三大风景胜地;将有利于参与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来到两山一湖地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和召开国际会议;将真正使两山一湖起到龙头作用,带动周围的徽州、池州、宣城地区、沿江城市和安徽全省旅游业的大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实行特殊的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世世代代的全人类服务。
在三大景区的地理中心——黄山北大门建立以两山一湖为格局的黄山特区,对恢复徽州建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黄山市名称标准化、规范化,维护广大游客权益有着重大意义。
建立以两山一湖为格局的黄山旅游特区,不仅使该地区及周围和安徽全省人民获益,而且使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世世代代获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好事!
(二)将处于战略地位的黄山区从(大)黄山市的“市刮县、市卡县、市压县中解放出来,以充分发挥其突出的优势和战略作用)对于两山一湖和黄山区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各界许多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和广大人民群众早已取得共识,一致认为应当连为一体综合开发。1983年12月,撤销太平县成立省辖黄山市时,安徽省委就有计划待黄山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九华山划进来,形成两山一湖的格局。然而这个理想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战略规划却被1987年黄山徽州行政区划大变动搞得无影无踪了!更使专家制定的《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和规划评议会上的意见成了一纸空文!这绝非危言耸听,请看以下的历史和现状:
1987年11月在远离两山一湖的屯溪设立大黄山市,结果形成了以屯溪为中心的格局,两山一湖由于在行政组织上没有保证,综合开发无法落实,使两山一湖远远落后于全国旅游的形势。十多年来,大黄山市的一些人为了形成、巩固和维护以屯溪为中心,永远控制黄山风景区为市府驻地屯溪局部服务的地方割据局面,极力维持现行大黄山市行政区划和黄山山下分割的管理体制,极力阻挠山上<黄山风景区>和山下<黄山区>合二为一,使黄山风景区成为黄山区的一块“飞地”。大黄山市的一些人对黄山区实行全面关、卡、压,进行封杀,在应该投向黄山区的资金、项目上无理截留、不给或少给。在对外宣传、旅游路线的按排上则把黄山区撇在一边,以至一些外来投资者、游客、领导和记者竟不知黄山市下还有一个黄山区!请看以下几件铁的事实:
1、大黄山市政府连续举办八届规模宏大的黄山国际旅游山水节,竟没有一届安排在黄山区内举办。
2、在第七届旅游节上大黄山市向外推出的旅游线,竟没有一条通往太平湖。
3、在1999年出版的黄山市导游图中,竟把黄山区写成太平;黄山区到太平湖、到合肥无公路可通。看了这样的导游图,游客还敢来?
现在要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两山一湖建成世界级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决改变目前以屯溪为中心的现行(大)黄山市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否则,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战略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黄山特区(两山一湖)和徽州必须分别设立建置,以突出和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主要以自然景观称雄中国和世界(九华山的自然风景类似黄山),徽州则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名扬中外,两者各具鲜明的特色、内涵和地域特点。有特色就有优势,就有吸引力,分别设立建置,不但不会影响徽州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反而会更加促进徽州文化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增强吸引力。游客是不会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的,游罢两山一湖必然会被徽州文化特色吸引过去。反之,游罢徽州,也会被两山一湖的自然奇观、生态环境吸引过去,如此形成交相辉映、比翼双飞的局面,对促进安徽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大有好处。另外。徽州单独建置对提高安徽文化大省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徽州本身的工、农、林、茶、贸等各业发展都有好处。
(四)黄山特区(两山一湖)范围不宜过大,过大就会大而空,大而假、大而乱。
两山一湖旅游区规划把原徽州地区全部、池州地区全部、宣城地区部分都划入,这种划法把地理概念搞乱了。基本上把皖南地区大部分划进来了,这怎么能叫两山一湖?两山一湖就是指黄山、太平湖、九华山及其坐落之地黄山区、青阳县。这样,地理方位明确,不会误导游客。另外,徽州文化和两山一湖是两码事,划入两山一湖,徽州文化品牌自然被淹没了,不利于弘扬徽文化、做好徽文章。范围过大还会带来战线拉得太长,摊子铺得太大,撒胡椒面,顾此失彼,很难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精品优势。没有特色和精品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吸引力,只有在适宜的范围内,才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行重点突破,形成优势,出现精品,增强吸引力。
(五)关于两山一湖行政建置的称识问题。
1、经过反复思考比较,我认为还是以“特区”冠之比“市”更好。因为在中国的传统和习惯上一般称“市”:是指大量人口聚集的城区,而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都是风景名胜区,常住人口少,今后也会限制常住人口增多。叫“市”不准确,叫“特区”比较实际,而且更具吸引力。可以实行特殊政策,不受设“市”的人口标准限制。
2、两山一湖的建置称“黄山特区”为宜。邓小平同志1979年夏就已明确提出“建立黄山特区”的重要指示,这是世纪伟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我们应以实际行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刻理解,具体落实这一精辟见解。为此,建议中央政府对两山一湖予以特别重视,突破人口、产值的一般设市标准,建立以两山一湖为格局的“黄山特区”(1983年12月,国务院就已突破人口、产值框框,撤销太平县成立黄山市,现在扩大一点,将九华山、青阳县划进来时机已成熟>。安徽省的领导应以战略家的气魄,排除地方主义的干扰,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向中央政府提出建立“黄山特区”的报告,地方政府也应以顾全大局的胸怀,支持这一“双赢”的行政区划规划调整。黄山特区是一种体制创新。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一直没有深刻领会邓小平的超凡见解,耽误了二十多年,现在再也不能耽误了!
3、两山一湖建置称“黄山特区”,也是落实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黄山在国内外名声大,吸引力强,会收到良好效果。
(六)黄山特区政府(地级黄山市)驻地应放在黄山北大门。
l、地理位置的绝对优势:①处于两山一湖三大景区的地理中心,有利于加强三大景区的保护、管理、调控、开发建设;由于距离近,可降低各种成本,收到事半功倍之效。②处于皖南三大地区的地理中心,能真正做到中心开花,辐射四周,带动周边徽州、池州、宣城三地旅游业的发展(黄山北大门距离周边三个地区的景区、景点均在100公里左右)。③处于黄山一一太平湖——九华山一合肥旅游热线的战略地位,能使这一旅游线真正热起来, 带动安徽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2、交通游客集散优势:地理位置是不可改变的,但交通是可以改变的。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黄山北大门将是游客的集散中心,北方广大地区取道合肥一九华山一太平湖一一黄山北大门上黄山为最佳路线,长江中上游地区取道池州——九华山一一太平湖——黄山北大门上黄山为最佳路线,长江下游地区苏南、上海一南京——九华山——太平湖一一黄山北大门上黄山为最佳路线。南方各大省(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取道庐山一一九华山一一太平湖——黄山北大门上黄山为最佳路线。
3、人口优势:作为风景旅游度假胜地,应当比上其他类型的城市人口少一些为好,这样才能保持住生态环境的优势一空气清新,周围安静,没有污染,能吸引许多久住繁华大中城市的游客,远离车水马龙、喧嚣烦燥、空气污染的环境,来到黄山特区观光、度假、疗养,享受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4、背景优势:黄山北大门的南面是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几十座黄山奇峰,背面是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翡翠世界一一太平湖,在这里可以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景旅游疗养城市,得无独厚,无与伦比<距黄山9公里,距太平湖16公里)。
5、地形优势:黄山北大门是一块面积很大27平方公里)的开阔盆地,地势平坦,地下水和地上水资源丰富,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
6、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各个档次的旅游宾馆。饭店、通讯、交通、学校、医院、行政管理等设施齐全,稍加重点投资,便可适应两山一湖发展的需求。
7.实现了黄山市地名标准化、规范化:黄山特区(地级)政府驻地放在黄山北大门,开门推窗即见黄山,符合地名法规,符合黄山市特区命名的自然地理特征,不会产生误导游客来黄山的现象,可维护广大游客利益。
(七)关于三大景区的保护:
由于黄山、九华山(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平湖(有东方日内瓦湖的美誉)三大景区的特别价值、特殊地位和特殊影响,在制定总体规划时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保护放在突出的地位,在精心保护好风景名胜区的前提下制定因地制宜的旅游发展规划。
黄山的保护:
l、必须实行“山上游,山下住”的原则。在黄山四个大门边缘设立接待区,扩大旅游接待量,减少山上一部分接待设施,逐步恢复自然原貌(接待区只能就近放在黄山区境内,紧靠黄山,减少游客进入景区的路途时间,增加游客在景区的游览时间,才能方便游客人。
2.为了消除各种破坏隐患和潜伏危机,黄山管理机构和职工生活区应尽快从风景区内迁出,以拆除山上职工生活设施,减少供水量,拆除部分水库,恢复黄山自然原貌和生态平衡。
3、必须实行责、权、利相一致的管理体制,使与黄山紧邻的山下农民能真正感到因保护黄山而获得利益。
太平湖的保护:
l、太平湖的水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保持湖水清洁无污染是首要工作,源头及流域要实现没有污染源。
2.太平湖周边的林木要实行特殊政策,减少砍伐。要有计划培植满山遍岭的百年、千年森林,使太平湖周围成为森林浴的最佳胜地。要迁走湖边一部分山村居民,改变他们的生活经济来源,从事旅游业、养殖业,不能以卖林木为生。
3、今后太平湖周边的山场树木不得搞人工林,成片造林(竹林除外),以免影响观。
九华山的保护:
1、管理机构迁到山下,现已实行。
2.迁出部分居民到山下。
3、减少九华街做生意的设施和人员,增强佛国清静肃穆气氛,消除九华佛国成为繁华闹市的趋向。
在特区内实行几项特殊的地方规定和政策,以加强保护:①能源燃料的革命:逐步改成电气化、沼气化、液化气化,不烧柴,不烧煤。②实行无烟旅游特区(可先实行三大景区为无烟区)。③除竹林、杉林外,特区范围内今后不再砍伐树木。实现以上几点,两山一湖的生态环境必然成为世界级顶尖水平的风景名胜区。
(八)规划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
考虑到国内外远途游客的时间因素,不可能像专家考察团在专车迎送陪同下,有充裕的时间去细细品赏每一个景点,因此,规划必须突出重点,把三大景区(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和太平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精心规划、开发、建设、管理好,给国内外远途游客留下极深印象,使他们回去“现身说法”,从而吸引更多远途游客来两山一湖游览,然后辐射到四周。否则,处处都是重点,面面俱到,撒胡椒面,就很难形成优势和特点,其吸引力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大大削弱。要精心规划好黄山特区政府驻地的城市布局并形成个性特色,使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世界级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交通、通讯、接待、管理、环境、绿化、卫生方面都应成为世界一流的。
(九)三大景区的各自优势和劣势:
黄山:山上自然风景的观光有突出优势,吸引力大;会议、购物没有优势,游客容量有限。
九华山:山上自然风光和佛教建筑的观光、宗教活动有优势;会议、购物没有优势,游客容量有限。
太平湖:山光水色兼备,观光、度假、疗养。会议、购物、娱乐、水上活动均具优势(购物娱乐有待开发),游客容量最多、最大(其周边有充分的开发和发展余地,水景也最具吸引力并能留住客人;千岛湖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千岛湖每年游客人次超过黄山、九华山两大景区游客总量的一倍以上。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定两山一湖规划时去实地详细考察并规划这个重点项目)。
黄山特区规划纲要
指导思想: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精心规划,合理利用,科学开发,严格管理。
1、范围: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及其坐落的黄山区、青阳县。
2.特区政府驻地:三大景区的地理中心―――黄山北大门甘棠镇。
3、性质。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疗养、培训、召开国际会议等各种活动为主的风景旅游疗养度假城市。
4.建筑特色:和景区协调,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典型的皖南地方风格,统一协调而又有变化和时代感,融北京四合院、苏州园林、皖南民居特色为一体,高低错落的多层建筑掩映于青松翠竹绿树之中,没有那种高楼大厦林立的千城一面,使游客一到特区便有一种强烈的不同凡响、别具一格之感,有个性,有特色。
5.交通:特区范围内的现代化交通要与周围地区、国内外交通紧密联通,使国内外游客真正感到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便捷的交通,方便顺利地尽情游览特区范围内的景区、景点,快速从国内外各地往返于两山一湖旅游特区。为此,要做好规划,重点投资。
1、特区范围内:①尽快建设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高速公路。②提高环黄山、环太平湖环九华山公路等级。③在陵阳修建国际机场(与现在的屯溪机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由陵阳机场进入两山一湖,由屯溪机场出或由屯溪机场进入徽州再进入两山一湖,由陵阳机场出,两机场不矛盾,不重复)。④在黄山北大门修建黄山直升机场(用于空中观赏三大景区)。⑤从沿江铁路接一支线到黄山北大门、西大门,延伸到黟县渔亭,连接皖赣线。⑤打通黄山区樵山——泾县茂林的公路,提高等级,与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查济古民居、茂林古民居、李白桃花潭联成游览线,可缩短芜湖、宣城至黄山距离达40公里,有利于上海、江苏方面的旅客来两山一湖游览。①打通黄山区新明乡黄华岭与旌德兴隆公路,提高等级,并与绩溪、宁国鸿门——天目山一一徽缴高速路(汤家湾)连结,可缩短杭州至两山一湖距离至少70公里。
2.特区范围外围:①沿江铁路已于 2003年开工,竣工后,武汉、九江、庐山、上海、南京等沿线大中城市的游客将顺利进入两山一湖。②沿江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建成之后,将为沿江地区的游客来往提供极为方便的交通线路,因为800公里之内,高速公路优势远远高于铁路和航空、③合肥一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已经动工,这将有利于北方游客取道合肥往返于两山一湖,有利于合肥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两山一湖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合肥的市民来往两山一湖,游览度假,并大大促进合肥旅游业发展。④上海--一湖州——宣城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利于上海——中国最大城市的游客往返于两山一湖观光度假,这是上海来往两山一湖的最佳路线。⑤杭州一一一一徽州(屯溪)高速公路,将有利于杭州的游客往返于黄山和徽州文化旅游区。⑤修建沿江铁路与皖赣铁路的连接线,经青阳、太平湖。黄山北门、西门、黟县渔亭,有利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区游客直接到黄山北门和太平湖、九华山。
旅游路线的安排设计必须以游客为中心,为游客着想,把游客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让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在顺路的情况下,沿途多看几处精华的景区、景点,使游客感到经济、方便、精彩,不虚此行。
1、为了保护黄山,黄山北大门将是游客的大本营。
2、随着合肥一一一一黄山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沿江铁路、铜陵——黄山的铁路、陵阳国际机场的建成,必然在黄山北大门(两山一湖特区政府驻地)形成游客集散中心,接待基地,且能以黄山北大门为中心,形成辐射四周的最佳旅游路线如下:
黄山(北大门)----太平湖——九华山一一一一合肥
黄山(北大门)----太平湖——九华山一南京——苏州
黄山(北大门)----太平湖——九华山——池州一一庐山一一武汉或南昌
黄山(北大门)一一太平湖一一一一一桃花潭一一查济古民居——云岭一宣城
黄山(北大门)——樵山一一茂林古民居——云岭--一芜湖
黄山(北大门)——黟县古民居一一齐云山——屯溪——歙县—绩溪
黄山(北大门)——黟县古民居——齐云山——屯溪——千岛湖一一一一杭州
黄山(北大门)----太平湖——石台溶洞一一一一一牯牛降
黄山(北大门)--太平湖一一一一石台溶洞一一一秋浦河一池州
(1986年初稿. 00年5月二稿. O3年11月三稿)
(本文作者为民革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www.hslh.net)
黄山地名迷雾重重
曾经,黄山就是山,是风景名胜,松涛云海,壁立千仞。现在,黄山是个市,有三区四县,是李戴张冠。过去,游客到“黄山”,仰头见山;现在,游客到“黄山”,却不见黄山真面目,黄山尚在路途遥遥的百里之外。
如此地名歧义引起的混乱,缘于1987年的一次行政区划更改。这次更改,不仅使真正的黄山遁入云雾深处,而且堙灭了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同时还误导游客,侵害消费者权益,乃至使黄山的旅游资源不能得以合理开发,黄山旅游区守着金饭碗却成了省里的扶贫对象。
1983年,黄山市成立,管辖范围也仅限于风景区周边范围,面积1669平方公里,人口14万。黄山市政府离黄山不足10公里。
1987年,黄山的行政区划被莫名其妙地更改,黄山市所辖范围急剧膨胀,面积达9980平方公里,人口也扩张到146万。而黄山市政府所在地也被移至距黄山近百公里外的原徽州地委所在地屯溪。徽州被易名黄山,而作为徽商、徽剧、徽墨等等经济、文化现象和产品发源地的徽州,代表着安徽之“徽”的徽州,从此消失。
黄山市下辖黄山区,黄山区下辖黄山风景区,但黄山区对黄山风景区却无权管辖,黄山市市长兼任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黄山的区划和体制简直如黄山一样层峦叠嶂、迷雾重重。衍生出来的结果是,“黄山”成了一顶金帽子,黄山风景区的七邻八舍九族都争着往自己头上戴。比如屯溪火车站改名黄山火车站,屯溪机场改名黄山机场,距风景区一二百公里外的饭店宾馆也挂上了“黄山”的牌子。
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高举“黄山”牌,游客却不知此黄山离真黄山尚路途遥遥。那些以为到了黄山火车站和黄山机场就到了黄山风景区的游客,其实已经走了好大的弯路,到了他们本无意到达的屯溪。而该地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还有79公里,到北大门还有135公里。
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改制后的黄山市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安徽省都位居末尾。《人民日报》曾载文分析说,黄山旅游区坐拥名满天下的风景资源,却沦为安徽省的扶贫攻坚目标,其重要原因在于黄山行政区划更改后,皖南处处皆黄山,乱了黄山真面目。加上摊子太大,资金使用分散,以黄山为中心的旅游开发变成以屯溪为中心,本末倒置,制约了黄山旅游业的发展,并使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同时,黄山地名指向混乱,也误导了游客,使黄山声誉受损。
据了解,黄山的地名问题也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重视,至今已有500多人次的“两会”代表、委员连续4年就黄山问题提出建议和提案,呼吁“依法行政,纠正黄山地名的张冠李戴,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
黄山地名问题长达十几年的纷争虽然未了,却已为其他地方的类似问题提供了前车之鉴。几年来,已有江西吉安地区欲改为井冈山市被否定,泰安市欲改为泰山市被否定,华阴欲改华山也没改成。另外,湖北的沙市和荆州市曾合并改名荆沙市,后当地政府听取各界呼声,尊重历史赐予,恢复荆州市地名。
有关专家表示,很多地名纷争皆反映出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作祟,反映出一些决策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缺乏尊重,反映出某些决策缺乏民主的听证和科学的论证,而面对地名纷争所反映出的这些问题,惟一有效的解决途径还是要凭借两个字———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