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236阅读
  • 52回复

[黑龙江]伊春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4-01-28
伊春整体成为一个县,那十几个区成为县辖市。级别全部降一级,但可以叫市长了——也算心里有点平衡吧。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4-01-28
以下是引用范缜在2004-1-27 22:46:14的发言:
QQme:
降了一级,原先是处级,现在降为科级。

因为没有县级区,所以都变成了处级镇。
晕,不讨论这个了,他们全部下岗我最开心。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4-02-01
伊春市的各个区的城市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除了伊春区以外,有的区每年只盖一栋楼,或者干脆不建设。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4-02-01
伊春市早就应该撤市建县了。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4-02-02
以下是引用小孩子在2004-2-1 22:05:38的发言:
伊春市早就应该撤市建县了。


支持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4-02-05
伊春市都是森工企业职工为主题的地区。如果分出林业来,有地方政府管理的其实就没有什么东西了。主要是伊春市应该大力发展非林产业,让林业在经济中占的比例小到一定程度,政企分开就到了时机了。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4-02-14




 伊春信息港 >> 当地消息 〖精心谋划绘蓝图 顽强拼搏铸辉煌〗


—— 访省人大代表、市长许兆君 伊春日报记者 马雁凌
省长张左己在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省人大代表、伊春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兆君在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更是令人注目,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派记者前来采访。在伊春代表团驻地,记者就伊春市如何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发展,确保全胜为题,采访了许兆君代表。
许兆君说,省长张左己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2004年工作任务。2004年是全面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招商引资和改善环境年。我市要按照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去做。
许兆君说,林区开发建设50多年来,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惨重代价。伊春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困,因林而转。近年来,伊春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2003年,全市人民经受了种种考验,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克服“非典”疫情和火灾、干旱、洪涝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这是伊春人民做出的新贡献。伊春发展五大优势特色产业,这是历史性突破。现在,已经明确了伊春经济发展定位:要进一步推进天保工程的扩大和延伸,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在林权制度改革和发展民有林上实现突破;确定了“世界知名、中国一流、中等规模、生态园林”的城市建设目标;实施项目牵动战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抓好今年工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突出“一个主题”,加强“两个管理”,坚持“三个扩大”,实现“四个突破”。一是要在林权制度改革上实现新突破,要在“三林”流转和发展民有林上取得突破,使我市成为全国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二是在发展壮大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今年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在发展上要“招商引资,做大概念,优化重组,寻求突破。”三是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在认识上放胆,在政策上放宽,在机制上放开,在经营上放手,在方法上放活。四是在生态园林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按照“世界知名、中国一流、中等规模、生态园林”的目标,实现“四区连片”规划,努力构建“山在城中、林在城中、水在城中、景在城中、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水边、城在景中”的三角状组团式城市结构形状。形成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效应,力争到2010年使中心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的规模,成为北方地区品位高雅、风格独特、功能完善、景观最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第三项任务以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时提出:进一步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推进三个旅游带的系统开发,铁力——伊春——嘉荫是其中之一。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要紧紧围绕这条黄金旅游带整合旅游资源,扩大宣传,做大概念,整体推出,全力打造“林都伊春——中国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品牌。要抓好旅游精品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加快配套设施和旅游文化建设;办好森林生态旅游节、秋季五花山观赏和摄影节等促销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伊春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四季有景,空气清新。景区景点多,故事多,题目多,但是,景点分散。我们准备寻找突破口,或是一首诗,或是一支歌,或是一幅画……游客到伊春看什么?主要看原始森林,要尽快上一条森林旅游观光专线,一列森林旅游观光列车,形成旅游大循环。让游客不走回头路,在最短的时间里,全方位地饱览伊春风光。为完成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整体打造黑龙江“冬季冰雪世界、夏季清凉世界、秋季多彩世界、春季活力世界”的旅游大省形象的工作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许兆君还谈到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突出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实现民营经济发展领域、整体规模、质量效益的扩张。他说,民营经济是伊春须臾离不开的。
在谈到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时,许兆君充满信心地说,伊春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要按照“南牛北羊、中部鸡兔、全市蛙鹿”的总体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主辅换位,要为黑龙江成为畜牧大省做突出的贡献。要充分认识发展特色养殖业是最能发挥我们区位优势的产业,是最能使广大职工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是较多安置人员就业的产业,也是能使地方经济短期内实现加快发展的产业。2004年,畜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亿元,同比增长27%,占农业比重达到41.5%。
许兆君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接续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伊春、大兴安岭两大林区要重点实施生态工程、商品林基地建设和林板、林纸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家具等木材精深加工产品,提高林木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林权改革试点。伊春要在林权改革有所突破,紧紧围绕林权制度改革这条主线,使伊春成为全国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切实做好“三林”合理流转工作,在铁力市、嘉荫县的地方林业全面进行流转,在桃山局进行国有森工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积累总结成型经验,由点到面,全面推开,从今年开始,逐步划出40万公顷森林、林木和林地,进行使用权的有偿流转,使活立木提前进入市场,变预期收益为即期收益,促进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转移,增创加快林业发展新优势,使伊春尽快走出困境。
在采访将要结束时,许兆君坚定地说:“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有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有132万伊春人民的顽强拼搏,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各项任务,再创辉煌!”
相信:伊春的明天将是一幅壮美的立体画卷!
无相关连接 加入时间:2004-2-13 阅读次数:26




特别新闻
脚下千里看兴安 纸上万言写林城 (2003-12-29)
水也涛涛 情也滔滔 (2003-12-29)
市公安局出台户籍管理二十项便民利民措施 (2003-10-27)
伊春市重点实施十项利民行动四十件实事 (2003-10-24)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畜牧工作电视会议提出 (2003-10-20)
伊春物贸商厦被收购 (2003-10-17)
我市打掉“7.11”哈伊贩毒案团伙 (2002-11-27)
市政府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十六大报告 (2002-11-13)
解读人口与生育新条例 (2002-11-6)
施工挖断光缆全省互联网中断4个半小时 (2002-11-4)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4-02-15


  伊 春 区

  

  伊春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小兴安岭山脉中段腹地的汤旺河畔,汤旺河、伊春河从伊春区境内流过。全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辖1个乡、7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93个居民委,总人口14万人。伊春区是伊春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有耕地面积1400公顷,有林地面积2800公顷,林木总蓄积量18.5万立方米,经济林木主要有红松、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揪、籽椴等,目前已被辟为风景保护区;野生动物主要有马鹿、狍子、松鼠、榛鸡、林蛙等;中药材主要有黄芪、刺五加、五味子、党参等;盛产榆黄蘑、元蘑、猴头、黑木耳、松籽、蕨菜等山野菜;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伊利石等,花岗岩矿现在已经开发利用。

  伊春区是伊春市重点规划和发展的城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做出了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积极进行二次创业,扩大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使区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7.59亿元,年均递增16.5%。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伊春区区域经济以家具生产和木材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现已形成了木制家具、木材深加工、木制工艺品、山野菜加工、中药制品、塑料、食品酿造、建材、粮油加工等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特别是以光明集团为龙头的木制家具制造业,以山菜王集团为龙头的山野菜加工业,以红泰木业公司为龙头的木制地板块制造业,以中植山拖公司为龙头的中型拖拉机制造业等,成为伊春区工业的支柱产业。到年末伊春区工业行业发展到24个大类,主要工业企业129户,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6.1亿元,工业产品27类近300余种,其中家具、中成药、木制地板块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有十几种产品获得国内优质产品奖,其中光明家具集团的板式、实木家具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被评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当年伊春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6亿元,年增长8.3%。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近年来,由于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伊春区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农业初步形成。这一年伊春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59万元,年增长21%;乡镇企业产值8435万元,增长22%。出现一批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大户。

  城乡市场日趋繁荣。伊春区共有集贸、批发市场8处,商饮服务网点2000余个,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体系。两座近万平方米的伊春商城、红升商场是全市最大的多功能商贸中心,为实现与国内外商品流通和信息交流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同年伊春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元,城乡集市贸易交易额2.3亿元。

  非国有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伊春区非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47%。在非国有经济中,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1.5%。当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达到8933户,私营企业66户,实现总产值1.05亿元,商品销售额3.9亿元,上缴税金657万元。伊春区是全市重点对外开放区,目前三资企业已发展到6户。工业产品外贸出口销售额完成0.3亿元。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市、区两级政府不断加大城区建设和管理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城区整体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区规划面积9.96平方公里,共铺设高级路面65万平方米,排水管网60公里,自来水管网64公里,城区公交汽车线路8条,安装路灯800余盏。五年来共改造旧住宅区4处,兴建居民综合住宅楼近百万平方米。完成程控电话安装近万门,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已达13.7万门。繁荣路商业步行街、通河路灯光遂道、水上公园、伊春河橡皮水坝等工程,可望在明年下半年全部竣工。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亿元,增长24%;人均储蓄达5714元,增长26%;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已由过去4平方米,提高到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方米。

  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有了新进展。伊春区内共有市级科技院所10所,科研人员600余名,近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近百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10项,填补省内空白20项。伊春区现有大专院校3所,普通中学10所,小学校14所,职业中学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剧场、电影院6个,文化馆站6个,大型图书馆1个,藏书45万册,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一座,有线电视入户近万户。伊春区内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个,医院床位250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近几年,伊春区运动员在国家和省内比赛共获奖牌44枚。

  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2800公顷的森林公园是保存完好的小兴安岭植物宝库,伊春区境内有在海拔653米处兴建的仿古式宝塔---兴安塔,北山公园、小兴安岭植物园、水上公园、小兴安岭资源馆、恐龙博物馆等构成了特有的清秀隽美的林都景色。在北山公园矗立着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军政干校旧址纪念碑,这里曾是李兆麟、赵尚志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地方。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4-02-15


  南 岔 区

  

  南岔区是伊春市规模较大的一个区,位于小兴安岭东南麓,汤旺河下游。全区辖两镇一乡。总人口15.7万人,其中林业人口占51.9%。行政区域总面积3088平方公里,其中林业施业区面积29.97万公顷。交通便利,哈佳铁路、南乌铁路在此交汇,公路四通八达。

  南岔区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林木资源是以红松为优势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其中用材林面积18.0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为133.08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云冷杉、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揪、柞树等1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有紫貉、黑熊、水獭、猞猁、马鹿等数十种;野生植物资源有猴腿、蕨菜、刺嫩芽、五味子、黄芩等;矿藏资源有金、硅石、石灰石、大理岩、花岗岩等;水利资源主要有汤旺河及其支流永翠河等十几条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量和水能资源。南岔境内有多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既有抗联英雄战斗过的遗址可供瞻仰,又有如坠仙境的月牙湖等自然风光令人陶醉。

  全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并举,多种购销体制并行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竞相发展的新格局。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4.09亿元,年均增长8.0%。非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48.8%。木材采运、林产工业、农业和多种经营的经济结构由34:15:51调整到20:16:64。

  依托资源和交通优势,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的产品生产体系。林木产品的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水曲柳胶合板被评为部优产品。全区建有家具自动生产线2条,年产各式组合家具办公桌等万余件(套)。全区建有钢绳厂、营林机械厂、轻工机械厂等6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机电产品生产厂家。全区年产黄金1200两、白云灰1.3万吨、红砖4000万块、理石7000多平方米。全区生产的轻工产品30余种,其中山梨果茸饮料经省专家鉴定,具有“本汁、本色、本味”特点,属国内首创,年产量达1000吨;“育林牌”全脂奶粉1989年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全区年产腌渍成菜300吨,山梨、山丁果、山葡萄、都柿、山里红等10余种山野果均得到开发利用。建有人参加工厂、制药厂各一座,人参加工能力200吨,制药厂具有省内一流的设备,产品有人参皂甙、刺五加精粉、双黄莲、四合素等中药半成品和成品,年产量达15吨。

  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区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全区粮豆薯总产量达1.58万吨。蔬菜棚室面积达到38公顷,蔬菜集散基地初具规模。人参作床面积达28.84万平方米,年产鲜参达到70吨。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6340公顷,累计开荒达到2157公顷。

  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年底,地方工业已发展到16家,乡镇企业发展到44家,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3455户,实现产值6383万元。职工家庭经济发展到7141户,总产值6575万元,已有10个场所家庭经济超百万元。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同年有国营、集体商业网点59个,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6个。建有各类市场14个,各种产品一条街3条,其中封闭式市场设有13个交易厅,在省内尚属首家;中心顶棚市场,面积3400平方米;400个摊位;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占地6000平方米;暖库1000平方米。在南岔、浩良河、晨明、松青等地还建有4个木材销售市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累计新建住宅楼3.58万平方米,743户居民搬进了新居。新铺高级路面1.5万平方米,维修高级路面1.6万平方米,修排水沟3000延长米;增加供热面积2.3万平方米;增加自来水进户1100户;安装程控电话1.2万门。当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53元。

  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区(局)直管单位有工程技术人员1670人,其中高级33名,中级291名。自“八五”计划以来,全区获省科技进步奖7项,区级23项。全区共有普通中小学22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71所。其中有市属省级重点中学1所,省级标准化小学2所。镇内建有容纳千人以上的文化宫、影剧院4处,区图书馆面积600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全区建有大型溜冰场6处、乒乓球、台球厅百余处,体育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和医疗单位47个,其中医院6家,床位1066张,专业卫生人员1294人。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4-02-15
友 好 区

  

  友好区地处小兴安岭中段,位于伊春市区北部16公里处。现有直属企业、事业单位65个,省属大型木材综合加工厂1个。全区总人口7.5万人,面积2336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八山一草半水半分田”。

  友好区自然资源丰富,以林木资源为最,素有“红松故乡”之称。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樟木松、白桦、杨树、椴树、水曲柳、黄菠萝、榆树等,总蓄积量达2000万立方米。主产品有特级原木、车辆材、造船材、建筑材、坑木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天然植物园”之称。有遍布山野的兴安杜鹃、刺五加、五味子、人参、百合等中药材;有闻名全国的猴头、木耳、蘑菇等菌类植物;有松籽、榛子、胡桃等油料植物;有山枣、山梨、山樱桃、山葡萄、山茄子、都柿、草莓、托盘等山野果资源;有蕨菜、猴腿等绿色食品。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开发之初,素有“棒打獐子瓢舀鱼”之说。现有野生禽兽200余种,有马鹿、驼鹿、猞猁、獐子、水獭等珍贵动物,有野猪、黑熊、狍子、狸子、獾子、狐狸、东北兔等经济动物;榛鸡(飞龙)、松鸡、灰喜鹊、杜鹃鸟、啄木鸟等鸟类。境内矿藏资源丰富,有铁、铜、铅、锌、钼、钨等金属类矿藏和硅、硒、云母、石墨、石灰石、耐火土等非金属矿藏。施业区内还有大量的“五荒”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截止1997年末,已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2300万立方米,实现总产值50亿元,上缴各种税费近3亿元。

  多年来,友好区以改革、开放、搞活为重点,以资源为依托,积极推行市委确定的“两改、两开、两调、两带”的经济发展战略,创造性地实施“两分”,促进了全区经济健康的发展。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2.07亿元,年均增长12.2%。木材采运、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和地方工业产值的比例已由35.9:31.8:26:6.3调整为23.3:27.7:36.7:12.3。

  森工经济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推动了木材采运、营林、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四年更新造林1.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2.5%。林产工业有年生产能力为1万立方米的胶合板厂,年产14万箱的卫生筷子厂,年产2.2万吨的纤维板等7个主体厂家,投资1000万元新建了具有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华美装饰板有限公司、华丽装饰板有限公司、兴友木制别墅有限公司、木珠厂等材料精、深加工企业,木制别墅、实木地板块、胶合板、卫生筷等主产品除销往国内深圳、大连、上海、天津等城市和地区外,还销往新加坡、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木制别墅曾荣获省专利局“1996年优秀项目奖”,被列为省级新产品和市级星火项目:“友好牌”卫生筷曾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称号,并获海关卫生免检信誉;“兴安牌”胶合板曾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称号。同年全区林产工业实现产值8041万元,年均增长3.9%。

  优势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以饲养肉食鸡为龙头发展“白色”经济。全国林业系统肉食鸡生产规模最大的养殖加工总厂,年饲养加工量为300多万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肉食鸡屠宰加工生产线和国内最先进的500吨规模制冷设备。引进良种,现已形成了集种鸡、孵化、饲料加工、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过程和技术指导与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产品达6个系列48个品种,除保持国内供销关系外,还与美国肯德基集团亚太总部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这一年,已饲养肉食鸡1024万只,屠宰加工成品鸡11.24万吨。

  以农业资源为依托,发展“绿色”经济。全区有宜垦宜植荒地约1万公顷。三年累计开荒2771公顷。当年全区粮豆薯总产量达5434吨,年增长9.1%。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等生产、加工、销售互补的优势,带动了种、养、采、加、服各业的发展。农业多种经营产值达9051万元,年均增长21.3%。

  以木制工艺品为“龙头”,发展小木制品“特色”经济。全区生产木制工艺品的厂家有300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产品达8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其中“仿古山核皮巨型花瓶”、“山核桃皮六合塔”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交口称赞;木拼系列画荣获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最受欢迎的轻工旅游产品奖;1997年精心制作了代表黑龙江省馈赠香港的庆回归核桃花瓶,社会反响热烈。

  非国有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由骨干厂家组成了“翔宇集团”,具有独立对外出口权,有合资企业1户,出口创汇数量可观。有地方工业厂家7个,地方工业产值381万元;有乡镇工业厂家12个,产值3181万元;个体私营业户1735户,产值4610万元。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友好区是伊春市卫星城区之一。在主次干道和环城都建有绿化带、各种娱乐活动设施齐备的舒适优雅的文明小区。四年改善福利设施共投入2367万元,先后完成了5000多平方米医院主体楼工程;新建居民住宅楼9452平方米;新上了有线电视;新建了封闭式农贸市场;新建了永久性路面,并对镇内各主次干道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健全了服务设施。

  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77名,其中高级职称55名,中级职称646名;四年,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2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全区共有普通教育学校11所,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校1所;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2个,文化宫1个,广播电视台1个。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全区有综合性林业医院1所,各级卫生技术人员2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有业余体育馆1个,省级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基地1个。先后培养了278名乒乓球运动员,为市、省、国家队输送40多名运动员,先后有100多人次在市、省、全国乃至国际比赛中夺取奖杯、奖牌。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4-02-15
西 林 区

  

  西林区是伊春市两个非林业的市辖区之一,总面积457平方公里,总人口5.29万人。矿产资源丰富,铅锌矿、水晶矿等远近闻名,白云岩、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储量丰富;汉白玉、软玉等珍贵石材亦有分布;铁、镁、锰、硼、铜、硫、砷、银、镍、镉、锢、镓、硒、碲等多种宝贵的金属和非金属资源亟待开发;优质碳酸钙和含锌矿泉水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全区林地面积2.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林木蓄积量达263万立方米,年生长量达9.1万立方米,树种主要有红松、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等20余种;可供食用、药用或做工业原料的野生植物达300余种。

  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工矿业,形成了数量足、素质高的产业工人队伍和科技人员群体。全辖区产业工人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达到49.6%;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14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占34.1%。

  区内有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所属的西林铅锌矿,拥有固定资产7404.8万元,主要产品为铅锌精矿。1997年共完成铅锌金属含量1.8万吨,实现产值5608万元,税金157万元;全省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西林钢铁公司拥有固定资产7.9亿元,主要产品有圆钢、罗纹钢线材等10余类40多个规格型号,其中天鹅牌铸造生铁、制钢生铁和普碳圆钢为省优产品,20#螺纹钢筋为部优产品。全年实现铁产量16.7万吨,钢产量26.6万吨,钢材产量23.4万吨,实现产值3.4亿元,税金3335.6万元,是全市的纳税大户;市属企业兴安化工厂拥有固定资产814万元,主要产品为硫酸和专用肥,同年共生产硫酸0.9万吨,专用肥0.25万吨,实现产值440万元,税金22万元;外区企业美溪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66亿元,主要产品为水泥,年生产水泥7.5万吨,实现产值1087万元,税金158万元。

  依托驻区大企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区属企业已由建区初期的4家发展到36家,产品由8种发展到140余种,其中细木产品、糖果等打入了国际市场,基本形成了林产、铸造、建材、化工、食品、采矿等六大体系。当年区直工业实现产值6992万元,五年增长4.3倍;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45亿元,人均2629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8%、67%和27.2%。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西林区的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得到充分发展。乡镇企业已发展到46户,实现产值5042万元,五年增长11.5倍和11倍;个体私营业户达2069户、从业人员3018人,实现产值3325万元,私营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第三产业由单一的商饮服务业向运输、旅游、中介服务等领域多层次方向发展。这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077万元。

  面向城镇居民及工业企业,以蔬菜和肉蛋生产供应为主的农业,在科技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增加值834万元;全区蔬菜产量达8520吨,实现产值380万元,年增长20%和35%;畜牧业产值达9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950元。

  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纯行政区的体制优势,大力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1998年,又出台实施了《西林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西林区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苦干规定》等优惠政策,使政策环境得到了不断的优化。

  完善基础设施,发挥政、企、军共建的优势,建成了西林大桥、汤旺河舟济大桥和南西林河桥,对区内的街巷道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全区形成了以汤林线铁路和横贯全区的鹤伊公路为骨架,以5条铁路专用线和3条环形公路为支撑,以11条镇内公路为辅助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引进了先进的程控通信设施,形成了集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多功能于一体的通信网;供水、供电、供热、供气设施完备;2个工业开发小区和木材加工小区实现了“四通一平”,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88万元。

  建立了以科技部门为龙头,以行业专家小组为主干,以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为触角的科研推广网络。区项目库拥有可供开发的项目26个,先后有4个项目和产品获得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有1个科研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27%。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前、普通、高等和成人、职业教育功能健全,辖区内有大学1所,其它各类学校17所,现有教师582名,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占57.2%。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区初中毕业生及格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五年来共有232人考入各类高等院校。

  全区4个有线电视台网已联为一体,可同时转播24套电视节目;调频广播已覆盖全区;有图书馆4个,藏书达5万余册;个体文化业迅猛发展,全区个体文化网点总数达35家。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4-02-15


  翠 峦 区

  

  翠峦区位于伊春区西部,属低山丘陵区。翠峦区(局)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施业区总面积1560平方公里,人口5.58万人,共有9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9%,满、朝鲜、回、蒙古、侗、锡伯、维吾尔、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占1%。

  森林资源主要有红松、云冷杉、兴安落叶松、水曲柳、椴树、榆树、色树、柞树、杨树、桦树等15种。林业用地面积14.8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近1000万立方米。其中中龄林面积8.23万公顷,蓄积638万立方米;成熟林面积2451公顷,蓄积47.6万立方米;过熟林面积83公顷,蓄积1.7万立方米。

  翠峦区主要产品有木材、锯材、胶合板、卫生筷子、木片、家具、小木制品及铅锌、红砖等矿产品和建材产品。翠峦区开发建设半个世纪以来,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512万立方米,锯材119万立方米,胶合板2.9万立方米。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4亿元,上缴利税586万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1.5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翠峦区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三年纯增4370万元,增长61.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2.6%,第二产业增长71.9%,第三产业增长40.95%。多种经营产值达到6758万元,年均递增28.2%;个体私营经济产值达到5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达到6348万元。

  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翠峦区作为市产权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了19个基层单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分别进行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民营、出租柜台、嫁接改造等形式的改革。在翠峦区经营所进行了“五荒”拍卖试点,共拍卖荒山、荒地和荒水183公顷、总成交额达33万元。在3个经营场、所,实行机械设备有偿转让;在6个场、所对运输设备实行租赁经营,有效地降低了油脂材料消耗,减少了费用,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同时,还进行了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了住房商品化,确定产权不明晰的350户住房为公产房,挽回经济损失117.6万元,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大幅度精简了区(局)机关机构,机关科室、部、委、办由原来64个精简到30个;机关工作人员由原来1261人精简到599人,全区共分流人员3948人。

  企业管理全面加强。翠峦区突出了以管住资源、管住资金为重点的各项管理。一是管住资源。组建了以林政专业稽查队为主的稽查队伍,对全区各木材加工厂、点的进材渠道实施重点检查。严厉打击了盗伐林木的犯罪活动,堵住了偷拉私运和盗伐林木的口子,保护了森林资源。二是管住了资金。从加强财务核算管理人手,对应收应付款,特别是帐外小金库进行清理整顿,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力度,强化了内部转帐管理,堵住了套取实物的口子,加强了产成品库存管理,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全区各项管理费用由五年前的1857万元压缩到1650万元。林业局1994年亏损95万元,1997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68万元。

  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通过几年的努力,翠峦区加快了以发展非国有经济和以非林脱木替代产业为重点的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农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职工家庭经济。到年末,全区有耕地面积2245公顷,年创产值2850.7万元。乡镇企业扩大了登峰制鞋厂和乡企酱油厂的生产规模,加大了翠东工业小区的扶持力度,现有木材加工厂73户,年加工能力9.2万立方米,当年创产值5500万元,上缴税金97万元,并于5月晋升为省级乡镇工业小区。全区个体工商业发展到1617户。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翠峦区,4年间城镇建设总投资638.8万元,新建和整修镇内道路30余条、3.2万延长米;建600延长米的居民水泥路并安装了路灯;改造3公里居民供电线路;为居民用户安装了近千户有线电视;共兴建居民综合性住宅商品楼2620平方米;完成了程控电话2000门工程,实现了林业电话与市话联网。全区的供电、供水、供热一年好于一年,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面貌进一步改观。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近两年,翠峦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目标迈进。这一年林业职工人均收入12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3亿元,人均储蓄322.60元。

  社会事业日新月异。近几年来,翠峦区实施科技项目48项,其中省、市项目9项;获国家专利6项。全区有16所小学、4所中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1.4%;区内有职工俱乐部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文化馆1个。区文艺宣传队演出的曲艺、京剧、戏剧等中国传统节目,在省、市有一定影响,曾多次在省、市汇演中获奖。现有广播调频台1座、电视转播和差转台10个、地面卫星接收站10个。有线电视入户1000余户。区内医疗单位32个,个体诊所35个。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2.58。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翠峦区多次参加省、市田径运动会,并获得好成绩。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4-02-15
新 青 区

  

  新青区位于伊春市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中部,属于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全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36个居民委,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28.9万公顷,人口5.8万人,是一个以营林生产、木材采运、木材加工为主,实行多种经营的新兴林业城镇,被誉为小兴安岭上的一颗明珠。

  新青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很大。林木资源材质优良,树种繁多,红松、白松、黄菠萝、水曲柳等珍贵树种名扬中外。林木总蓄积量达2333万立方米,其中,中龄林达1015万立方米,成过熟林达279万立方米,年定产水平23.5万立方米。野生动物物种珍贵,数量较多,常见有黑熊、驼鹿、飞龙、林蛙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生植物遍布林间,可供加工食用的红松籽、笃斯、蕨菜、黑木耳等山野菜、野果、食用菌一百多种,还有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灵芝等珍贵野生中草药材上百种。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储量丰富,已开发利用的有黄金、玛瑙、大理石、石灰石、麦饭石等,以黄金储量最为丰富,是黑龙江省四大黄金产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新青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围绕“缓危解困、富民兴区”的总体目标,认真实施资源的二次开发和深度开发,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经济格局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产业布局。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27亿元,年均递增1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27元。

  工业稳步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大力发展后续产业,使工业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人造板、小木制品、木制家具、木制工艺品为重点的林产工业体系;以营养保健食品、天然绿色食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体系;以黄金、石材基础材料、装饰材料为重点的采掘业和建材业体系。特别是人造板、小木制品、营养保健食品、建材、装饰材料、采金等特色行业发展迅速。同年底,全区工业行业发展到11个,主要工业企业17户,工业产品有8类近30个品种。有多种产品获国内各类优质产品奖,其中双宝牌桦汁豆奶粉获省首届全国老年用品博览会金奖;木鹰牌胶合板被评为省优产品。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年均递增17.4%。

  农业和多种经营长足发展。通过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扩大积累增加收入,使农业和多种经营得到快速发展。当年全区农业、多种经营产值达到3206万元,年均递增5.9%。增加耕地和熟化林地1.8万亩,大豆产量达到1888吨,五年增长1.74倍。培养和发展了一批种植、养殖大户、食用菌、山特产品、肉牛、生猪、肉鸡、中草药等产品产量成倍增长。

  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把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作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使非国有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区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达48.7%,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动力。在非国有经济中,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重点,并呈现出投入少、效益高、发展迅速、生命力旺盛的特点。这一年全区乡镇企业达到25户,产值2577万元;个体私营经济达到2029户,总产值5894万元。“三资”企业已发展到3户,实际利用外资184.8万美元,为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区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具有一定规模,贸易活跃、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市场载体建设迅速,商饮服网点大幅度增加,建成了集贸、批发市场、商饮服网点已达1334个,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体系。同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153万元,年增长8.1%,使新青成为伊春北部最大的商品批发、零售市场。

  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近五年来,共用于城市建设的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铺设高等级路面3.2万平方米,新建公路25公里;完成了自来水主体工程,自来水入户达1600户,日供水达1000吨;兴建居民住宅楼2.6万平方米,实现了小区集中供热;完成了光缆通信工程和市话增容工程,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8000门。市政设施的日臻完善,使城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显示出一个新兴城镇的风貌。

  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坚持“科技兴区”战略,近几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8项。当年全区有各类学校24所,在校学生6319人,教职工6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现有电视转播台2座,地面卫星接收站15个,有线电视入户4700户。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81个,中心医院床位13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85人。五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3‰以下。新青区运动员在国家和省市重大比赛中获奖牌30多枚。全区居民人均收入2885元,人均储蓄达2500元。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4-02-15
美 溪 区

  

  美溪区因被众多清澈的溪流所环绕而闻名。美溪区位于小兴安岭山脉中段南坡,距市政府所在地伊春区仅25公里。美溪林业局始建于1949年,是国有大型森工企业,属政企合一体制。全区面积2258平方公里,设有6个主伐林场,8个经营所等64个直属单位。还有隶属于西钢集团(见西林页面)的大西林铁矿。全区总人口4.82万人。是一个以营林、木材生产为主业,以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森林旅游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城镇。

  美溪区自然资源丰富,犹如一座天然宝库,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全区森林资源覆盖率73.36%,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云杉、黄菠萝、水曲柳、白桦等,天然林总蓄积量1352万立方米,年生长总量60.3万立方米,是伊春林区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獐子、狍子、马鹿、黑熊、野猪、灰鼠、山兔等。野生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人参、刺五加、五味子、黄芪等。矿产资源有铁、金、铜、铅、锌等多种金属矿藏和大理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西钢集团大西林铁矿坐落在境内。山特产品主要有松子、榛子、橡子、蘑菇、木耳、刺嫩芽、蕨菜等。这些资源优势为美溪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美溪区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350万立方米,上缴利税2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2.5倍。拥有固定资产净值6709.7万元,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区域经济格局。

  几年来,美溪区按照省市经济发展思路,密切结合美溪的实际,确立了“林茂企强、富民兴区”的发展目标。并按照这一目标要求,采取超常措施,改革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使全区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格局。到1997年末,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09亿元,年均递增18.2%,第一产业实现1852万元,第二产业实现6696万元,第三产业实现2363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内电话、电报、电传设备齐全,形成了连接国内外的通信网络。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军民共建双拥模范城活动成效显著,显示出一个新兴林城的风貌。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几年来共完成25项重大科研项目,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全区现有全日制中小学校12所(含位于西林区境内的美溪建材公司子弟校和本区境内的西林区三中),所有学校都于当年通过国家“双基”验收。全区有大型文化活动场所9所,各种文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覆盖率为90%。全民体育活动坚持经常。全区有医院3个(含西钢集团大西林铁矿医院),医疗设备齐全,网点布局合理,能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居民人均收入1900元,人均居住面积7.8平方米。

  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总投资1500万元的美溪回龙湾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6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湖泊湖光山色,钓鱼台、游船、临清别墅、东皋台、游泳池、宾馆、餐厅及喷泉、门楼、长廊、漂游点等设施一应俱全。几年来,回龙湾山庄以奇丽幽静的天然景观而享誉省内外,到年底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5万人次。在深山密林中的金沙河,开辟了65公里长的惊、奇、险、秀漂流线,漂流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水流清澈九曲十八弯,河水落差大,卧牛石纵横交错,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和趣味性,是广大游客探秘、探险的乐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15 20:39:39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4-02-15
金 山 屯 区

  

  金山屯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汤旺河中游。全区轄2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人口4.77万人。金山屯区资源丰富,特产富饶。森林资源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十余种树种。森林覆盖率为71.4%,森林总蓄积量为1109万立方米,可采蓄积量为53.7万立方米。野生动物资源有马鹿、猞猁、獐子、青羊、飞龙、水獭等珍奇动物和野猪、黑熊、狐狸、狍子、野兔、林蛙等经济动物。野生植物资源有蕨菜、金针、刺嫩芽、黑木耳、猴头蘑、元蘑、榛蘑、山葡萄、草莓、山梨、红松籽、榛子等十多种。还有人参、平贝、刺五加、五味子、灵芝、三棵针等珍贵中草药材。矿产资源有铁、磁铁、黄金、石英、沙岩石英、锡石、黑钨、天然花岗岩理石等。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稳定木材主产业,巩固营林基础产业,大上替代产业,加快发展林产工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非国有经济,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的总体思路,把“优先发展林产工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从而使全区经济呈现出逐步加快发展的好势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进入了全市前列。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2亿元。

  林产工业已具规模。拥有造纸厂、人造板厂、木材综合加工厂三家骨干企业,确定了林蛙、石材、造纸三大“龙头”产品。木材加工厂的锯材产品(梯形材)已打入江南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里占有了一席之地。人造板厂研制开发的新产品低毒胶和三合一刨花板防水添加剂分别填补了省、市空白:“飞泉”牌胶合板被评为市名牌产品、省优质产品、全国知名产品;卫生筷子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地;床边条出口到德国。年产4千吨的造纸厂正在改扩建,1998年竣工后可年产1.7万吨,将成为全市之首。经过几年的努力,金山屯区已初步建立起以林产品为主导,以石材、林蛙养殖加工、林药、森林旅游等非林脱木项目为骨干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与地方资源优势相适应的地方特色经济。同年林产工业实现产值7382万元。

  多种经营得到长足发展。提出了局、场(厂)、户“三自立”的新思路,实施了“一场一所一品、一场一所多品”工程,制定了“林场、所创多种经营千万元产值五年规划”,开展了“创多种经营千万元产值场、所”活动。经过几年的奋斗,现在已建立起了农林药生产、林蛙养殖加工、石材开采与加工、棚室蔬菜种植、柞蚕养殖、畜禽养殖、山野菜粗加工、木珠压舌板旋切、木制品加工等多种经营十大基地,使场、所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其中,林蛙养殖场地已遍布山上各林场、所,总面积达7万公顷,截止1997年末,已放养幼蛙1.5亿只。与黑龙江商学院共同研制开发的“林蛙油口服液”已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此项目已被省科委确立为林蛙繁育保护及综合开发“星火计划”项目,获得国家发明创造专利。石材年开采荒料已达1000立方米,加工板材1.2万平方米。多种经营实现产值6251万元。

  非国有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金山屯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从五年前逐步启动的,到现在已呈现出火热、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年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工商户达到1469户,从业人员达到1761人,总产值实现831万元。职工家庭经济从业人员达到5540人,总产值实现6954万元。

  城镇建设迈上新台阶。区内铺设自来水管道40公里,入户5200户。铺设水泥路面6626延长米,区内主干道全部实现了水泥化,并且全部安装了路灯。兴建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医院住院处楼房,占地面积1126平方米的文化馆、冰凌花幼儿园大楼,占地面积77公顷的金山公园,占地面积2483平方米的现代化宾馆、有线电视台3座。全区有5500多户安装了有线电视。有各类学校19所,在校学生6000人,教学楼6栋,总面积1.1万平方米。职工住宅楼10栋,共计1.9万平方米。区内已有6个集中供热小区,供热面积3.6万平方米。几年来,区内栽植各种绿化树20万株,修建花池310个,种植草坪1400平方米,灌木花丛60处,绿篱700平方米,使城镇建设基本达到了净化、绿化、美化、香化。年末,全区有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个、文明单位3个。金山屯区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省森工系统甲级绿化单位和环境优美单位,连续10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城镇建设先进区。

  交通通信发达。金山屯区交通便利,北离伊春62公里,南距南岔42公里,东至鹤岗90公里,汤林线铁路和伊鹤、伊南公路贯穿其中,是伊春通向三江平原的东大门。拥有装机容量5000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开通了移动通信设备。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老白山抗联遗址、横山古墓群展示了林城历史的悠久。狩猎场、大丰河漂流,使您流连忘返。奇峰丽彩之中的石船、龟山、森林皇后梳妆台、一棵松等名胜景观形象逼真,世间罕见。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4-02-15


  五 营 区

  

  五营区位于伊春市北部,小兴安岭南坡腹地,汤旺河中上游,属低山丘陵地,素有“红松故乡”、“小兴安岭上的明珠”之称。五营区属政企合一体制,始建于1957年。全区轄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470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聚居着汉、回、朝鲜、满、赫哲等5个民族。

  五营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珍贵树种主要有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等,森林资源特征为以红松为主的红松针叶混交林、红松阔叶混交林和云冷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其中针叶树种占多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马鹿、黑熊、野猪、麝獐、飞龙等珍贵野生动物,野生兽类有6目15科52种;野生鸟类有17目42科220种;野生植物有沙参、党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车前子等上百种,还有松籽、平榛、毛榛、笃斯、山茄子等山野果和蕨菜、刺嫩芽、木耳、蘑菇等几十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铜、锡、铅、锌、石灰石、碳酸钙等,已开采的有铁矿、石灰石矿。矿泉水为我国少有的含锌矿泉水,储量丰富,有待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五营区紧紧围绕“把五营建成综合加工区和森林旅游区,实现富民强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已形成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多业并举、竞相发展的经济新格局。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年均递增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28元,年均增长14.5%。

  森林工业方兴未艾。与五营区政企合一的五营林业局施业区面积1205.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07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9.2%,活立木总蓄积量达611万立方米,全局拥有国有资产8747万元。当年木材生产保持定产水平,生产商品材9万立方米,实现产值2962万元,销售收入4236.6万元;年更新造林2160.4公顷,成林抚育3610.4公顷,幼林抚育 7406.8公顷。建局40年共为国家生产商品材921万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2.4亿元,是国家投资的8倍。

  林产工业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木材产量的大幅度调减,五营区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形成了以制材、人造板、木制家具、林产化工、小木制品及小材小料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生产体系。现有林产工业企业11户,产品6大类近百个品种。其中卫生筷子远销日本、韩国,百叶箱成为国家南极科考队指定产品,旅游桌产品获国家专利。同年全区实现林产工业产值4018万元,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20%,年均增长5.6%。

  多种经营初具规模。党的十四大以来,五营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作为后续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种、养、采、加、运、建、服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体系,以养殖加工总场为龙头的猪禽养殖基地,以木耳菌栽培为龙头的食用养殖基地等已具规模。现有多种经营企业23户,主要产品7类45个品种。五营局被省森工总局定为多种经营中试基地;养殖加工总场被市政府定为伊春市种猪示范基地,已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全区多种经营实现产值8815万元,年均增长24.3%。

  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五营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黑龙江中植企业集团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十大乡镇龙头企业”之一,1997年资产达到4.3亿元,利税总额名列全省乡镇企业榜首,成为伊春市第一家“四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乡镇企业集团。它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非国有经济的增长,使全区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32.5%提高到 66.2%。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私营企业发展到6户,个体工商户1702户。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2498万元,收入4447万元。职工家庭经济不断壮大,总户数达到4325户,实现产值5375万元。目前,非国有经济已成为五营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主要渠道。

  森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坐落在五营区境内的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小兴安岭的万顷林海之中,是中外游客理想的森林旅游胜地。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自然保护区,面积1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丰林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是我国的物种基因库,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1998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五营森林公园建成的松涛塔、石虎山、黑熊岭、森林浴、避暑山庄、松涛湖、鸟语林等景区,将成为森林旅游的最佳去处。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五营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建成省级文明城镇”的总体思路,加大投入,完善城镇设施,使城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几年来,投入城镇建设资金50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4000平方米,柏油路面9600平方米,整修巷道3400平方米;建自来水水源地一处,铺设自来水管线24.3公里,入户3606户;兴建居民住宅楼17栋,总面积3.37万平方米;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000门,实现了移动电话全国漫游,无线寻呼全省漫游。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几年来,五营区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取得科研技术成果2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17项;获国家专利产品4项,市级新产品3项。拥有技工学校1所,职工学校1所,普通中学4所,小学校1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559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37人,中级职称的569人;有线电视台和差转台各1座;全区医疗机构54个,医务人员316人,职工医院为省二级乙等医院,医疗设备齐全。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4-02-15


  五 营 区

  

  五营区位于伊春市北部,小兴安岭南坡腹地,汤旺河中上游,属低山丘陵地,素有“红松故乡”、“小兴安岭上的明珠”之称。五营区属政企合一体制,始建于1957年。全区轄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470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聚居着汉、回、朝鲜、满、赫哲等5个民族。

  五营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珍贵树种主要有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等,森林资源特征为以红松为主的红松针叶混交林、红松阔叶混交林和云冷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其中针叶树种占多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马鹿、黑熊、野猪、麝獐、飞龙等珍贵野生动物,野生兽类有6目15科52种;野生鸟类有17目42科220种;野生植物有沙参、党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车前子等上百种,还有松籽、平榛、毛榛、笃斯、山茄子等山野果和蕨菜、刺嫩芽、木耳、蘑菇等几十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铜、锡、铅、锌、石灰石、碳酸钙等,已开采的有铁矿、石灰石矿。矿泉水为我国少有的含锌矿泉水,储量丰富,有待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五营区紧紧围绕“把五营建成综合加工区和森林旅游区,实现富民强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已形成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多业并举、竞相发展的经济新格局。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年均递增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28元,年均增长14.5%。

  森林工业方兴未艾。与五营区政企合一的五营林业局施业区面积1205.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07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9.2%,活立木总蓄积量达611万立方米,全局拥有国有资产8747万元。当年木材生产保持定产水平,生产商品材9万立方米,实现产值2962万元,销售收入4236.6万元;年更新造林2160.4公顷,成林抚育3610.4公顷,幼林抚育 7406.8公顷。建局40年共为国家生产商品材921万立方米,累计上缴利税2.4亿元,是国家投资的8倍。

  林产工业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木材产量的大幅度调减,五营区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形成了以制材、人造板、木制家具、林产化工、小木制品及小材小料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生产体系。现有林产工业企业11户,产品6大类近百个品种。其中卫生筷子远销日本、韩国,百叶箱成为国家南极科考队指定产品,旅游桌产品获国家专利。同年全区实现林产工业产值4018万元,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20%,年均增长5.6%。

  多种经营初具规模。党的十四大以来,五营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作为后续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种、养、采、加、运、建、服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体系,以养殖加工总场为龙头的猪禽养殖基地,以木耳菌栽培为龙头的食用养殖基地等已具规模。现有多种经营企业23户,主要产品7类45个品种。五营局被省森工总局定为多种经营中试基地;养殖加工总场被市政府定为伊春市种猪示范基地,已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全区多种经营实现产值8815万元,年均增长24.3%。

  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五营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飞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黑龙江中植企业集团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十大乡镇龙头企业”之一,1997年资产达到4.3亿元,利税总额名列全省乡镇企业榜首,成为伊春市第一家“四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乡镇企业集团。它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非国有经济的增长,使全区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32.5%提高到 66.2%。个体私营经济长足发展,私营企业发展到6户,个体工商户1702户。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2498万元,收入4447万元。职工家庭经济不断壮大,总户数达到4325户,实现产值5375万元。目前,非国有经济已成为五营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主要渠道。

  森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坐落在五营区境内的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小兴安岭的万顷林海之中,是中外游客理想的森林旅游胜地。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自然保护区,面积1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丰林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是我国的物种基因库,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1998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五营森林公园建成的松涛塔、石虎山、黑熊岭、森林浴、避暑山庄、松涛湖、鸟语林等景区,将成为森林旅游的最佳去处。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五营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建成省级文明城镇”的总体思路,加大投入,完善城镇设施,使城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几年来,投入城镇建设资金50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4000平方米,柏油路面9600平方米,整修巷道3400平方米;建自来水水源地一处,铺设自来水管线24.3公里,入户3606户;兴建居民住宅楼17栋,总面积3.37万平方米;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000门,实现了移动电话全国漫游,无线寻呼全省漫游。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几年来,五营区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取得科研技术成果2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17项;获国家专利产品4项,市级新产品3项。拥有技工学校1所,职工学校1所,普通中学4所,小学校1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559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37人,中级职称的569人;有线电视台和差转台各1座;全区医疗机构54个,医务人员316人,职工医院为省二级乙等医院,医疗设备齐全。






mql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4-02-15
县辖市在中国大陆难以推行,都叫镇算了。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4-02-15


  乌 马 河 区

  

  乌马河区(局)位于小兴安岭中部南麓,距伊春市5公里,由乌马河、伊敏、伊东三个沟系组成,三面环绕伊春市区,构成环珠抱翠之格局。哈伊公路、伊翠铁路横贯东西,伊带公路穿过区内。乌马河区(局)属丘陵低山区,总面积1225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人,有满、蒙古、回、壮、侗、朝鲜、鄂伦春等7个少数民族。全区辖3个林场,8个森林经营所,4个农牧场,2个行政村,14个街道办事处,39个居(村)民委,61个区属单位。

  乌马河区森林总蓄积量883万立方米,年采伐量8.4万立方米,年生产量36万立方米。针、阔叶树种繁多,除红松外,还有榆木、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桦树、椴树等树种。山野菜有山璐、猴腿、黄花菜等30多种,山特产品有木耳、猴头蘑、榛蘑、元蘑、榆黄蘑等。野生动物有野猪、黑熊、马鹿、獐子等30多种,有啄木鸟、猫头鹰、人参鸟、飞龙等飞禽20多种。五味子、刺五加、三棵针等中草药遍布山野。陶土、黑色花岗岩、沸石、煤、石英石等矿藏资源储量也比较丰富。境内还有抗联遗址---中共北满省委旧址等。

  乌马河区(局)开发40多年来,共生产木材1180多万立方米,上缴利税近2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投资的5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乌马河区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改革为突破口,以调整结构、转机建制、强化管理为工作重点,初步形成了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三足鼎立”的经济新格局,呈现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轮驱动、多元发展的喜人局面。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8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025万元,年均分别递增17.3%和16.5%,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林产工业挺起全区经济的脊梁。几年来,乌马河区大力实施林产工业的“龙头”带动战略,搞木材精深加工,延长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初步形成了人造板、家具、锯材、小木制品四大系列产品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态势。经过投资改造于1994年投产的刨花板厂,年产量达2.25万立方米,产品达到了德国DIN标准。曾获全国建筑标准设计推广优秀产品奖,被评为省名牌产品,产品远销山东、北京、新疆、陕西等20多个省市。把乌马河建成“小家具之城”、“小木凳之乡”、“小工艺品之局”的构想正逐步变成现实。目前,家具生产已开发出欧式床、仿古床、拼装板式衣柜、微机桌等30几种产品,其中有8项产品被评为省级金、银奖。同年全区生产家具2.3万台(套)。由18家企业组成的木凳集团已形成小群体、大规模,小商品、大市场的整体优势,年生产木凳200万个。全区木制工艺品厂已达200多家,产品分为10大系列5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500万件,产值达1100万元,利税140多万元。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全区林产工业产值实现6282万元,五年增长1.6倍。

  多种经营实现超常规发展。几年来,乌马河区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目前,全区种、养、采、加、服、矿、建各业并举,养猪、养鸡、养鱼及蔬菜、药材、食用菌、山特产品、建材等八大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各具特色的牛经济、猪经济、羊经济、鸡经济,效益可观。全区11个场、所多种经营产值均超百万元,5个场、所超500万元,其中伊敏林场突破了1700万元大关,成为全市发展多种经营生产的“排头兵”。全区现有可耕地1555公顷,可开垦荒地6872公顷。当年全区粮豆薯总产量达2981吨;多种经营产值实现6151.7万元,年增长21%。

  非国有经济撑起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近年来,乌马河区把发展非国有经济作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使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和家庭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个体私营业户已达1331户,产值8160万元。家庭经济户已发展到3500多户,各场、所家庭经济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自立户占场、所家庭户的37.8%。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产值分别达745万元和4900万元,五年分别增长88.6%和16.4倍。全区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实现6433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6%。

  市场繁荣活跃。全区共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541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3万元,年增长7.1%和30%。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乌马河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逐渐向“小康”目标迈进。这一年居民人均收入2627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亿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14.6平方米。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乌马河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年全区共引进推广先进技术15项,完成科研项目10项,取得科技成果1项,创产值3605万元,利税329万元。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7所,其中省级标准学校3所,省级合作学校4所。全区已实现了“普九”和“扫盲”工作目标,比全市提前了两年,并实现了普及实验教学。全区电视转播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近十年来,全区各类体育竞赛项目获国家级银牌1枚,获省、市级金牌247枚,银牌253枚。被市体委命名为“田径之乡”和“举重之乡”。全区共设置医疗机构24个,有卫生技术人员254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61人。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千分之1.37。完成了光缆通信工程,电话可直拨国内外,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6500门。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4-02-15


  汤 旺 河 区

  

  汤旺河区地属小兴安岭山系,平均海拔高度436.6米。区辖基层单位67个,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人口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万人。有汉、满、蒙古、壮、朝鲜、回、锡伯等7个民族。

  汤旺河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施业区面积21.54公顷,森林总蓄积量达1799.9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红松、水曲柳、黄菠萝、落叶松等12种;野生动物有马鹿、麝、水獭、榛鸡等20多种;野生中草药有灵芝、五加参、三棵针、五味子等200多种;山特产品有大宗木耳、猴头蘑、元蘑、笃斯果、蕨菜等;地下矿藏有黄金、玛瑙、闪长岩、大理石、花岗岩等;经营区内有汤旺河、结烈河、库尔滨河3大水系的部分流域,大小河流16条;区址西侧9公里有天然石林3处,石峰最高达26.13米,由原中顾委常委、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的“汤旺河石林”、“雄峰”、“一线天”等景区尤为壮观,是旅游观光、消夏度假的理想之地。

  汤旺河林业局(原名东风林业局)始建于1958年。六十年代创造了以“采育双包”为主要内容的“东风经验”,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实地考察并给予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汤旺河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始终是全市上缴利润大户。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2.25亿元,年均递增11.8%。各项上缴6269万元,是五年前的1.8倍。1995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全省森工系统中综合经济指标名列第一。几年来,先后获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省级先进企业、十佳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被中国工商银行评为AA级信誉企业。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有主伐林场10个,经营林场4个,部级标准化苗圃1个,年吐吞量50万立方米的半自动化贮木场1个。年定产商品材26.5万立方米。到1997年末人工林保存面积达2.61万公顷,蓄积5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8%。森林防火连续实现18年无火灾。

  林产工业不断壮大。现在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年产5万立方米的现代化刨花板厂1家,设备先进、国内一流、年产180万平方米的装饰板厂1家,管理科学、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万米胶合板厂1家。林办集体、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参与林木产品的精深加工,黑龙江海鸥实业集团已拥有2项国家专利、3项省名牌产品,年产家具3.3万件。1995年辟建的工业小区已吸纳个体业主118户,年加工木材10万立方米。全区林木产品已达5大系列50多个品种。

  后续产业迅速崛起。种、采、养、加、服各业齐头并进。农业开始由自给型向效益型转变,同年播种面积1800公顷,实现产值686万元,是五年前的2.25倍、2.2倍。仅人参新播种移栽面积达3.35万平方米,滑菇腌渍成品突破86吨,腌渍成品野生蕨菜达200吨。以黄牛、小尾寒羊、林蛙、鸡等为主的养殖业达到一定规模。饮食、机械等领域加工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各种服务体系健全,汤旺河宾馆已达星级标准,多次接待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外向型经济迅速扩张,已有日、美等外商企业5家,省外企业3家,吸引外资达2000万元。

  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区内公路纵横、交通便利。沿公路、铁路可直达黑河、佳木斯、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市政设施日臻完善,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5000门,电话普及率达47.3%。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实现了微波联网。主要街道全部实现水泥路面,巷道硬化率超过国家标准,还修建了水上乐园、旱冰场游乐设施。国有大型商城2家,营业面积5750平方米。银行等金融保险机构5家,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及财产、人身、养老等保险。区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连续多年保持省级绿化先进单位。

  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88人,其中有高中级职称的443人。几年来共进行大中型设备改造72项,科研项目12项,推广应用新技术15项。有各类学校23所,在校学生4837人。全区中小学全部进入市级标准化行列,中心幼儿园达省级标准。五年来有270人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全区“双基”通过国家验收。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健全,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区。有广播调频台、电视转播台各1座,地面卫星接收站16座,有线电视入户1500户,家庭电视普及率达95%。有各类卫生机构36个,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6人、床位31.6张。职工医院晋升为国家二等乙级医院和省级爱婴医院。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9‰。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投资2052万元新钻深水井8口,自来水入户1307户,基本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新建居民综合住宅楼5栋,总面积1.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9平方米。供热联网面积已达9.9万平方米,全区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6亿元,人均储蓄6400元。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4-02-15


  带 岭 区

  

  带岭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地处低山丘陵带。全区辖8个行政村、87个林业生产企业、事业单位。辖区有省林业干部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全区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其中林业施业区面积9.67万公顷,人口39134人,非农业人口占92.2%。带岭区是一个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新型林业城镇,也是全国唯一的集森林经营、木材生产、科学试验于一体的国家大二级企业。

  带岭区现有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003.7万立方米,其中,中龄林为399万立方米;近熟林为265.3万立方米;成熟林为76.1万立方米;过熟林为11.2万立方米。在全区十分之九的土地上生长着以红松为代表的一百余种乔灌木,并保存有大片的原始红松林;境内自由地生活着中华秋莎鸭、黑熊、马鹿、飞龙、水獭、鸳鸯等250余种野生动物;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白垩土、石墨、水晶石等,特别是“青川一号”花岗岩储量大,质地好,图案色泽美观,堪称上乘;山特产品盛产木耳、刺嫩芽、蕨菜、猴头、黄花菜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后,带岭区全面实施“兴林稳区、加工富区、科教强区、改革活区”的富民兴区战略,形成了林业立体综合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同步跟进的经济新格局,使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1997年带岭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年均递增1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04元,年均增长11.9%。

  依托林木资源发展林产工业。带岭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自身优势,坚持生产实践与科学试验相结合的方针,运用推广新经验、新技术,发展营林生产,使带岭走向了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在,每公顷林木年生长量达5.07立方米,林木年生长总量达38.7万立方米,年采伐量稳定在16万立方米,实现长消平衡,长大于消。每公顷林木可创产值2340元,实现利税140元,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巩固营林基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建成了锯材二次加工集成材生产线,使原木的加工向干燥材、刨光材、装饰材等木材深加工方向发展。投资1.2亿元,建成了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的造纸厂;发展了翠林福利厂、人造板厂、餐具厂等一批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生产的工艺漆木碗、木拼画、卫生餐具系列产品供不应求,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大大提高了木材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基本实现了加工原木不出局的目标。同年,林产工业总产值实现5663.2万元,利税达297.9万元,五年增长41.6%和35.4%。

  农业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党的十四大后,带岭区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巩固发展了多种经营生产。现已形成食用菌、山野菜、豆制品、禽畜肉类等加工产业链,在有限的644公顷农业耕地面积上,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222万元,多种经营总产值达4361万元。年可生产蔬菜774.5吨,粮食1298吨,生猪存栏8467头,禽存栏6.9万只,养殖水面23公顷。

  非国有经济得到突飞猛进发展。近几年,带岭区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积极向市场经济转变,确立了巩固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向。先后出台了有关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等为内容的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使带岭林区的经济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已达757户,从业人员1246人;私营企业1户,从业人员60人。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1174万元,上缴税金30万元。三资企业1户,从业人员266人,利用外资额5万美元。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五年带岭区不断加大城镇改造力度,加强人民生活环境建设,共用于城镇建设总投资2468万元,新建职工住宅楼2.28万平方米,兴建了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商贸中心、医院等四个楼群;新铺设黑色路面4.2万平方米,维修砂石路面100万平方米;埋设干线管道2.8万延长米;使日供水能力达2400吨,供热面积达33万平方米。完成了林业专网电话与市网电话连通,市话增容6500门,开通了移动电话,加快了信息传递。人民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当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3165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468元,分别比五年前增长61.2%和47.8%。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3亿元,人均住房面积已由过去的6.2平方米提高到9.1平方米,有5153户居民吃上了自来水,3400户居民用上了集中供热,3200多户居民安装了有线电视,3800户居民家中安装了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达28%。

  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坐落在带岭区境内的大青山“一棵松”等构成了带岭独特的林区风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水公园、红光狩猎场、碧水滑雪场以及与之配套的星级宾馆,更为游人增添了无穷魅力。带岭的交通便利,东西有绥佳铁路穿越其间,南北有带岭至佳木斯、带岭至伊春公路贯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带岭育人、育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六十至八十年代期间,刘少奇、朱德、董必武、谭震林、李雪峰、刘澜涛、王任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带岭视察工作,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新西兰林业专家里查森等许多专家、学者相继来带岭参观考察,进行学术交流。近几年来,带岭林业科研所研究推广120多项科技成果,有5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目前全区知识分子近2000人,占职工总数的20.2%,其中中级以上科技人员1600人;现有普通中小学10所,区第一小学为省级标准化小学,有3所学校进入省、市“两全”学校行列,幼儿园进入省级“双优”幼儿园;全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0人,医院床位135张,带岭区医院晋升为二级乙等医院。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区内体育馆面积800多平方米,可进行篮球、举重、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活动,1996年带岭区被评为国家普及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区。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4-02-15
乌 伊 岭 区
  

  乌伊岭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顶峰,属低山丘陵地带。总面积3081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有回、满、赫哲、彝、蒙古、朝鲜等6个少数民族。有公路与哈伊公路相连,亦可直达逊克、嘉荫等地。通信设施先进,交通十分便利。 乌伊岭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有林地面积344.5万亩,森林覆盖率74.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862万立方米,林木树种繁多,有落叶松、白桦、柞树、黑桦及红松、云杉、冷杉、榆树、椴树、杨树等。此外,施业区内有草原35万亩,可开发水面0.15万亩,可开垦土地4.5万亩。矿产资源主要有黄金、玛瑙、珍珠岩、石灰岩、水晶、泥炭、粘土、玄武岩等。现已开采的有黄金、玛瑙石等。动物主要有驼鹿、黑熊、狍子、野兔等。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有300多种,尤以黄芪、刺五加、三棵针、五味子等最为有名。山野菜主要有蕨菜、刺嫩芽、黄花菜、猴腿等30余种;食用菌主要有黑木耳、元蘑、榛蘑、草蘑、油蘑、猴头蘑等,尤以黑木耳、猴头蘑最多。山野果主要有山葡萄、山丁子、刺玫果、都柿、松籽、榛子等。

  乌伊岭区开发建设30多年来,经过全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已成为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新型林区。特别是近年来,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兴区”的总体目标,确立并实施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6818万元,年均递增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00元。

  森林工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乌伊岭区始终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抓好木材生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基本形成了营林、木材生产和林产加工的区域工业体系。在营林生产上,建立了4个种苗基地和1个天然种子林林场。其中省一级苗圃2个,市标准化苗圃3个。全局累计更新造林84.8万亩,人工林蓄积34.6万立方米。在木材生产上,伐区生产、木材运输、木材贮存三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流水作业。13个林场(所)年定产生产木材11万立方米。在林产工业生产上,已初步形成一个以木材剩余物为主要加工原料,以地板块、胶合板、卫生筷子、细木工板、刨光材、板方材和各种小木制品为主要产品的林产工业体系。逐步向原木就地加工增值的方向发展。年产3000立方米的“春翅”牌桦木胶合板,是省优质产品,远销省内外,深受用户 欢迎。引进西德、荷兰等先进设备,以优质白桦、枫桦、柞木、落叶松为原料生产的地板块畅销国内外。1994年,获得中国第二届“科技之星”国际博览会金奖。1997年森工企业发展到41户,实现工业产值9417万元,上缴利税403万元。

  农业多种经营初步形成产业化格局。党的十四大以来,由于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非林替代产业,使农业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全区发展以农作物和黑木耳生产为主的种植业,以养蛙、养鸡、养猪、养牛为主的饲养业,以采集山野菜、山野果、山药材为主的采集业,形成种、养、采、加、服各业竞相发展,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千家万户的产业化格局。同年农业多种经营总产值为3151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181人,形成了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和种养大户,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非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40%,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在非国有经济中,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40%和35%,个体私营经济达到368户,从业人员626人;实现产值2132万元。近两年,职工家庭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产值达到5096万元,有效地增加了职工收入,为缓解企业危困压力,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镇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近5年来,乌伊岭区城镇建设总投资为540万元,修建水泥路面300延长米;兴建住宅楼220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网5000延长米,街巷道路升级2.5万延长米;投资改造输电线路7100延长米;新建改建了部分城镇卫生设施。完成了光缆通信工程,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000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长,人均居住面积已达7.8平方米。城镇市场繁荣活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21万元。

  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一定成绩。近几年,乌伊岭区认真贯彻“科技兴区”的战略方针,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项目60项,取得科技成果36项,依靠科技进步创造经济效益405万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使教师地位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这一年已有普通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区有文化馆1处,工人文化宫1处,电视差转台1座。12个林场(所)全部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区内安装了有线电视,可同时收看16套电视节目。职工医院、妇幼保健站、卫生防疫站各1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3.6。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全面开展,全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森林旅游独具特色。乌伊岭区具有独特的林海自然景观,施业区内有雪喷云涌的开山河瀑布;有北疆一柱的独秀峰雄姿;有令人迷醉的汤旺河源头;有历史悠久的清代皇家狩猎场,是人们旅游避暑,森林探幽,领略大自然风光的佳境。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4-02-15


  红 星 区
  

  红星区位于伊春市东北部,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平缓。全区辖1个街道办事处,17个居民委,总面积3042平方公里,总人口2.86万人。

  红星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有林地面积1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6%。施业区内有百余种树木,主要有珍贵的红松、云冷杉、落叶松和白桦、柞木、杨木等林木资源;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动物有马鹿、驼鹿、麝等;区内生长着五味子、刺五加、黄芪、党参、贝母等几百种名贵药材;此外松籽、猴头、木耳、笃斯、草莓、蕨菜、蘑菇等山特产品资源得天独厚。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黄金储量120吨,铁等金属矿储量316万吨,长焰煤储量5000万吨,有大理石、辉石、闪长岩、石灰石、火山岩等石材资源,驰名中外的泥炭藓资源储量达477万吨,可开采百年以上。有耕地2000公顷,可供开垦荒地1.13万公顷,有草原面积6163公顷,水面1301公顷。

  近年来,红星区以改革与发展为主旋律,围绕“搞好缓危解困,实现富民兴区”的战略目标,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巩固基础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快上替代产业,初步形成了多种产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繁荣格局。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09万元,年均增长10.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8%、23.5%和1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83元。

  营林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狠抓营林基础建设,大力培育、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五年间累计更新造林1.05万公顷,完成了大平台6667公顷速生丰产林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同年更新造林面积2288公顷,更新造林合格率达到96.2%。幼林成林抚育、林政资源管理、护林防火均取得较好成绩,改善了森林环境,提高了林木生长率和生态效益。

  替代产业和非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红星区以资源深度开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以副养林的新型产业结构。木材综合利用精深加工发展较快,产品有胶合板、地板块、集成材、卫生筷子、衣帽挂、实木门、木雕工艺品、小木家具等木制品八大类46个品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加工的“星圳”牌优质地板块行销全国;“松雷”牌胶合板被评为部优产品,质量稳定,供不应求;折叠衣帽挂、板式衣挂、酒架、儿童玩具等系列出口创汇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古典实木家具门填补了全市空白。地方工业的林机配件、纺织配件、重钙粉等产品质量上乘,深受用户的青睐和喜爱。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当年全区粮豆菜薯总产量达1.11万吨,年增长6.7%。种、养、采、加、服全面发展,特别是形成了以平贝、木耳为龙头,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全区平贝种植面积已达50万平米,木耳椴40万椴(袋)。个体私营经济和职工家庭经济已经成为红星经济新的增长点。红星区个体工商户已达809户,实现产值392万元;职工家庭经济户已达4700余户,实现产值4008万元。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几年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居民住房竣工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9800平方米;架设了汤洪岭、汤北、三杨、二皮河等林场所输电线路,使12个场所全部接通了常电;开通了容量为5000门的程控电话,改造了汤南汤北通信线路;购置了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安装了有线电视设备;完成了职工医院住院处一期改造工程。另外,还补充了镇内环卫设施,开展了以解决环境绿化、道路建设和生活环境脏、乱、差的创建文明城镇活动,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两年,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这一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100元,年增长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64.2万元,增长15.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亿元,是五年前的3.1倍;人均住房面积已由6.5平方米提高到7.9平方米。

  科技、文化教育等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近年来,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组织实施区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33项,实施科技攻关15项,科技成果推广12项,取得区级以上优秀成果9项,科技进步创造效益1200万元。全区有普通中学2所,小学3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九”通过了国家验收。有多功能文化教育中心1座,职工文化活动室2个,电视差转台1座,地面卫星接收装置8套,有线电视入户1800户,全区有卫生医疗机构34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3.62以内。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红星区自然风光秀丽,有郁郁葱葱的大森林,俊俏独特的山川河谷。夏季,空气清晰,气侯凉爽;冬季,玉树琼枝,银海茫茫。尤其是著名的库尔滨高山堰塞湖,能使人犹入仙境,心旷神怡,是理想的避暑和旅游胜地。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4-02-15


  上 甘 岭 区
  

  上甘岭区始建于1953年1月,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胜利而得名。它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中上游,距伊春市区40公里,是一个以林为主,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新型林业城镇。全区现有人口2.47万人,林业施业区总面积14.61万公顷。全局拥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下属44个企事业单位,其中5个林场、7个经营所、1个农场。有耕地1000公顷。

  上甘岭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局森林面积9.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546万立方米,可采蓄积量为97.5万立方米。主要有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黑、白桦、山杨、紫椴、黄菠萝、水曲柳等十几种名贵树种;有马鹿、驼鹿、黑熊、野猪、狍、飞龙等近百种野生动物和珍禽;有驰名中外的蕨菜、刺嫩芽、黄花菜、黑木耳、元蘑、榛蘑、猴头蘑等百余种山野菜;有刺五加、党参、黄芪、三棵针、五味子等几十种名贵药材;地矿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铁、铅及锌、玄武岩、石英等。

  上甘岭区委、区政府围绕市委提出的“缓危解困、富民兴市”的战略目标,在重新认识区情的基础上,确立了“一深、两化、三突破”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区域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多轮驱动、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经济发展新格局。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7亿元,年均递增12.6%。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甘岭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企业素质,加快改革步伐。形成了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化工、多种经营、建材、机械加工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木材精深加工、林化工业、食用菌开发等特色行业发展迅速。到年底,全区工业行业发展到13个,主要工业企业96户,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2670万元。工业产品有近百个品种,其中纤维板、胶合板、小木制品、实木家具、活性炭等产品占有一定市场。红岭牌胶合板曾被伊春市评为产品质量第一名,冬青牌活性炭被评为部级优质产品。全区实现工业产值1.15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11亿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税2429万元,实现利润2094万元,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9.7%。

  农业多种经营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习推广铁力经验,有效地推进了农业和多种经营产业化的进程。当年全区农业产值1857万元,多种经营产值3114万元。同时,不断强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重点扶持种养大户,进一步优化农业、多种经营产业结构,发展“猪经济、羊经济、牛经济”,初步形成了林果、肉蛋、食用菌、山产品、蔬菜、中草药等主导产业和以农养林、林农结合的种、采、养、加、商、服、运一体化产业。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物价平稳,购销两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饮服务网点逐年增加。有各类集市贸易、批发部8个、商饮服网点123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体系。上甘岭集贸市场坐落镇区中心,为全区的商品流通和信息交流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

  非国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不断加强和充实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同时,非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63.8%,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动力。这一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达到1000户,其中私营企业32户,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5162万元;乡镇企业14户,创产值3900万元;职工家庭经济2100户,实现产值3455万元。连续三年被市评为发展职工家庭经济先进单位。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近几年来,上甘岭区城镇基本建设投资3270万元,新铺设水泥路面2200平方米,维修砂石路面583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米,有900户居民饮用到自来水。共建住宅楼13栋,总面积为3.6万平方米;程控电话装机3218部。市政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显示了新兴林城的崭新风貌。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同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310元,年增长6.4%;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00万元,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由6平方米提高7.8平方米。

  科技、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有了新进展。近几年来,全区共取得科技成果23项,其中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有5项。有职工俱乐部1个;文化馆1个;电视转播和差转台1座;地面卫星接收站2个,有线电视入户1000户。有普通中学2所,小学15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6%,经省“两基”评估验收,确认为九年义务教育合格单位。全区拥有卫生医疗机构43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4.8,均在省下达的指标之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五年被省评为先进单位。

  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上甘岭区境内有浩翰的林海,广袤的土地;奇异的山珍,丰富的矿藏;有汤旺河、库尔滨河两大河系;有卫国、美林红松原始森林,还有黑顶山石林秀丽的山峰,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老钱柜抗联遗址,昭示了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青山水库的自然风光,展示了美丽的人文景观。6处景点已经成为旅游观光的佳境.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4-02-15


  嘉荫县
  

  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的11个城镇相望。边境线长249公里,被国务院批准为国际客货运输口岸、江海联运港口和对外国人开放地区。全县总面积6739平方公里。县辖3镇6乡2个地方国营农场,1个省属国营嘉荫农场,1个中直企业乌拉嘎金矿。全县有99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屯。人口近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不含嘉荫农场)。

  嘉荫县属农业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素有“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之称。适宜各种作物生长,盛产大豆、小麦,是黑龙江省主要麦豆产区之一,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老百姓称嘉荫县是“林戴帽,水镶边,黄金铺地,米粮川”。现有耕地3.7万公顷,还有大量的“五荒”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森林总面积4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8%,木材总蓄积量达1969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冷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桦、椴、榆、杨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着“黄金铺地,玛瑙镶边”的美誉,以盛产黄金、褐煤、麦饭石、膨润土著称。境内有大小河流56条,泡塘湖泊星罗棋布,盛产“三花五罗”、鲤、鲫、鲟、鲑等22个鱼类98种冷水鱼。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黑熊、野猪、鹿、狍子、獐子、灰鼠、貂、飞龙、雉等。有采撷不尽的山野特产,有人参、灵芝、黄芪、五味子、刺五加、甘草等中草药160多种;有都柿、山葡萄、山樱桃、托盘、山梨等山野果,有蕨菜、黄瓜香、猴腿等山野菜。此外,漫山遍野的木耳、猴头、蘑菇、金针菜、松籽、榛子等山珍都是著名的特产。

  嘉荫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境内风光旖旎,以一泻千里龙江水,连绵起伏小兴安岭、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奇异风光别具特色,吸引着国内外客人。旅游景观可分为湖光山色、奇观异景、古迹遗址三大类,景点30余处,有可供游人盛夏避暑的高升滩和新发滩,富有神秘色彩的观音山和山顶湖,有集天下景观于一处“北方九寨沟”之称的茅兰沟,有被誉为“小三峡”的太平峡风光,有云雾保兴山、乌云河石林、红石砬子悬棺葬等。有省级文物保护区龙骨山、红松母树林、古生物化石群等,特别是龙骨山曾因出土过鸭嘴龙、霸王龙、翼龙、似鸟龙等多种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嘉荫县也因此被称作恐龙的故乡。

  近年来,嘉荫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在顺利完成“八五”计划的同时,实现了“九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4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598元。均比“八五”期末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是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以烤烟、白瓜籽、养蚕、绒山羊、食用菌为代表的10个重点项目,加快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农业总产值实现1.3亿元,粮豆薯总产量达到5.6万吨。二是坚持“少新建、多改造”的地方工业发展原则,实行“招、引、联”改造与新建项目并举,使全县工业企业重现生机。同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1亿元。三是乡镇企业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举、多轮驱动的格局。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5亿元。此外还紧紧抓住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这一年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9%,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2175户,创产值1249万元。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加快。全县各乡镇、场90%的村屯有公路通车,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乡镇“两化”工程全部完成,有部分村屯安装了电话。当年嘉荫电网成功地并入国网运行,结束了嘉荫长期缺电的历史。五是抓住国家赋予我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权和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有利契机,积极向国际通行规则运作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合作转变,形成了新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截止1997年末,全县共出入境1015人次,累计实现进出口货物2.1万吨,贸易额200.4万美元。六是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划分税种,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超支不补,自求平衡”的举措,积极涵养老财源,培植新财源,合理调度使用资金,保证了工资发放和重点工作的需要。七是社会保障网络、社区服务、卫生医疗、广播电视、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嘉荫县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县呈现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