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721阅读
  • 105回复

[乡镇街]乡镇的面积由两条腿和自然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9-21

乡镇的面积由两条腿和自然条件
乡镇是基层的经济生活单位,在现在的生活中,村一级已经不能自给自足,大量物品需要从城镇获取。所以,在设计管理层级时,需要把乡镇作为基层的单位。一个乡镇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
单程时间决定最大面积
一个乡镇的大小首先是由两条腿决定的。乡镇中心边边缘村庄往返的时间宜控制在半天之内。村民从村里步行到乡镇中心购物或卖出农产品后,再步行回家吃午饭,避免在乡镇或路途上吃午饭而增加经济负担。以冬天的时间算,半天总的时间为4个半小时,扣除早晨准备早餐和中午做饭的时间,剩下的就只有3~3.5个小时。来回的单程时间就只有1个小时,即使早餐提前准备,一个最边远的村庄到乡镇的步行时间不宜超过1.5小时。
为什么要步行而不乘车呢?现在虽然有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但由于乡镇到乡镇的道路不利于开汽车,汽车这一项肯定要排名。开摩托车涉及安全性的问题,驾照的问题,油价高升而带来的成本问题,摩托车也只是辅助工具,而不能作为村庄到乡镇中心距离的计算方式。在平原地区的农村,自行车确实已经成为了人们到乡镇的主要方式,但在山区与丘陵地带,骑车时常反而成为一种累赘,所以,自行车可以作为平原地区计算的方式,却不能作为山区村庄到乡镇中心距离的计算方式。由于中国还是以山地为主,平原只占国土面积12%,是少数,相对而言,总体上以步行来计算村庄到乡镇中心的距离更可取。
人们负重而行的速度每小时一般为5公里左右,超过6公里的地区很少。换算过来,村庄到乡镇的距离一一般是五六公里,考虑到历史因素形成的乡镇中心的影响力,村庄到乡镇的的路程不宜超过八九公里。考虑到道路不一定是平坦而笔直的,我认为,自然的村庄到乡镇中心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宜过七八公里。由这个距离我们可以把它换算成面积,按正六边形来算,其面积不宜超过200平方公里。
由于平原地区的人们常常骑自行车,而骑车的一般速度为10~12公里,考虑到平原与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平衡性问题,我认为,平原地区的村庄到乡镇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0公里。按正六边形理论来算,可以得出平原地区的乡镇面积不宜超过350平方公里。
通过单程所需的时间,我们就求得了一个乡镇最大面积的极限,但还没有求得其最小值。
一定公共服务所必需人口决定最小面积
一个乡镇需要基本的服务包括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公共广场、篮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而要建设与维护这些设施,就需要足够的人口。而要维持足够的人口除了大量工厂外,就是肥沃的土地与充足的阳光和雨水,能够支撑起较多的人口。由于乡镇上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所以,总体而言,要维持足够规模的人口主要还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的。一般而言平原地区较容易形成一定规模的人口,从而取得经济的先发优势,而贫瘠的山地常常由于难以维持相当规模的人口,难以形成相应的经济中心,从而在与平原的竞争逐渐满后。山区要发展就需要当地有燃料与矿产资源,建立工厂形成一定人口的规模后带动周边的人口、生产要素和资金向该地区聚集。
那么,究竟需要多少人口才能够形成规模,从而带动公共服务呢?我们可以从学校、医院、市场三个主要的方面来换算。
由于大家都上过学,我们可以先来算一下建设一个有活力的学校需要多少人口来支撑。
由于中国的人口较多,中国的学校不比外国,一个班可以只胡二三十人,一般情况下,中国的一个班级50人就算比较小的。要想一个学校有活力,就需要同一学科间的教师之间有竞争,换句话说,同一个年级的同一个学科至少需要2名。同时,由于文理分科,而理科又比文科要多,大学招收的理科生超过总人数的70%,文科只占30%,甚至不到30%。由于中学的文理分班不一定与高考招生的比例完全一致,我们可以考虑文理的比例为1/2,换算过来,一个文科教师上2个班,两个教师上4个班,理科班可能就是8个,一个年级就需要12个班。只有达到了12个班的规模以后,一个学校内的教师之间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学校才有活力。一个班50人,12个班600人,一个初级中学就需要有1800人。如果只算初中,不算高中,由于初中不分文理科,一个年级就需要200人以上,达不到这个规模初中的教学质量就没有保障。
由初中一年年级200人,高中一个年级600人的规模来看,我们就同可以换算出一个乡镇所需要的最少人口。
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可以先排除人口结构的干扰因素,把人口结构设计成各个年龄阶段均分,现在中国的平均寿命是78岁,同一年的要达到200人,该乡镇的人口至少就需要有15600人,同一年生的人要达到600人,该乡镇的人口至少就需要有42000人。也就是说,要维持一个初中,该乡镇就至少需要15600人;要维持一个高中,该乡镇就至少需要46800人,由于有些学生会上高职高中,有的直接去打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上高中,以60%左右的入学率来算,需要8万左右的人口
考虑到现在高中正在搞的高考改革,由于实行选科,据传选修政治学科的不足10%,那么,要维持一个高中的活力需要的人口只会更多。
结合中国的人口密度来看,我们就可以算出一个乡镇需要的面积与村庄到乡镇中心的距离。
要维持每个年级200人以上的一个初中,人口密度为200时,需要的面积是78平方公里,村庄到乡镇中心的直线距离是4.7km;人口密度为400时,需要的面积是39平方公里,村庄到乡镇中心的直线距离是3.4km左右;当人口密度为800时,需要的面积是19.5平方公里,村庄到乡镇的直线距离是2.3km左右。
要维持每个年级600人以上的一个高中,人口需要8万。当人口密度为200时,需要的面积是400平方公里,村庄到乡镇中心的直线距离是10.7km;人口密度为400时,需要的面积是200平方公里,村庄到乡镇的直线距离为7.6km;人口密度为800时,需要的面积是100平方公里,村庄到乡镇的直线距离是5.4km.从以上的数据来看,一般情况下,乡镇的人口8万以上才适宜办高中。
……
由乡镇到上级政府的时间可以算上级区划所能管理的最大面积。
说明乡镇的上一级叫什么名字是将要的,可以叫县,可以叫市,也可以叫府,还可以叫郡,但不论叫什么它都不能超过一些基本的限制。
早晨出发到县市中心办事,上午花点时间,确实有办不完的下午再办,办完后回家过夜,尽可能避免在县城过夜面增加费用。
步行1小时,候车半小时,乘车与到站后转公交车到目的地2小时,用去近半天时间。下午办完事后,乘坐末班车回家。
乡镇到县市政府的赶路方式不能再用脚了,只能用汽车来算,由于高铁不可能通过到每个乡镇,用高铁来算肯定也不合适。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并不是每个乡镇到县市都有高速公路,也不能用高速公路的车速来算,一般公路时事60公里算就差不多了。考虑到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公路不一定是直的,乡镇到县市的直线距离应该只有30~40公里了。超过这个距离就不利于管理。以40公里计,按正六边形理论来算,乡镇的上一层区划面积不宜超过5500平方公里。
以常见的400人的密度来算,乡镇的上一级可达200万人口;人口密集,超过800人每平方公里的则可能达400万。

[ 此帖被shingwood在2015-09-22 10:08重新编辑 ]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9-21
由于平原地区的人多骑自行车,路也相对较直,乡镇到上级政府的直线距离可达60公里,换成面积则是1247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平原地区的县市最大面积可上万。与现在的地市相当,适当调整地市的分布后,地市可以直接管乡镇,县一级成为多余。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9-21
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乡镇的上级区划面积与县及县级市相当,县市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级。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9-21
坐高铁到省城一天可以来回,干脆把地级市也撤了,以后办事直接上省里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9-21
西部区划不在讨论范畴,如果算上一切理论都是白搭。。。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9-21
扩镇撤县的理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9-21
回 chy22 的帖子
chy22:扩镇撤县的理论 (2015-09-21 21:28) 

不是什么扩镇撤县的理论。在这里平原地区是撤县,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则是做强县市,在中西部一个县的面积在3000~5000间的很多。但最基层的都是乡镇。
我的规划是,中国这一层是固定的,保持全国统一,乡镇这一层是基层的,动不了,定了顶层与底层,调整中间的层。
这里讨论的基本是人口线以东的地区,如果带上青新藏蒙,什么理论都白搭。在青新藏蒙省地市县都没有办法动。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9-22
回 开拓者 的帖子
开拓者:坐高铁到省城一天可以来回,干脆把地级市也撤了,以后办事直接上省里 (2015-09-21 20:45) 
公子真可谓是腰缠万贯。吾等屁民难望项背。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9-22
乡镇到县市政府的赶路方式不能再用脚了,只能用汽车来算,由于高铁不可能通过到每个乡镇
————————————————————
你漏了城铁。中国东半部那么高的人口密度,计算交通半径的依据不应该是容量低而速度又不快的汽车,而应该是容量几倍于此的城铁。具体而言应该是绿皮、橘皮。以此作为计算的依据,一日圈的范围应该是府域,而不是县域。
以中国的人口和人口密度,东半部需要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公里的通勤铁路。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这些交通设施,就是因为铁路的路权都被高度中央集权于铁道部、国铁公司。
我是从维多利亚时代穿越来的。你要是说我的想法太超前,那我只能说你是从太阳王时代穿越来的。一个工业化才刚刚开始30年的国家,一个人均钢铁产量才刚刚达到世界人均水平没几年的国家,居然说自己的基建设施太多了,这不是开玩笑么?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9-22
滁州市人口450万,面积13398 KM2

来安县8个镇、4个乡。
全椒县10个镇
定远县16个镇、6个乡
凤阳县14个镇、1个乡。
天长市1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
明光市4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1个乡。
琅琊区
南谯区

请问LZ如何照你的构想来区划?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9-22
回 zhuhou 的帖子
zhuhou:滁州市人口450万,面积13398 KM2
来安县8个镇、4个乡。
全椒县10个镇
定远县16个镇、6个乡
....... (2015-09-22 06:43) 

天长先省管,未来划江苏。凤阳划蚌埠。其余还有61个乡镇街。完全可以把县级虚化。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9-22
这个理论,是建立在村里的民众每天都要去乡里办事,乡里的民众每天都要去县城办事的基础上的。
事实上,也确实有不少非农人口的日常生活是这样在运行,如基层公务员、乡村教师等。
更进而,实际上不方便办事的,反而是大城市居民。大城市居民跑一趟各局委办之类,一天时间绝对不够用。好在他们在大城市有居室,白天跑累了晚上可以稍事休息,第二天接着再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9-22
回 zhaohz 的帖子
zhaohz:天长先省管,未来划江苏。凤阳划蚌埠。其余还有61个乡镇街。完全可以把县级虚化。 (2015-09-22 08:32) 

所谓县级虚化,请问是虚到只是个地理区,统计区。还是有钱有人有权?是现在县府人员%?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9-22
乡镇没必要都办高中,一般一个县只需要几所高中就够了(区公所时代一个区一所)。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9-22
回 东海风 的帖子
东海风:乡镇没必要都办高中,一般一个县只需要几所高中就够了(区公所时代一个区一所)。 (2015-09-22 09:08)

在山区的乡镇中,没有必要每个乡镇都办高中,只选择一两个交通便利的大镇办就行了,小的乡镇真的没有必要办高中。
在平原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400以上)的地区,有的乡镇10万人以上,像这样的乡镇还是有必要办高中。
[ 此帖被shingwood在2015-09-22 10:10重新编辑 ]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9-22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在山区的乡镇中,没有必要每个乡镇都办高中,只选择一两个交通便利的大镇办就行了,小的乡镇真的没有必要办高中。
在平原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400以上)的地区,有的乡镇10万人以上,像这样的乡镇还是有必要办高中。 (2015-09-22 10:00) 
合理的基层当局的辖区规模,应该相当于腊肉时代的县辖区。
如果不考虑强制绝育问题,3万人就可以支撑高中了。平均每年出生400人,30%上高中,就是3个教学班了。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09-22
回 Franc.She 的帖子
Franc.She:合理的基层当局的辖区规模,应该相当于腊肉时代的县辖区。
如果不考虑强制绝育问题,3万人就可以支撑高中了。平均每年出生400人,30%上高中,就是3个教学班了。 (2015-09-22 12:11) 

现在很多地方乡镇已经进行了合并,一个镇大概就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区。
3个教学班只够配小学科一个教师,根本没有办法竞争,教得好与坏都不好评比与奖惩。这个我在主贴中已经说明了,要保障学校内部有竞争力,小学科的教师至少需要2名。由于文理分科,理多文少,一强实力不错的学校都是理科多文科少,大学招生的比例理:文大概为7:3,一个学校一般需要12个班,即使有的地方文科人多,文理对半分,至少也需要8个教学班。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09-22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现在很多地方乡镇已经进行了合并,一个镇大概就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区。
3个教学班只够配小学科一个教师,根本没有办法竞争,教得好与坏都不好评比与奖惩。这个我在主贴中已经说明了,要保障学校内部有竞争力,小学科的教师至少需要2名。由于文理分科,理多文少,一强实力不错的学校 .. (2015-09-22 13:01) 
一个年级开12个班,你不分两个年级组根本不可能。我当年上的初中和高中,就是4~5个班一个年级组,一个年级设2~3个年级组。由此可见,3个班已经可以了,算是个下限。
再说,九年义务教育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如今社会发展了、对劳动者(广义)的文化素质要求高了,把高中也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也不是不可以。那么说吧,如今这年头如果没有高中毕业,参军连个步兵小卒都当不了。
至于乡镇合并的问题。有些省份是合并了,合并后的乡镇约等于腊肉时的县辖区。有些省份没有合并,或合并了之后又拆分回去了,如四川。这些省份的乡镇需要合并。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09-22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晦象先生:西部区划不在讨论范畴,如果算上一切理论都是白搭。。。 (2015-09-21 20:58) 
我的一日圈理论就可以涵盖西部地区,甚至可以解释中古时代不论东西方为何都有大量的化外之地。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5-09-22
回 Franc.She 的帖子
Franc.She:一个年级开12个班,你不分两个年级组根本不可能。我当年上的初中和高中,就是4~5个班一个年级组,一个年级设2~3个年级组。由此可见,3个班已经可以了,算是个下限。
再说,九年义务教育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如今社会发展了、对劳动者(广义)的文化素质要求高了,把高中也纳入义务 .. (2015-09-22 13:10) 

一个年级12个班根本不需要分两个年级组,没有在中学任过教可以看别的学校的情况嘛。
不同的科系在不同的办公室,语数外单列,文综合并,理综两个,每个办公室6个人,算小的了。
哪需要什么分两个年级组。我看过有些超级的中学一个年级58个班,当然,这算变态的,一般一个年级20个班以内算比较常见的。20个班的每班50人,全校3000人,只是一般规模的学校而已。
当年公社成了乡,这纯粹是乱在搞。本来早期的镇,比如我们家乡的镇在清朝就建立了,是自然形成的小范围的区域中心;后来镇成了县下的区,镇中心改了镇,形成了区下管镇与乡(公社),实际上是打破了原来自然形成的区域经济;再后来撤销区,县直接管乡镇,原来的镇被割裂;再后来,乡镇合并,分出去的几个乡全都并回来了,当年的区变成了镇,实际上是回归到了建国前的本源。
有些地方还没有乡镇合并,这应该继续推进。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5-09-22
现在去办事还有用走路的?这个理论基础都没有
浙江黄岩市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5-09-22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一个年级12个班根本不需要分两个年级组,没有在中学任过教可以看别的学校的情况嘛。
不同的科系在不同的办公室,语数外单列,文综合并,理综两个,每个办公室6个人,算小的了。
哪需要什么分两个年级组。我看过有些超级的中学一个年级58个班,当然,这算变态的,一般一个年级20个班以内算比较常见的。20个班的每班50人,全校3000人,只是一般规模的学校而已。
当年公社成了乡,这纯粹是乱在搞。本来早期的镇,比如我们家乡的镇在清朝就建立了,是自然形成的小范围的区域中心;后来镇成了县下的区,镇中心改了镇,形成了区下管镇与乡(公社),实际上是打破了原来自然形成的区域经济;再后来撤销区,县直接管乡镇,原来的镇被割裂;再后来,乡镇合并,分出去的几个乡全都并回来了,当年的区变成了镇,实际上是回归到了建国前的本源。
有些地方还没有乡镇合并,这应该继续推进。 (2015-09-22 13:35) 
我说的就是我自己上的中学,我上学时的情况。省级重点中学。一个年级组如果带那么多的班,那个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扯远一点,如果老师的编制不够的话,文综的老师是可以合并的。理综可不行。毕竟高中的理科生多,数量上是压倒性的优势。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5-09-22
回 渔樵老叟 的帖子
渔樵老叟:现在去办事还有用走路的?这个理论基础都没有
(2015-09-22 13:44)

在主帖中已经说了,东部比较流行骑自行车,有些骑摩托;在中西部的山区,你要人去骑自行车?不知道是人骑车还是车骑人。
以我的观察,由村庄到乡镇还是以走路为主,只有少数骑摩托车。
乡镇的形成不是一两天,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开始走路到中心,从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也就是乡镇。而这种乡镇一旦形成,它就不会在很短的时间消失,尤其是早期(搞人民公社之前)形成的乡镇,一般都比较大,估计很难消失。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等二三十年后老一代的人死光了,年轻人都会选择骑车。也就是说,二三十年后中西部的山区村一级可以完全撤销了,镇成了最底层,小的乡镇会变成村。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5-09-22
回 Franc.She 的帖子
Franc.She:我说的就是我自己上的中学,我上学时的情况。省级重点中学。一个年级组如果带那么多的班,那个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扯远一点,如果老师的编制不够的话,文综的老师是可以合并的。理综可不行。毕竟高中的理科生多,数量上是压倒性的优势。 (2015-09-22 13:48) 

阁下是哪一年上的高中啊?
不信可以调查一下,现在的重点高中或者说联招学校有几个的规模是小于10个班的。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5-09-22
回 uranium235m 的帖子
uranium235m:縣轄區做基層政權明顯偏小,理想的基層政權的規模應該介於現在的縣和縣轄區之間,也就是小縣 (2015-09-22 13:49) 

你所说的小县是什么规模呢?全国的差距大得有点吓人哟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