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行政区划
【文章日期】1933年7月-1934年春
【作者】雷正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英勇地发动和领导了全国各地武装起义,创建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20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胜利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同志担任主席。经过1932年的发展,特别是1933年春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区域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划分行政区域暂行条例》。该条例除规定了乡、区、县划分的标准外,还规定:“各级行政区域的名称,除旧时带着浓厚的封建性的名称须更改外,旧有名称可以沿用;完全改变之旧区域,无旧名可沿用者,以该区域内之市场各或大地名,作为该新区域之名,有必要时可采用当地伟大斗争事件或牺牲的伟大革命领袖的名字,作为该区域的名称。”根据这一精神,不少新设县,就是以革命烈士姓名、著名的地方名称,从相邻县的县名中各取一字和以良好的祝愿等来命名的。
从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到中央红军主力及党政军中央机关举行长征,近三年时间里,共和国的行政区划,特别是中央根据地的几个苏维埃省和所辖县变化很大。中央根据地初期只辖江西和福建两个苏维埃省和瑞金(也称瑞京)一个直属县。1930年10月即由原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扩大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由原闽西苏维埃政府扩大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3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南康县南部章水以东和信丰县北部地区建立了信康县。10月在万安、太和两县的赣江东岸建立了万太县;同月,又将吉太县委所辖的吉安、吉水两县南部之红色区域,以黄公略烈士的名字命名建立了公略县。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1931年冬,在于都、兴国、宁都、瑞金四县间建立了胜利县。南丰、广昌二县于1932年9月,曾合为南广县,1933年5月又分设。1932年9月曾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辖的石城县划归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到1933年2月又划归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1932年9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上杭、连城两县间建立了新泉县。在长汀以东、宁化以南地区建立了汀东县。
1933年春,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因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决定将建(宁)黎(川)太(宁)金(溪)资(溪)光(泽)邵(武)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6月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2月正式成立了闽赣省苏维埃政府。
1933年7月,中央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域的决议》后,改变旧的行政区划,先后增设了:洛口、龙岗、杨殷、澎湃、赤水、长胜、西江、门岭(筠岭县,有同志写门岭县,实际样一,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叫筠门岭。)和泉上、代英、兆征、太雷、康都等新县。
1933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为了解决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辖区太大和开展南方战线上的战争以及建设苏区的需要,决定成立粤赣省。9月6日正式成立了粤赣省苏维埃政府。以后1934年7月,还从江西省、粤赣省划出四个县,建立了赣南省(赣南省,是1934年7月设立的,这时已不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范围最大的时期。)。此时西江、太雷、长胜和瑞金,同成为中央直属县。
1933年7月至1934年春,因为打破了四次“围剿”极大地扩大了苏维埃,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共和国版图最大的时期。这期间曾建立有十个苏维埃省(1933年9月6日毛主席在《今年的选举》的报告中说:“今年的选举,我们是在更大版图上进行着的,因为我们在打破四次“围剿”中极大地扩大了苏维埃领土。我们今年是在十个苏维埃省内江西省、福建省、粤赣省、闽赣省、闽浙赣省、湘赣省、湘鄂赣省、鄂豫皖省、湘鄂西省、四川省进行选举。我们选举的规模更大了。”)和四块红色根据地。其中临时中央政府能直接管到的,有中央根据地的江西、福建、粤赣、闽赣等苏维埃省和闽浙赣、湘赣、湘鄂赣等苏维埃省。不能直接管到的有鄂豫皖、湘鄂西、川陕(毛主席在《今年的选举》报告中所说的四川省实际上是川陕省。1933年8月12日,川陕省第二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曾通过《目前形势与川陕省苏维埃的任务》的决议。)等苏维埃省和陕甘宁、左右江、海陆丰、琼崖等根据地。
现根据调查和查阅的有关资料,将1933年7月至1934年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区域最大时的行政区划情况,简介如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先在瑞金县叶坪,后在沙州坝。各苏维埃省区划情况如下:
一、江西省。首府在宁都县七里坪,所辖县:宁都(1933年春改称博生)、洛口(位宁都北部、广昌东部)、长胜(宁都、瑞金间)、胜利(于都、兴国、宁都、瑞金四县间)、石城、广昌、赤水(位在广昌、石城、宁都间,1934年7月、广昌、赤水两县曾合并为广赤县)、南丰、宜黄、崇仁、乐安(1934年5月,宜黄、崇仁、乐安三县合并为乐宜崇县)、永丰、新干、吉水、龙岗(永丰、兴国间)、兴国、杨殷(兴国、万安、太和间)、赣县、南康、万太(万安、太和两县的河东部分)、公略(吉安、吉水两县南部)、太雷(石城、瑞金间)、康都(黎川、广昌间)等县。(1934年10月还一度建立过石太、永龙、兴胜、瑞西县,并合公略、永丰为公永县。
二、闽赣省。首府在黎川县湖坊(1934年5月搬至建宁县,7月搬到澎湃县)。所辖县:黎川、金溪、资溪、铅山、东方(黎川、光泽、邵武三县间)、金南(金溪、资溪、南城三县间,原金南特区)、建东(黎川、南城间)、崇安、浦城、沙县、建宁、太宁、将乐、光泽等县。
三、粤赣省。首府在会昌县文武坝。所辖县:会昌、西江(于都、会昌、瑞金间)、筠岭(筠岭县,有同志写门岭县,实际样一,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叫筠门岭。)会昌、寻邬间)、于都、安远、信康(1934年3月改称登贤)寻邬、蕉平寻(曾为福建省管辖)等县。
四、福建省。首府在汀州城内。所辖县:长汀、兆征(汀州为中心)、汀东、武平、上杭、代英(上杭、永定间)、新泉、连城、宁化、清流、泉上(宁化、清流、归化间)、归化、澎湃(1932年1月,该县与宁都县合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龙岩等县。
五、湘赣省,首府在永新县城禾川镇。所辖县:永新、莲花、萍乡、分宜(一度属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宁冈、遂川、上犹、万安(河西部分)、太和(河西部分)、吉安、安福、新余(一度属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峡江(1932年3月,新余、峡江两县合并为新峡县)、茶陵、酃县、攸县等。
六、湘鄂赣省。首府在万载县仙源。所辖县:万载、铜鼓、修水、武宁、瑞昌、德安、奉新、靖安、宜丰(1933年1月改为修铜宜奉)、上高、高安、宜春、清江、宜萍、万宜上、万铜丰、修铜、平修铜、平江、浏阳、醴陵、湘阴、长沙、岳阳、临湘、崇阳、通山、通城、蒲圻、咸宁、嘉鱼、鄂城、阳新、大冶等县。
七、闽浙、赣省。首府在横峰县葛源。所辖县:横峰、弋阳、贵溪、上饶、广丰、玉山、德兴、乐平、浮梁、婺源、波阳、湖口、都昌、余干、余江、万年、东乡、上铅、上广、贵南(1933年8月,归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怀玉、化务德、河东、河西、浮乐务、贵余万、常山、开化、江山、东流、秋浦、贵池等县。
1934年夏,还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划出了杨殷、赣县,从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划出了于都、登贤(即信康县),建立了赣南省。赣南省首府在于都县城。不久,于都、登贤二县合并为登于县。
此外,还有鄂豫皖、湘鄂西、川陕等三个苏维埃省和陕甘宁、左右江、海陆丰、琼崖等根据地,当时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不能直接管到,其所辖县情况,
http://www.cass.net.cn/zhuanti/changzheng70/show_News_dynamic.asp?id=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