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与句容崇明寺
2009-5-13 5:58:00 发表:玩玉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8 评论共:0条 收藏此页
上海的崇明岛与句容崇明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唐朝到晚清不断有句容人迁居崇明岛,现在上海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句容人后裔,从句容迁崇明的先民,为大上海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史料载;最早由句容迁崇明的,是在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句容施、黄、顾等6姓,他们来这里以捕鱼为生。到了神龙元年(705),从句容、丹阳、常熟等地迁来垦荒的人逐渐增多,并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到了北宋特别是靖康年间,由于金兵南侵,又陆续有一批句容人迁至崇明岛,史料上有宋天圣三年(1025),有刘、姚两姓从句容迁崇明新沙的记载。南宋政府也曾在崇明岛设置官盐场,并在句容以十户抽一丁的方式,到崇明晒盐。目前岛上保留的的陈、徐等姓家谱,以及岛上考古发现的墓碑,都映证了大批句容人迁崇明的史实。太平天国失败后,很多参加太平军的句容人,为了躲避清政府报复,相继迁至上海崇明以及长江对面的海门与启东。
句容的崇明寺,始建于东晋咸宁元年 (275年),当时名义和寺,是一位叫司徒察的居士舍宅为寺,唐会昌年间义和寺颓废,北宋天佑二年(905年),句容的乡绅们重建义和寺,七十年后的宋太平兴国年间,乡绅们再度扩建义和寺,这次扩建后义和寺正式更名为崇明寺,并一直沿用到近代,相传当时重修义和寺的时候,远在崇明的句容人慷慨解囊,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寺院主持为了表达敬意,在大修后特意改了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