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68阅读
  • 6回复

[旅游资讯]古村石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1-25
石门高村地处贵池、青阳和石台三县交界,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村中原居民皆是高氏后人。石门村西的峡谷里,有两块石头,夹河而生,形似城门,山为城,石为门”,故而得名"石门高"。又因村中人家门框皆由青条石垒就,明清时期遗留的建筑,历经百年风雨,石头与石头之间仍严丝密合,这也是石门得名的又一来历。

千古名村地:由“太白长啸处”的曹村通向石门村的唯一一条区级公路再行驶五里,就到了现实中的“桃花源”——石门村。
千古名村“石门高”(俗称,因石门高姓多),坐落在群山怀抱。村南延绵高耸的老山、周边的三十六岗流下的千百条溪流穿村而过,在石门村口的水口汇集。水口处水深数丈,两旁一边一块巨岩,相峙如门,石门村名因此而名。
由于石门村口的天然屏障,村内百姓一千多年来,祖祖辈辈的村民们在这里过着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
李白与桃花坞:在近村口路旁靠左边的桃花山坡上,有一块平整如削的方岩,上有“桃花坞”三个字迹。下款十六个茶杯大的字,因千年风雨浸蚀,除“李”字依稀可见外,其余均无法辨识。这是一千多年前唐人留下的古迹。由于一千多年的水土流失,当年的悬崖峭壁已被淤塞的泥沙埋去半截,但“桃花坞”字迹还没有完全被历史掩埋。
据《贵池县志》记载“春台岩。高霁所筑桃花坞,李白与高霁同游处也……”。
唐代处士高霁,是李白的诗友,隐居在老山脚下的石门桃花坞,也是石门高氏家族的祖先。
李白游春台崖:1300多年前,李白来桃花坞游览,曾在高霁家作客,和高霁一道游览了石门村后的老山,命老山顶处一矗立的巨岩叫“春台岩”。目前老山上“春台岩”字依稀可辨,它们和石门村这座古石城堡一起顶住了漫长岁月的风化,保存了下来。
石门高的古石风韵:石门高,以石生韵,以石称奇。要读懂石门高这座古老山村,首先要读懂石门的石。

石门高四周高山环抱,如同一幅巨大的绿色的盖头,覆盖着这座千年古村的神秘面容。掀开盖头,下面是一个古老的石胴体。千年的孕育,让古色古香如古老城堡的山庄,至今保持着原汁原味。
走进村北水口的两座神奇的巨岩构成的“石门”,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迎接你的是村口一队盘枝错节的古杨柳,它们个个伸展着粗蛮的舞姿,定格在永恒的热烈之中。那丝丝枝叶如同唐朝舞女腰间的飘带藏有暗香浮动。村口溪流清清的山泉,在古树的荫影下把巨石打磨的圆圆溜溜,显示着龙舒河源头的古朴风光。
经过村口桃花山下印有李白游踪的“桃花坞”,感受着诗仙的厚爱、古村的殷托,我们走近了村口那披着“爬壁虎”的封火墙,封火墙如同青鬃马的马鬃,这是一匹从远古奔来,又向往山外世界的骏马。它想把古老的山庄驮向世界,让世人拂去历史寂寞的尘封。
迈上村内洋溢着千年风韵的石板道,仿佛踏上了一条悠悠的历史的隧道,一步步走进千百年前石门高先人生存的空间。
漫步在石板铺就的道上,溪流的歌唱时隐时现,水在哪儿?水就在脚下,在石板的下面。路面行人,路下流水。高高低低曲曲折折长满青苔的石板道连接着家家户户,清澈悠悠的山泉水,淙淙不歇,流向四面八方。难怪当年高家一位书生有“故园觅得幽居味,屋上青山屋下泉”之句,世代流传,读来令人萌生许多感慨。
情不自禁地默默问脚下的石板,哪一条道印下了李白走来拜访隐士高霁的脚印?哪一块石印有当年金地藏歇息的身影?
高氏宗祠:沿着古人的通道,我们来到村中的高氏宗祠,走过昂一公一家热热闹闹、进进出出的石块铺就的“牛舌条”、“牛牙齿”,跨上了高高的石门槛。这磨成凹槽般的石门坎上,记载着多少从家到祠的错综复杂甜酸苦辣的沧桑历史!
原有七进的高氏宗祠,现存有六进,雕梁画栋的门梁显示了它当年的辉煌,精雕细琢的石刻诠释了唐朝以来的家族兴衰的历史:大柱子下,每一个不同的石磉图案都在向世人叙述着不同的故事。三进天井的六块“牛鼻石”,同样也在娓娓地诉说着它的到来和存在的价值。最有意思的是第六进,地面上花岗岩石嵌有的石刻梅花鹿,仍然那么鲜明干练!据说是桐油加石灰打磨而成,可保持永久色彩鲜艳。果真如此,安详而逼真的小鹿正显示着明代古人的艺术精品。
我们又沿着“牛舌条”之路,从明代走到民国初期,和祠紧相连的代表建筑物就是古祠旁高炳鳞先生的故居,这个当时的安徽实业厅厅长,将房建成并未来住,却将明代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陪衬着古老的祠堂。使整个建筑群显得那么和谐、古朴。
深宅大院:村中古老的房屋比比皆是,保留到今天的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你看那一块块用当地的山石磊造的座座古宅,是那么的高贵,且又充满着沧桑之态。那品字形的封火墙,又具有元代的建筑风格。大家目睹着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记载。那节次鳞毗的飞檐翘角正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为了细读石门高那一本又一本的立体古书,我们带着虔诚的心走进了一幢幢古老的深宅大院。
庭院内那明代的花坛,秀气中透着古香,柔和的线条,勾勒出龙凤呈祥,花坛里仍种有前人喜爱的泪竹、梅根,萧萧风声如同古人手中的纸扇。在轻风细雨中化作诗韵,平平仄仄地拂过竹梢,飞至墙外。再有那一丛丛古老的牡丹,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富贵!
憨厚的古砖,层层叠叠在古石条之上,坚守着古人的成就,它们的身上集有古人的智慧结晶,那些如有生命般的花草雕刻,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它们附着于砖上,目睹过主人怎样地纺纱织布、生活读书,目睹过封建家教的沿袭以及繁锁礼节的热闹。目睹着几百年来“忠”和“孝”是怎样地不能两全。目睹了几百年来历史的潮流激荡在家庭中的缩影。它们不会喊、不会写,但是,从它们沉重厚实地反映了历史的沉重和厚实,发人深思……
门口有对大石鼓的人家还真不少,石鼓在祠堂门口是族人常受警示的鼓,在家门口应象征着家法,大户人家礼教繁杂而森严,这些又无一不与石鼓有关系。这不用敲响的石鼓是家人良训的前奏。越过它,你才能看到内在的那些古条几、古木椅、古床、古箱子,还有古老的落地窗格等等,你才知道如今的石门人为什么还是那么朴实厚道!
龙舒河石趣:村旁有溪称龙舒河,溪旁有一石酷似“沙发”,“沙发”旁有石的“屏风”。这里是天然的洗澡间,孩子们夏天光屁股在这里洗澡,听着溪流在上游的“大合唱”,但又没有急流和深水的危险。相反,这里有柔和的沙可用当澡巾擦澡,这里有老槐阴凉、安全,洁净。洗好后躺到“沙发”上,看着天空中五色云彩在变幻,心里那个美啊!那种惬意是城里的孩子望尘莫及的。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1-25
古村石门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1-25
古村石门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1-25
古村石门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1-25
古村石门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1-25
古村石门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1-25
古村石门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