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87阅读
  • 0回复

[历史地名]吉林 地区 方言 满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6-08

   在红石林区,存有很多土语方言,这些土语方言,大多来自于不同的行业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有些是不同民族的口语音转,有些是行业不同的形象比喻,也有些是不同地区的方言承传。总之,五花八门,林林种种,耐人寻味。
  由于林区发展的时代不同,不同时期又凝固了不同的文化底蕴,这便形成了林区特有的土语。研究这些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民族的土语方言,透过其表,能看到不同时期的森林沿革,并以磅礴之势,在历史的舞台上又一次隆重的上演。
  历史上的长白林莽,被称之“荒蛮之地”。据《满洲统考》记载:“关东多窝集”。(窝集:即林海)。在《富之满洲》有这样的记载:“长白余脉,江水之滨,松柏及各种巨树皆以类相从,形成纯林,决不杂以矮木,尤为可观”,“林内多有虎、熊、貂、猪等猛类,其它人参及各样药材亦多生于天然林中,其上鸟声咿呀不绝,鼯鼬狸鼠之类旋绕左右,略不畏人。微风震撼,则如波涛汹涌,飕飕飒飒,不可名状”。由此可见,当年红石林区内森林之浩瀚,物种之齐全,甚为繁昌。
  清初,红石林区又被誉为“满族发祥地”,被谕为“龙水凤脉”,后又被谕为“贡山”、“龙兴之地”,随后被满清王朝封禁了二百余年。在《满清刑律》中有这样的记载:“皇陵山前山后,各有禁限,若有盗砍树株验实真正椿楂,比照盗大祀神御物斩罪,奏请定夺。放火烧山者具照前拟断,充军卫边”。由此可见,历史上的红石林区曾受过皇家法律的保护,也曾有过那段“巨树之大如老龙冲天”的历史繁茂。
  由于红石林区有史以来即为满清女真部落的居住地,语系多为古塔东海满语区辉发语系,也就自然形成了以满语语系为主体的、特有的森林文化。
  清朝中末,随着红石林区江河流域大量黄金的出现,晋、冀、鲁、豫等地的大批金工纷纷涌入,久而久之,又形成了多地域、多元化的文化交织。因最先进入的人群多为金把头(金工)、木把头(伐木工)、猎把头(猎户),所以其文化内涵又多以这三个主要体系为主。久之,便留下了很多“土语”、“方言”。这些“土语”、“方言”又因长期沿用,相约成俗,便形成了特有的“森林文化”或“冻土文化”而流传至今。
  仅以红石林区为例,至今尚有许多地名、山名为满族口语音转,而伐木人的各种俗语也仍在流传延用,不妨例举一二:
  富 尔 岭:“富尔”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富尔阿令”的音转,其意是红色。
  张广财岭:“张广财岭”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折更才令”的音转,满语书面语为“折拉应撒阿令”,其意是吉祥如意。
  肇 大 鸡:“肇大鸡”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招达吉”的音转,满语书面语为“肇东皆阿林”,其意是陡坡山。
  南 楼 山:“南楼”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南路”的音转,其意是野生菜。
  威 武 山:“威武”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唯无”的音转,其意是兽角,也用来形容山势的高而尖。
  土麦子岭:“土麦”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特闷”的音转,其意是骆驼。
  老    岭:“老岭”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捞令”的音转,其意是毛水獭。
  庆    岭:“庆岭”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庆阿令”的音转,其意是很多山岭中的正岭。
  荒 沟 岭:“荒沟”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洪格”的音转,其意是铃铛,又意为山帽、山头、山尖。
  木 其 河:“木其河”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木其哈”的音转,满语书面语为“穆钦哈拉”,其意是筏子。
  苇 沙 河:“苇沙”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乌沙”的音转,其意是山麻,又意为长满山麻的地方。
  老 恶 河:“恶河”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额赫”的音转,满语书面语为“额赫哈”,其意是浊流。又意为坏水。泛指有危险的水域。
  蚂 蚁 岭、蚂 蚁 河:“蚂蚁”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蚂蜓”的音转,其意是弯。又引申为急弯。土语称之为胳膊肘子弯。
  辉 发 河:“辉发”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回拨”的音转,其意是用靛染青后的剩水。用以形容淡青色的水。
  色 洛 河:“色洛”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梭罗”的音转,其意为元枣子。
  金 沙 河:“金沙河”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奇尔萨河”简称的音转,亦是满语口语音的缩写,其意是沙狐狸。
  勃 吉 河、勃 吉 岭:“勃吉河、勃吉岭”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勃吉叶赫”的音转,后被简称为“勃吉”,如勃吉岭、勃吉山、勃吉沟等,其意是野鸭子。
  新 开 河:“新开”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兴开”的音转,其意为水耗子。
  嘎    河:“嘎河”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嘎哈”的音转,其意是乌鸦。
  冰 湖 沟:“冰湖”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别钩”的音转,其意是小河。
  牤 牛 沟:“牤牛”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矛宁”的音转,其意是马。满族人惯用马来形容快和时间,如水急则被称之为牤牛水,水流速快则被称之为牤牛河。
  夹 皮 沟:“夹皮”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加急”的音转,其意是夹板。
  加 级 河:“加级”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加级哈拉”的音转,其意是小白鱼(当地人称为柳根鱼)。加级河是用来形容生长小白鱼的地方。
  栗 子 沟:“栗子”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力子列”的音转,缩写后为“力子”,其意是野鸡或生长野鸡的地方。
  挂 牌 沟:“挂牌”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卡牌”的音转,其意是蝎子草。
  砍 椽 沟:“砍椽”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坎缘”的音转,其意是带腿能支架的吊锅。
  小 营 沟:“营”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应应”的音转,缩写为“应”,其意是弯道。
  万 里 河:“万里”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杜李”的音转,“万里”实为满语“欧力”,万里河即是欧力河。
  狗 皮 梭:“狗皮梭”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口木索”的音转,其意是稀少或罕见、少有的意思。
  鸭 子 架:“鸭子”是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牙歇”的音转,其意是青色。
  莫 拉 艮:“莫拉艮”是满语,满语的原字原音没变,其意是指智慧。满族人对好猎手、有能力、称得上英雄的人物都称之为莫拉艮。
  杨 木 霞:“杨木霞”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呀来歇”的音转,其意是闹鬼、闹邪的地方。满族人在森林中一旦迷失方向,便把此地称之为“杨木霞”。即经常闹鬼、闹邪的地方。
  批    洲:“批洲”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批正”的音转,其意是闲隙。
  罗    圈:“罗圈”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拉圈”的音转,满语书面语为“拉庆阿母称”,其意是带耳的锅。
  半拉窝集:“半拉”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班巴”的音转,其意是刺毛子。“窝集”也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欧吉”的音转,其意是森林。“半拉窝集”加在一起,便是长满刺毛和广袤森林的地方。用以形容山高林密。
  欧    力:“欧力”为满语,原满语的语音没变,其意是山梨。泛指一些可食用的果实。
  半 拉 瓢:“半拉瓢”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半拉别”的音转。其意是灌木丛中的小河。
  海 浪 布:“海浪布”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海兰坡”的音转,其意是榆树。此树种满族人多用于做车辕的木料,合起来满族人多称之为“海兰榆木”。
  高 力 帽:“高力帽”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高力毛”的音转,“高力”意为山槐。“毛”意为树。即山槐树。
  密 什 哈:“密什哈”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尼什哈拉”的音转,其意是小鱼。
  苏    密:“苏密”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粟末”的音转,其意是从天而降的河。松花江曾叫过“粟末江”,在红石林区一带的满族曾叫过“粟末部落”,皆因靠近松花江而起的名字。
  五 虎 石:“五虎石”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五虎善”的音转,其意是一边高一边低的山坡或山路,当地俗语称为“偏脸子”。
  四 人 般:“四人般”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斯英巴”的音转,其意是有好水的地方(即可食用的清水)。
  杉 松 背:“杉松背”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杉缩别”的音转,其意是有喜鹊的河。
  档    石:“档石”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达施”的音转,其意是鸷鸟(山鹰)。
  碱    厂:“碱厂”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闲彰”的音转,其意是三道眉鸟,另意为小。
  金 银 鳖:“金银鳖”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金银别”的音转,其意是有沙金的地方或盛产黄金的江河、流域。
  吉林乌拉:“吉林”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鸡令”的音转,其意是“沿”。“乌拉”也是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吴喇”的音转,其意是“江”。“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市或沿江的城池。
  汪    清:“汪清”为满语,本名旺钦、旺清、旺城等,现存三种解释:一是《吉林通志》译为“堡垒”之意;二是《满语汉意》为厚老野猪、厚猪皮之意,引申为富有、富裕;三是近处的小河。通常是指野猪出没的河畔。
  珲    春:“珲春”为满语,语源为女真语的“浑蠢”。现存两种解释:一是末端、近边、边陬之意;二是江岔、河岔之意。通常是指末端、尾端。
  蛟    河:“蛟河”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觉哈”、“角哈”的音转,汉译为“狍子河”之意,通常是指有狍子出没的河畔。
  梅 河 口:“梅河口”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摩克托美赫”的音转,其中“摩克托”汉译为“秃尾巴”;“美赫”汉译为“蛇”。用以形容其状如秃尾巴、如蛇状的河流。
  和    龙:“和龙”为满语,其满语口语语音为“霍罗”、“呼廊”,“和”满语意为“户戈”,通常是指山谷、峡谷之意。
  安    图:“安图”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安褚库”的音转,俗称“娘娘库”,其意为山背、山阴坡。
  敦    化:“敦化”为满语,语源为女真语的“阿克敦”,后演变为“鄂多哩”、“敖东”等,其意是风口。
  通    化:“通化”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快大茂”的音转,现存三种解释:一是清初置边台驻兵把守的前哨;二是盛产花曲柳的地方;三是常青不老的森林。
  延    吉:“延吉”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烟集”的音转,现存四种解释:一是盛产黄烟和卖黄烟的集市;二是群山环抱、烟雾笼罩的地方;三是隐喻为延年吉庆;四是指图们江的江边。
  舒    兰:“舒兰”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舒伦”的音转,其规范满语为“锡伦”,泛指山林的果实,实为“猞猁”。
  濛    江(现为靖宇县):“濛江”为满语,濛江在嘉庆年间满语为“奇鸭库河”,清光绪年间改为“谁哈河”,其意是昂刺鱼。
  喊    山:“喊山”是伐木人在伐倒树木之前所大声发出的信号,喊出树倒的方向和方位,进而提醒在这一区域内活动的人们,引起高度注意,以防树木砸伤。
  “喊山”主要是报告树倒的方向,以伐木者所在的山上位置为基准,如“顺山倒”、“横山倒”、“左山倒”、“右山倒”等。
  “喊山”,是伐木人常年在深山密林中劳动作业所总结、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渐渐地被演绎成了伐木人必须遵守的操作规程。喊山不但能起到安全提示,也有吓跑野兽和提神的作用。当年,在红石林区内,一到采伐的季节,便可听到喊山的号子此起彼伏,异常响亮,各种不同色彩的音色交织一起,组成了一首雄浑而磅礴的交响乐章。
  放    排:“放排”是用水的浮力和荡力漂运木材,把木材运送到指定的位置。
“放排”前首先要编排,把截造好的原木滚入江中,用树条子或钢丝绳把木头串在一起,编成一组组的木排,再把若干个(少则十几节、多则几十节乃至上百节)木排连接在一起,用流动的江水或河水漂送,称之为“放排”。
  编排的工序也很有讲究,既要有“学问”、又要有“技巧”。编排时,首先要把原木分为“边漂”、“二漂”、“三漂”、“弯钩子”等四类,然后挑选合适的木材放到适当的位置。如木材有弯儿,就另选有弯的树木随弯就弯。浮力较大的木材,如红松、白松,一般都选为“边漂”。木质较好较轻的木材,如楸子、黄菠萝等,一般选为“二漂”。“边漂”和“二漂”一般编在木材的两侧或两端。曲柳、柞木、榆木等树种的木材,一般较重,浮力较小,再加上弯曲不直,所以叫它“弯钩子”,多编在木排的中间。这样既可保持木排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又能加大木排的浮力,进而推进木排的速度。
  昔年,在红石林区内的松花江上,经常看到长长短短的木排漂满江面,顺流直下。放排人的呐喊声,此起彼落,响彻云霄,江水、木排、群山、夕阳勾勒出一幅绚丽的画卷,缓缓地向人们舒展。
  赶    羊:“赶羊”是指把造好的木材滚入江河之中,借水的浮力和流向,把零散的木材一根根的漂送到编排的位置或指定的区域,然后捞出水面送达目的地。这种用水流运送木材的短途运输,称之为“赶羊”。
“赶羊”是由几人或几十人组成,“赶羊”人站在水中,手里拿着刨钩,恰如牧民手中的“牧鞭”,而木材在水中漂浮滚动,挤满江面,又如一群群“牧羊”在奔跑。所以说把伐木人的漂运木材,比做牧羊人放牧,是最为恰当而逼真的写照。
  棹:“棹”是放排人流放木排的主要工具,它能起到船的舵和车的方向盘的作用。
  棹是用棹板和棹把组合而成,棹板一般为30公分宽,5米长。棹把一般为2至3米长。昔年,在红石林区内放排,每列排上一般是六至八人,分列木排的前后两端,每人各执一棹。居排头位置的人为“头棹”,是木排的老大(指挥者),其余人为“帮棹”。整个木排统一按“头棹”的指挥行事,纪律十分严明,不能有丝毫差错。
  放排人视棹如命,在木排行进的全过程中不得弃棹,当年,在松花江放排有这样一首歌谣:“排闯恶河口,小命攥在手”。命攥在手就是指的“棹”,可见“棹”是放排人的命根子,棹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假如一旦遇到事故,放排人只要抱住“棹”,也能在水中浮起,挽救性命。昔年,红石林区的松花江水域,因“棹”而获救者举不胜举,更有很多神奇的故事也因“棹”而产生。
  骑 水 马:“赶羊”人站在江河之中,手持刨钩理顺着漂流着的木材,在行进的途中,偶尔累了或小憩一时,便骑坐在一棵较大的木材上,称之“骑水马”。
  昔年,“赶羊”或“骑水马”是一项技术性较强且又艰苦危险的劳动,不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更需要超凡的勇气。“赶羊”人在水里一站就是几天几夜,骑坐在木材上休息一会称之为“骑水马”,可见林业工人对待事业的乐观态度和粗犷豪情。
  吹 横 笛:在“赶羊”的过程中如果木材在江河中打了横,就叫“吹横笛”。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赶羊”人必须及时把木材摆顺,否则一根木材会引起连锁反应,会造成木材越聚越多,堵住水面,不但后面的木材漂不下去,前面的木材也会因堵住水流而造成江河之水上涨,造成人员伤亡。
  纳 圈 子:“纳圈子”是指木材出水的地方。在木材漂运到指定地点,需要打捞出水面,便用一条较粗的钢丝绳横拦在水面之上,用以拦住顺水漂下的木材。由于木材在水中越积越多,往往拦住木材的钢丝绳被水的推力和木材的挤压而造成一个半圆形,形成弧线,因此被放排人称之为“纳圈子”。
  五 花 山:“五花山”是指仲秋过后,山上的乔冠树木由于树种的不同和各自成熟期有先有后,又因霜打的地域有重有轻的强弱不同,使树叶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赤橙黄绿青兰紫,七彩缤纷,色彩斑斓,此时的山峦被称之为“五花山”。
  每逢秋季,红石林区的崇山峻岭,远看万山红遍,近看层林尽染,从红石林业局局址至白山湖的公路旁,宛如一片红色世界,故有“红叶长廊”之美誉,又有“红叶之都”之胜名。
  砍 下 颏:“砍下颏”又称砍下楂,是林区工人手工作业时的专业用语。即在树倒的方向一侧,用斧子砍出一个三角形的缺口,使树木能按确定的方向倒下,这是林区手工伐木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一项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砍完下楂后的树木,因一侧出现空隙,树便会按空隙的方向倒下。
  到了机械化作业的年代,砍下楂变成了“抽片”,即在砍下楂的地方用油锯拉出两个口,抽出口中的木片,使树木按着设计的方向倒下,这样做既节约了木材,又减轻了劳动强度。

  叫    楂:“叫楂”是在树倒之前,根部与下楂间发出的“嘎嘎”作响的声音,这声音被伐木人称之为“叫楂”。“叫楂”的声响一出现,就意味着树木即将倒下,这时的伐木人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亦不容怠慢,当迅速离开,躲到安全的位置。
  吊 死 鬼:“吊死鬼”是指悬在树枝上或卡在树杈上的腐朽枝桠或木棒。这些枝桠或木棒在森林中被风一吹,上下左右摇晃,不知何时便会落下来伤人,对伐木人的人身安全构成了一大威胁。所以,伐木人就给这些挂在树冠上或吊在枝桠上的朽木起了个古怪的名字,叫“吊死鬼”。
  常年在林区作业的人们曾有这样一首歌谣:“上看‘吊死鬼’,下看‘松木针’(倒在地下的松树,经过腐烂后而露出如尖刀一般的枝杈),阎王唤不去,小鬼难叫魂。”用以提示伐木人的自身安全。特别是大风天,在森林里作业的伐木人更要倍加小心,以防“吊死鬼”落下来伤人。
  吊 卯 子:“吊卯子”是按木材规格,将造好的木材在山上堆成小堆,调整好木材的粗细和大小头,以便装运,这个过程称为“吊卯子”。昔年,这是红石林区伐木后的一道生产工序,也是质量检查的一项重点项目。
  坐    殿:“坐殿”是在伐木时出现的一种危险现象,当树的上楂、下楂均已锯断,而树却站立不倒,这种现象称为“坐殿”。昔年,在红石林区内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就被喻为不祥之兆。这时的伐木人也不得轻易离开(因树不知倒向何方),还要脱掉衣服、帽子向设计树倒的方向扔去,如果树仍坚持不倒,伐木人还得席地叩拜,请求“山神爷”保佑。
  “坐殿”的现象是很少见的,这种现象的发生,多源于一些笔直的巨树,这些巨树树枝桠发达,四周分布均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又由于林木密集,树枝相互遮护,所以就产生了“坐殿”现象。这种现象也与伐木者本人有关,如树倒方向的不明确,砍下楂的深度不够,风向判断不明,也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
  回头棒子:“回头棒子”是指在树被伐倒的瞬间,向下倒的树木与站立的树木发生挤压、撞击和摩擦,造成其它树木的枝桠或木棒反弹回来,这种反弹回来的枝桠或木棒,被称之为 “回头棒子”。回头棒子是伐木人在作业时必须留意的,否则会伤及性命。
  迎 门 树:“迎门树”是指应伐之树所倒方向的对面树,被称为“迎门树”。有“迎门树”,伐木人作业是很危险的。往往遇到这种情况,伐木人都要对着“迎门树”仔细思考一番,最后决定树倒方向,多数伐木人采取回避“迎门树”的方法,使所伐树木倒向另一个方向,使之不砸向“迎门树”。如果无法改变应伐木的倒向,为确保安全,应首先要伐倒“迎门树”,清除障碍。
  打 拌 子:“打拌子”是在伐树时,树干从根部向上,纵向劈裂成两半,这种劈裂,被称之为“打拌子”。这种现象,多发生于采伐曲柳、楸子、柞树等木质较脆、木纹笔直的树种中。这种现象除树种、木质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伐木人的自身原因,多数是由砍下楂的深度不够所致。
  搭    挂:“搭挂”是指被伐倒的树斜架在其它活立木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搭挂”,又称之为“架树”。出现这种现象是很危险的,伐木人也不得擅自处理。
  处理“搭挂”称为“摘挂”。“摘挂”不但十分危险,还需要智慧和勇气。如今“摘挂”是机械化作业,用“爬山虎”拖拉机一拽便妥,而当年不知有多少伐木人死残于“摘挂”之中。
  吊    炮:“吊炮”是指树被伐倒之后,树的两端一端头着地,另一端高高翘起,如炮状,故称“吊炮”。“吊炮”大多是由于树的中部枝桠繁茂所造成,由于枝桠粗将两端架起,使树轻的一端腾空。“吊炮”是伐木人在采伐中常见的现象。
  摊 煎 饼:“摊煎饼”是指木材没能及时归楞,散乱而零碎地铺满了楞场,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摊煎饼”。这种现象的发生,多由管理不当或工序衔接不上所致。
  兔子尾巴:“兔子尾巴”是指树伐倒后,其根部平面或树茬子上抽出的一束约10公分左右长,40至50公分左右粗的木条,这缕缕木条如兔子的尾巴,故称“兔子尾巴”。
  “兔子尾巴”的出现是树倒后的拉力所致,由于树倒后的拉力,将树或树茬的中心部分抽出了一小部分。
  扞    面:“扞面”是指横山倒的树木在截造材时,木头顺坡而滚下了山,滚下来的木头,称之为“扞面”。“扞面”是伐木人截造材时的大忌,弄不好会致人伤亡,伐木人往往遇到了横山倒的树木,要倍加小心处理。
  拔 大 毛:“拔大毛”是指伐木人在森林里作业,在一片片大小不均林子里专挑好的树种和大径级的树木砍伐,这种有选择性的砍伐称之为“拔大毛”。这种采伐方式在日伪时期及韩边外统治时期多有发生,其采伐方式、性质是野蛮、掠夺式的砍伐,给森林抚育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腊 杆 子:“腊杆子”是指被伐倒的树木所砸伤的、有杆无冠(无树头、树枝)的活立木,被称之为“腊杆子”。
  站    干:“站干”是指那些未伐而自然枯死的立木,被称之为“站干”。
  吃    草:“吃草”俗称“吃青”。即伐倒的树木未能及时运下山或归上楞,散放在山上,四周被野草所浸,木质外部受腐,使之等级、质量下降,这种未能及时运下山的木材,第二年春季仍散放在山上,被称之为“吃草”。
  卧    槽:“卧槽”是指截造好的原木,没能及时运下山,冬季里,原木仍旧躺在森林里,着地的一面下沉于地表或冻结于土地之中,称之为“卧槽”。
  搪    桥:“搪桥”是指伐倒的树木根部和梢部着地,而中间的部位悬空,称之为“搪桥”。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树木密集的地带或斜坡窄沟的地段,在截造“搪桥”之木时,十分危险,容易被断落的原木砸伤,所以,当年在截造“搪桥”原木时,是禁止一人作业的。
  红 糖 包:“红糖包”是指木材腐朽后,其腐朽的部位呈红褐色块状,似红糖般色彩,被称之为“红糖包”。“红糖包”多呈现于针叶树种。
  蚂 蚁 哨:“蚂蚁哨”是指木材腐朽后,其腐朽的部位形成了无数个小孔,常见众多蚂蚁在小孔内筑巢繁殖,故称“蚂蚁哨”。
  铁    眼:“铁眼”是指木材根部中间出现的洞,此洞为实洞,并不腐朽,其洞的周围边缘极其坚硬,形如眼睛,这种洞和坚硬的洞边被称之为“铁眼”。“铁眼”多出现于红松树上。
  灯 碗 子:“灯碗子”是指活立木的中上部,受到损伤后,所形成的凹陷疤痕,形似碗口般大小,碗状,并有松脂外溢,俗称“灯碗子”。
  盘 丝 头:“盘丝头”是指木材根部的年轮形状出现了变异,纹络极度扭曲变形,并相互交织,杂乱无章,此现象被称之为“盘丝头”。
  水 罐 子:“水罐子”是指木材长期被水浸泡,含水量已达到饱和状态,木质也发生了本质变化,这种较重的原木,被称之为“水罐子”。
  蘑 菇 头:“蘑菇头”是指一种专门用来抬木头的工具,是一条两端细、中间粗的木杠,木杠多为椴树所做,这种木杠被称之为“蘑菇头”。昔年,也有人戏称抬木头的装卸工人为“蘑菇头”的。
  画    龙:昔年,林区的木材作业都由手工操作,归楞、装车全靠牛拉、肩抬。当时,对那些抬木头走路不稳,左右摇晃的人,称之为“画龙”。这种情况,多出自于那些初抬木头的新手或负荷过重而身不由己者。
  耍    龙:“耍龙”是指昔年在林业手工作业中,专有一支抬木头的行业,抬木头一般是八人一付架,领头的两人称“头杠”(亦称“领杠”),二杠两人称“二卡子”,次之两人称“三杠”,最后两人称“甩尾”,亦称“耍龙”。
  钱    包:“钱包”是指在昔年林业手工作业中,抬木头的工人脖子后部都有一块被木杠压磨后而隆起的大肉包,这块大肉包在背颈之下,就是这块大肉包被戏称为“钱包”。
  看 飞 机:“看飞机”是指在抬、搬木头时,因不小心或用力过猛,而仰面摔倒,每当出现这种现象,就会被嘲笑为“看飞机”。
  打 拐 子:“打拐子”是指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每逢走进深山野林,就会将所经之处的树枝、树条掰断,漏出一趟白茬,这种方式被称之为“打拐子”。打拐子的目的是入山人所做的标记,防止入山后迷山,也便于再次行走这条路线或原路返回,以免在深山里迷失方向。
  顶 锅 盖:“顶锅盖 ”是指放排人在水上出现的事故。放排人在放排时,由于江水湍急,风浪巨大,常常会出现触礁、撞崖、搁浅、碎排等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往往会把木排上的人甩到江里,人掉到江中后,长长的木排会从头顶上漂过,放排人要在水下憋很长时间,等木排从头顶漂过后才能出来(有时甚至会被憋死、撞死于水中),这种现象的出现,被放排人称之为“顶锅盖”。
除此之外,在林区还有一些本土方言:
  苗——一苗指一棵,特指人参的数量。
  棒    槌——指人参的俗称。            
  放    山——指挖人参。
  索 拨 棍(索宝棍)——放山时用来拨弄草的专用棍子。
  铺    棍——放山的术语,指众人一字形排开,向前寻找。
  唼    金——又称沙金,即淘金。
  戗    子——又为马架子,指在山里搭建的临时木楞房子。
  嘛 哒 山——迷山后走丢了,找不到家。指上山后迷失了方向。
  开    眼——指看到了人参或找到了人参。狩猎人指看到或打到了猎物。
  干山利落——指挖参、采药、打猎、采山货等山里的活计。
  打 出 溜——泛指滑雪、滑冰等雪上游戏活动。
  大 山 货——指大个的人参,也指猎到了较大的动物。
  桅    户——指船,泛指渔民。
  吃 劳 金——旧时指为地主扛活、打工。
  老 把 式——是指那些工龄较长、干活有经验、有技术的打工人。
  半 拉 子——是指那些没经验、未成年的年轻打工人。
  当 家 的——旧时有三指:大户人家的主事人、妻子的丈夫和土匪、胡子帮里的头目。
  屋 里 的——泛指妻子。
  立 巴 头——白帽子、外行。
  山 土 鳖——旧时对农村人的贬称,也指那些山里有钱的吝啬鬼。
  狗    屎——指那些没能耐、啥也不是的人。
  炮 筒 子——性格直爽,直来直去,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的人。
  跑 腿 子——指单身的男人,也称光棍、单身汉。
  白 吃 饱——指那些光吃饭不干事的人。也指那些办不成事、干啥啥不中的人。
  三 只 手——指小偷,或指那些手脚不老实的人。
  连    桥——也称连襟,是指妻姐、妻妹的丈夫之间的亲属关系。
  野    妓——也称野鸡,指卖淫女。
  半 掩 门——指暗娼。
  病 秧 子——指体弱多病的人。
  把 家 虎——善于持家、且管理细腻而严格的人。
  老 鼻 子——指多、很多的意思。
  杂 估 病——看病、治病的意思。
  那 疙 瘩——那地方。
  土    鳖——指小气、不大方。
  蝎    虎——厉害的意思。
  玩    他——故意捉弄人。
  八    成——差不多的意思。
  不大离儿——差不多的意思。
  困    觉——睡觉。
  打 八 刀——即离婚。
  克    他——批评教育的意思,也指打人。
  晃    常——有的时候,并不经常的意思。
  利    整——干净、利索、整洁。
  昨 个 儿——昨天。
  今 个 儿——今天。
  明 个 儿——明天。
  自 个 儿——自己。
  好    悬——很危险的意思。
  画 魂 儿——是指猜疑不定、难以决策的意思。
  正 格 的——是指真的、正经的,不是闹笑话的意思。
  号喽一声——突然一声大叫、大喊一声。
  不 消 停——是指不安静、不平静,闹心的意思。
  噎 脖 子——说话难听,让人受不了。
  逮    饭——吃饭。
  刚擦黑儿——刚刚黑天。
  扯    蛋——没有的事瞎说,说假话。也指没有的事当真事来讲。
  有 种 的——有独立个性,不怕碰硬的人(含贬义)。
  得    把——得逞。也指成功的意思(含贬义)。
  得 劲 儿——舒服、合适、自在的意思。
  有 空 儿——闲着有时间的意思。
  嘀    咕——小声说话(含贬义)。
  多    暂——什么时候。
  饭    桶——不顶用、废物的意思。
  吓麻爪了——被惊吓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抓 破 脸——是指情面破裂、毫无顾忌别人面子。
  嘛 哒 眼——看不起、轻蔑的眼神。
  拣蘑菇了——让人抓走了。
  干    啥——干什么。
  老 帮 子——对年龄较大的女人蔑称。
  老    蔫——指不爱说话、做事或性格较慢的人。
  老 家 贼——麻雀。也指那些年龄大、有心计或在某方面有经验的人。
  老爷们儿——泛指成年男子。
  老娘们儿——泛指已婚妇女。
  老    外——指白帽子、外行。
  老 疙 瘩——旧时期有三指:小儿子、小弟弟或排行最小的结拜兄弟(或盟兄弟中最小的)。
  二 五 子——技艺不精、似懂非懂的人。
  老    赶——外行。
  这 前 儿——这时候或这会儿。
  晌    午——中午。
  歇    晌——指中午休息也指吃午饭。
  撒    目——用眼睛四处寻找、观看。
  跟    腚——跟在屁股后头。
  
  八 下 里——到处。
  当 间 儿——正中间。
  泡 卵 子——公猪。
  配    搭——虚设、充数的没有用的人或物件。
  膊了盖儿——膝盖。
  磕    巴——结巴、口吃。
  疤    瘌——伤疤。
  笆 篱 子——监牢、监狱。
  脑袋瓜子——头、首。
  念    想——留念、思念或想头儿。
  乐    子——使人发笑的趣事,用来逗笑话的段子。
  瞎 噗 嗤——嘴没把门的乱说乱讲,也指说话说不到点子上。
  嚓    咕——小声说话或小声研究人和事(含贬意)。
  体    蹬——糟蹋、废了、死了,也指遇到了较大的难题。
  嘎    东——打赌。
  讨    登——想办法去弄,四处去寻找。
  瘪 茄 子——指没了气势。
  鼓    包——指出现了问题。
  起    刺——指不服从领导,起事端。
  懊    糟——心里窝囊、憋气,不痛快。
  打    尖——中途休息时简单的吃饭。
  耍    熊——放赖、不情愿干某些事。
  耍狗坨子——厚着脸皮无理取闹。
  耍 人 的——用不正当手段骗取钱财的女人。
  起 高 调——别出心裁、耍花招,多指不切合实际的做法。
  起 哈 子——聚众群体闹事。
  惹 漏 子——闯了祸,惹了麻烦。
  打 平 伙——大家平均摊钱在一起吃喝,吃多少钱大伙均摊。
  赶    礼——上礼、送礼。指亲属、朋友家有喜事去送钱或物。
  鼠 眯 了——没了精神,也指闯下祸后无计可施。
  刷 腊 了——被撤职或开除了。
  现 钱 触——不赊不欠的交易,直接给钱的买卖。
  小 份 子——私房钱、小金库。
  打 哈 哈——虚假的应酬,没诚意。
  麻 溜 的——行动快而迅速。
  横踢马槽——蛮横无理,经常起祸端或闹事。
  
  填    糊——多指不可能有收效的资助行为(含贬义)。
  不 着 调——指不守规矩、不喜欢做某种事的人。
  包 了 了——也称包园了,指全部拿走、一点不剩的意思。
  备 不 住——也许、可能的意思。
  掰    扯——论理、分辨的意思。
  拔    拉——挑选的意思。
  巴 巴 地——指声音响亮。多指嘴皮子利索,语言犀利。也指东西非常之好。
  得 惯 瘾——得到了便宜还想得。
  拿    把——能做到却故意搪塞,以便抬高身价。也有故意难为人、索要好处的意思。
  卖    糖——买好、显示,索要人情。
  捞    忙——帮忙。
  懵    瞪——糊涂、搞不清楚,大脑出现了空白。
  打 补 丁——比喻没固定职业,到处干零活。
  打 掌 子——比喻临时顶替别人干活或做事。
  打脖溜子——打嘴巴或用手掌横向拍击别人的脖子。
  挠    岗——溜了、跑了。
  垫    吧——饭前吃点零食,也指没吃饱只吃了一点。
  来    精——妇女乳液外溢。
  咧    咧——乱说话,说不到点子上。也指小孩的哭声。
  溜    号——精神不集中,一心二用,做一件事而想另外一件事。
  连 锅 端——全部拿走,一点不留。也指被全部被消灭。
  栽    了——指当众出了丑,一败涂地,抬不起头。也指事情没办成反倒惹了祸。
  糟    贱——指浪费。
  数    嗒——责备、教训。
  刺    挠——痒。
  粗鼓轮墩——形容体态矮胖。
  死急白脸——指为办成某件事,放弃尊严而软磨硬泡的行为。
  死眉塌眼——指性格倔犟,不会看事,不机灵。
  翻 小 肠——计较已经过去的事,找旧帐。
  勒大脖子——指敲诈勒索。
  磨    叨——指嘴碎,说话没完没了。
  闹了归期——归根到底。
  恩    那——应对词,也是回答词,指是或对的意思。
  搁    啥——用什么。
  拿    摸——琢磨。
  挠    头——为难,不好办的意思。
  囔    咕——叨咕,也指众人议论。
  挪    窝——搬家。
  挪 臊 窝——指婴儿满月时跟母亲离开月房到亲友家小住。
  拉    巴——特指在艰难困苦的时期,所进行的扶持和救助。
  拉 饥 荒——欠债。
  寒    碜——丢人、羞人。
  大不离儿——差不多的意思。
  胆 突 的——胆怯、害怕、恐惧。
  海    了——很多,多得很的意思。
  盖 了 帽——好得很、漂亮得很,无与伦比的意思。
  绝    了——好到了极点,没有可比性。
  全    毙——全都胜过了。
  贼    好——很好、特别好的意思。
  没 治 了——没比的。
  埋    汰——脏。
  疴    碜——丢人。
  病病秧秧——久病不愈,小毛病不断。
  般    配——相称、差不多。多指婚姻的双方各方面都比较接近。
  顶 不 济——最坏的程度。
  对 眼 儿——双方都很中意,相投。
  胎    歪——体质软弱。
  囊 囊 吃——没能耐,被人欺负。
  硌了巴生——特指众人之间不团结,有隔阂,弄不到一起去。
  勾嘎不舍——过于吝啬和抠门。
  扯老婆舌——是指家庭妇女没事在一起,东家长,李家短地传闲话。
  木硌夯的——不精灵、不灵活,呆傻而又反应迟钝。
  头 一 抹——第一回、第一次。
  伶    静——无人打搅或无牵挂。
  拿    捏——做作,故作姿态。也有拿把的意思。
  有    尿——有种,有能力和能量较强、个性较强的人(含贬义)。
  尿    性——多指脾气不好或有超常行为的人(含贬义)。
  勾搭上了——接触、联系上了,亦指男女非正常的关系(含贬义)。
  镇 镇 他——吓唬吓唬的意思。
  撒 鸭 子——突然就跑,跑得很快。
  摸 瞎 呼——摸黑。
  黑灯瞎火——比喻啥也看不见,天很黑。
  馍    馍——山东一种圆状的面食,泛指白面做的馒头。
  磨    咕——慢、拖拉、不迅速。
  不 跑 空——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差不多,只要去了,都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瞎 糊 扯——没有的事瞎说。
  瞎 掰 扯——无理争三分,为了一件事双方争执不下,各说各的理。
  大 白 呼——能说善讲,有的也说无的也说,云山雾罩的神侃。
  不 勒 他——不理睬,不搭理。
  吃 不 准——拿不准的意思。
  吃 不 消——受不了。
  硌 蝇 人——烦人、令人讨厌。
  大    头——让人控制着当不识数的傻瓜。
  铁    子——指关系密切的朋友。也指知己或情人。
  翻    脸——因某件事而闹僵了,急了眼。
  捉    妖——无事瞎折腾,多指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耍脾气。
  扒    瞎——撒谎,没有的事瞎胡说。
  抬    杠——为了某件事双方争执不下,直至争执到无理硬犟三分的地步,将问题无边际、无原则、无现实的扩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