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摄制6集电视纪录片《汉水·汉中》,我在半年多当中,6次来到汉中,走访了汉中所辖的一区十县。从事电视工作20多年来,能够在一市一地范围内,历时半年,如此广泛、深入地考察,精心创作,这对我们还是第一次。汉中人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深感荣幸。
由于从事央视名牌栏目《地理·中国》的创作,我和我的同事到过国内不少名山大川,寻访过不少名胜古迹。大家有一个同感:汉中市一市一地的区划内,能集如此之多的气候类型、地貌特征、多样性动植物资源于一身,并负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非常难得的。对我们这些“外人”,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地理学科的粉丝来说,汉中是名符其实的“中华聚宝盆”、“中国地理大全”,这其中富含的自然奥秘,不胜枚举,引人入胜。
这绝非是溢美之词,不妨让我一一道来吧。
(一)
先说说汉中的山。
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秦巴山地的山,或巍峨雄奇,或奇美秀丽;秦巴山地的山,变化万千,五里不同天。这其中,隐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地球故事。
如果您到访过汉中盆地北侧的秦岭,南部的巴山,您是否留意过它们的不同呢?在我们眼中,它们大为不同。
从外观看,秦岭的山,山势高、体量大,山势陡峻,气势磅礴,充溢着阳刚之气。
巴山与秦岭相比,虽然相对低矮,但却沟谷纵横,百转千回。更奇特的是,巴山到处溶洞密布,溪流潺潺,宛若世外仙境,尽显南国情怀。
为什么只隔狭长的汉中盆地,南北两侧的群山却如此不同呢?原来,这和两座巨大山脉的孕育、成长经历有关。
秦岭的成长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四亿年前。当时,秦岭以南是广阔的海洋,巴山尚未孕育。然而接下来的数亿年中,数次惊天的地质构造运动在这里上演。伴随秦岭的进一步隆起,南侧古老的海床浮出海面。此后海水褪去,巴山开始与秦岭南北相望。
因此从年龄上说,秦岭是大哥,巴山是小弟。不过,大哥和小弟的“生命基因”也不同。
这是秦岭南坡褒河谷口的岩石,您看,岩石全都是纵向的纹理。
而这,是巴山最为常见的岩层,看出来了吧,岩石的纹理都是横向的。
岩石纹理走向的纵横间,可以透视它们的生命历程。
原来,秦岭的岩石,基本孕育在地壳深处。它们经受过极高温度、极大压力的锻造,形成异常坚硬的品性。在褒河口,您见到的所有裸露的岩石,全都是上亿年的石英岩。要知道,石英的硬度可是仅次于钻石啊!
亿万年中,地球令人惊悚的力量,将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岩石,从地下几十公里处推挤到地表,推上云端,并为它们印刻下特征明显的纵向纹理。
而秦岭南部巴山的岩层,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它们原本是古海洋的海床。是亿万年的海洋生物不断自上而下沉积形成的。因此,巴山的岩层纹理以横向为主。定睛观察,这些层理薄厚不一,色泽质地不一,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地质时期的气候环境。每一个细微的层理,都经历过成千上万年堆叠;每一面崖壁,其实都是一部海洋历史的年轮挂图。
因此说,地下的烈焰,生发出秦岭的磐石;浩瀚的海洋,孕育出巴山连绵。旷古的水与火,年复一年地改造大地,群山隆起,高耸入云;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日复一日地雕凿、镌刻,浸润出各色溶洞、冲蚀出万千沟谷。秦巴山地,浓缩着中华大地波澜壮阔的自然演变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