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成为粤港澳合作“第三极”的广州南沙新区开始发力。
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南沙召开广州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现场会,并公布了《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下称《方案》)。
南沙新区大开发,箭在弦上。
汪洋督战
“批准在南沙新区设立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明确把国家赋予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全部政策全部适用于南沙新区、未来5年源于南沙新区的省财政收入全部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当日的南沙开发现场会上,广州市委、市政府列出了多项政策需求。
“省里能解决的就解决,省里不能解决的,我们一起到北京去争取。”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现场会上说,对于政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领域,要允许南沙新区先行先试。
针对广州提出申请国家级新区的要求,汪洋回应,目前的关键是抓紧制定南沙新区规划,争取年底前拿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明年上半年向国家报批。不一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争取国家级新区上,因为就像前海和横琴开发区那样,只要国家批准了规划,其优惠政策的效果和国家级新区是一样的,且相对还较容易。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评价,南沙、横琴、前海“三子”布局,代表着广东特别是珠三角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基本诉求。由于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逐步进入“深水区”,很多改革碰到壁垒,亟需一个全新的平台来引领,“三子”适时亮相。在广东三大新区中,横琴、前海的发展总体规划都已获得国家批复,唯有南沙仍然留有悬念。
规划总面积达803平方公里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汇报中明晰了南沙新区的区域范围,即将广州沙湾水道以南、原来属于番禺区的大岗、榄核和东涌三镇划归南沙新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南沙新区规划总面积为80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7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3平方公里。这一区划调整尚需争取国务院批准。
张广宁介绍,初步设想分三个阶段进行:起步阶段至2012年,基本完成南沙新区的行政管理架构配置,区划调整,规划和政策体系建立,国家级新区的架构基本形成;第二阶段到2015年,南沙新区大框架、大格局趋于完善,完成总体功能构建;再过10年,即到2025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个全新的国家级新区,岭南生态水乡之都初步建成。
汪洋强调,做到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看得准一点,确保发展好一点,绝不能急于求成,绝不能一味大干快上,绝不能再搞边干边完善。
9月16日,广州曾公布南沙的功能定位是“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全球性城市广州的重要中心,以生态、智慧和休闲为特色的国际化滨海新城”。
而在《方案》里,南沙的功能定位为“共建粤港澳优[1.49 4.93%]质生活圈的示范区、探索新型城市化模式的先行区、创新社会管理的试验区、率先形成与港澳营商环境接轨的融合区、建设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服务的共享区”,较前略有调整,更显务实。
8月21日,中国社科院的“广州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发布会后,“省府搬迁至南沙”与南沙“扩容”一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科院的方案提及行政区划调整时,“建议将广东省政府机关迁至南沙区,使之成为广东省新行政中心”。
8月26日至27日,广州组织召开了知名规划专家对南沙方案进行技术审查,专家认为南沙位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心脏位置,“不赞成将省级行政中心搬迁至南沙”。
在南沙现场会上,“省府搬迁至南沙”的字眼也未出现在南沙新区城市规划工作小组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提交的《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综合方案》里。这一话题也没有进入本轮现场会的任何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