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pilot在2004-7-21 19:32:23的发言:
没讲清楚
本来也不是我在讲,只是砖贴一些内容罢了,没讲清楚应该是那些中学地理老师的问题,也反映出一些人的地理课程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网上的地理课件资源多得很,去查么。以下是另一个课件:
“聚落与环境”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之课题二《聚落与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影响聚落形成的环境。
教学难点 影响聚落形成的环境。
教具与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的地理知识演讲。介绍我国著名的“北极村”“春城”“羊城”。
2.学生的天气预报。学生自绘中国轮廓简图,模仿天气预报员介绍全国部分城市的天气。
学生点评:地理知识介绍使我们学到了新知,天气预报模仿很像。
教师点评:天气预报中昆明的预报不准确(不受寒潮影响),地理知识介绍得很好。
二、知识检测,引出本课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生一:学习了“什么是聚落”“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生二:还有“聚落的特征与分类”。
师:大家对上节课掌握得很好,那么作为人类居住和从事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场所的聚落,它的形成与哪些环境有关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聚落与环境(教师板书)。
三、学习新课,达成目的
师:我们先学习自然环境与聚落(教师板书)。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和“石油城大庆”。
师:请大家讨论分析影响这两种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生一:(讨论后)影响“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平坦的地形、众多的河流、多雨的气候。
生二:(讨论后)影响“石油城大庆”形成的自然条件是丰富的石油资源。
师:请同学根据刚才的回答总结出影响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生: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
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播放投影,屏幕显示影响聚落形成的四大自然条件。
师:(播放投影)屏幕显示一幅具有高山宽谷及河流的地区的聚落分布情况。提问:在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传统聚落分布在哪些地区?
生:分布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优越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师:我们接下来学习社会环境对聚落形成的影响(板书)。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拥有众多船只的上海。
师:从投影中分析影响上海形成的社会环境。
生:影响上海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便利的交通。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拥有羊群和蒙古包的内蒙古大草原。
师:从图画中分析影响该聚落形成的社会环境。
生:这是受牧民的一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影响而形成的牧村聚落。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北京四合院。
师:影响这种聚落形成的社会环境?
生:这是受传统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周围人头攒动的基督教教堂。
师:影响这种社会活动的聚落的社会环境是什么?
生:这是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形成的。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影响聚落的环境。
师:影响聚落形成的环境的八个方面有哪些?
生:影响聚落形成的八大环境是: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四、师生练习、巩固新知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西亚的村庄。
师:影响这种聚落的环境是什么?
生:炎热的气候环境与传统的生活习俗。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因纽特人的冰屋。
师:影响这种聚落的环境是什么?
生:严寒的气候环境、方便的建筑材料和生活习惯。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师:影响这种聚落的环境是什么?
生:湿热多雨的潮湿环境和当地的建筑材料及生活习惯。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师:影响这种聚落的环境是什么?
生:当地夏季干热、冬季寒冷的气候以及就地取材进行建筑的传统习惯。
(播放投影)屏幕显示美国纽约的爱伦顿岛上的建筑群。
师:学生讨论这种聚落的形成环境和目前的现状以及相关的内容。(结束本节课,为下节课作铺垫)
附:教学简案(略)
(毕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