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均衡型社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社会型态
2013-05-07
——成都市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研究报告
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从人口管理切入,把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作为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支点,可以对社会管理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可以凝聚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合力,从而有效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本文提供一份成都市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方案。本方案包括概念目标、基本思路、建设路径、推进方略和时间规划等五个部分,事实上是一个框架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难点在于体制,关键是领导人的政治决心。
一、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可以有效统筹社会管理
(一)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含义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取得显著成绩,人口问题已从“数量增长压迫型”转变为“结构失衡制约型” ,主要是以老龄化为特征的年龄结构失衡、以出生性别比偏高为代表的性别结构失衡以及人口地区分布失衡等诸多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 。为此,中央作出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怎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要实现一个什么目标?中国人口学界提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构想,作为2010年的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所谓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从狭义角度理解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各要素及其变化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使人口的再生产、质量、结构和分布向更高级均衡状态发展的过程;广义的人口均衡发展不仅包括了狭义人口均衡发展的全部涵义,而且扩展到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各要素变化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使人口的再生产、质量、结构和分布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关系向更高级均衡状态发展的过程 。
应当承认,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人口战略及政策是有效的,但也是非均衡的。这种战略把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增长进行严格控制。正是这种非均衡的人口战略及政策,成就了中国经济—人口的“双奇迹”:如果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是跨越式增长的话,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维持这么长时间的经济高增长率,那么在人口发展上则存在一个压缩式降低模式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巨大的人口变迁。跨越式经济增长的结果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持续攀升,也是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内生性地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一样,人口发展方式也必须发生转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就是我国人口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指出,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 。如果构成社会主体的人口发展极不均衡,这个社会不可能是协调的、可持续的。从人口均衡发展的内涵来看,人口均衡型社会至少包含了如下含义:
一是人口均衡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一个非资源节约型的社会是无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原因很简单,资源是有限的,而增长与发展则是无限的。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资源规模、资源的利用及资源供给情况无一不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资源如水资源甚至是决定人口规模的刚性因素。因此,人口均衡型社会必须是一个资源节约性社会,或者说只有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二是人口均衡型社会是环境友好型社会。人口是环境中的人口,环境条件不仅决定着人口的规模,也影响着人口的结构,还决定着人口的生活质量。人与环境友好相处,是人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人口均衡型社会是和谐人口社会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口自身可持续发展社会,为此,需要确保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均衡;也是不同阶层、不同代际、不同籍际人口共处、共创、共享的社会。简言之,和谐社会就是不同特征的人口包容发展的社会。
因此,人口均衡型社会这个构想提出的时间虽不长,但已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指出,新时期人口工作要“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统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