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34阅读
  • 8回复

[俄罗斯][转帖]沙俄的远东移民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3-18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16-11-03) —
沙俄的远东移民政策
1917年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的远东地区所指范围较广,且具体说法不一。本文对沙俄远东移民政策的剖析,仅以其侵占中国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研究范围,不再涉及远东其它区域。
从偏处一隅的莫斯科公国到地跨欧亚的帝国,沙皇俄国发展强大的过程也是其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当其疆域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并与中国接壤时,丰饶富庶的黑龙江流域即成为其垂涎的目标。自此,沙俄不断蓄谋要侵吞这一地区。
早在17世纪沙俄就曾入侵黑龙江流域,但在清政府强有力的回击下,终于以失败告终。《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一个多世纪内,沙俄仍念念不忘要将这一地区据为己有。进入19世纪,随着俄国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部市场的迫切需求成为沙俄东侵的主要动力。“在阿穆尔河流域确立了俄国的统治以后,就为本国的工业和贸易开辟了新的、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广阔天地,……对于俄国贸易来讲,这一地区的获得预示着会产生最为美满的结果。一旦大量移民完成,阿穆尔地区将使我们同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富饶省份接近起来。’,而远东国际形势的变化,使沙俄把对这一地区的占领提上了日程。
19世纪中叶,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已日趋激烈。英、法、美等国纷纷把目光盯住了中国、朝鲜、日本,乃至俄国的东西伯利亚领地,竭力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资本的渗透,为自己在远东攫取最大的利益。19世纪50年代,美国武力威逼日本与之签订了一项不平等条约,迫使其与美国建立了贸易、外交关系。英国则力图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完全控制中国。法国也试图强迫中国接受新的奴役性条约。针对这种态势,一直妄图称霸远东的沙俄也不甘落后。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夺取黑海出海口的计划落空,于是掉转矛头加入列强争霸远东的行列,致力于夺取太平洋出海口。作为亚洲东北部通向太平洋的唯一可以通航的大河—黑龙江及其沿岸地区遂成为沙俄扩张计划中的必争之地。
面对沙俄的虎视眈眈,清政府却缺乏应有的戒备。山海关外的东北地区,历来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不仅经济落后,而且地广人稀。1644年清军人关,大部分八旗官兵及其家属,以及隶于八旗下的民户都迁入关内,原本人口不多的东北变得更加荒凉空虚。而清廷为独占东北自然资源、维护旗人生计和满洲固有风俗,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大大限制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1840年,占全国面积近五分之一的东北地区总人口不到30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两人。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更是村镇稀疏。这种状况对东北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十分不利。而防御力量的薄弱,更为日后沙俄的侵略埋下了隐患。
清政府对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的野心,认识严重不足。自康熙以来,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一再内迁,吉林对黑龙江下游地区居民的收贡地点也逐渐内移,从而使得对边境地区的管理和防务长期处于松懈状态。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此时正值沙俄对东北的侵略加剧,而清政府却置边患于不顾,把吉林、黑龙江驻防八旗的大部分调人关内镇压起义。据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报:“查黑龙江自咸丰八年至同治三年,统计二十二次奉旨调赴各路军营官兵余丁一万零二百二十二名”,约相当于驻防精锐的全部。吉林也大致如此。从而造成了东北地区的兵力薄弱、防守空虚,为沙俄的人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面对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武装挑衅,清政府一再让步,屡次下达谕令,指示边防官兵:“不可肇衅,致起事端。”从而使沙俄对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侵吞得以明目张胆地进行。
实行武装移民,是沙俄为侵吞这一地区而采取的关键性步骤。1854-1857年,沙俄组织人员先后四次强行沿黑龙江航行,向黑龙江北岸大量运送武装的哥萨克移民。1855年,3000多名沙俄武装人员在阔吞屯至庙街长达300多公里的地带建立起一些哥萨克的移民点和仓库;1856年,又在黑龙江中游北岸建立了4个军事据点;1857年,在整个黑龙江左岸,从小兴安岭起直到乌苏里江口遍设村镇。到1860年,按施佩尔克的统计数字,在当时的阿穆尔州境内有8500名哥萨克。这些武装的哥萨克人侵,造成了沙俄对黑龙江左岸事实上的武装占领。从1858年起,沙俄又趁势以同样的手段夺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最终,沙俄通过1858年的《缓辉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使其对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占领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北京条约》签订后,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被正式纳人俄国版图。然而,“沿海港湾所建立的军事据点,同中国签订的条约,都不能使远东边睡真正变成俄国的地方。做到这一点的是哥萨克、农民,也就是开发荒无人烟的新边区的那些普通俄国人。’,出于巩固新占领土的需要,沙俄政府不断组织、鼓励向这里移民。从1861年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沙俄政府的远东移民活动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一)从1861年沙俄政府颁布《阿穆尔州和滨海州移民法令》起,直至1882年颁布海路移民条例之前,是沙俄远东移民行动的第一阶段。
面对刚刚侵占的辽阔土地,沙俄政府要巩固和加强在那里的统治,从内地大量移民来充实这些新占领的地方,就成了当务之急。为此,于1861年颁布了《阿穆尔州和滨海州移民法令》。该法令规定,凡志愿定居阿穆尔州和滨海州的俄国人及外国人,每户均可分得不少于100俄亩的土地,且允许以每俄亩3卢布的价格将国有土地购为私产。在20年内,移居者可无偿使用拨给的份地,对自备川资迁移的人免征兵役10次,并终身免交人头税。同时鼓励具有一定财产的俄国人和外籍侨民到阿穆尔州和滨海州各城市落户。这些内容表明,以优惠条件吸引大量移居者充实边区,是本阶段远东移民政策的根本目的。
然而,沙俄政府意识到,要使新占领的土地真正变成俄国的地方,还必须发展当地的经济,维持并进而改善移居者的物质生活,就地解决对当地政府机关和驻军的物资供应。为此,在1861年的移民法令中还规定了督促移居者发展地方经济的条款,如:分给移民村社免税使用的土地,在5年内必须开垦,否则政府有权把未开垦或不使用的土地收回;凡迁入本地区各城市者,自注册之日起,在3年内确实定居下来并从事商业和经营法律容许的工业与手工业的人,给予其免除赋税、摇役等优惠。
优惠政策吸引了一些人向远东迁移。1861-1881年间,迁到远东的移居者共16843名,平均每年802人。人口数量不多,而且从1869年起,移民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83年迁居南乌苏里边区的海路移民出现为止。
(二)从1882年《关于向南乌苏里边区官费移民法令》的颁布到1904年之前,是沙俄远东移民行动的第二阶段。
19世纪70-80年代,因沙俄侵占中国新疆伊犁,中俄关系紧张。由于南乌苏里边区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沙俄政府认为“仅仅增加我国当地的防卫力量和扩充陆军及海军,还是不够的,必须用吸引大批移民的办法使这里繁荣起来,这样,才有可能就地随时向军队保证供应粮食和补充人员”。鉴于陆路移民进人滨海州的数量极少,沙俄政府决定采取海路移民的方式尽快增加那里的人口。1882年,沙俄颁布了《关于向南乌苏里边区官费移民法令》,其主要内容如下(1)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威)设立移民局。(2)自1883年起三年内,每年从俄国欧洲部分各省经海路迁移250户移居者到南乌苏里边区。移民途中的一切花费、口粮和工具供应,以及在定居地点发放的安家费等一切开支,均由国家负担,不需偿还。(3)移居者的挑选、运送,以及在迁人地的安置,都有相应的部门负责。(4)移居者拖欠未缴的税款和赎金,一律予以免除。(5)给予移居者在迁人地免除赋税、摇役、拨给份地、廉价购买土地等优惠。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移民,从1887年起,该法令扩大了资助对象的范围,规定海路自费移居者可以得到部分优惠待遇,并可获得政府提供的安家贷款,分33年还清。
与1861年的《阿穆尔州和滨海州移民法令》相比,1882年的海路移民法令在提供更多优惠条件的同时,还加强了对移居者的组织和资助。
为使法令取得更好的效果,政府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如为移居者提供严格的医疗保障,推广改良农具,鼓励妇女迁居远东以调整移居者中的男女比例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移居者尽快在迁入地安置下来并进行垦殖。
在积极组织海路移民的同时,陆路移民也在继续进行。1861年移民法令的有效期两次被延长,直至1900年被《在阿穆尔边疆省和滨海边疆省建立移民地段的暂行规定》所代替。此外,从1881年起,沙俄政府还规定,政府必须资助越过西伯利亚去远东的移居者,并于1889年把这一规定正式变为永久性法律。
由于沙俄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积极加强移民活动,这一阶段移居者的数量增长很快。1882-1901年,远东地区共迁来99773人。而且与前一阶段移民活动出现断流的情况相反,这一时期移居者的数量不断增加。1892-1901年间,移居远东者的年平均数是80年代的2.8倍⑩。
(三)从1904年颁布放宽对移民限制的法令,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是沙俄远东移民行动的第三阶段。
1904年,沙俄政府颁布法令放宽了对移民的限制,规定任何人都有不受财产状况限制的迁徙权利。1906年,沙俄政府又颁布了《执行1904年移民法令的相应章程》,取消了一切迁移的限制,允许从欧俄任何一个地方向边疆地区自由移民。移居者可享受乘车优惠,并可得到150卢布的资助。上述法令同样适用于远东边区。
这一时期的移民政策最为宽松,措施也更加完备。沙俄政府不仅对移民进行组织,还在欧俄农村中广泛进行宣传,介绍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情况,鼓励向那里迁居。此外,1906-1907年,沙俄政府改组了移民局,凡有关移民的事务都转归移民局管理,从而使政府对移民行动的组织和管理更为直接有力。本阶段,沙俄政府还划分了专门的移民区,其中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被列为移民区中的重点。在移民区内建立了负责土地开垦、水利灌溉和道路修筑等事务的机构,并设立了农机具货栈。
上述内容表明,本阶段的移民政策加强了对移民的动员和安置,同时加强了领导,增加了得力的措施,加之取消了一切迁移限制,使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1904-1914年间,在远东边区大约安置了25.2万移居者,超过了前两个阶段移居人数的总和。
总体来看,沙俄的远东移民政策呈不断加强的趋势,但各阶段的特点不同。
19世纪60-70年代,沙俄的远东移民政策缺乏紧迫感。这与当时沙俄的争霸重点集中在欧洲和近东,对远东投人的精力不多有关。当时的沙俄政府上层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阿穆尔地方的发展‘不应靠俄国的资金去发展,而只能在俄国的影响之下”。基于此种认识,沙俄政府对移民活动也重视不足,只满足于以优惠条件吸引人员向远东迁移,对移民活动的效果却不十分关心。由于交通条件、经济状况等原因,移居者在迁移和安置过程中均遇到极大的困难,急需政府的扶持,但政府没有为移民提供任何便利条件和物质援助。这使得很多移居者在迁人地难以安置下来,进而影响了垦殖活动的进展。另有许多移民甚至无法到达远东而不得不中途留居下来。
19世纪80年代到日俄战争前这一阶段,沙俄的争霸重点逐渐转向了远东。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批示的“现在是时候了,而且早就是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即是这种转变的重要标志。同时,80年代中俄两国关系的长期紧张,也是促使沙俄注意力东移的原因之一。与此相适应,沙俄的远东移民政策也变得积极而有力。这一阶段移民的方式、类型都有所变化:海路、陆路移民并举,官费、自费兼行,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连续性的移民法令。为强调移民垦殖效果,沙俄内务部亲自确定挑选移民的省份,并负责具体的移民挑选工作。被挑选的移民者大多在故乡生活较为富裕。这一时期,平均每个迁往阿穆尔州的家庭拥有598卢布90戈比,而迁往南乌苏里边区的家庭则有1208卢布。这些资金可以保证移居者在迁入地不致困顿而无法定居下来。上述情况表明,随着沙俄侵略扩张重点的转移,移民政策也加强了力度,以适应沙俄争霸远东的需要。
20世纪初,俄国国内,尤其是欧俄地区革命风潮迭起,沙皇政权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为寻找政治出路而进行的斯托雷平改革又使众多的贫苦农民遭到野蛮的掠夺。为防止国内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沙俄政府急于把怀有不满情绪的贫苦农民驱往边疆,其中也包括迁往远东边区。为此,沙俄政府放宽了移民政策,取消了从前对移民身份的限制和移民财产状况的限制,实行完全无限制的自由移民,从而大大地扩大了移民的来源。相比之下,20世纪初无条件的自由移民成为这一阶段移民政策的突出特点,标志着沙俄远东移民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纵观沙俄半个多世纪的远东移民政策,无论其各阶段的内容有何变化,特点有何不同,始终都是为沙俄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夺霸权的目的服务,服从于沙俄的政治需要。
沙俄的远东移民政策对这一地区的“俄罗斯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沙俄的远东移民政策本身,就是要使“边区俄罗斯化”。
一方面,沙俄政府竭力促使俄国人向这里大量迁移,并尽可能扩大俄国人口的居住范围。在向南乌苏里边区移民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限制新移民在已建成的旧村庄落户,鼓励移民建立新村屯,而且要求各屯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0俄里,每个村屯的人家不得超过25户。其目的无非是使俄国人口占据尽可能多的土地,从而扩大沙俄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增强其在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势力。
另一方面,沙俄又极力限制外国人向远东边区迁移。随着沙俄争霸重点向远东的转移,对外国人迁居此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1861年的《阿穆尔州和滨海州移民法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这一地区居住和无限制购买土地,并享受与俄国移居者同等的优惠待遇;1882年这一法令的有效期获得延长时则规定:除特殊情况外,非俄籍臣民不能享受优惠待遇;1892年该法令有效期再次被延长时又规定:非俄籍臣民不得在这一地区购买土地。限制一步步加强,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限制外国人向该地区的迁移,从而提高俄国人在当地居民中的比例。
其次,沙俄的远东移民政策是排挤当地外国人,尤其是华人势力的政策。
当少量的俄国移居者还不足以取代外籍居民在远东边区的势力时,沙俄政府暂时还无法采取措施对外籍人口进行彻底清除。因而边区中的朝鲜人、中国人在总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例。1882年,滨海州总人口为92700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华人;19世纪70年代末的阿穆尔州,中国人占人口总数的26%.。并且,无论是耕地数量、手工业生产,还是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中国人都占优势,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世纪80年代,随着移民政策力度的加大,俄国移居者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1886年,沙俄政府决定,把所有居住在远东边区腹地的华人驱逐到边界地带,以此削弱华人在当地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从1888年开始,又向边区内的中国居民强行征收人头税,以经济手段排挤华人。海路移民开始后,移民局强行把华人从原居住地赶走,以使新来的俄国移居者坐享其成。’1900年,沙俄又于江东**屯等地以集体屠杀或武力驱逐的方式清除居住在那里的华人。
“自1883年俄国人开始通过环球航路移民并增兵南乌苏里边区以来,在波谢特、兴凯和上乌苏里诸区的蛮子人口明显地减少了,其中尤以波谢特区为最。”在1912年沙俄远东人口总数中,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已占到79%,沙俄最终达到了使远东边区“俄罗斯化”的目的,而这正是沙俄远东移民政策作用的具体体现。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4-06
苏联做的一点也不比沙俄差.
007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4-06
引用第1楼地图于2008-04-06 13:27发表的  :
苏联做的一点也不比沙俄差.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4-06
苏联本来就很邪恶,一个强大俄罗斯比一个强大美国对中国的危险会大得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1-02
我们慢慢的返回
希望客家首府长汀脱离龙岩管辖
希望厦门更美好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1-02
值得引人深思。清廷虽先有其土,而终未能牧其民,卒失其地,家国之事,敢不慎之!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5-16
伐俄當自西北始,歷來從柔軟的下腹部以打擊都是有效的一招。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5-16
引用第6楼忘忧花座于2010-05-16 23:23发表的  :
伐俄當自西北始,歷來從柔軟的下腹部以打擊都是有效的一招。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想这些东西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5-17
虽然俄罗斯很让人痛恨,但是在俄罗斯百姓眼中,这样的政府是有作为的,无论什么时候,移民实边,民族同化都是巩固政权的有效手段,同时在领土问题上据理力争,寸土必争,先入为主,也是解决问题的最实际手法。
相反看看我们的国家,总比较失望
一阴一阳 无终无始
终者日终 始者自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