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行政区域地图新旧版本做个比较,会由衷地感叹:宁夏行政区划调整的力度真大!宁夏人有胆识、有魄力!
十年间,我区撤销地级区改设地级市2个,新增地级市1个;撤县并区3个,将314个乡镇调整合并为191个。如此大手笔,大气魄地大幅度调整区域内的行政区划全国鲜见。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蒋荣,就此在民政部所属的 《行政区划与地名》杂志上撰文赞道:宁夏行政区划大幅度变动,将对宁夏城镇化发展和西部大开发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次深度改革。
深度改革促进大突破
银川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其作用和地位在全区举足轻重,但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GDP总量、人口规模、城市建成区面积都处于末位。而银川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基本格局是农村包围城市,即郊区切割包围着城区和新城这两个城区。银川市所辖三区区划面积约1295平方公里,城区和新城区辖区面积仅为8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城区面积仅为16平方公里。而仅有约27万人口的郊区辖区面积则为1209平方公里。城乡分割的局面难打破,城市建设发展与行政区划之间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发展没有空间,只能原地打转转,“一个公园两只猴,一个警察看两头”的窘境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取得突破,在人们的心目中,银川似乎再也“长不大了”。
首府银川尚且如此,基层县市乡镇更是为行政区划不尽合理、科学大伤脑筋。
资料显示,自自治区成立后,行政区划就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随着全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发展,原有行政区划格局所显现出的诸如乡镇布点过多、中心城区发展空间过小、中心城区与城郊乡镇规划不衔接等诸多弊端,已成为全区加快城镇化及现代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制约因素。
纵向比,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横向看,与东部地区差距仍在拉大。原有行政区划格局却成了我区实现远大抱负的障碍,惟有以更大的气魄和决心破除障碍,我区才有希望挤上全国新一轮发展的快车。
是因循守旧,求稳怕变,还是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扫清体制障碍?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选择对全区行政区划进行大调整。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明确提出,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着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论证,完善宁夏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区行政区划调整极为重视和支持。
五类改革奠定新格局
1998年5月,以撤销银南地区成立地级吴忠市为发端,我区行政区划调整的大幕拉开了。
有专家撰文将我区行政区划改革分为五类:
其一,新设地级市。即地级吴忠市的设立,2001年7月地级固原市的设立以及2003年12月以中卫、中宁、海原三县区域新设地级中卫市。十年内,全区地级市由2个猛增至5个,5个大区全部以“市”称谓,“地区”称谓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其二,城市辖区区划改革。2002年10月银川市将原城区、郊区、新城3区以及贺兰丰登乡区域重组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3区。随后,石嘴山市将大武口区、石炭井区以及平罗县部分区域合并为新的大武口区;惠农县与石嘴山区合并为惠农区。
其三,机构跨县归属调整。2002年10月,原属吴忠市代管的县级灵武市交由银川市代管;灵武市临河镇横城村划归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管辖。此后,固原市将原州区管辖的什字路、蒿店、大湾3个乡镇划归泾源县管辖。陶乐县撤销后,其原来所辖的马太沟镇、红崖子乡、高仁乡划归平罗县管辖,月牙湖乡划归银川市管辖。原属吴忠市的中宁、中卫县和同心县的喊叫水乡,原属固原市的海原县区域划归新成立的中卫市管辖。
其四,乡镇区划大调整。2003年2月,全区乡镇区划改革全面展开,9月上旬即告全部完成,全区314个乡镇调整合并为188个乡镇,撤销126个乡镇,撤并幅度达到41.34%。此次乡镇区划改革涉及面之广,调整幅度之大,影响之深远,在我区建区历史上史无前例。
其五,城市街道和县城、社区的调整改革。盐池县、中卫县、中宁县、西吉县、同心县因“城关镇”重名得到彻底解决(分别更名为花马池镇、滨河镇、宁安镇、吉强镇、豫海镇)。一些镇改为街道,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街道、县城、社区管理体制。
行政区划大调整后,我区现已形成5个地级市,1个开发区,8个市辖区,11个县,2个县级市,191个乡镇 (后撤销一个乡,新设4个镇)的行政区划新格局。
乡镇发展获得新动能
以前,全区的314个乡镇平均面积166平方公里,最小的不足3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以下的乡镇超过半数;人口最少的不足2000人,万人以下的乡镇占全区乡镇人口总数的30%。全区乡镇布局“散”、“密”并存,不少乡镇驻地相距30-50公里,有些仅相距3-5公里。不合理的乡镇体系和空间布局,制约了乡镇在农村区域中心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城镇化进程。此外,乡镇机构设置过多,人员臃肿,全区平均每个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在职人员250人左右,加上县级部门派出机构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平均每个乡镇吃财政和事业费的人员在300人左右,许多乡镇只能维持“吃饭财政”,无力兴办事业。
经区划调整,全区既存乡镇人口普遍超过2万人,面积增至200平方公里以上。这些浴火重生的乡镇,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辐射功能增强,成为推动区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引擎。行政区划调整前,盐池县县城所在地城关镇区域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调整后,新设的花马池镇面积增至984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力大大增强。平罗县县城所在地涉及三个乡镇,城市建设管理各自为政,乱批滥建现象时有发生;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关镇地域面积由11平方公里增至154平方公里,县政府将其发展纳入县城规划区统一规划管理,区域内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有力;有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优势的周城乡、姚伏镇合并成立姚伏镇,新姚伏镇根据本乡镇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蔬菜产业的具体措施,努力将该镇建设成为银北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而下庙乡、崇岗乡合并后,成立的崇岗镇利用本镇的煤炭、土地等资源优势,加快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崇岗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已有20多家企业入住该园区。泾源县六盘山镇由原什字路镇和蒿店乡合并而成,这两个乡镇沿312国道两侧分布,交通极为便利,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资源优势,泾源县利用这一优势,将六盘山镇列为全县的工业园区,用工业化带动全镇发展。
长期以来,乡镇行政费用过高,工作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农村工作,农民苦,政府难。撤并乡镇,全区精简乡镇工作人员2000人,每年可节约人员、车辆、取暖、接待、办公等费用数千万元。机构改革中存在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问题得到有效扼制。所撤销的126个乡镇固定资产转为医院、商店、老年公寓等社会公益性服务设施,百姓获益。
经济腾飞有了新支点
如果说撤小并大,撤弱并强的乡镇行政区划格局大洗牌,让乡镇重新获得了发展的动能;那么,设市并县则让城市发展能量获得了释放。
我区行政区划调整,不仅仅是一次城镇数目消长,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夯实了基础,为区域经济发展找到了一个个新支点。银川人不会忘记,曾几何时,新城和城区被郊区阻断,银川仿佛不是一座完整的城市,而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小城市。银川虽为首府省会城市,但其在全国几乎没有多少知名度,时常闹出银川在哪里?银川人出门骑骆驼等这样的笑话来。
银川市要成为全区城市发展的领跑者,成为西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必须破除区划不合理这一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中央和自治区的鼎力支持下,银川市对市辖区行政区划重新洗牌,将郊区切割包围两城区(城区、新城区)的区划格局,调整为三个城乡结合的行政区,即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
藩篱拆除,银川城市发展的空间豁然开朗。夹在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的郊区大地上崛起一座新城。八车道五十里长街犹如一条宽阔的飘带,将3个区的建成城区紧紧地拴在一起。“小银川”开始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大银川”成了银川新的城市符号和记忆。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银川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拓展到近120平方公里,3个区的城市建成区已完全实现了无缝对接,城区被农村割裂一去不复返了,预留出的广阔城市发展空间,为银川城市进一步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把银川建设成区域中心城市,影响、辐射、带动周遍500平方公里,乃至更为广阔范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果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号召五湖四海的人们前来建设宁夏、建设银川的时代,那么现在则是天南海北的人们对银川自觉自愿的选择。
近5年来,区内的群众将银川作为居住、经商的首选,内蒙古、陕西等毗邻省区的许多人也将银川作为居住、经商的首选。如今,置身银川街头,仿佛置身一座新的移民城市。人们深切地感受到,银川越来越大了,人口越来越多了,商业文化越来繁荣了。行政区划调整,让银川获得了起飞的不竭动力。
银川如此,新生的中卫市更是感受深刻。长期以来,我区北部地区繁荣,中西部地区相对寂寥,要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平衡合理,中西部地区需要培植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这一发展思路的推动下,一个新的中卫市孕育而生。新生的中卫市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中卫市成立后,通过以强带弱,共济互补,辖区各县区发展有了新起色,步伐加快。
原中卫县内接中宁县、同心县、海原县,外连甘肃省靖远县、景泰县,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包(包头)兰(兰州)、宝(宝鸡)中(中卫)、中(中卫)太(太原)银(银川)和甘(甘塘)武(武威)铁路在此交会,西北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迎水桥站耸立于此,成为继兰州、宝鸡之后西北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原中卫县县城在历史上就有一定的知名度,2003年年底,中卫市成立后,其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这座城市发展插上了新翅膀。城区建成区面积迅速由过去的12平方公里增至32平方公里,城市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陡增,成为我区又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海原县是我区重要的回族聚居区。多种原因海原经济发展缓慢,划归中卫市管辖后,中卫市通过山川共济,以优扶弱,使海原等周边贫困县的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中卫市辖区县城、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尤其是百万亩硒砂瓜等一批强势产业的兴起,为辖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今,布局合理科学的城镇犹如散布在我区6.4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强大引擎,正推动着全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记者 鲁延宏/文 郭绪雷 王晓龙/图)
相关链接
1979年,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宁夏回族自治区辖两市、两地区、16县,市辖县级区7个。
1980年1月1日,取消“革命委员会”,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以“乡”名称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名称。
1981年3月,石嘴山市一、二、三区分别更名为大武口区,石嘴山区和石炭井区。
1987年1月,撤销石嘴山市郊区,恢复惠农县。
1996年5月,撤销灵武县,设立灵武市(县级),以灵武县的行政区域为灵武市的行政区域。
2001年7月7日,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固原市和原州区。
2002年10月19日,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设立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
2002年10月25日,灵武市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由银川市代管;红寺堡开发区划归吴忠市管辖。
2003年,自治区乡镇行政区划全面调整,314个乡镇(76镇、238乡)撤并为188个乡镇(92镇、96乡),撤减乡镇比例为41.34%。
2003年12月31日,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将中宁县、海原县划归入中卫市,随后又将同心县的喊叫水乡划归中宁县管辖;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惠农区;撤销陶乐县,将红崖子乡、高仁乡和马太沟镇划归平罗县管辖,将月牙湖乡划归银川市兴庆区管辖。
2004年7月5日,石嘴山市平罗县马太沟镇更名为陶乐镇。2004年8月6日,撤销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武口乡。
2004年8月6日,将灵武市临河镇横城村(银川河东机场所在)划归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管辖。
2004年12月14日将吴忠市利通区陈袁滩乡划归青铜峡市,并撤销陈袁滩乡,设立陈袁滩镇。
2005年1月24日,撤销红寺堡开发区沙泉乡,设立太阳山镇,镇政府驻地小泉村。
2005年6月10日,灵武市磁窑堡镇更名为宁东镇,镇政府移驻黎家庄。
2005年8月16日,银川市芦花镇更名为镇北堡镇。
2006年12月,中宁县白马乡跃进、新田2个村库区周边部分地区划归青铜峡市管辖。
2007年6月,吴忠市利通区4街道办事处改设镇。
2007年11月16日至2008年3月10日,先后将海原县兴仁、蒿川两乡镇、徐套乡、兴隆乡分别划归沙坡头区、中宁县、同心县管辖,将黑城、七营两镇和甘城乡大部、炭山乡北部划归海原县管辖。
2008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海原县政府驻地自海城镇迁往黑城镇。
(责任编辑: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