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63阅读
  • 14回复

[地名由来]陕西省县级区划地名来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3-17
西安市
莲湖区 因境内莲湖公园而得名。
新城区 因境内“新城”而得名。新城名为秦王府,清为满城八旗教场,1927年初大革命时曾名“红城”,后改名“新城”,现为省政府驻地。
碑林区 因境内碑林而得名。
雁塔区 因境内大雁塔而得名。
未央区 因境内西汉未央宫遗址而得名。
灞桥区 因境内始建于西汉的灞桥遗址而得名。
临潼区 因城东有临河,城西有潼河而得名。
阎良区 由“闾阎良善”而得名。
长安区 秦始皇弟弟成*曾被奉为长安君。后西汉刘邦建都时取名长安。
蓝田县 因境内南山产玉,次等美玉称蓝得名。
周至县 因境内山环水复、迂回曲折,古云:“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名盩厔。后改为周至。
户 县 汉设鄠县,后改为户县。
高陵县 因境内有奉正原,横亘于南,原体高隆,状若土山,从而得名。
南汇 中甸 延庆 宝安 仙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3-18
铜川市 原名同官,后因与潼关重名,根据境内铜官川而改名铜川。
王益区
印台区
耀州区 以城东宝鉴山光耀入境得名。
宜君县 因宜君水得名。
南汇 中甸 延庆 宝安 仙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3-18

宝鸡市 唐至德二年,以陈仓山(今鸡峰山)石鸡啼鸣之瑞而得名。
金台区 因境内金台观得名。
渭滨区 因濒临渭水得名。
陈仓区 因境内陈仓山得名。
岐山县 因县境北有岐山而得名。
麟游县 相传隋义宁元年仁寿宫大宝殿有白麟游观,从而得名。
太白县 因太白山得名。
风翔县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
扶风县 西汉时为京官右扶风之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为县名。
凤 县 据旧《凤县志》:“周兴,凤鸣于岐,翱翔至南而集,是以西岐曰凤翔,南岐曰凤州。”
眉 县 因西周时“郿地”之称得名。
千阳县 因县城位于*河之阳得名。
陇 县 因陇山得名。

南汇 中甸 延庆 宝安 仙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3-25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



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秦“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这是“汉中”一词最早见诸于史籍。楚国的汉中郡,位于今旬阳以东的汉水中游,故名。秦统一六国后的汉中郡(秦36郡之一),相当于今汉中(除宁、略二县)、安康、商洛市西南及湖北十堰市大部。


汉台区。因古汉台而得名。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东大街。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四月,刘邦在南郑就汉王,此地曾为刘邦驻跸 之所。西汉立国之初,汉中太守田叔在此“置名材,立宫室”,为刘邦建造了行宫,后人称之为汉台。


解放前,今汉中市区一直为南郑县治。1949年12月6日,汉中解放之日即析南郑城郭(即:原城关镇、汉水、石马二乡),置南郑市,南郑县治东迁十八里铺(今汉台区铺镇)。1954年1月,南郑市改为汉中市,这是汉中作为城市名的开始。1959年全国并大县时,将南郑县全部及褒城县、黎坪中心区之一部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恢复南郑县建制,并以汉水为分界;1964年8月改为汉中县,1980年9月重改汉中市;1996年6月改为汉中市汉台区。


南郑。其名始于春秋初年。


前770年,居住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的郑国人,因犬戎入侵,国破,一部随周平王东迁进入今河南境内,是为“新郑”(今河南新郑市);另一部分向南沿秦岭谷道进入汉水上游,是为了“南郑”。《水径注》亦有“(郑)恒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的记载。


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始置县(治今汉中市区)。解放后,南郑县城迁至铺镇。1958年—1961年南郑县曾一度被撤销,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恢复建置时,县城乃迁周家坪(今县城)。


城固。


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始置成固县,取“始城而冀其巩固”之意。古代“成”“城”通假,南朝刘宋时加“土”于“成”,相延迄今。


勉县。因“沔水”而得名。


秦汉时期,汉水被称为“沔水”。西汉初,在今县城东旧州铺始置(年代暂无考)沔阳县(水之北称“阳”)。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改兴州(今略阳县)为沔州;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迁沔州于今勉县旧州铺。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降沔州为沔县。1959年全国并大县时,将原褒城县褒河以西地区及黎坪中心区部分并入;1964年9月,因“沔”字生僻难认,经国务院批准改“沔县”为“勉县”。


洋县。因川而得名。


据《汉中府志》载:“洋以川名,旧治在西乡祥河之上,祥河之川,其后改祥为洋”。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始置洋州,故址在今西乡东南20里处的祥河(今泾洋河)岸上。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洋州迁至今洋县县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降洋州为洋县。


西乡。因西乡侯张飞而得名。


三国时,刘备曾封张飞为西乡侯。后,蜀汉设南乡县(年代暂无考)。晋太康二年(281年),因西乡侯张飞“曾寄采食于此”而改名西乡县。


宁强。原名“宁羌”。据地方志释义:“其曰宁羌,盖亦辑宁氐羌,以羌之永宁耳。”


宁强,古代曾为羌、氐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分绵谷县(治今广元市)北部置金牛县,治通谷镇(今大安镇)。此为宁强设县之始。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入川平夏(明玉珍),屯兵羊鹿坪(今县城);二十八年(1395年)平洮州(今甘肃临潭)羌乱后,置宁羌卫(军事驻地)于徽州(今甘肃徽县);三十年(1397年),羌民田九成在今宁略一带起事,平。迁宁羌卫于羊鹿坪;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为宁羌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为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元旦改为宁强县。于佑仁先生曾为此题写新县名曰“安宁强固”。1959年并大县时,将原黎坪中心区大部并入。


略阳。“用武之地曰略,象山之南曰阳”,故名略阳。


秦汉时,为氐、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三国时,诸葛亮派大将陈式筑武兴城,这是略阳筑城之始。东晋太元十一年(382年),设东益州武兴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东益州改为兴州。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诏改兴州为沔州,顺政县改为略阳县,略阳之名即延续及今。


镇巴。处巴山腹地,“境内有大小巴山,置县以镇摄之意”,故名镇巴。


东汉和帝永元七年(95年),为“定远侯”班超的“采食之邑”。清嘉庆七年(1802年),分西乡县南二十四地置定远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为定远县;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因安徽、四川、云南也有定远县(四川改为武胜县,云南改为牟定县),即改为镇巴县。


留坝。因境内有“留侯祠”而得名。


明清以前,本名“刘坝”。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析凤县南部置留坝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留坝县。1958年撤销,并于凤县;1961年恢复原境,将原并入汉中市的褒城县东北部(即马道区)划入县境。


佛坪。因原县城在佛爷坪(今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而得名。


清道光五年(1825年),划周至、洋县部分地区设佛坪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为佛坪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因匪患猖獗而迁县城于袁家庄(今县城)。1959年曾撤消并入洋县、周至、石泉等县;1961年9月恢复原境。佛坪是陕西省最小的县。


[em01][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8 19:34:57编辑过]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3-25

汉中是由于汉水中游得名吗?不知道在这里乱说。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3-26
以下是引用休闲居士在2005-3-25 21:00:50的发言:

汉中是由于汉水中游得名吗?不知道在这里乱说。

/撤销省区,地市直辖中央,一级行政区有州、盟、直辖市,可民族自治。/二级行政有县、市、旗,也可民族自治。/乡撤销,行政村直属县政府,镇作为县下面的直属小城市管理。/直辖市的市区和较大的市区可分为若干监察区,不设政府,街道为城市基层自治机构直属市政府。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3-28
以下是引用休闲居士在2005-3-25 21:00:50的发言:

汉中是由于汉水中游得名吗?不知道在这里乱说。



呵呵,那您肯定知道?您说说看![em03]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3-28

古代西南一带是巴人的区域,有很多地名都是来源于巴人。像汉中、巴中、阆中、黔中,都是一样的来源。

这里的“中”是巴人语言的音译,即“的地方”。汉中就是汉水流过的地方,巴中就是巴人居住的地方。等等。这种词很特殊,前一个字是汉语,后一个字是音译。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3-30
以下是引用休闲居士在2005-3-28 21:50:43的发言:

古代西南一带是巴人的区域,有很多地名都是来源于巴人。像汉中、巴中、阆中、黔中,都是一样的来源。


这里的“中”是巴人语言的音译,即“的地方”。汉中就是汉水流过的地方,巴中就是巴人居住的地方。等等。这种词很特殊,前一个字是汉语,后一个字是音译。



真的??也许吧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3-30

8楼的说法有何正式凭据呢?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3-30
以下是引用hand在2005-3-25 14:00:57的发言: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

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秦“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这是“汉中”一词最早见诸于史籍。楚国的汉中郡,位于今旬阳以东的汉水中游,故名。秦统一六国后的汉中郡(秦36郡之一),相当于今汉中(除宁、略二县)、安康、商洛市西南及湖北十堰市大部。


汉中的地名由来在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啊,为什么还会有争议呢?

现在的汉中名称源于古代秦时的汉中郡,当时的汉中郡治所是位于汉水中游(与现在不同),叫“汉中”当然没有错啦!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3-31

楚国的汉中郡在今旬河以东、丹江口水库以西的地域——正宗的汉水中游;秦占领后在汉水流域设立的新郡沿用了楚国的原郡名。

关于秦汉时期的汉中郡治,学术界向来有不同的说法:一是南郑(今汉中市)说。理由——为了更好地统治巴蜀;二是西城(今安康市),理由——为了对抗强大的楚国!不过,东汉初(公元30年),汉中郡治从西城西迁南郑到是有史料记载的。

[em03]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4-01
以下是引用休闲居士在2005-3-28 21:50:43的发言:

古代西南一带是巴人的区域,有很多地名都是来源于巴人。像汉中、巴中、阆中、黔中,都是一样的来源。


这里的“中”是巴人语言的音译,即“的地方”。汉中就是汉水流过的地方,巴中就是巴人居住的地方。等等。这种词很特殊,前一个字是汉语,后一个字是音译。


第一次听说。

请注明此观点的出处。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4-19
楼主哪去了?怎么不继续发呀![em01][em01][em01]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6-10-05

汉中并不是指汉水中有,古代像关中古代那时也叫秦中,山西叫晋中,中的大概意思就是某某地方的腹地。


像秦始皇派蒙恬逐匈奴夺河南地,移贫民,称之为新秦中。汉代将羌族人居住的腹地称之为羌中

\直到唐代还将四川盆地称为蜀中,重庆一带叫巴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