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一部由西夏后裔所编制的珍藏了600余年的《述善集》揭开了古代西夏移民史。日前,记者从河南省濮阳县获悉,经国内知名历史专家考证,生活在濮阳县杨什八郎、西什八郎、南什八郎等15个村庄的4000余人系西夏党项族后裔,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国内西夏党项族最大的移民族群。
据考证,《述善集》是西夏后裔唐兀崇喜于元末所编的一部诗文集,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书中共分“善俗”、“育才”、“行实”三卷,卷后附有“伯颜宗道传”,全书4万余字,主要是赞颂杨氏先人的祖德懿行,保存了西夏后裔唐兀氏迁居濮阳前后的完整历史资料。该书一直作为家传藏书由濮阳县柳屯镇杨氏一家保存并在宗族内传阅,1999年方为外界所知,引起了国内史学专家的广泛关注,经反复核校,去年年底该书正式出版。
史学专家对该书记载内容和濮阳县金堤河畔遗存的唐兀公碑等实物进行研究后,确认唐兀公碑附近15个村庄的杨氏族人正是西夏灭亡后元初被赐姓“唐兀氏”的西夏遗民后裔
。
根据王国维在《鞑靼考》一文中说:“唐兀亦党项之异译”,“唐兀氏”应是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的异称。公元1227年蒙古灭西夏后,唐兀人绝大多数仍留在原居地,但也有少部分先后迁居安徽、江苏、江西、河南、山东等地与汉人杂居,还有一部分人随元军南征北战,最后也定居内地。《述善集》的编者唐兀崇喜这一支唐兀人,就是属于随元军转战各地后迁居濮阳的西夏人的后裔,战后他们被安置在濮阳,后改姓杨氏。因年代久远,杨氏族群中无人知道自己是党项后裔,《述善集》的发现才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
专家们认为,杨氏至今已传28世,仅在杨什八郎、西什八郎等15个村庄,就有800余户、4000多人,成为濮阳一大旺族。作为我国历史上元朝以前一个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遗民,其一个分支就能保存如此完整的家族史资料,实属罕见。(编辑: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