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戊己校尉在2004-6-1 11:57:27的发言:
并非多强调几次疑问就会变成真理。
既然地图都出来了,就不妨探讨一下。
古雷池、雷水流域在汉晋时期大致有三个县,即东边的皖县(治潜山),中部的松滋侯国(治宿松凉亭河,东汉废)和西部的寻阳县(治黄梅西南),统属于庐江郡。由于古代条件限制,不大可能有明确的县域,只能通过前因后果来判断。
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分荆、扬二州地设江州,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置寻阳郡,属江州。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又以豫章之彭泽县属寻阳郡。元帝渡江(317),寻阳郡又置九江、上甲二县,寻又省九江县入寻阳。又于寻阳侨置松滋郡,安置北方流民,遥隶扬州。
由以上可以判断,公元327年,庾亮给温峤写信时,松滋古地(宿松)属寻阳郡。
大雷戍(望江)又是属于哪里呢?根据《晋书·卢循传》,公元410年,“卢循自蔡州南走,复据寻阳,刘裕先遣群军追讨,自统大军继进,又败卢循于雷池。”----可见,大雷也属寻阳郡地域。
综合上述,当年温峤任江州刺史时,其所辖的寻阳郡东到大雷与扬州庐江郡皖县交界,大雷戍是其防区最东部的重镇。庾亮作书所谓“无过雷池一步”,就是让其严守防区,不要越过大雷东进。因此,准确的说,这里的“雷池”反而不是广义的大“雷池”,恰恰是指望江的大雷戍。
1、寻阳县治在寻阳城。故城在黄梅县西南。
2、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置寻阳郡,属江州。
寻阳郡设立时,郡治并不在寻阳县,而在柴桑县。“安帝义熙八年,省寻阳县入柴桑县,柴桑仍为郡,”见《晋书》。所以温峤所驻的寻阳并非是寻阳郡而是寻阳城,即寻阳县。而上文中多提到的“寻阳”都是指寻阳城(寻阳县)而非寻阳郡。
3、庾亮给温峤写信的时候,温峤人在寻阳城。他守卫的也是寻阳城并非是在你所说的“重镇”。寻阳城才是他驻守的地方。
4、我们假设庾亮写信给温峤是要求他去增援,那温峤会怎么做呢?他首先要出寻阳城,出城不久就会碰到雷池,然后渡雷池,去诛杀判军。可实际上,庾亮写信是让温峤“无过雷池一步”,让温峤按兵不动,把守北防重地寻阳城。
5、古代的战争重点是在城而不在“防区”,“防区”都是在城周遍地带。望江离寻阳几百里地,寻阳城的“防区”是不可能到达望江的。
6、“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故中的“雷池”乃系指黄梅(寻阳)境内“雷池”。换句
话说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在黄梅(寻阳)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