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年)主要内容一、 规划目的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构建城乡协调、健康有序的城镇体系,引导省域空间集约、统筹、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形成区域和谐互动、城镇化健康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 规划原则1、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城镇体系要为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提供空间载体。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2、战略支撑、外融内优。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三大战略,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提供战略支撑。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大力促进各级各类城镇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
3、生态优先、四化同步。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发展建设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四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差异化发展和分区有序推进为重点,正确把握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敏感地区与一般地区的关系。
5、明确事权、分级管制。明确省、市、县(市)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事权范围。对不同管制要求的空间,结合各级政府的事权,采取适宜的管制措施。
三、 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山东省行政辖区,陆域面积 15.8 万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2011-2030 年。其中近期为 2011-2020 年,远期为2021-2030 年。
四、 城镇化发展目标与战略(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坚持海陆统筹、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突出文化引领,强化产业和就业支撑,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引导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有序建设,促进城镇体系网络化布局,走有山东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镇化道路。
(二)总体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总体战略,将山东省建设成为沿海地区国家级城市群、“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中日韩协作先导区、现代海洋强省、中华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三)分项目标1、经济发展。发展方式向内涵式转变,创新成为主要动力,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迅速,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产业集群成为主要载体,结构合理的大、中、小企业繁荣共促,服务业贡献率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在全国前列。
2、社会进步。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
3、城乡建设。城乡居民点布局合理,网络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密度较高、功能复合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城镇绿色建筑比例幅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水平显著增强,人居环境质量良好。
4、资源环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受保护面积占陆域面积比重达到 15%,生态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县等各种优秀称号的县市区占 60%以上,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发展的生态山东、绿色山东、美丽山东新形象。
(四)人口与城镇化率至 2020 年常住人口约 10300 万,其中城镇人口约 6700 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55%左右。
至 2030 年常住人口约 10600 万,其中城镇人口约 8000 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5%左右;基本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五)城镇化发展战略
以核心城市和城市群为引领、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为重点的空间优化战略;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为核心的协调发展战略;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的空间管制战略;以集约发展、提升功能为重点的转型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的创新发展战略。
五、 城镇空间布局至 2030 年,全省构建“双核、四带、六区”网络化城镇空间体系
(附图 1)。
(一)双核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能力,深度融入全球城市网络,辐射带动全省城镇加快发展。
(二)四带壮大济青聊、沿海、京沪、鲁南四条城镇发展带。济青聊城镇发展带以胶济-济聊铁路、蓝烟-烟威铁路和高速公路复合快速交通走廊为支撑,向西与中原经济区“济-郑-渝”(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对接,在全省的中脊地位将更加凸显;沿海城镇发展带由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沿海城镇组成,将成为联系东北和东部地区两大经济板块的重要通道,承载更多国家层面功能;京沪城镇发展带以京沪高铁、京沪高速等快速交通走廊为支撑,联系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世界级城市群,将进一步发展成熟;鲁南城镇发展带依托日菏通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将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带、产业带。此外,依托长深高速以及未来京沪高铁二线,在滨州-东营-潍坊-临沂一线未来将形成一条新的城镇发展轴线。
(三)六区强化培育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济宁-枣庄-菏泽、东营-滨州、临沂-日照等六个城镇密集区,加强合作,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形成全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载体。
1、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城镇密集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岳、泉水旅游胜地,山东半岛港口群向中西部腹地延伸的枢纽区域,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教研发、高新产业基地,山东中西部高度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密集区。
2、青岛-潍坊城镇密集区,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枢纽之一,中国海洋产业创新基地,沿海地区重要的巨型城市区,全省发展核心引擎。
3、烟台-威海城镇密集区,建设成为参与东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前沿,面向日韩欧美、具有国际影响的生态宜居型滨海城镇密集发展地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海洋高端产业制造基地。
4、东营-滨州城镇密集区,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南部增长极,黄河下游城镇发展的龙头,山东省以石油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高效经济区,以环境友好为特色的新型生态区。
5、济宁-枣庄-菏泽城镇密集区,建设成为国家级能源原材料基地,黄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高地,国际旅游目的地,西部战略崛起的核心发展区域。
6、临沂-日照城镇密集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商贸物流中心,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鲁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高地,鲁南临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和滨海旅游目的地。
[ 此帖被海歌18727在2015-11-29 08: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