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725阅读
  • 51回复

[安东·渤海]高句丽和安东府区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6-20
一、高句丽后期的区划
其一,由于没有明确史料的记载,高句丽后期完整的区划界是无法绘制的。所以只画出边界,不画出内部政区界。图中黑点为高句丽遗址所在地,藏青色点为可能是高句丽城遗址所在地。蓝白分级圆圈为古代居民点。红白分级圆圈为今日居民点。遗址点5mm为周长1000m以下遗址;6mm为周长1000-3000m遗址;7mm为周长3000m以上遗址。
其二,笔者参考的主要资料:中国地区山城、平原城遗址主要参考《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朝鲜地区遗址主要以《大东地志》的山城、古城(不包括“古邑”)记载为主。并参考《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古代居民点以《东北卷释文》、《安东都护府研究》等为主。当然,笔者也结合史料进行推断定点。
其三,本图拟表达见于史料记载的高句丽三级区划。高句丽后期的区划大体如下:三都(平壤长安城、国内城、汉城)、褥萨城(都督府,建安、辽东、新城、乌骨、多伐岳、甘[哥]勿、北扶余、栅城、沃沮、海谷、多谷等。)、处闾匹支城(即刺史州、道史城,又作郡,如南苏、贵端、牛岑等)、可逻达-娄肖城(长史-县令城)。此外,高句丽所统领的靺鞨部落不纳入图中。
......未完待续......
其四,古代居民点定点说明。
其五,高句丽长城说明。
(下图为未定稿,定稿将写明日期、标上个人水印。)
[ 此帖被金楼白象在2016-07-02 12:5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6-20
南苏城不在南苏水流域,有意思。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6-20
回 锋舞若龙 的帖子
锋舞若龙:南苏城不在南苏水流域,有意思。 (2016-06-20 23:22) 

《高丽记》云"(南苏)城在新城北七十里山上也。"催阵堡一带是没多大问题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6-21
回 金楼白象 的帖子
金楼白象:《高丽记》云"(南苏)城在新城北七十里山上也。"催阵堡一带是没多大问题的。 (2016-06-20 23:50) 

对这块不甚了解。但是汉书地理志记载:又有南苏水,西北经塞外。多指为今苏子河,其流向也近似西北,与汉志相符。南苏城和南苏水可能有所关联吧。以上都是猜测。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6-21
回 锋舞若龙 的帖子
锋舞若龙:对这块不甚了解。但是汉书地理志记载:又有南苏水,西北经塞外。多指为今苏子河,其流向也近似西北,与汉志相符。南苏城和南苏水可能有所关联吧。以上都是猜测。 (2016-06-21 00:24) 

漢城大多是平原城,高句驪大多是山城。应该是有迁移过西。经塞外这句本身我觉得也有问题。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6-21
图们江沿岸其实大多是早期渤海城市。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6-22
从图上来看,高句丽都是沿河下城,首都地势很险峻,只有沿河一条地利。看来还是渔猎为主。
好图都是开卷有益,又学到不少东西,感谢!
明道若昧,夷道若纇,進道若退;上德如穀,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真如渝。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06-23
回 流年 的帖子
流年:从图上来看,高句丽都是沿河下城,首都地势很险峻,只有沿河一条地利。看来还是渔猎为主。
好图都是开卷有益,又学到不少东西,感谢!
 (2016-06-22 19:46) 

谬赞。抄书罢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6-23
回 外星来客 的帖子
外星来客:图们江沿岸其实大多是早期渤海城市。 (2016-06-21 11:25) 

是的。几十座城址只发现了渤海、辽金东夏的遗物。高句丽的瓦当也很少,确址只有三四座大城。
aaa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6-06-23
啊,你这出了成果,也不跟我说一声~
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re from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6-06-23
回 aaa 的帖子
aaa:啊,你这出了成果,也不跟我说一声~ (2016-06-23 23:39) 

你不是九月才有空麽?平时就没打扰你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6-06-30
回 金楼白象 的帖子
金楼白象:是的。几十座城址只发现了渤海、辽金东夏的遗物。高句丽的瓦当也很少,确址只有三四座大城。 (2016-06-23 23:33) 

长白山腹地人口稀少,当时又不可能发展旅游业,高句丽设置3、4座城就足以控制长白山地区了,北界在长白山地区,凹进去的那一块,还是填上好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6-06-30
回 lw109 的帖子
lw109:长白山腹地人口稀少,当时又不可能发展旅游业,高句丽设置3、4座城就足以控制长白山地区了,北界在长白山地区,凹进去的那一块,还是填上好 (2016-06-30 08:48) 

长白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不是当指白头峰。天池白头峰只是中段部分,而且这附近基本是关隘遗址。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6-07-01
看你的图,长白山北麓的大甸子、横道河子、城山子、大砬子、茶条等山城确定是高句丽山城的话,那么这一块应该填上去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6-07-01
高句丽灭亡以后的安东府应该包括卑列城的,即今天元山的安边郡。
谭版唐朝地图在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设置的安东都护府南界按照临津江沿着阿虎飞岭、马息岭向北直到元山以北入海,原高句丽的比列忽(今朝鲜元山以南的安边)则已被新罗占领。
http://tieba.baidu.com/p/1910641587?pn=2
http://tieba.baidu.com/p/1942322840?pn=1
这两个帖子有关于在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以后唐朝与新罗战争的地点以及新罗如何占领安东都护府南部高句丽故地的讨论。这里有个疑问就是按照《三国史记》新罗文武王本纪记载,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夏五月,<泉共{泉井}>、<比□□{比列忽}>、<□连{各连}>等三郡民饥,发仓赈恤”。该条记载明确显示,至迟公元669年五月时,三郡中的泉井郡和比列忽郡已经被新罗实际占领。可是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唐罗战事表明,唐朝此时攻占赤木城却在原在元山以南的今朝鲜淮阳,此事又暗示唐朝在此之前就占领了比列忽(今朝鲜元山安边),在《三国史记》中有新罗王金法敏回薛仁贵书,书中有如下记载“。。。又<卑列>之城, 本是<新罗>, <高丽{高句丽}>打得三十余年, <新罗>还得此城, 移配百姓, 置官守捉, 又取此城, 还与<高丽{高句丽}>.。。。” ,其中提到的“卑列城”就是高句丽的比列忽郡 ,由此可见该郡应该在高句丽灭亡时由新罗占领,后又被唐朝抢占,其中的“(唐朝)又取此城, 还与<高丽{高句丽}>.”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综合这些叙述,在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新罗就占领了高句丽的泉井郡、比列忽郡,推进到了元山永兴湾一线,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唐罗开战时,东线唐军却是从攻占赤木城(今朝鲜淮阳)开始推进的,之后又接连占领了石岘城、道临城(通川),这又说明在此之前唐朝已经占领了地在赤木城以北的泉井郡、比列忽郡,再结合《三国史记》中有新罗王金法敏回薛仁贵书中有关唐朝强夺新罗所占的“卑列城”,这个“卑列城”就是高句丽的比列忽。
唐朝应该在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以后,通过与新罗的交涉,取得了原高句丽的比列忽即卑列城一带,安东都护府东界应该包括今天朝鲜元山,南界大约在安边与通川之间。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6-07-01
回 金楼白象 的帖子
金楼白象:漢城大多是平原城,高句驪大多是山城。应该是有迁移过西。经塞外这句本身我觉得也有问题。 (2016-06-21 09:22) 

同善等至新城,夜为贼所袭。仁贵领骁勇赴救,斩首数百级。同善等又进至金山,为贼所败,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贼众大败,斩首五万余级。遂拔其南苏、木底、苍岩等三城,始与男生相会。

当时全男生在国内城,按照这个作战过程,明显是新城-南苏、木底、苍岩再到国内城,自西向东逐步进军的。《高丽记》里的"(南苏)城在新城北七十里山上也"应该是新城东的误记,南苏城应该在今辽宁省抚顺市东,浑河与苏子河之交的铁背山上(亦即在1958年建成的大伙房水库东北)。

还有大行城的位置,该城应该是因被高句丽攻灭的荇人国所设置。
《三国史记》相关的记载“東明聖王六年, 秋八月, 神雀集宮庭. 冬十月, 王命<烏伊>·<扶芬奴>, 伐<大白山{太白山}>東南<荇人國>, 取其地, 爲城邑.”
朱蒙时代的高句丽基本不出第二玄菟郡,这个太白山东南的荇人國,应该就是大行城所在。我认为不会在鸭绿江下游的出海口附近,应该在集安东南的鸭绿江南岸寻找
[ 此帖被lw109在2016-07-01 11:4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6-07-01
回 lw109 的帖子
lw109:看你的图,长白山北麓的大甸子、横道河子、城山子、大砬子、茶条等山城确定是高句丽山城的话,那么这一块应该填上去 (2016-07-01 09:16) 

这些是未确定时代的山城。长白山这个区域是靺鞨粟末、白山两部所居,两部于南北朝末归附高句丽,成为高句丽主要的靺鞨兵源。作为亲附部落高句丽化的程度还是很大的,至少渤海人的大规模筑造山城就是继承了高丽遗风。但是归附高句丽的靺鞨部落有四五个,北界的安车骨、伯咄,东界的粟末、长山部并不能划入高句丽的直接领土。栅城“管一十二州高丽、三十七部靺鞨”,靺鞨和高丽是有区别的。所谓并不是有山城就直接划入。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6-07-01
回 lw109 的帖子
lw109:高句丽灭亡以后的安东府应该包括卑列城的,即今天元山的安边郡。
谭版唐朝地图在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设置的安东都护府南界按照临津江沿着阿虎飞岭、马息岭向北直到元山以北入海,原高句丽的比列忽(今朝鲜元山以南的安边)则已被新罗占领。
http://tieba.baidu.com/ .. (2016-07-01 09:28) 

做一个时间表
文武王八年(668)三月,新罗卑列道攻击目标达城,并设置守设官。(五月份,新罗王亲征。而熊津府兵于六月二十二日前,攻下汉城、大谷等郡)
九月,来自比列忽的假军师等人参加了平壤的围攻。(这说明卑列道的新罗军在达成既定目标后西向会师围攻平壤。而新罗的攻击范围也就达到泥河之南。)
新罗哪时候归还比列忽呢?史无记载。或者认为根本没还就翻脸了。
至少文武王九年(669),还占据三郡。
文武王十五年(675),筑铁关城(这个在泉井北十五里),接着唐、靺鞨来攻,经历阿达、赤木、石岘等战(三城位置不明,不做假设)。新罗一度失利。
十六年(676),唐军攻下道临城。
至二十一年(681),新罗才复取泉井、置戍比列忽。
唐军攻占比列忽的时间也就在(675-680年)之间。
新罗唐军的矛盾,我想应该是因为比列忽的归属问题。首先新罗人认为比列忽是新罗的领土,被高丽攻取三十年,高丽一灭,故土回归。而唐人认为比列忽是高丽的土地,由安东都护府继承。
如果我要画安东都护府全图,会取最稳定的边界,即680年后,唐罗休战,神文王元年。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6-07-01
回 lw109 的帖子
lw109:同善等至新城,夜为贼所袭。仁贵领骁勇赴救,斩首数百级。同善等又进至金山,为贼所败,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贼众大败,斩首五万余级。遂拔其南苏、木底、苍岩等三城,始与男生相会。
当时全男生在国内城,按照这个作战过程,明显是新城-南苏、木底、苍岩再到国内城,自西 .. (2016-07-01 11:28)

关于南苏城这个在新城之东,我还是比较赞成的你和楼上的@锋舞若龙    的观点,在南苏河边。
首先,南苏城应该是契苾何力攻下的,“乾封元年,又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高丽有众十五万,屯于辽水,又引靺鞨数万据南苏城。何力奋击,皆大破之。斩首万余级,乘胜而进,凡拔七城。”
其次,按照薛仁贵进军的方向,扶余城应该在东边才对,庞同善是为了接应国内的渊男生,进军方向是有新城向国内,金山应该在这条路上,不在铁岭市北边的昌图县。在这附近找金矿。
再者,太宗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这个也是有先后顺序的。
贞观十九年(645)
夏四月戊戌朔(初一/5.1),世勣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自守。
壬寅(初五/5.5),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将兵数千至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引十馀骑直压城门,城中惊扰,无敢出者。营州都督张俭将胡兵为前锋,进渡辽水,趋建安城,破高丽兵,斩首数千级。
癸卯(初六/5.6),唐军誓师于幽州城南,因大飨六军以遣之。
丁未(初十/5.10),中书令岑文本卒于师。
壬子(十五/5.15),李世勣、江夏王道宗攻高丽盖牟城。
丁巳(二十/5.20),车驾至北平。
癸亥(廿六/5.26),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英国公李勣攻盖牟城,破之。癸亥,李世勣等拔盖牟城,获二万馀口,粮十馀万石。
五月己巳(初二/6.1),平壤道行军总管程名振克沙卑城。张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其城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程名振引兵夜至,副总管王大度先登,五月己巳,拔之,获男女八千口。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曜兵于鸭绿水。
庚午(初三/6.2),次辽泽,瘗隋人战亡者。
壬申(初五/6.4),渡泽东。
乙亥(初八/6.7),高丽步骑四万救辽东,江夏王道宗将四千骑逆击之,军中皆以为众寡悬绝,不若深沟高垒以俟车驾之至。道宗曰:"贼恃众,有轻我心,远来疲顿,击之必败。且吾属为前军,当清道以待乘舆,乃更以贼遗君父乎!"李世勣以为然。果毅都尉马文举曰:"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策马趋敌,所向皆靡,众心稍安。既合战,行军总管张君乂退走,唐兵不利,道宗收散卒,登高而望,见高丽陈乱,与骁骑数十冲之,左右出入;李世勣引兵助之,高丽大败,斩首千馀级。乙亥,辽东道行军总管张君乂有罪,伏诛。
丁丑(初十/6.9),车驾渡辽。军于马首山。丁丑,车驾渡辽水,撤桥,以坚士卒之心,军于马首山,劳赐江夏王道宗,超拜马文举中郎将,斩张君乂。
甲申(十七/6.16),上亲率铁骑与李勣会围辽东城,因烈风发火弩,斯须城上屋及楼皆尽,麾战士令登,乃拔之。上自将数百骑至辽东城下,见土卒负土填堑,上分其尤重者,于马上持之,从官争负土致城下。李世勣攻辽东城,昼夜不息,旬有二日,上引精兵会之,围其城数百重,鼓噪声震天地。甲申,南风急,上遣锐卒登冲竿之末,爇其西南楼,火延烧城中,因麾将士登城,高丽力战不能敌,遂克之,所杀万馀人,得胜兵万馀人,男女四万口,以其城为辽州。
乙未(廿八/6.27),进军白岩城。
丙申(廿九/6.28),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弩矢,上亲为之吮血;将士闻之,莫不感动。
乌骨城遣兵万馀为白岩声援,将军契苾何力以劲骑八百击之,何力挺身陷陈,槊中其腰;尚辇奉御薛万备单骑往救之,拔何力于万众之中而还。何力气益愤,束疮而战,从骑奋击,遂破高丽兵,追奔数十里,斩首千馀级,会暝而罢。万备,万彻之弟也。
六月丁酉(初一/6.29),克白岩城。丁酉,李世勣攻白巖城西南,上临其西北。城主孙代音潜遣腹心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曰:“奴愿降,城中有不从者。”上以唐帜与其使,曰:“必降者,宜建之城上。”代音建帜,城中人以为唐兵已登城,皆从之。
戊戌(初二/6.30),皆廪赐遣之。初,莫离支遣加尸城七百人戍盖牟城,李世勣尽虏之,其人请从军自效。上曰:“汝家皆在加尸,汝为我战,莫离支必杀汝妻子。得一人之力而灭一家,吾不忍也。”
己亥(初三/7.1),以盖牟城为盖州。
丁未(十一/7.8),车驾发辽东。
丙辰(二十/7.18),师至安市城。
丁巳(廿一/7.19),高丽别将高延寿、高惠真帅兵十五万来援安市,以拒王师。李勣率兵奋击,上自高峰引军临之,高丽大溃,杀获不可胜纪。延寿等以其众降,因名所幸山为驻跸山,刻石纪功焉。赐天下大酺二日。
已未(廿三/7.21),大败高丽于安市城东南山,左武卫将军王君愕死之。
辛酉(廿五/7.23),赐酺三日。
高丽举国大骇,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
秋七月,李勣进军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师。
辛未(初五/8.2),上徙营安市城东岭。
壬申(初六/8.3),葬死事官,加爵四级,以一子袭。
己卯(十三/8.10),诏标识战死者尸,俟军还与之俱归。
戊子(廿二/8.19),以高延寿为鸿胪卿,高惠真为司农卿。
八月甲辰(初八/9.4),候骑获莫离支谍者高竹离,反接诣军门。上召见,解缚问曰:"何瘦之甚?"对曰:"窍道间行,不食数日矣。"命赐之食,谓曰:"尔为谍,宜速反命。为我寄语莫离支:欲知军中消息,可遣人径诣吾所,何必间行辛苦也!"竹离徒跣,上赐屩而遣之。
丙午(初十/9.6),徙营于安市城南。上在辽外,凡置营,但明斥候,不为堑垒,虽逼其城,高丽终不敢出为寇抄,军士单行野宿如中国焉。
九月癸未(十八/10.13),班师。
乙酉(二十/10.15),至辽东。
丙戌(廿一/10.16),渡辽水。辽泽泥潦,车马不通,命长孙无忌将万人,翦草填道,水深处以车为梁,上自系薪于马鞘以助役。
冬十月丙申朔(初一/10.26),上至蒲沟驻马,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暴风雪,士卒沾湿多死者,敕然火于道以待之。
丙午(十一/11.5),次营州,以太牢祭死事者。
丙辰(廿一/11.15),入临渝关,皇太子自定州迎谒。
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
其中麦谷城(麦田谷城)应该是在后黄、银山一线,银山城应该就是在千山一带。
本帖提到的人: @锋舞若龙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6-07-01
回 金楼白象 的帖子
金楼白象:做一个时间表
文武王八年(668)三月,新罗卑列道攻击目标达城,并设置守设官。(五月份,新罗王亲征。而熊津府兵于六月二十二日前,攻下汉城、大谷等郡)
九月,来自比列忽的假军师等人参加了平壤的围攻。(这说明卑列道的新罗军在达成既定目标后西向会师围攻平壤。而新罗的攻击 .. (2016-07-01 12:22) 

赤木城就是今天朝鲜的淮阳,道临城则是朝鲜通川,石岘城虽不能确定,但大体位置都在这附近。

至于阿达城,我认为在西线的七重城附近,《三国史记》中阿达城与七重城是放到一起描述的,可能就是那个阿旦城(韩国九里市有个阿旦山,应该就是阿旦城所在),两者读音很接近

<井泉郡>, 本<高句麗><泉井郡>, <文武王>二十一年取之, <景德王>改名, 築<炭項>關門, 今<湧州>.

井泉郡的叫炭項关门,与铁关城不是一回事

<鐵城郡>, 本<高句麗><鐵圓郡>, <景德王>改名, 今<東州>.

这个铁城郡更像是铁关城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6-07-01
回 lw109 的帖子
lw109:赤木城就是今天朝鲜的淮阳,道临城则是朝鲜通川,石岘城虽不能确定,但大体位置都在这附近。
至于阿达城,我认为在西线的七重城附近,《三国史记》中阿达城与七重城是放到一起描述的,可能就是那个阿旦城(韩国九里市有个阿旦山,应该就是阿旦城所在),两者读音很接近
....... (2016-07-01 14:03)

鐵關要害、鐵關山都在宜州郡(泉井),泥河即院川,宜州北有石峴。此外炭、鐵音近,后来记载作鐵。
嵐谷縣, 本高句麗 赤木鎭, 新羅改名丹松縣, 爲連城郡領縣。 高麗 顯宗戊午, 改嵐谷, 爲交州任內, 本朝因之。
屬縣三, 臨道, 本高句麗 道臨縣,【一云助乙浦。】 新羅改臨道縣。 碧山縣, 本高句麗 吐上縣, 新羅改隄上縣, 高麗改今名。【右二縣, 新羅及高麗, 皆屬於金壤郡。】 雲嵓縣, 本高麗 平珍縣, 新羅改偏嶮縣, 爲高城郡領縣。 高麗改今名, 爲金壤縣任內。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6-07-01
回 金楼白象 的帖子
金楼白象:关于南苏城这个在新城之东,我还是比较赞成的你和楼上的@锋舞若龙      的观点,在南苏河边。
首先,南苏城应该是契苾何力攻下的,“乾封元年,又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高丽有众十五万,屯于辽水,又引靺鞨数万据南苏城。何力奋击,皆大破之。斩首 .. (2016-07-01 12:39) 

扶余城在新城以北是对的,《旧唐书。高丽传》“乾封初,高丽大将泉男生率众内附,高宗遣将军庞同善、高等迎接之。男生弟男建率国人逆击同善等,诏仁贵统兵为后援。同善等至新城,夜为贼所袭。仁贵领骁勇赴救,斩首数百级。同善等又进至金山,为贼所败,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贼众大败,斩首五万余级。遂拔其南苏、木底、苍岩等三城,始与男生相会。高宗手敕劳之曰:"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仁贵乘胜领二千人进攻扶余城,诸将咸言兵少,仁贵曰:"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遂先锋而行,贼众来拒,逆击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余川四十余城,乘风震慑
,一时送款。仁贵便并海略地,与李勣大会军于平壤城。”前后顺序攻占新城、金山之战、进占南苏、木底、苍岩等三城、与国内城的泉男生会合、攻占扶余城,也符合《三国志》中扶余在辽东、高句丽以北的记载
本帖提到的人: @锋舞若龙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6-07-01
回 lw109 的帖子
lw109:扶余城在新城以北是对的,《旧唐书。高丽传》“乾封初,高丽大将泉男生率众内附,高宗遣将军庞同善、高等迎接之。男生弟男建率国人逆击同善等,诏仁贵统兵为后援。同善等至新城,夜为贼所袭。仁贵领骁勇赴救,斩首数百级。同善等又进至金山,为贼所败,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 .. (2016-07-01 14:40) 

你这不是等于没说,我当然知道扶余城的大致方位,关键是新城北部四平说、东北部龙首山城、罗通山城说、吉林龙潭山城说以及农安古城说。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6-07-01
回 金楼白象 的帖子
金楼白象:你这不是等于没说,我当然知道扶余城的大致方位,关键是新城北部四平说、东北部龙首山城、罗通山城说、吉林龙潭山城说以及农安古城说。 (2016-07-01 14:59) 

农安可以排除,农安只是辽国安置渤海国扶余城居民的建制,而且在高句丽长城以西。吉林龙潭山城一说最为人所接受,该处文化遗址丰富确实有高句丽山城建筑,还出土了“北扶余守事”的印章(可与高句丽碑文中的北扶余守事一职对应),高句丽占据此地,并且是北方重镇无疑,不过很多人怀疑薛仁贵占领的那个扶余城不在吉林龙潭山城,而是更靠南的辽源、四平(都有扶余、高句丽时期的文化遗存)。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6-07-01
回 lw109 的帖子
lw109:农安可以排除,农安只是辽国安置渤海国扶余城居民的建制,而且在高句丽长城以西。吉林龙潭山城一说最为人所接受,该处文化遗址丰富确实有高句丽山城建筑,还出土了“北扶余守事”的印章(可与高句丽碑文中的北扶余守事一职对应),高句丽占据此地,并且是北方重镇无疑,不过很多 .. (2016-07-01 15:11) 

我倒是觉得扶余城和北扶余城州是两个地方。龙首山城太小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