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696阅读
  • 75回复

[民族人口][转帖]解读五普的少数民族人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jg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3-10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22-07-13) —
解读五普的少数民族人口
文/周 方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中国各民族在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和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良性发展态势。这是中国政府实践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和人口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具体体现。这为21世纪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总体呈稳步增长,不同民族和地区差异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一、二号公报的主要数据,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26583万人的8.41%,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提高了0.40个百分点。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总人口增加15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增加人数13215万人的11.52%;少数民族总人口增长16.70%,比全国总人口增长率高5.04百分点,比汉族人口增长率高5.48个百分点;10年零4个月间,少数民族总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4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51%,比全国总人口年均增长率高0.44个百分点。

(一)按民族分布情况
从各民族人口数量看,五普机器汇总数据显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和满族2个民族,人口合计为2686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25.70%;人口在1000—50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7个,人口合计为5418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51.85%;人口在500—10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9个,人口合计为1745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15.70%;人口在100—5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4个,人口合计为244万人,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2.34%;人口在50—1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13个,人口合计为315万人,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3.01%。四普时2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中,毛南族和撒拉族五普的总人数超过了10万,进入了10万以上人口组别;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0个,人口合计为42万人,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0.40%。

表1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

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回族 981.68 苗族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布依族297.15 侗族296.03
瑶族 263.74 朝鲜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萨克族 125.05 黎族124.78
傣族 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畲族 70.96 傈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东乡族 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纳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锡伯族 18.88
柯尔柯孜族 16.08 达斡尔族 13.24
景颇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
布朗族 9.19 塔吉克族 4.10
阿昌族 3.39 普米族3.36
鄂温克族3.05 怒族 2.88
京族2.25 基诺族2.09
德昂族 1.79 保安族1.65
俄罗斯族1.56 裕固族1.37
乌孜别克族 1.24 门巴族0.89
鄂伦春族0.82 独龙族0.74
塔塔尔族0.49 赫哲族0.45
高山族 0.45 珞巴族0.29
从各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看,20世纪90年代,全国总人口增长率为9.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15.37%,比全国高5.4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民族人口增长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增幅。其中,有5个民族的人口高速增长。分别是:高山族、羌族、毛南族、保安族和土家族,增幅分别达到55.06%、54.35%、48.08%、41.27%和40.23%。
有24个民族的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且低于55个少数民族平均增幅。分别是:哈尼族、回族、普米族、傣族、佤族、哈萨克族、黎族、柯尔柯孜族、畲族、裕固族、布朗族、纳西族、景颇族、傈僳族和拉祜族。占55个少数民族的43.64%。
有9个民族的人口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幅。分别是:锡伯族、达斡尔族、满族、怒族、赫哲族、壮族、朝鲜族、塔塔尔族和乌孜别克族,占55个少数民族的16.4%。
表2 全国分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排序
单位:%
序号 族别 五普人口增长率 序号 族别 五普人口增长率
全国总人口9.9227白族 16.27
汉族 9.4528德昂族 16.00
55个少数民族15.37 29基诺族 15.961
1 高山族 5.06 30鄂温克族15.64
2 羌族 54.35 31 俄罗斯族 15.62
3 毛南族 48.08 32哈尼族 14.73
4 保安族 41.27 33回族 13.99
5 土家族 40.23 34普米族 13.05
6 东乡族 37.50 35傣族 13.03
7 仡佬族 32.22 36佤族 12.68
8 仫佬族 29.07 37哈萨克族 12.58
9 珞巴族 27.69 38黎族 12.16
10独龙族 27.48 39柯尔柯孜族 12.04
11土族 25.25 40畲族 11.80
12塔吉克族 23.49 41裕固族 11.60
13瑶族 23.42 42布朗族 11.51
14阿昌族 22.43 43纳西族 11.19
15苗族 21.08 44景颇族 10.79
16蒙古族 21.06 45傈僳族 10.50
17京族 20.10 46拉祜族 10.24
18撒拉族 19.37 47锡伯族 9.19
19门巴族 19.01 48达斡尔族 9.00
20侗族 18.00 49满族 8.48
21彝族 17.99 50怒族 5.77
22藏族 17.92 51赫哲族 5.17
23水族 17.22 52壮族 4.00
24鄂伦春族 17.02 53朝鲜族 0.03
25布依族 16.61 54塔塔尔族 -3.44
26维吾尔族 16.54 55乌孜别克族-16.21
从各民族人口变化的特点看,一是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增幅过高,增长率在40%以上的有:高山族55.06%、羌族54.35%、毛南族48.08%、保安族41.27%、土家族40.23%。
二是朝鲜族处于零增长状态。人口规模超过190万的朝鲜族,10年间总人口增长仅为481人,增长率0.03%,其中女性比四普减少4156人。
三是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人口总量出现了负增长。乌孜别克族总人口减少2393人,塔塔尔族总人口减少174人,增长率分别为-16.21%和-3.44%。

djg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3-10
(二)按地区分布情况
各地区民族分布情况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范围的人口大流动,各地区人口中的民族成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各民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上进一步扩展。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住着所有56个民族人口的地区有11个,占31个地区的35.5%,而10年前四普时拥有56个民族的地区仅有北京1个;居住着5055个民族人口的地区有17个,占31个地区的54.8%,比四普时的12个地区增加了5个;居住着49个以下民族的地区有3个,占31个地区的9.9%,比四普减少了14个地区,其中拥有民族成份最少的地区亦达43个,也比四普时增加了8个民族。
与四普相比,除北京、河北外,其余29个地区的民族成份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其中最多是海南省,增加了14种;最少的是广东,增加1种民族成份。在29个地区中,增加10种以上民族成份的地区有5个;增加5-9种民族成份的地区有13个;增加1-4种民族成份的地区有11个。
表3 各地区的民族成份分布排序对照表
排序 地区 五普民族成份数 地区四普民族成份数
1 北京56 北京56
2 江苏56 河北55
3 安徽56 广东55
4 山东56 江苏54
5 河南56 安徽53
6 湖南56 四川53
7 广东56 黑龙江 52
8 广西56 河南52
9 四川56 云南52
10 贵州56 山东51
11 云南56 湖北51
12 河北55 湖南51
13 山西55 浙江50
14 内蒙古 55 重庆50
15 福建55 福建49
16 重庆55 广西49
17 甘肃55 内蒙古 48
18 新疆55 新疆48
19 黑龙江 54 山西47
20 上海54 贵州47
21 浙江54 陕西46
22 湖北54 上海45
23 陕西54 吉林45
24 青海54 甘肃45
25 海南53 辽宁44
26 天津52 江西42
27 辽宁52 天津41
28 江西52 青海41
29 吉林49 西藏40
30 西藏44 海南39
31 宁夏43 宁夏35
注:为进行比较,此表将四普时重庆市的情况从四川省中摘出单列。
从各地区民族人口分布看,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少数民族人口,但呈不均匀分布。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广西1721万人,最少的是山西和上海,均为10万人。
表4 按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分组
单位:万人
在1000万人以上的省区 广西 1721 云南1433
贵州 1334 新疆1143
在1000—500万人的省区辽宁 678 湖南 658
在500—100万人的省区 内蒙古493 四川 415
河北 291 湖北 262
吉林 246 西藏 246
青海 236 甘肃 223
重庆 198 宁夏 194
黑龙江185 海南 136
广东 123 河南 113
在 100万人以下的省区 山东 62 北京 59
福建 58 浙江 40
安徽 38 天津 26
江苏 25 陕西 18
江西 11 山西 10
上海 10
从各地区的民族人口增长看,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四普”相比,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共计增加1523万人,其中:增幅在100万人以上的省区有:贵州201万人、云南199万人、新疆197万人、湖南177万人;增幅在100-50万人之间的省区有:广东88万人、内蒙古77万人、四川74万人、广西70万人、辽宁62万人、河北51万人、重庆50万人。另外,有两个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减少,分别是:黑龙江减少14万人、吉林减少6万人。
10年间,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增长率水平高于全国总人口增长,也高于汉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但吉林、黑龙江、广西、西藏、新疆五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低于当地总人口增长。在不同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也出现了两极走势,如:广东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251.43%、浙江为90.48%、上海和江苏均为66.67%、北京为43.90%;吉林和黑龙江少数民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2.38%和-7.04%。
从各地区民族人口比重的变化看,有近三分之一的省区少
数民族人口比重高于全国8.41%的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西藏达94.0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5.66个百分点。占总人口比重最低的是江西,只有0.27%。
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新疆、西藏、吉林、广西、黑龙江5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分别降低3.03个、2.11个、1.21个、0.90个和0.65个百分点;江西与四普持平;其他省区均高于四普比例,其中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的省区有:贵州、青海、湖南、内蒙古、重庆和宁夏,分别高出5.42个、3.37个、2.26个、1.34个、1.28个和1.26个百分点。
表5按分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重分组
单位:%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0%以上的省区西藏94.07新疆 59.39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0%—10%的省区 青海45.51广西 38.34
贵州37.85宁夏 34.53
云南33.41内蒙古 20.76
海南17.29辽宁 16.02
湖南10.21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1%的省区 吉林 9.03甘肃 8.69
重庆 6.42黑龙江5.02
四川 4.98湖北 4.34
河北 4.31北京 4.26
天津 2.64福建 1.67
广东 1.42河南 1.22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以下的省区 浙江 0.85山东 0.68
安徽 0.63上海 0.60
陕西 0.49江苏 0.33
山西 0.29江西 0.27
从各地区民族人口变化的特点看,一是少数民族人口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西部12个省区的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28.07%,而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为71.92%。在西部以外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达10%以上的省有:海南17.28%、辽宁16%、湖南10.22%。
各民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上进一步扩展。从56个民族在地区分布的平均值看,各民族从四普时平均分布在27个地区,增加到30个。有29个民族分布在全国所有的地区中,占56个民族种类的50%以上。许多民族的人口走出了原居住地,特别是人口相对较少的民族向外地流动的趋势更加明显。各民族进入了一个活跃交往时期,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同时也会给民族关系发展带来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近10年来绝大多数地区的民族成份都有所增加。各地区拥有民族成份的平均值从四普时的34.56个民族,上升为53.87个,占56个民族的96.2%。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地区从四普时的1个,上升为11个地区,占31个地区的35.5%。许多地区民族人口的成份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没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散杂居地区的民族成份普遍增加。杂散居省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超过50万的有:河南113万人、山东62万人、北京59万人和福建58万人。
三是近10年来随着全国人口大流动,各地区民族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
少数民族人口向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流动趋势明显。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比总人口增长率分别高出213.88个、77.63个、55.75个、和41.20个百分点;
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新疆、西藏、吉林、广西和黑龙江等5个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
口的比例,分别比四普降低了3.03个、2.11个、1.21个、0.90个和0.65个百分点;
吉林、黑龙江两省出现少数民族人口负增长情况。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分别为-2.38%和-7.04%,少数民族人口比四普减少了6万人和14万人。
少数民族总人口性别比有所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民族间呈高低不均状态。
djg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3-10
少数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及变化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124261万总人口中,男性有64028万人,女性有60234万人,性别比为106.30。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其中男性为5373万人,女性为5076万人,性别比为105.85。少数民族总人口性别比,与全国总人口比低0.45点,与四普相比,增0.74点,即1990年—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中男性比重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比。
(一) 各民族人口性别比差异较大
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数的少数民族有20个,占55个少数民族的36.4%。其中,性别比超过110的民族有8个,分别是:高山族118.36、畲族115.97、仡佬族115.17、侗族112.40、瑶族111.66、毛南族111.28、乌孜别克族110.66、水族110.38。人口性别比在全国与少数民族平均数之间的民族有2个,分别是:布衣族和东乡族,占55个少数民族的3.6%。人口性别比低于全国少数民族平均数的少数民族有33个,占55个少数民族的60%。其中,有14个民族的性别比接近或低于100,即在总人口中男性等于或少于女性,分别是:俄罗斯族89.34、鄂伦春族89.55、鄂温克族93.50、独龙族96.61、赫哲族97.18、景颇族97.66、蒙古族97.85、达斡尔族98.51、门巴族98.51、朝鲜族98.97、藏族99.25、傣族99.81、珞巴族100.20、纳西族100.72。

表6 五普各民族人口性别比(女=100)
民族别 总人口 民族别 总人口
2000199020001990
全国 106.30 106.04 景颇族 97.66 95.52
汉族 106.34 106.12柯尔克孜族103.24 103.86
少数民族 105.88 105.14土族 105.05 105.60
蒙古族 97.85103.27达斡尔族 98.51 101.56
回族 103.89 103.2l仫佬族106.94 103.41
藏族 99.2597.64 羌族 103.92 102.98
维吾尔族 103.55 104.47布朗族107.18 104.04
苗族 108.73 107.87撒拉族105.76 103.14
彝族 105.74 103.60毛南族111.28 107.20
壮族 107.37 104.27仡佬族115.7l 115.41
布依族 106.27 103.40锡伯族109.60 110.52
朝鲜族 98.9798.07 阿昌族102.64 99.91
满族 108.05 109.46普米族102.94 103.04
侗族 112.40 112.23塔吉克族 104.38 104.36
瑶族 111.66 109.10怒族 106.87 101.47
白族 103.95 102.84乌孜别克族110.66 109.34
土家族 109.52 110.63俄罗斯族 89.34 87.24
哈尼族 109.32 104.32鄂温克族 93.50 99.46
哈萨克族 102.80 104.92德昂族101.45 99.75
傣族 99.8l99.47 保安族104.04 105.69
黎族 107.88 103.05裕固族102.23 100.11
傈僳族 105.71 103.06京族 101.24 91.59
佤族 104.46 101.71塔塔尔族 108.97 108.14
畲族 115.97 114.8l独龙族96.61 92.05
高山族 118.36 103.18鄂伦春族 89.55 93.69
拉祜族 106.64 103.63赫哲族97.18 98.88
水族 110.38 106.65门巴族98.51 99.52
东乡族 106.06 106.41珞巴族100.20 94.47
纳西族 100.72 100.87基诺族102.84 101.84
与四普相比,有38个民族总人口的性别比有所上升,即男性人口增长高于女性,占55个少数民族的69.1%。除侗族的性别比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长外,其余37个民族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性别比上升幅度较大的有:高山族上升了15.18、京族上升了9.65、珞巴族上升了5.73、乌孜别克族上升了5.40、哈尼族上升了5.01。有17个民族总人口的性别比下降,即女性人口增长高于男性,占55个少数民族的30.9%。性别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有:鄂温克族下降了5.96、蒙古族下降了5.41。有4个民族由四普的女性多于男性变为五普的男性多于女性,分别是:阿昌族、德昂族、京族和珞巴族。有2个民族由四普的男性多于女性变为五普的女性多于男性。分别是:蒙古族和达斡尔族。
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变化特点
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扩大的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四普中,全国总人口性别比106.04,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为105.13。与其相比,五普全国总人口的性别比扩大了0.20,少数民族性别比扩大了0.72,比全国高0.52,少数民族性别比的扩大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14个民族的人口性别比接近或低于100,即在总人口中男性等于或少于女性,出现了性别结构的不均衡状态,特别是俄罗斯族、鄂伦春族性别比低于90。
不同民族性别比差异很大。性别比最高的高山族达118.36,最低的俄罗斯族仅为89.34,差异达29.62。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呈年轻型,面临的人口与就业压力将更为突出。
少数民族总人口年龄构成及变化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0-14岁少年儿童有29101439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7.66%,比全国高4.76个百分点,比汉族高5.3个百分点;15-64岁的经济活动人口有70256591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6.77%,比全国低3.23个百分点,比汉族低3.53个百分点;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586808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58%,比全国低1.52个百分点,比汉族低1.67个百分点。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全国总人口比有一个成长的滞后期,处于相对年轻状态。

表7 “五普”分年龄组人口情况
0-14岁人口 占总人口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
比重% 比重% 比重%
全国总人口 合计 284527594 22.90 869810610 70.00 88274022 7.10
男 151296641 23.63 44727144069.86 41707888 6.51
女 133230953 22.12 42253917070.15 46566134 7.73
汉族总人口 合计 255426155 22.46 79955401970.30 82405938 7.25
男 136066670 23.21 41118466270.15 38908556 6.64
女 119359485 21.65 38836935770.46 43497382 7.89
少数民族总人口合计2910143927.66 70256591 66.77 5868084 5.58
男 1522997128.14 36086778 66.68 2799332 5.17
女 1387146827.14 34169813 66.86 3068752 6.00
与“四普”相比,少数民族0-14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下降了6.34个百分点,;15-64岁的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了5.26个百分点;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了1.18个百分点,以上各类人口比例下降或上升的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各民族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全国总人口中,0-14岁组少年儿童占22.90%。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朝鲜族占15.79%外,其余54个民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上的民族有20个,分别是: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哈萨克族、黎族、水族、东乡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阿昌族、塔吉克族、怒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鄂伦春族、门巴族和珞巴族,其中门巴和珞巴族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最高,均占37.71%。
全国总人口15-59岁组的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为66.64%。在55个少数民族中,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比重的民族仅有7个,分别是蒙古族、朝鲜族、满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裕固族和塔塔尔族,其余48个民族的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门巴和珞巴族最低,分别占56.40%和55.72%。
全国总人口60岁以上年龄组的老龄人口比重为10.46%。在55个少数民族中,仅有壮族、朝鲜族、畲族和纳西族4个民族的老龄人口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比重,其余51个民族均低于全国,其中老龄人口比重在5%以下的有4个民族,分别是:赫哲族占5.03%、哈萨克族占4.82%、鄂温克族占3.77%、鄂伦春族占3.06%。

表8 “五普”各民族人口年龄构成(%)
民族别 0一14岁15一59岁 60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全国22.90 27.69 66.64 63.7310.46 8.58 7.10 5.57
汉族22.46 27.13 66.91 64.1410.64 8.73 7.25 5.67
蒙古族 27.03 35.82 66.58 59.076.39 5.1l 3.96 3.08
回族27.32 31.99 63.99 61.068.68 6.95 5.70 4.51
藏族30.99 35.86 61.01 56.648.00 7.50 5.11 4.81
维吾尔族32.97 39.42 59.63 53.307.41 7.28 4.77 4.77
苗族29.80 34.82 61.67 58.778.53 6.41 5.42 4.10
彝族30.27 35.36 62.10 58.117.64 6.53 4.79 4.05
壮族24.43 33.64 65.47 58.6410.10 7.72 6.79 5.19
布依族 30.87 33.74 60.16 58.828.97 7.44 5.67 4.85
朝鲜族 15.79 24.74 72.71 67.9111.50 7.35 7.02 4.59
满族23.99 30.78 67.68 62.698.33 6.53 5.64 4.11
侗族27.78 32.22 62.42 61.129.79 6.66 6.18 4.23
瑶族27.01 36.68 64.60 56.908.39 6.42 5.52 4.16
白族27.32 32.49 63.41 60.009.28 7.51 6.23 4.81
土家族 26.27 29.56 63.75 62.879.98 7.57 6.61 4.89
哈尼族 27.76 36.66 64.74 57.107.51 6.24 4.67 3.88
哈萨克族30.79 42.9264.39 52.844.82 4.24 2.92 2.64
傣族26.88 33.6l65.08 59.358.04 7.04 5.41 4.47
黎族31.09 38.9361.56 54.967.34 6.11 4.77 3.87
傈僳族 28.40 37.1163.81 56.407.79 6.49 5.02 4.09
佤族29.43 38.5864.06 56.136.5i 5.29 3.95 3.24
畲族26.36 31.9663.24 59.3110.40 8.73 7.29 5.57
高山族 27.66 28.5463.93 62.088.4l 9.38 6.05 3.82
拉祜族 27.40 37.4165.60 56.647.00 5.95 4.41 3.62
水族32.20 37.1359.26 56.608.53 6.27 5.23 3.98
东乡族 33.37 36.0859.62 58.467.01 5.46 4.29 3.53
纳西族 24.77 28.4764.72 63.1110.51 8.42 6.52 5.52
景颇族 31.08 40.3262.99 54.535.92 5.15 3.61 3.39
柯尔克孜族 33.66 44.Ol59.08 49.387.26 6.61 4.80 4.24
土族29.78 34.7964.46 60.295.76 4.92 3.52 2.85
达斡尔族27.44 35.9466.98 59.485.58 4.58 3.25 2.68
仫佬族 27.1l 38.2164.07 55.658.82 6.14 5.86 3.96
羌族28.49 33.7664.16 59.917.35 6.33 4.52 4.15
布朗族 29.93 38.8162.66 54.897.42 6.30 4.93 3.87
撒拉族 32.74 40.5860.32 54.166.94 5.26 4.48 3.43
毛南族 25.33 37.8365.33 55.869.34 6.31 6.01 3.99
仡佬族 32.69 34.0058.99 59.888.32 6.12 5.16 3.96
锡伯族 27.26 34.3765.93 60.206.80 5.43 4.44 3.45
阿昌族 33.28 39.9560.36 53.996.36 6.06 4.26 4.00
普米族 29.22 35.4l62.74 57.618.03 6.98 5.08 4.48
塔吉克族35.28 42.7757.14 50.297.59 6.94 5.00 4.87
怒族30.13 40.8161.82 52.518.05 6.68 5.35 4.54
乌孜别克族 29.18 38.2664.25 56.236.56 5.51 3.96 3.36
俄罗斯族25.69 31.2666.15 64.118.16 4.63 4.88 2.50
鄂温克族32.15 40.5464.09 56.323.77 3.14 2.13 1.70
德昂族 31.69 41.5961.96 52.276.35 6.14 4.20 4.19
保安族 33.70 31.6458.57 62.677.72 5.69 4.88 3.51
裕固族 26.10 31.6266.99 63.246.90 5.14 4.ll 3.32
京族28.30 35.3461.9l 57.189.79 7.48 7.17 4.93
塔塔尔族26.83 39.4467.26 56.395.91 4.17 3.37 2.45
独龙族 29.10 42.3962.83 51.298.07 6.32 5.70 4.60
鄂伦春族33.06 41.3363.87 56.313.06 2.36 1.61 1.09
赫哲族 29.26 39.4265.71 57.125.03 3.46 3.42 1.76
门巴族 37.7i 42.7456.40 51.2i5.88 6.05 3.89 3.69
珞巴族 37.71 37.8l55.72 55.006.58 7.19 4.28 4.48
基诺族 28.86 34.0263.18 58.977.95 7.Ol 5.26 4.43
与四普相比,各民族0-14岁组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重,除保安族上升了2.06个百分点外,其余54个民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哈萨克族、毛南族和独龙族,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降幅最小的是珞巴族、高山族,仅在1%以内。各民族15-59岁组占总人口比重,与四普相比,除保安族和仡佬族有所下降外,其余53个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升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的民族有7个,分别是:柯尔克孜族、仫佬族、毛南族、怒族、德昂族、塔塔尔族和独龙族。各民族60岁以上组占总人口比重,与四普相比,除高山族和门巴族有所下降外,其余53个均呈上升趋势,升幅最高的是朝鲜族和俄罗斯族。
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特点
在全国和汉族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型转变的同时,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与全国总人口相比有一个成长的滞后期,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于全国,而经济活动人口比重比全国低,特别是西藏的门巴族和珞巴族最为典型,但未来少数民族人口与就业压力将更为突出。
赫哲族、哈萨克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老龄人口比重偏低,有12个民族人口的最高寿命偏低。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3-11
不知道高山族的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不会是从台湾的网上查的吧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3-11
统计的是大陆的数据,台湾的高山族怎么可能只有0.45万
江汉朝宗 九省通衢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3-12
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人口的负增长,我想可能是由于人口外流所至,朝鲜族也是这样吧。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3-12
土家族在比较高的基数上有如此大的暴涨,一定有相当严重的汉族改户口民族为土家族的现象。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5-25
谁有心的话可以做张图出来。
[img]http://www.hotik.com/sign.png[img]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5-25
建议五百万能上人口的少数民族都成立自治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5-26
楼主的数据是哪里来的,是五普的分册资料吗?
君子坦蛋蛋,小人藏鸡鸡!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5-26
这几个民族显然不是人口自然增长,我试着解释一下:
高山族增长显然是统计的问题;
羌族是因为原来登记为汉族藏族的重新登记为羌族;
毛南保安这两个族不好解释;
土家族是因为原登记汉族的重新登记。
——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民族人口增长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增幅。其中,有5个民族的人口高速增长。分别是:高山族、羌族、毛南族、保安族和土家族,增幅分别达到55.06%、54.35%、48.08%、41.27%和40.23%。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5-26
我的分析:
壮族 1617.88广西
满族 1068.23 由于分散不可能
回族 981.68 宁夏
苗族894.01 可以是贵州凯里附近
维吾尔族 839.94 新疆
土家族 802.81 吉首同仁恩施黔江张家界,可以包括怀化
彝族 776.23 凉山攀枝花楚雄,可以包括临近的部分县
蒙古族 581.39 内蒙
藏族 541.60 西藏

以下是引用中国大地主在2004-5-25 16:25:41的发言:
建议五百万能上人口的少数民族都成立自治区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5-27
回族,满族应该从少数民族名单中勾掉。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5-27
以下是引用无形在2004-5-26 14:31:14的发言:
这几个民族显然不是人口自然增长,我试着解释一下:
高山族增长显然是统计的问题;
羌族是因为原来登记为汉族藏族的重新登记为羌族;
毛南保安这两个族不好解释;
土家族是因为原登记汉族的重新登记。
——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民族人口增长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增幅。其中,有5个民族的人口高速增长。分别是:高山族、羌族、毛南族、保安族和土家族,增幅分别达到55.06%、54.35%、48.08%、41.27%和40.23%。
在贵州有不少未定民族在这次普查前被定为毛南族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5-28
超过500万的一律从少数民族名单中剔除,进入多数民族的名单中,承担起建设国家的任务来,不要搞什么“好处全都要,义务都不干”的特权。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5-29
以下是引用北极狐在2004-5-28 12:58:03的发言:
超过500万的一律从少数民族名单中剔除,进入多数民族的名单中,承担起建设国家的任务来,不要搞什么“好处全都要,义务都不干”的特权。

知道少数民族的概念吗?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5-29
以下是引用keating在2004-5-28 22:42:21的发言:
接14楼,
中国有70万人口民族未定,其中大部分位于贵州省,而贵州省大部分又集中在毕节地区,同时又多数在织金和(忘了)两个县。
前几天在浙江省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五普少数民族人口的详细数据,开价200多,翻翻。
是全彩页,16开特豪华的那本吗?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5-29
以下是引用中华大帝在2004-5-29 10:36:23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北极狐在2004-5-28 12:58:03的发言:
超过500万的一律从少数民族名单中剔除,进入多数民族的名单中,承担起建设国家的任务来,不要搞什么“好处全都要,义务都不干”的特权。

知道少数民族的概念吗?
[/quote]官方的"少数民族"概念当然很清楚,可是很清楚不等于很正确,不正确的当然应该改正.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6-09
以下是引用keating在2004-5-28 22:42:21的发言:
接14楼,
中国有70万人口民族未定,其中大部分位于贵州省,而贵州省大部分又集中在毕节地区,同时又多数在织金和(忘了)两个县。
前几天在浙江省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五普少数民族人口的详细数据,开价200多,翻翻。
据说他们是夜郎人。.
Dei Gratia,Richard I of England,Coeur de Lion.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4-06-09
以下是引用东北虎在2004-5-29 16:19:36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中华大帝在2004-5-29 10:36:23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北极狐在2004-5-28 12:58:03的发言:
超过500万的一律从少数民族名单中剔除,进入多数民族的名单中,承担起建设国家的任务来,不要搞什么“好处全都要,义务都不干”的特权。

知道少数民族的概念吗?
[/quote]官方的"少数民族"概念当然很清楚,可是很清楚不等于很正确,不正确的当然应该改正.
[/quote]
你这个是不准确吗?我不是问你具体哪个民族的概念,是问你分得清楚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概念吗?这两个个概念也有不正确一说?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xzq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08-24
以下是引用anrye在2004-3-12 1:07:04的发言:
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人口的负增长,我想可能是由于人口外流所至,朝鲜族也是这样吧。


据新疆有关人员的分析,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人口的负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通婚或更改民族成份造成的.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08-24
以下是引用中国大地主在2004-5-25 16:25:41的发言:
建议五百万能上人口的少数民族都成立自治区
多一个“民族自治区”,就多一个分裂的隐患。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6-02-19

资料较丰富,分类也很明确.楼主能否说明一下你的资料来源.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6-05-19
哗!好资料!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6-05-19
超过100万的一律从少数民族名单中剔除.
zzhc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