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五普的少数民族人口
文/周 方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中国各民族在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和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良性发展态势。这是中国政府实践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和人口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具体体现。这为21世纪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总体呈稳步增长,不同民族和地区差异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一、二号公报的主要数据,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26583万人的8.41%,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提高了0.40个百分点。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总人口增加152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增加人数13215万人的11.52%;少数民族总人口增长16.70%,比全国总人口增长率高5.04百分点,比汉族人口增长率高5.48个百分点;10年零4个月间,少数民族总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4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51%,比全国总人口年均增长率高0.44个百分点。
(一)按民族分布情况
从各民族人口数量看,五普机器汇总数据显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和满族2个民族,人口合计为2686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25.70%;人口在1000—50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7个,人口合计为5418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51.85%;人口在500—10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9个,人口合计为1745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15.70%;人口在100—5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4个,人口合计为244万人,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2.34%;人口在50—10万之间的少数民族有13个,人口合计为315万人,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3.01%。四普时2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中,毛南族和撒拉族五普的总人数超过了10万,进入了10万以上人口组别;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0个,人口合计为42万人,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0.40%。
表1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
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回族 981.68 苗族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布依族297.15 侗族296.03
瑶族 263.74 朝鲜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萨克族 125.05 黎族124.78
傣族 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畲族 70.96 傈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东乡族 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纳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锡伯族 18.88
柯尔柯孜族 16.08 达斡尔族 13.24
景颇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
布朗族 9.19 塔吉克族 4.10
阿昌族 3.39 普米族3.36
鄂温克族3.05 怒族 2.88
京族2.25 基诺族2.09
德昂族 1.79 保安族1.65
俄罗斯族1.56 裕固族1.37
乌孜别克族 1.24 门巴族0.89
鄂伦春族0.82 独龙族0.74
塔塔尔族0.49 赫哲族0.45
高山族 0.45 珞巴族0.29
从各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看,20世纪90年代,全国总人口增长率为9.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15.37%,比全国高5.4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民族人口增长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增幅。其中,有5个民族的人口高速增长。分别是:高山族、羌族、毛南族、保安族和土家族,增幅分别达到55.06%、54.35%、48.08%、41.27%和40.23%。
有24个民族的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且低于55个少数民族平均增幅。分别是:哈尼族、回族、普米族、傣族、佤族、哈萨克族、黎族、柯尔柯孜族、畲族、裕固族、布朗族、纳西族、景颇族、傈僳族和拉祜族。占55个少数民族的43.64%。
有9个民族的人口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增幅。分别是:锡伯族、达斡尔族、满族、怒族、赫哲族、壮族、朝鲜族、塔塔尔族和乌孜别克族,占55个少数民族的16.4%。
表2 全国分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排序
单位:%
序号 族别 五普人口增长率 序号 族别 五普人口增长率
全国总人口9.9227白族 16.27
汉族 9.4528德昂族 16.00
55个少数民族15.37 29基诺族 15.961
1 高山族 5.06 30鄂温克族15.64
2 羌族 54.35 31 俄罗斯族 15.62
3 毛南族 48.08 32哈尼族 14.73
4 保安族 41.27 33回族 13.99
5 土家族 40.23 34普米族 13.05
6 东乡族 37.50 35傣族 13.03
7 仡佬族 32.22 36佤族 12.68
8 仫佬族 29.07 37哈萨克族 12.58
9 珞巴族 27.69 38黎族 12.16
10独龙族 27.48 39柯尔柯孜族 12.04
11土族 25.25 40畲族 11.80
12塔吉克族 23.49 41裕固族 11.60
13瑶族 23.42 42布朗族 11.51
14阿昌族 22.43 43纳西族 11.19
15苗族 21.08 44景颇族 10.79
16蒙古族 21.06 45傈僳族 10.50
17京族 20.10 46拉祜族 10.24
18撒拉族 19.37 47锡伯族 9.19
19门巴族 19.01 48达斡尔族 9.00
20侗族 18.00 49满族 8.48
21彝族 17.99 50怒族 5.77
22藏族 17.92 51赫哲族 5.17
23水族 17.22 52壮族 4.00
24鄂伦春族 17.02 53朝鲜族 0.03
25布依族 16.61 54塔塔尔族 -3.44
26维吾尔族 16.54 55乌孜别克族-16.21
从各民族人口变化的特点看,一是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增幅过高,增长率在40%以上的有:高山族55.06%、羌族54.35%、毛南族48.08%、保安族41.27%、土家族40.23%。
二是朝鲜族处于零增长状态。人口规模超过190万的朝鲜族,10年间总人口增长仅为481人,增长率0.03%,其中女性比四普减少4156人。
三是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人口总量出现了负增长。乌孜别克族总人口减少2393人,塔塔尔族总人口减少174人,增长率分别为-16.21%和-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