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chihu:你的经历不过短短几年,有没有考虑几十上百年的情形?
.......
(2022-03-23 16:43)
他理想中的多层住宅,对应的是现在地产商的“洋房”概念,不是筒子楼或赫鲁晓夫楼。
中国的五六十年代修的那种公用厨卫的老多层住宅,专有名称是筒子楼。
中国的赫鲁晓夫楼相对比较少。赫鲁晓夫楼在中国是以六七十年代的改善型住宅的身份出现的,多出现在重要厂矿、或重要机关的生活区。赫鲁晓夫楼在苏联不过是寻常人家,在中国就成了干部的住宅。标准配置一般是一梯四户、垃圾道、小两房或小三房户型、超小型独立厨卫,数栋围合一个小花坛,无电梯、无车位。
八九十年代的多层住宅,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延续了七十年代的赫鲁晓夫楼样式,变化不大。基本上都去除了垃圾道,并进一步缩小了户型,以小两房为主。
第二种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额外配套一排平房,一般是三房户型。平房一般较小,原意是作为自行车或摩托车车库,实际使用中多变成了储藏室,或者私下买卖打通变成住宅。
第三种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没有一楼的住宅,一楼直接设计为车库了。车库一般比较小,适应当时自行车、摩托车为主的情况。这种住宅的户型往往较大,建筑面积在90甚至更大。这种在当年也是最高档的,一般是重要机关单位的福利房。
现在的城市改造,老筒子楼或者赫鲁晓夫楼基本上大多是直接拆迁,最头疼的是八九十年代这批多层住宅。第一种、第三种基本上改无可改,车位配套困难,当年的小车库根本动不了建筑结构;第二种类型倒是可以直接改造修缮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