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074阅读
  • 61回复

[贵州]关于建立梵净山市的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9-22
优化设置铜仁大政区 建好黔东北中心城市
——关于建立梵净山市的建议
                                                  张子勇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精神,以及《贵州省“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关于“做好毕节地区、铜仁地区撤地设市工作,力争全省不少于8个县完成撤县设市或撤县设区工作,力争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左右”的要求,建议在2010年前完成铜仁地区撤地设市工作,分别撤销铜仁市、万山特区、江口县,整合江口、松桃、印江县梵净山片区和松桃县大兴片区,建立梵净山市(下设铜仁区、万山区、净山区、江口区)。

     一、提出本建议的目的

     一是为铜仁地区“撤地设市”决策提供参考。目前,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大多数都是地级市,保留地区行署的仅有17个。为了优化发展环境,建好铜仁城市经济圈,发挥好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跨越发展,铜仁地区根据贵州省“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撤地设市”要求,省委省政府在对此进行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超前进行安排。

    二是为统筹“省直管县”改革发展提供黔东北政区优化设置思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财政部于今年6月22日出台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国家“扩权强县”、“省直管县”等行政区划改革路线图呼之欲出。按照要求,我省需要进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市和地区有6个,其中,毕节、铜仁两个地区发展最困难。比较而言,铜仁地区各县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财政收入等方面,都要远低于毕节地区各县,“省直管县”改革后的发展潜力明显不足,需要借撤地设市东风,对此进行统筹规划,优化政区设置,加快黔东北城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步伐。

    三是为推动我省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国家设立“市”级行政单位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政区“富人俱乐部”,而是通过优化设置行政区划,加快特定区域城市化步伐,推动社会经济的跨越发展。如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人口至今仅有7万,阿尔山市人口仅5万,条件并不很好,仍然批准其建市。目前,省委省政府通过在交通上建设快速铁路、县县通高速等一系列措施,为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强了全省人民脱贫致富的信心。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区域发展的知名度、可信度,加快城市化、工业化步伐,提升其加快发展的能力。

    二、调整行政区划的原则和目的

    1、原则:

    区域平衡原则,经济发展原则,地理条件原则,历史传统原则。

    2、目的:

    一是有利于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有利于行政管理和人民管理政权;

    三是有利于整合自然条件,照顾历史状况

    四是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三、撤销铜仁地区,建立地级梵净山市的方案

    根据铜仁地区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状况、历史条件、交通条件等多项要素,结合目前财政省直管县政策,立足行政省直管县发展趋势,考虑到行政区划优化组合、地域经济社会做大做强的要求,按照本人对黔东北地区的了解,现就继续保持行政市管县体制,但最终可能实行行政省直管县的长远发展估计,提出如下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梵净山市,优化铜仁行政区划,建好黔东北中心城市的建议方案,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政区设置:

    (1)铜仁区:现铜仁市除茶店镇、谢桥办事处外的部分,还包括松桃县大兴片区的大兴镇、牛郎镇。共4个街道办事处、6镇7乡。

    (2)万山区:现万山特区辖区、铜仁市茶店镇、或谢桥办事处。区政府驻茶店或谢桥。共1个街道办事处、2镇4乡。

    (3)净山区: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环梵净山乡镇,包括江口县太平乡、德旺乡全部,闵孝镇的一部分;印江县永义乡、新业乡全部,罗场乡的一部分;松桃县乌罗镇、寨英镇的各一部分。

    (4)江口区:除调整到净山区部分外的其余辖区。

    (5)松桃苗族自治县:除调整到铜仁区、净山区部分外的其余辖区。

    (6)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除调整到净山区部分外的其余辖区。

    (7)铜仁地区其余各县管辖范围不变。

     (二)理由

     这样设置政区的主要考虑有五:

     一是有利于继续发挥建国以来铜仁市作为铜仁地区发展中心的作用。建国以来,铜仁市作为铜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通过集中全区力量的建设,已经成为黔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与黔东北各县甚至武陵山区各州县相比,铜仁市在城市化规模、工业化基础、文化资源储备、交通便利条件等各方面,均具备了很强的区域竞争力、聚合力、带动力。即便省直管县后,该市的发展条件也要比本地区内其他各县优越得多,应该担负带动更多区域群众谋致富、求发展的重任。同时,在省直管县后,也只有扩大原铜仁市的管辖范围,使其更上层楼,才能继续保持其在拉动黔东北地区较大范围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发动机的作用。

    二是有利于发挥万山汞矿加工业特色品牌效应。万山特区依托汞矿而设,是贵州唯一被列入扶持的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元代以来,万山特区先后设置过大万山长官司、省溪县,1941年撤县并入玉屏县和铜仁县,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万山特区。现在虽然因资源枯竭而风光不再,但凭借其雄厚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万山的汞产品加工业仍在全国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加上国家的扶持政策,其前景可观。万山面积小,只有338平方公里;人口少,2007年末为6.34万人,影响其大发展,是否省直管县都应该进行整合。为保持其工业技术优势,发挥其汞产品加工业“汞都”特色品牌效应,建设好万山国家级矿山公园,可将其改为万山区,划入茶店镇或谢桥办事处作为区政府驻地,解决因地理原因而导致的万山城区水源缺乏、城区狭窄等建设发展瓶颈问题。

    三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护和利用好梵净山自然资源。一方面,梵净山位于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结合部,从前是荒野之地、少有人问,如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热土,成了三县人争抢的香饽饽,民间为此时起纠纷。省直管县后,由于少了地区这个婆婆,省政府又因事繁路远,三县群众为开发梵净山的旅游资源而起的管辖权纠纷将难以及时协调处理。另一方面,省直管县后,三县对梵净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如果划地为牢、各自为阵,势必影响对其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和利用。为此,应学习湖南在张家界建立武陵源区的成功经验,单独建立净山区,交由地级梵净山市管理。考虑到建立新县级行政区的手续较复杂,在未报国家批准前,可以参照青海省海西州模式,设立县级梵净山行政委员会,作为省的派出机构, 由政府授权铜仁地区(梵净山市)代管,行使对梵净山及周边地区的管理、服务职责。这样,可以加强民族团结,建好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减少甚至杜绝因管辖权而引发的各种纠纷。

    四是有利于整合资源,发展江口。一方面,江口县与铜仁市自古就是一个整体,有历史基础。古代的铜仁府、县政府长期同在铜仁城,直到1884年,为加强对梵净山的控制,才将铜仁县政府移驻到今江口县城处,1913年铜仁府、县辖区分划、政府分设,就把铜仁县改名为江口县,1958年至1961年曾撤销江口县合并入铜仁县。另一方面,江口县面积为1868.9平方公里、总人口23.7万,本来就面积小、人口少,划出去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后,国土面积减少到约1200平方公里,人口减少到约18万,自我发展能力明显下降,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城市来带动其发展。同时,将江口县改建为区,可以把梵净山与铜仁市地域连成一片,使梵净山区不成为未来的地级梵净山市管理的飞地,便于行政管理。

    五是有利于扩大铜仁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提升城市竞争力。一方面,铜仁城市建成区位于锦江河边一坝子内,受周边山势的限制,目前急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紧邻铜仁城区的川峒镇至大兴片区地势较平缓,起伏不大,适宜城市建设和发展,黔东北地区唯一的机场因此就建在该片区,现已被纳入铜仁城市规划建设的教育园区和科技工业园区,对铜仁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互相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松桃县大兴镇片区与铜仁市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1956年铜仁县才将大兴、牛郎、沙坝等乡镇划归松桃自治县管辖,有整合的历史基础。与划归铜仁相比,这一片区距离松桃县城山高路远,没有铜仁城市化的拉动力度大。

   (三)步骤

    按照国家行政区划改革的发展情况,本方案共分三步:

    第一步:优化县界。即在1——5年左右时间内,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由省政府将松桃县大兴、牛郎2镇划归县级铜仁市管辖;对江口、印江、松桃三县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乡镇行政区域进行规范,调整充实到每县1—3个乡镇内,并交由梵净山行政委员会管理

    第二步:设区管县。即在2——10年左右时间内,撤销铜仁市、万山特区、江口县、梵净山行政委员会分别建立铜仁、万山、江口、净山4个区,设立地级梵净山市。在国家继续保持市管县行政体制的情况下,保持原铜仁地区管辖地域基本不变,包括4个市辖区和其余各县。或者,结合玉屏、思南两县的撤县设市情况,调整梵净山市管辖范围。

    第三步:市管区。即10——20年左右时间内,在国家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改革并取消市管县体制,实行“扩权强县”的“省直管县”体制后,梵净山市只担负铜仁、万山、江口、净山4区的管理职责,其余各县财政、行政等各项事务均由省直管。

   (四)与其他撤地设市方案的比较

    1、几种方案

    这个依托黔东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铜仁市进行的行政区划改革,其撤地设市的设置方案有几种选择:

    (1)原装版:1个市辖区。即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同时,原铜仁市改设为区,撤销万山特区并入铜仁区;其余各县辖区不变。在省直管县后,参照重庆市经验,铜仁市、区两级机关合并,行政级别为地级;其余各县由省直接管理。

   (2)变脸版:2个市辖区。即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原铜仁市、万山特区分别改设为区,其余各县辖区及管辖权不变。在省直管县后,铜仁市只管辖两个市辖区;其余各县由省直接管理。

   (3)标准版(即建议人所主张的版本):4个市辖区。即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梵净山市,将铜仁市、万山特区、江口县、梵净山行政委员会分别改设为铜仁、万山、江口、净山4个区,设立地级梵净山市(具体内容见前文)。

   (4)合成版:3个市辖区。即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梵净山市,将铜仁市、万山特区、江口县,分别改设为铜仁、万山、江口3个区,其余各县辖区不变。省直管县后,梵净山市只管辖3个市辖区;其余各县由省直接管理。

   (5)精简版:3县合一。即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梵净山市,将铜仁市、万山特区、江口县合并,设立铜仁区,其余各县辖区不变。省直管县后,梵净山市与铜仁区合并,级别仍为地级;其余各县由省直接管理。

    2、几个方案的比较

    仔细进行对比,几个方案可以说各有优缺点:

   (1)原装版、变脸版。

    这两个方案的相同处在于,铜仁地区改设为地级市的政区调整只动了铜仁市和万山特区。区别在于,原装版是将铜仁市、万山特区合并设区,保留1个县级行政区;变脸版是将铜仁市、万山特区分别改设为区,保留2个县级行政区。

    对正在规划建设的“铜仁城市经济圈”来说,不管是哪种方案,把铜仁市和万山特区加起来,总面积也只有1852平方公里,总人口也才43.03 万人,仅相当于我省一个中等县的基础条件。与区内人口大县松桃、面积小县玉屏等比较,县级财力相差也不大,经济总量也并没有拉开多大差距,这两个方案对地域综合实力提升的作用都不大。但是,由于万山人口太少、面积太小、城镇建设困难,在十年前汞矿资源枯竭后,干部、群众对撤销特区就有了心理准备。因此,社会舆论也比较支持,操作起来阻力小,政府承担的责任也小。当然,省直管县后,两个方案对做大铜仁城市规模,发挥中心带动作用,有积极的影响,但没有质的提升。

   (2)标准版

    这是建议人所主张的版本。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世界行政管理趋势、地域长远利益得失来看,综合权衡,建立地级梵净山市是最佳选择,可以更好地发挥铜仁在黔东北的地域中心城市的规模效益。方案比较可行且符合实际,能最大程度地提升铜仁中心城市在黔东北地区的发展后劲。

    这样考虑,是看到有一个必须重视的因素,即作为黔东北的中心城市,铜仁市(加上万山特区)的面积小、人口少、财力不突出,而且区位条件较差,必须向周边扩展,扩大规模,才能保持其发展优势,发挥聚合功能、辐射带动作用。一是从全省的地级中心城市的情况看。除贵阳市和3个自治州所在地外,毕节市面积3412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六盘水的钟山区和水城县总面积40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2.18万,遵义的红花岗区、汇川区和遵义县总面积5795平方公里、总人口206万,安顺的西秀区面积1705平方千米,人口80万。比较之下,除与西秀区的面积相差不大外,铜仁市不仅在财力、人口、面积等综合实力上无法与它们相提并论,就是在区内各县市中,其面积和人口也不占优势,发展基础有待提高。二是从铜仁市周边县的情况看。其东边是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北边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的松桃,南边是全国4个侗族自治县之一的玉屏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岑巩县。按照目前的民族政策,除松桃因面积大、人口多,可以把原属于铜仁的个别乡镇进行调整外,其他县整合起来很困难,只有西边的江口县可以进行统筹,结合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很有整合的必要。三是从高速交通发展的情况看。高速交通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铜仁无限发展机会的同时,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也对铜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时空格局的强烈收缩,将引发区域发展格局以省城为中心的剧烈重构,铜仁市既可能在大大改善的交通格局的推动下更加方便快捷地利用省内外的各种资源、接受大城市的强烈辐射,凸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也可能在交通时间大大缩短、省直管县的情况下丧失现有的发展要素,面临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失的窘境,给区域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在这方面,如果不加快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单从区内来看,不仅西五县的资金和人流、物流可能不再向东走,东边的玉屏、松桃两县的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也会擦肩而过,加速流向贵阳、重庆、湖南等发达城市和地区。

    在这个整合方案中,优化整合铜仁、万山、江口三县后,梵净山市辖区总面积达3620.9平方公里,总人口65.95万,再加上松桃大兴、牛郎镇和印江、松桃的梵净山乡镇,面积约41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万,就基本保持了在黔东北地区的领头羊位置,在省直管县后,仍可以走前列、先突破了。

    但是,这个方案有一个困难,即虽然对区域长远发展最有利,但由于涉及面广,调整了5个县(市、特区)的行政区域,肯定会有较多的人有不同的意见,做思想沟通的工作量最大。

   (3)合成版、精简版

    这两个方案合起来讲,是因为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即政区调整只动了铜仁市和万山特区、江口县,不涉及松桃和印江。区别在于,合成版是将铜仁市、万山特区、江口县分别改设为区,保留3个县级行政区;精简版是将铜仁市、万山特区、江口县整合成一个区,保留1个县级行政区。

    这两个方案中,合成版没有多少工作压力,不过是换个名罢了。如果实行精简版,万山特区干部的工作可做,但江口县干部群众的情绪难沟通。因此,合成版较易操作,精简版认可度不高。

    当然,如果把这两个方案中的一个付诸实施,将留下两个难题:一是铜仁地区规划建设的铜仁市“城市经济圈”,已经把城市发展范围延伸到松桃县大兴镇,正在实施大兴科技工业园区和快速干道建设;二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三县共管的情况没有改变,随着梵净山旅游的日益兴旺,今后的纠纷可能增多,解决起来会更困难。

     3、几个相关问题

    (1)撤地设市后的名称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城市是叫梵净山市或是铜仁市为好,要针对具体方案来进行比较。原装版和变脸版自然还是叫铜仁市,不仅因为铜仁是延续至今的老地名,而且考虑到省直管县后,铜仁就与梵净山没有多大关系了。至于标准版、合成版、精简版,名称自然还是叫梵净山市好,最简单的一个理由是七十万人走到哪里,仅凭一个地名介绍就可以把对梵净山的宣传做到哪里。当然,如果几个版本都叫铜仁市,那铜仁区就应该改名,有人提议叫锦江区,按照国家关于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原则上不能同名的规定,因为成都市已经把这个政区名用了,锦江区名就不可能再用,因此叫铜江区为好。至于净山区叫什么,因为是新设政区,可供参考的名字较多,在城市叫梵净山市后,可以叫梵净区、金顶区、桃花源区等等,不一定叫净山区。

    (2)调整后的政区数量问题。

     原装版把县级铜仁市和万山特区合并,使铜仁地区的10个县级单位减少为9个,如果省直管县后市、区两级合并,实际上将减去2个县级行政单位。这样,编制自然也会有所调整,政府管理的行政成本就有减少的可能。特别是精简版将铜仁市、万山特区、江口县整合成一个区,减少了2个县级行政区,如果考虑省直管县后市、区两级合并,实际上将减去3个县级行政单位,行政管理成本肯定会逐步变小。但是,随着国家行政区划设置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今后铜仁在城市规模发展后,要想重新增加行政区单位就很困难了。

    变脸版和合成版分别将县级铜仁市和万山特区、江口县改设为区,保持10个县级单位不变。但是,如果实行省直管县后,地级铜仁市只管理2—3个市辖区,则地级管理成本过大,不很合理。

    标准版原来铜仁地区的10个县级单位调整为11个,即增加了1个净山区,增加了一定的行政管理成本。不过,从发展的眼光看,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进行整合优化,加强管理很有必要。同时,实行省直管县后,地级铜仁市能管理4个县级行政单位,也为以后的城市化管理留足了发展空间。为了解决增加的这一个县级单位的数量问题,达到保持全省县级政区总量不变的目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建立梵净山行政委员会,按照开发区管理模式行使行政管理服务职权,暂不改变目前各县对梵净山及周边乡镇的法律地位,留待以后条件更充分时再改设为区。二是通过全省整合其他需要撤并县后空出来的指标来调剂解决,例如,利用都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条件,将玉屏与岑巩县进行合并建市,做强做大贵州东大门,这样就腾出了一个县级政区的指标。

   (3)标准版中减少松桃、印江两县辖区问题

    通过几个版本的对比,按标准版建立梵净山市,调整辖区后,对松桃、印江损失较大。其中,松桃划出去部分乡镇后,其国土面积仍有约2500平方公里,总人口60多万人,在全省仍属大县,依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便捷的铁路高速公路交通、足踏黔湘渝三省市的区位优势,仍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印江县划出去部分乡镇后,国土面积减少到约1500平方公里、总人口减少到38万左右,下降到中等县水平,且其矿产资源、旅游品牌、交通条件均没有优势,可以与思南撤县建市进行统筹考虑,解决其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总结,着眼贵州长远发展,按照标准版建议,撤销铜仁地区设立梵净山市,积极建设并充分发挥铜仁在黔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既是扩大贵州城市化规模、提升区域知名度、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央提出“省直管县”,调优、调大、调强行政区划设置的要求,更是我省提高黔东北地区招商引资成效,加快工业化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9年7月23日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9-22
     铜仁离梵净山好远啊!又一个版本的“黄山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9-22
不支持
撤销地级和市辖区,合并县市区,省直辖县市,县市直管乡镇。只有内蒙古.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8个面积较大的省份可以考虑分省,其余省份面积太小没有必要分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9-22
不就是市刮县么。。。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9-23
放在早几年前,这个建议还行。可惜,错过了好时光!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9-23
风景命名不太好。况且又不够知名度。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9-23
江口与印江曾为梵净山发生过较大规模的群体事件,并互相堵断对方遵铜干线公路。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9-23
梵净山  听都没听过,啥子山哦,   听到有点像烧人的山,     焚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9-23
力争全省不少于8个县完成撤县设市或撤县设区工作

要解冻县级市了吗???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9-23
我知道铜仁,不知道什么梵净山!
又来一个BT的更名!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9-23
设四个区  真敢想,也不怕那些大城市对你的建议进行攻击!!!
地区还是撤不得
城市分为:都、市、城、镇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9-24
对LZ的辛苦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毕竟下了一番功夫!
潜水累了,来冒泡。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9-24
四个区?太多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9-25
干嘛老用风景区名字,保持古名不好吗。铜仁,多好听啊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9-26
完全没这个必要!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9-26
新疆是不是要设天山市,陕西省设立秦岭市、青海设立昆仑山市等等?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9-27
不支持,当初湘西也没整个改张家界市。
要是单独划出江口和印江两县成立梵净山市,我举双手赞成。
划出江口、印江的梵净山部分+松桃西南部分成立梵净山区,区府驻黑湾河(仿武陵源区)
印江、江口剩余部分各自成立印江区、江口区,市府驻地江口。

PS:印江县城地势较江口县城平缓,较易扩容,但梵净山管理处等均在江口,且长期以来进山路线均以江口线为主导(从铜仁出发),所以市府驻地选择在江口。但我比较看好印江,一是印江县进山路线相对平缓,对大多数游客来说比较合适,如果喜欢攀爬的(如驴友等)则可以从江口入,不矛盾;二是江口离铜仁太近,印江则在乌江支流上,东连铜仁,西达遵义,在空间布局上印江比较合理;三是前面提到的印江县周边地势平缓,对将来城市的扩容比较有利。

梵净山,武陵源,一个山头,一个山尾,一脉相承。张家界的成功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希望梵净山也能早日走上张家界之路,在中国名山荟萃的旅游热点中,大放异彩。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9-27
楼上可能没去过江口和印江,也没去过梵净山吧。光说梵净山,江口这边的确是陡坡,印江是缓坡。可是江口和印江县城都不在山脚下,而是离梵净山还是10多公里的距离。城市建设也更不会建在梵净山上。
就县城而言江口是三江交汇的大平地,而且县城附近还有磨湾上千亩的粮田预备着,而印江是在河流旁边,四周都是山围着的坝子。
山陡会影响旅游,也不太对,华山,陡不陡,就连泰山、黄山都是陡的,毛主席还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呢。
而且现在铜仁都是投资在江口旅游建设,建了几个民族村、还有亚洲最大金佛、江口更有了上梵净山的索道,而且梵净山旅游节都是在江口举行。江口上梵净山的人数明显多过印江。
说实话,我当时去梵净山的时候,江口还没修得这么好,江口、印江都上过,各有千秋。现在江口修得这么好了,大多数都走江口了。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9-27
梵净山...完全没听过,还是铜仁有名点....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9-27
好好的一个铜仁干嘛改成梵净山。又要学黄山?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9-27
以风景区命名地名,完全是瞎扯蛋
泯灭一个地方的历史,铜仁的历史厚度可不差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09-28
引用第18楼segod于2009-09-27 22:01发表的  :
楼上可能没去过江口和印江,也没去过梵净山吧。光说梵净山,江口这边的确是陡坡,印江是缓坡。可是江口和印江县城都不在山脚下,而是离梵净山还是10多公里的距离。城市建设也更不会建在梵净山上。
就县城而言江口是三江交汇的大平地,而且县城附近还有磨湾上千亩的粮田预备着,而印江是在河流旁边,四周都是山围着的坝子。
山陡会影响旅游,也不太对,华山,陡不陡,就连泰山、黄山都是陡的,毛主席还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呢。
而且现在铜仁都是投资在江口旅游建设,建了几个民族村、还有亚洲最大金佛、江口更有了上梵净山的索道,而且梵净山旅游节都是在江口举行。江口上梵净山的人数明显多过印江。
说实话,我当时去梵净山的时候,江口还没修得这么好,江口、印江都上过,各有千秋。现在江口修得这么好了,大多数都走江口了。

一、我没说要把城市建在梵净山上,麻烦你看清楚,如果我说的武陵源区你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以去查查资料。
二、单就县城及其周边的城市发展可用地来说,是印江坝子适宜还是江口河谷适宜,你上GOOGLE查查。
三、对大多数旅游者来说,,特别是老年人和幼童,出门游玩重在玩,你是希望爬陡坡爬得气喘吁吁的到了山上就想休息还是走缓坡留个好心情欣赏风景。
四、铜仁投资江口,因为从铜仁去梵净山江口是必经之路,如果铜仁是在印江一边,你看旅游线路还会不会是现在以江口为重的格局。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09-28
以风景名胜之名取代历史地名的做法可以休矣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09-28
如果一味推广:广州市—白云山市,南京市——紫金山市……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9-09-28
风翔我不想和你争了,就旅游发展而言,印江是比不过江口的.实践和现实证明了一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